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jia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一个身世十分朦胧的城市。
  身世朦胧,大概来自一股历史的悲情。回避,是忘记悲情的良方。如果我们说香港人没有历史感,这句话不一定包含贬斥的意思。路过宋皇台公园,看见那块有点呆头呆脑的方石块,很难想象七百多年前,那大得可以站上几个人的巨石样子。自然更无法联想宋朝末代小皇帝站在那儿临海饮泣的故事了。
  香港,没有时间回头关注过去的身世,她只有努力朝向前方,紧紧追随着世界大流,适应急剧的新陈代谢,这是她的生命节奏。好些老香港,离开这都市一段时间。再回来,往往会站在原来熟悉的街头无所适从,有时还得像个异乡人一般向路人问路,因为还算不上旧的楼房已被拆掉,什么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及高架天桥全现在眼前,一切景物变得如此陌生新鲜。
  身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常常想总结一下香港的个性与特色,以便向远方的友人介绍,可是,做起来原本并不容易,也许是她的多变,也许是每当仔细想起她,我就会陷入浓烈的感情魔网中。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个性所在。香港的个性呢?有人说她中西交汇,有人说她是个沙漠。起丰腴多彩,还是干枯苦涩?应该如何描绘她?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心思细密的丹青妙手,为她逼真造像。文化沙漠,倒是人人叫得响亮,而且一叫几十年,好像理所当然似的,也没有人认真地查根究底。难道几百万人就活在一片荒漠上吗?多少年来,南来北往的过客,虽然未尝以此为家,但毕竟留下许多开垦的痕迹,假如她到如今还是荒漠,那又该由谁来负责呢?这样说吧,香港的文化个性也很朦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她添上一草一木,结果形成奇异园地。西方人来,想从她身上寻找东方特质;中国人来,又稍嫌她洋化。我们自己呢?一时说不清,只好顺水推舟,昂起头来接受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称誉,又逆来顺受人云亦云地承认了“文化沙漠”的恶名。只求生存,一切不在乎,香港就这样成为许多人瞩目的城市了。
  不知不觉,岁月流逝。蓦然,我们这一代人发现。自已的生命与香港的生命,变得难解难分。离她而去的,在异地风霜里,就不禁惦念着这地方曾有的护荫。而留下来的。也不得不从头细看这抚我育我的土地;于是,一切都变得很在乎。但,没有时间回头关注过去的身世了,前面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香港的夜景风光,最为耐人寻味。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闪烁,演成无尽的层次感。我总爱半眯着眼睛看山上山下的灯光,就如一幅迷锦乱绣。正因为不真切,那才迷人。过客也不必深究,这场灯火景致,永留心中,那就足够记住香港了。
  我常对朋友说,香港既是一个艨胧之城,生长其中的人,自当也具备这种艨胧个性。香港人不容易让人理解。因为我们自己也无法说得清楚。生于斯长于斯,血脉相连着,我们已经与香港订下了不解之结,就是远离她而去的人,也会时时将她放在心头。
  倾城之恋,朦胧而纠缠,这是香港与香港人的故事。
其他文献
人们用代数理念来分析经济走向,用几何思想来设计高楼大厦,生活中处处都有“轴对称图形”的影子.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根据书本的定义,我们探究了轴对称图形在以下方面的应用.  一、 自然之美——和谐  “数学是上帝描述自然的符号”,在自然现象中,不难找到轴对称图形的踪迹.最简
呶呶地叫个不停,那么亲昵,就好像我们和你是一伙儿的。你一边走一边拱着鼻子闻啊闻啊,别人走路靠腿,你还得要鼻子帮忙。  你的两只大耳朵忽闪忽闪,就像两片甜菜叶子,在那下面,藏着两个黑黑的小眼睛。  你整天都是大腹便便的样子。  你的毛皮很亮,上面的鬃毛很像栗子,后面还拖着一截短短的小尾巴,卷卷的。  总有坏小子在嘲笑你:“多么脏的猪啊!”  无论他们说什么,你总是笑呵呵地哼哼。可是他们却总讨厌你,还
枯藤老树昏鸦——叶,凋落  一棵经历过百年风雨的大树,而今皮开肉绽,裂纹深深——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使它气若游丝。失去养分的树叶无精打彩地卷着边,在风中次第飘落。  依稀可见还有藤蔓缠绕在大树上,只是已被风雨和虫子折磨得没有了一丝绿意。  我无力地拍打着翅膀,落在奄奄一息的大树上。放眼望去,满目疮痍,只剩下一个个树桩星罗棋布。我仿佛听见了来自地底深处的声音——那是死去的大树在抽泣,还是无数鸟儿绝望
人的记忆在乡土社会  费孝通对比了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与生活在现在都市的不同。注意这里用词是“现代都市”,不是传统都市,以他在本书“乡土本色”一开始的意思,与乡土社会比较的对象就是在西方影响下的现代都市社会。  “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描述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
文言文、抛物线、化学式、并联、串联……未干的笔墨,发黄的试卷,黑板被“粉刷”了一遍又一遍,哈欠打了一个又一个,心里的苦、闷、烦,何时能宣泄出来?我会幻想,幻想自己是翱翔蓝天的雄鹰、高耸入云的大树,但梦醒来,却发现自己依然只是仰望蓝天的雏雀、柔弱无力的小草。对未来的忧愁,有谁替我分担?  人类是从自然走出来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忧愁积满了心灵的储蓄罐,是时候找自然倾吐倾吐了。深秋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糖
暑假来啦!同学们终于暂时告别了上课铃声、长长的自修、没完没了的考试,有大把的时间由自己支配。但问题马上出现了,暑假还没放几天,“假期病”已经出现。因此,要度过一个健康的暑假,一定要时刻掌握好“度”,合理安排假期生活。    看得太多须防眼病    一放假,遥控器就成了许多同学的专利。“要把平时没看的电视全都给补回来”,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不仅是电视,电子游戏机、电脑网络、影碟机都成了不少人暑假生活
有这么一个女孩,她喜欢“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惬意,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风情,喜欢“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的宁静,喜欢“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的喜悦;她喜欢望着阳光,幸福地做着白日梦;她喜欢拥抱飞雪,快乐地歌唱:她喜欢对着世界,轻轻微笑……  当春天第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唤醒了沉睡着的世界,女孩便扎着两条可爱的辫子,穿着休闲的上衣及牛仔长裤,蹦蹦跳跳地拿起珍爱的画
天底下最无私、最纯洁、最真挚、最动人的情感,莫过于母爱。于是,回忆与留恋、讴歌与赞美母爱的文章比比皆是,它们犹如满天繁星般熠熠生辉,点缀着文学的天空;而邹韬奋创作的《我的母亲》,无疑是群星中极为耀眼的一颗。  在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中,作者的笔触是细腻的,他让平凡的生活处处彰显真情;作者的笔触是深刻的,他用点睛的议论使简单的回忆凸显深刻;作者的笔触是神奇的,他通过细节描写,诸如动作、语言、神态等,再
笔尖在卷面上游走,我得意地笑,得意地笑……  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今天的数学测验实在是太简单了,让我整个人被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包围。  上课铃声还未打响,数学老师就风风火火地踏进了教室,手里那一叠崭新的试卷吸引着班里每一位同学的目光。顷刻间,班里充满着唉声叹气。  “今天考试时间比较紧,所以就提前几分钟!”老师面带“不善”的笑容,手中一刻不停地分发着试卷。  拿到试卷,我匆匆地扫了一眼正面的填空
所谓截取法,是指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本质的瞬间而加以表现的选材方法,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叹息、一个瞬间之中捕捉到人物的神韵或社会生活的意义。  邹韬奋的《我的母亲》即采取了截取法。文章截取了母亲一生中最典型的四个片段来刻画人物。第一个片段,写“我”两三岁时的元宵夜,母亲背“我”观灯。作者以幼儿时期的感觉,写出了母亲可爱的形象与爱子的殷切之心。在记叙的基础上穿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