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文视角落实语文要素 实现深度学习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是由同一个议题的多个文本构成的探索性教学模式,能通过多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思考,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建议中小学采取“1+X”的办法,在利用好统编教材以外,同时关注自由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规定宽泛的书目范围,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兴趣自由挑选,进行个性化阅读。
  一、群文阅读教材与统编教材的联系
  五年级的群文阅读教材共有十个议题,与统编教材有紧密的联系,无论是人文主题还是语文要素,都全力配合统编教材,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群文阅读教材与统编教材的主题大体相同,在原有八个单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议题,每一个议题都指向了语文要素,是课内学习的有力补充。
  群文教材的编写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础上,还注重运用迁移。例如第一单元统编教材以“万物有灵”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和《珍珠鸟》,这些课文都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而群文阅读教材则紧扣“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更加具体地选取了一组文章来展示作者是如何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思乡之情的,而且体裁也相对自由,有诗歌有散文。
  第一篇是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首诗中,作者把对故乡满满的思念,凝结成一份美好的牵挂。当问到那美丽的窗子前,梅花开得可好时,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定格成一幅美丽的寒梅图,意味隽永,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后面的选文分别是樊发稼的《故乡的芦苇》、叶圣陶的《藕与莼菜》、萧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林清玄的《故乡的水土》。这些选文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让学生知道,思乡之情可以用不同的文体、选不同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写,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寻常之物,它们赋予了生活简单而平实的快乐,最终汇成了对故乡最美的记忆。
  统编教材的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我们群文阅读在这个单元的议题是“角色多面相”,选文是从作家徐光耀写的《小兵张嘎》一书中选取的几篇文章,文章篇幅都比较长,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将小嘎子的机智、勇敢、顽皮、淘气等人物形象塑造得鲜活、有趣。读完这些,再去完成统编教材的单元习作“漫画老师”时,学生就会知道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把人物形象写得立体、丰满、生动。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这样依托统编教材,落实语文要素,实现迁移运用,这就是群文阅读教材的魅力所在。
  二、开展1+X群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给足时间,探究知识
  群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是安静的课堂,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思考、质疑和探究。我们要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在“海量阅读”的年代,教师要教会孩子们理性选择可以帮助他们获取信息、更适于思考的阅读方式,如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经历和体验一次探究知识的全过程,这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要让学生真实地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思考、交流、探究、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这样,学生既能体验和享受学习带来的喜悦,又能形成和培养探究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多人共同阅读”的情境中阅读,这会提升阅读的吸引力,提升教师的领导力,提升课堂的仪式感。
  (二)明确目标,层层推进
  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在于落实语文要素,提供語言实践与发展的平台,促进思维的提升,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建构过程,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知识只是载体,教师需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自主的阅读行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走向深度学习。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以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托统编教材及群文阅读的课后题,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当然,我们也要认真研读群文阅读教材,它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对语言的运用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不是点式的、水平式推进,而是纵向的、深度的、结构化的设计。
  以议题10《东北民间故事》为例,教师在教学时要对照统编教材和前面的议题内容。本册书中的议题3已经接触了民间故事 “不同版本的嫦娥奔月”,配合统编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由于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以故事为主题的单元学习,所以,群文阅读教材中增加了“东北民间故事的秘密”这个议题,我们要引导孩子从提取信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迁移到创编故事中。为此,教师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历阅读、概括、研究、复述、创编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在40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师可以把时间延伸为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创作。
  (三)设计问题,深度思考
  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考力”,引领学生发展深度思考能力,进入深度学习。人类一直是基于“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如果不能提出引发学生深入阅读的问题,那孩子们永远只会是表面的阅读者而已。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多篇文章进行提问,让群文阅读的价值最大化
  我们在学习1+X群文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会采用优于单篇学习的教学策略,如:
  求同: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比异:这几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整合:从这组文章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
  判断:哪一种描写更能突出事物的特点?
  通过问题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阅读多个文本,通过梳理、整合、拓展、联系、比较异同等方法,让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构建、结构特征及写作方法。   2.提“解答域”宽的问题,实现深度对话
  “解答域”宽就是指提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实现与文本、读者、编者的深层次的对话,然后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并有理有据地说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读了这组文章,你对读书的好处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学完动静描写,你觉得在你写景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启发和借鉴?这样的问题可以给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更大,发展学生的思维。
  3.鼓励学生提问,促进深度思考
  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而是激励和唤醒。学习的目的不只是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开展体验和探究活动,最终获得问题的答案、掌握新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群文的开放性设计,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提问促进思考,激发深度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才是群文阅读的价值所在。
  (四)搭建平台,实现迁移
  阅读教学是一个集输入和输出于一体的获取认知的过程。教师要围绕语言训练的迁移点,引导学生把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创造性地运用习得的语言。同时,要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使学生将理解感情和阅读思考与文字完美融合,全面提升语文的核心素养(见图1)。
  <e:\2021 pb\lj21-3  辽宁教育2期  上半月\pb\电子稿图\4 5500 翟雪曼-1062\image1.jpeg>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后面的习作则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复述故事就是把文本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再向外输出的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复述故事的基本能力,现在可以引导学生找到“创造”的生发点,为故事增加情节,丰富故事细节并在复述故事的基础上进行缩写训练。
  缩写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是一个人阅读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因为这组 “嫦娥奔月”的文章有长有短,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虽然核心内容差不多,但是情节发展各不相同,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整合,为缩写故事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五)勤于动笔,深入思考
  在群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勤动笔,多思考,时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如批注,写心得、读书笔记等,也可以通过列表格,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梳理、筛选及整合;画思维导图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将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将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便于学生的接受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三、群文阅读的评价方式
  群文阅读的评价与统编教材不同,不能只局限于知识、技能的考查,要重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尊重学生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理解。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学习新思想,挑战新事物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促进高阶思维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用命题的方式来评价,例如下面的评价题:
  1.学完议题10“东北民间故事的秘密”后,你发现东北民间故事有什么特点?
  2.请你根据提示,发挥想象,在表格中填上合适的内容,并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
  平顶山简介:平顶山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区南面。是一座美丽的“城中之山”,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小华山简介:小华山位于辽宁省本溪市太子河畔,是一座很小的山峰,相传小华山是平顶山的山顶。
  群文阅读的课堂应该是宽松且开放的。教学中,我们要在落实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全面提升學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摘要:疫情之下,中国基础教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超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实践。这次社会实践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积累了有益经验。未来,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是发展趋势,面对线上教学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依据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确立线上教学授课主题;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制定符合学情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混合教学;线上教学;有效推
期刊
量感作为数学素养之一,在当前的新课改进程中已经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它是对量的一种直觉与感觉,是空间观念在测量领域的具象化与精细化,具有非标准化特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量的概念、体会量的大小、强化数量的感知。同时,能提高学生的估算与估测能力。因此,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量感的形成很难有统一的测量与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学得如何,掌握得怎样
期刊
谈起推理,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学几何证明中的演绎推理,其实推理并不是中学几何的“专利”,它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被广泛运用。然而,计算教学中的推理运用往往被师生所忽略和遗忘,本文仅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为例,谈谈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在计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借助几何直观,进行归纳推理  借助几何直观能把抽象的结论变得形象化、可视化。六年级的“分数乘以分数”几何模
期刊
动态化、创造性地呈现教材数据、情境和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学习特征,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深度思考,最终为学生创设高质、善思和灵动的学习场景。  一、动态呈现教材数据,在知识形成中深度思考  教材中数据的呈现往往是“死”的,是需要教师进行有效二次加工才能起到最佳效果的。事实上,由于教师对教材本质解读存在差异,因此同样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品质的课堂教学,同时学生的学习效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破坏了许多家庭的幸福,影响了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正常生活,人们在追溯病毒的来源时,“拒绝野味”“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等保护野生动物的话题一度成为社会热点。作为即将毕业的小学生,对“保护野生动物”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呢?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是“即兴发言”。居家学习期间,我们上了一节特别的口语交际课——线上即兴发言。  一、链接阅读——
期刊
摘要:与统编教材的单篇教学相比,群文阅读教材体系下的群文阅读学习更多地关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更能体现深度学习的特点。通过抓住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教学将最终促进学生阅读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的综合提升。根据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关键点,群文阅读能力检测应主要检测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整合阅读能力和读写结合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整合阅读;读写结合;高阶思维  近年来,群文
期刊
摘要:以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为主要内容的英语核心素养为小学英语教学确定了方向。英语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未来人才为目标,以英语教学为媒介,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看等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探究  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第八届全国小学英语名师公开课中陈海燕老师执教的外研版小学英语I am angry一课。通过观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还要进一步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本文以2020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阅读理解题为例,从阅读理解题型的设计、阅读材料的选材两个方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在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从上述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体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联想”。  《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读本对应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紧扣“联想”的主题,共收录了《巫峡赏雾》《下雨的时候》《济南的冬天》《空山鸟语》四篇文章。根据以上群文读本中的
期刊
摘要:在当前“一体化”背景下,一线教师做好教材的衔接研究,熟悉教材体系,更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大主题,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找到中小学法治教育在教材中的衔接点,对提升法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重要价值。《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被定位为两本“法治教育”专册,两本专册同出自教育部统编,教材一脉相承,既在目标的层次上螺旋上升,又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