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对《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章课后习题进行认知维度目标分类,对本章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分析表明:理解、分析、创造3个层次的数量高于标准值;记忆、应用和评价层次的数量低于标准值。
关键词: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习题设置;目标指向
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拓展视野,《现代汉语词典》上对 “习题”的释义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习题的目标指向也可用于判断其设置是否符合学生认知领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有研究的必要性。
1. 习题设置
课后习题分为两大板块,包括每节课课后的“练习与应用”板块以及每章小结中的“复习与提高”板块;而“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又各自分为两个部分,前者由“概念检测”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后者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2. 布盧姆认知领域目标分析
Anderson等[2]将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修订为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六个层次,目标指向逐级递增。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的保持(此时目标是回忆),但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这时目标就会转移到其他5个认知类别。[2]
2.1习题目标指向
本章共分为3节,62题(有的题目针对多个目标指向或一题多问),依据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的6个层次对本章课后习题进行分类,结果如下(见表1、图2)。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理解目标指向习题数量最多,其次为分析、记忆、应用、创造和评价,与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指向有所出入。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图,笔者计算出每个层次占总层次的比例分别为:记忆30.6%、理解25%、应用19.4%、分析13.9%、评价8.3%、创造2.8%(如图1),这些比例即为布卢姆6大教育目标分类层次的标准比例。
据此计算出每个层次的标准数量即为标准值。由数据计算可知深层学习(分析、评价、创造)的习题数量比例为25%、表层学习(记忆、理解、应用)的习题数量比例75%,与布卢姆分类法中的比例吻合,但内部的各层级比例不合适。对本章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分析表明:理解、分析、创造3个层次的数量高于标准值;记忆、应用和评价层次的数量低于标准值。
2.2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修改建议:
(1)适当减少一部分理解目标指向的习题。“概念检测”部分多是理解类的题目,篇幅较多,可适当删减,如课本23页第4题中:
(2)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3)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哪几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
(4)细胞中包含哪些姐妹染色单体?
此题目考察内容类似,可保留一题或进行合并。
(2)增加应用目标指向的习题数量。如课本32页“拓展应用”第1题可增加一问:
如果用测交的方式,该实验应怎样进行?
(3)增设评价目标层次的习题。如在“伴性遗传”一课中,可设置习题:
一对健康夫妇没有进行婚前检查,双方也没有了解过家族疾病史,婚后生下一名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女孩。你对此种情况有什么看法?
3. 总结
依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对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分析,题目基本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的发展顺序,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运用;但各层级比例不当,理解层次题目过多,应用和评价目标层次有所缺失,不能很好达成6个层级的发展目标,缺乏对学生执行或使用知识的能力及基于准则和标准判断生物相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458.
[2] 安德森等著,蒋小平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54.
关键词: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习题设置;目标指向
课后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拓展视野,《现代汉语词典》上对 “习题”的释义是“教学上供练习用的题目”[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习题的目标指向也可用于判断其设置是否符合学生认知领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有研究的必要性。
1. 习题设置
课后习题分为两大板块,包括每节课课后的“练习与应用”板块以及每章小结中的“复习与提高”板块;而“练习与应用”、“复习与提高”又各自分为两个部分,前者由“概念检测”和“拓展应用”两部分组成;后者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2. 布盧姆认知领域目标分析
Anderson等[2]将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修订为记忆(remember)、理解(understand)、应用(apply)、分析(analyze)、评价(evaluate)和创造(create)六个层次,目标指向逐级递增。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的保持(此时目标是回忆),但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这时目标就会转移到其他5个认知类别。[2]
2.1习题目标指向
本章共分为3节,62题(有的题目针对多个目标指向或一题多问),依据认知领域目标分类中的6个层次对本章课后习题进行分类,结果如下(见表1、图2)。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理解目标指向习题数量最多,其次为分析、记忆、应用、创造和评价,与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指向有所出入。
根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图,笔者计算出每个层次占总层次的比例分别为:记忆30.6%、理解25%、应用19.4%、分析13.9%、评价8.3%、创造2.8%(如图1),这些比例即为布卢姆6大教育目标分类层次的标准比例。
据此计算出每个层次的标准数量即为标准值。由数据计算可知深层学习(分析、评价、创造)的习题数量比例为25%、表层学习(记忆、理解、应用)的习题数量比例75%,与布卢姆分类法中的比例吻合,但内部的各层级比例不合适。对本章的实际值与标准值分析表明:理解、分析、创造3个层次的数量高于标准值;记忆、应用和评价层次的数量低于标准值。
2.2建议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条修改建议:
(1)适当减少一部分理解目标指向的习题。“概念检测”部分多是理解类的题目,篇幅较多,可适当删减,如课本23页第4题中:
(2)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3)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哪几条染色体是非同源染色体?
(4)细胞中包含哪些姐妹染色单体?
此题目考察内容类似,可保留一题或进行合并。
(2)增加应用目标指向的习题数量。如课本32页“拓展应用”第1题可增加一问:
如果用测交的方式,该实验应怎样进行?
(3)增设评价目标层次的习题。如在“伴性遗传”一课中,可设置习题:
一对健康夫妇没有进行婚前检查,双方也没有了解过家族疾病史,婚后生下一名患先天性夜盲症的女孩。你对此种情况有什么看法?
3. 总结
依据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对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分析,题目基本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的发展顺序,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规律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运用;但各层级比例不当,理解层次题目过多,应用和评价目标层次有所缺失,不能很好达成6个层级的发展目标,缺乏对学生执行或使用知识的能力及基于准则和标准判断生物相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458.
[2] 安德森等著,蒋小平等译.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