中国商业银行风险规避与股权结构: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与证据

来源 :财贸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rus_G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我国11家商业银行2004-2008年的面板数据出发,通过实证模型分析国内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风险规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的股权集中度与不良贷款正相关,与流动性比率负相关;国家股占总股份的比重与不良贷款率正相关,与流动性比率负相关。这表明适度分散股权集中度和降低国家股占总股份的比重将有助于化解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风险,增强其流动性。鉴于此,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一是政府退出直接干预,国家相对控股;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适度分散股权集中度;三是应加快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程。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环境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作用日益显著。本文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系统的相关原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协方差相关关系矩阵的技术手段,构建了信用环境和现代服务业的耦合关系模型。通过对这种耦合系统进行探索性的定量研究,本文发现信用环境与现代服务业的总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二者相互促进,且在局部指标中也具有诸多相互促进关系。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共同推动下,服务外包呈蓬勃发展之势,逐步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兴方式和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商业模式。中国服务外包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成长十分迅速,中国正在成为日益繁荣的全球外包市场上有力的竞争者。《全球化:服务外包与中国的政策选择》(王洛林主编、杨丹辉执行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出版)一书基于全球化的视角,
期刊
厦门理工学院信用研究所于2007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目前惟一从事信用管理与建设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信用研究所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依托,汇集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兼职科研人员,并盛邀政府、企业高级管理者及其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加盟,形成了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比较优秀的科研团队,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现代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它在本质上是经济目的要求之“利润”和伦理关系要求之“责任”之间的冲突,是信用关系中客观存在的“伦理责任”缺失殆尽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伦理责任的缺失并不仅仅停留在信用关系的某个环节或某个方面上,而是发生在整个信用体系当中。因此,为了维护财经信用体系中健康的利益流动和财经活动的健康发展,必须以塑造和坚守伦理责任为中心开展道德建设,以支撑和维护稳定有序的财经信用关系。
“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经济再平衡”已是国际经济和国际金融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全球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困境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和限制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发展的重要理由。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理论根据,但它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错误的,它并没有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历史所证实。“全球经济再平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政策陷阱和交易各方均输的后果。汇率只是影响国际贸易的一个因素,并非惟一因素,更不是根本性机制。在美元依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中
改革国际金融、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措施在于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过度创新,建立全球信用评级的统一标准,对特别提款权进行立法管理,建立储备货币的淘汰和进入门槛机制。本文还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设想。
为了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推出了巨额财政刺激计划。在巨额财政刺激计划推出以后,中国银行部门的信贷投放出现了井喷态势。银行信贷的大量集中投放隐含着相当程度的通货膨胀风险和银行信贷违约风险。实施巨额财政刺激计划时,影响物价上涨压力和银行信贷违约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中长期银行信贷大量且集中投放和经济复苏时间被推迟等;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和银行信贷违约风险。
期刊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目前中国面临两难选择:在国际上,面临升值的压力,而在国内,又面临贬值的压力。这种矛盾对立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悬殊、社会劳动生产率高低悬殊、中国国内价格水平过低等。因此,本文指出:提高我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减缓压力的根本;推进新一轮的价格改革是减缓压力的关键;改善中美贸易结构是减缓压力的重要举措;人民币国际化是减缓压力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