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把“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2014年的重点工作。如何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已成为教育系统迫切破解的课题。随着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推进,一些中小学积极探索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然而,一所学校制度的改革始终离不开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机制已经远远滞后于学校本身的改革。学校作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地带,从某种意义上说,依然可以“我行我素”,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上走得更远。我理想中的现代学校制度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以愿景、使命、价值观为“基本法”
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必须让所有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学校愿景回答的是整个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学校的使命就是要回答培养怎样的人,是学校的责任所在;价值观表达的是学校教育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判断与评判标准。这些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有用之才这一目标的校本化表达,是崇高教育理想的现实方向,是学校的文化灵魂。它会像一盏高高挂起的明灯,照亮学校师生前行的道路,引领师生们的共同朝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该而且必须以此为“基本法”,并作为学校“章程”总则的核心内容,从而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衍生出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指导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出学校的阶段目标、教师标准、学生标准,引领全体师生的行为。这个“基本法”,是学校一切事务的“根本大法”。
二、以教代会决策、校委会治理为基本制度
在很多学校,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仍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学校一年召开一两次会议,校长作个报告,听取一下教职员工意见。随着中小学绩效工资与岗位设置的实施与推进,大量的过程性、结果性管理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岗位设置挂钩,这影响到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急需要出台更加科学系统的、让教师们一致认可的、公正的考核办法与岗位设置方案。校长负责制已经无法代表最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自然成为教师们可以信赖与依托的机制,如何建立与现代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持续发展的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及运行机制,是加快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的重要改革内容。事实上,学校重大决策,如学校的文化设计、课程改革方案、绩效分配制度等,都可以通过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来汲取全体教师的智慧,得到教职工最广泛的支持。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既是学校民主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集体决策的充分体现。因此,校长要善于利用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形成科学决策,又借助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一个成熟的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专业化引领、共同体发展为基本路径
现代学校校长一般都非常重视专家到校的指导与引领,但是这种临时性的专家报告,给大部分教师带来的只是一阵子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主动组织起专业化的指导团队,并固定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成为学校发展的高级智囊。
这些专家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文化设计、特色发展、课程研发、课堂改革、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入,现场诊断与指导,长时间跟踪与帮助教师发展。同时,学校要建立起校本化的学习研修共同体,如读书会、工作室、项目组、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并有一整套的运行体系,让教师不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而且在同伴的互助中共同攀升。一所学校高品质的发展,既离不开专业化引领与指导,也离不开教师自觉的专业化追求,这应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因为教师的发展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生活的品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品质。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
四、以家委会参与、志愿者协作为基本特征
在许多学校,家长委员会只有成立仪式,没有真正履行职能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决策、监督招生等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家长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与欲望越来越强烈。学校不仅应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重大决策、校务管理、庆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还可借助家长委员会的平台,建立师生奖励基金、贫困学生资助基金,以及阅读、艺术、体育等专项奖励基金等。同时,精心组织好家长学校,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与学校达成共识,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另外,学校可以挖掘家长的智力资源,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让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授课、作报告,开展咨询活动,或者直接担任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成为校内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通过组织有效的亲子活动、野外考察、参观旅行、学习辅导等,从而使家校合作共建走向共育、共赢。
五、以政策性保障、开放式办学为基本趋向
教育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共识,教育本身的行政化问题,更需要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更多地应该体现在能够独立地进行以“育人”为核心的决策、实施、评价上,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育的政策性规范、财政性保障,以及对学校办学活动合法性的监管和提供更多支持、良好服务上。现代学校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有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而且有政府行政、专业研究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协作,甚至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家校通平台、教育博客、在线论坛、微博微信等构筑起了开放的网络沟通体系,丰富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同时,社区文化中心、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站等社会化教育阵地的建设,为学生节假日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学校理应主动作为,与这些机构主动沟通,通力合作,互为支持,使其成为教育的另一支力量。教育是合作的事业,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努力建立科学、民主、开放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
一、以愿景、使命、价值观为“基本法”
任何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必须让所有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学校愿景回答的是整个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学校的使命就是要回答培养怎样的人,是学校的责任所在;价值观表达的是学校教育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基本价值判断与评判标准。这些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培养有用之才这一目标的校本化表达,是崇高教育理想的现实方向,是学校的文化灵魂。它会像一盏高高挂起的明灯,照亮学校师生前行的道路,引领师生们的共同朝向。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应该而且必须以此为“基本法”,并作为学校“章程”总则的核心内容,从而以此为出发点与归宿点,衍生出学校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指导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提出学校的阶段目标、教师标准、学生标准,引领全体师生的行为。这个“基本法”,是学校一切事务的“根本大法”。
二、以教代会决策、校委会治理为基本制度
在很多学校,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仍然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学校一年召开一两次会议,校长作个报告,听取一下教职员工意见。随着中小学绩效工资与岗位设置的实施与推进,大量的过程性、结果性管理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绩效工资、岗位设置挂钩,这影响到了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也引发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急需要出台更加科学系统的、让教师们一致认可的、公正的考核办法与岗位设置方案。校长负责制已经无法代表最广大教职员工的根本利益,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自然成为教师们可以信赖与依托的机制,如何建立与现代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持续发展的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及运行机制,是加快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的重要改革内容。事实上,学校重大决策,如学校的文化设计、课程改革方案、绩效分配制度等,都可以通过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来汲取全体教师的智慧,得到教职工最广泛的支持。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既是学校民主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集体决策的充分体现。因此,校长要善于利用教代会与校务委员会制度倾听、吸纳民意,凝聚人心,形成科学决策,又借助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推动各项制度的落实。一个成熟的教代会和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专业化引领、共同体发展为基本路径
现代学校校长一般都非常重视专家到校的指导与引领,但是这种临时性的专家报告,给大部分教师带来的只是一阵子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能够主动组织起专业化的指导团队,并固定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制度,成为学校发展的高级智囊。
这些专家要从学校的发展规划、文化设计、特色发展、课程研发、课堂改革、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介入,现场诊断与指导,长时间跟踪与帮助教师发展。同时,学校要建立起校本化的学习研修共同体,如读书会、工作室、项目组、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等,并有一整套的运行体系,让教师不仅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而且在同伴的互助中共同攀升。一所学校高品质的发展,既离不开专业化引领与指导,也离不开教师自觉的专业化追求,这应该成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部分,因为教师的发展决定着学生的成长,教师专业生活的品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品质。把学校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要义。
四、以家委会参与、志愿者协作为基本特征
在许多学校,家长委员会只有成立仪式,没有真正履行职能的过程,更不要说参与学校管理、课程决策、监督招生等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家长们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与欲望越来越强烈。学校不仅应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在学校重大决策、校务管理、庆典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还可借助家长委员会的平台,建立师生奖励基金、贫困学生资助基金,以及阅读、艺术、体育等专项奖励基金等。同时,精心组织好家长学校,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教育,与学校达成共识,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另外,学校可以挖掘家长的智力资源,建立家长志愿者制度,让各行各业的家长走进教室,为学生授课、作报告,开展咨询活动,或者直接担任故事妈妈、故事爸爸,成为校内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通过组织有效的亲子活动、野外考察、参观旅行、学习辅导等,从而使家校合作共建走向共育、共赢。
五、以政策性保障、开放式办学为基本趋向
教育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共识,教育本身的行政化问题,更需要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与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更多地应该体现在能够独立地进行以“育人”为核心的决策、实施、评价上,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教育的政策性规范、财政性保障,以及对学校办学活动合法性的监管和提供更多支持、良好服务上。现代学校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仅有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而且有政府行政、专业研究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的协作,甚至有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家校通平台、教育博客、在线论坛、微博微信等构筑起了开放的网络沟通体系,丰富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容。同时,社区文化中心、乡村少年宫、校外辅导站等社会化教育阵地的建设,为学生节假日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学校理应主动作为,与这些机构主动沟通,通力合作,互为支持,使其成为教育的另一支力量。教育是合作的事业,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就是要努力建立科学、民主、开放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成长。
(作者系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