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4钛合金的电热拉伸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CSS-4410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通直流电加热的TC4钛合金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得到了TC4钛合金试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在变形过程中,通过减小电流以控制材料截面积减小而导致的电阻升高,从而调整试件的温度.采用切块法,将试件均匀分段,每段视为等温,从而在变形试件上建立了温度场计算模型,进一步运用林建国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试件应力-应变的计算方程.对TC4钛合金的通电拉伸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方法有效,可用于钛合金非绝热状态下电热单向拉伸本构模型模型参数的辨识.
其他文献
介绍了用于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S21800奥氏体不锈钢锻棒的制造工艺,浅析了S21800奥氏体不锈钢锻棒的关键制造工序.制造的S21800奥氏体不锈钢锻棒满足图纸和技术要求.
采用MSC.Marc软件构建了仿真分析模型,对某中速柴油机的Nimonic80A高温合金排气阀电热镦锻工艺进行了仿真分析,建立了多段式电流加载曲线和非线性的镦粗力加载模式,优化了该排气阀的主要工艺参数.将优化工艺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以浇注温度、旋转速度、离心旋转半径和离心力保持时间为输入层参数,以铸造缺陷等级和抗拉强度为输出层参数,采用4×24×8×2四层拓扑结构构建了机械筒形件离心铸造工艺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结果 表明:模型经过8886次迭代运算后收敛,训练性能曲线平滑,模型输出的铸造缺陷等级相对预测误差为3.3%~6.7%,平均相对预测误差4.8%;模型输出的抗拉强度相对预测误差为3.0%~5.1%,平均相对预测误差4.3%,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好的实用性.与企业现用工艺相比,采用优化工艺离心铸造的筒形件铸造缺陷
作为核聚变堆包层候选结构材料,低活化钒合金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了获得高强度,在钒合金(V-4Cr-4Ti)中添加0.2wt%稀土元素Y,通过真空电弧熔炼方法获得V-4Cr-4Ti-0.2Y合金,并进行了1100℃/2h固溶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分析了该合金的晶粒尺寸;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试样的形貌和成分进行分析;利用维氏硬度仪、电子万能实验机对合金进行了硬度、强度和塑性测试.结果 表明:V-4Cr-4Ti和V-4Cr-4Ti-0.2Y的晶粒平均尺寸分别为292.5、236.29 μm,说明含Y的钒合金晶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高温拉伸等,研究了Mg含量(1.1、2.9、5.0wt%)对Al-Zn-Mg-Cu合金的微观组织与高温(25~300℃)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Mg含量的增加,合金的时效强化效果显著提高,拉伸断口的韧窝尺寸减小.当Mg含量从1.1wt%增加至5.0wt%,在室温下,5wt%Mg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546、603MPa;在300℃下,5wt%Mg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138、140MPa.随温度的升高,Al-Zn-Mg-Cu合金拉伸断裂
对Mg-4Al-1Mn-0.5Ce镁合金试样进行了常规PID控制和模糊PID控制的挤压成形,并进行了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测试、对比和分析.结果 表明:与常规PID控制相比,经模糊PID控制后试样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各增大了19、22 MPa,力学性能得到提升.模糊PID控制的效果优于常规PID控制.
针对轴承钢表面材料,选择了4款风力发电机组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主轴承和电机轴承润滑脂,并对比研究了其在钢表面的极压抗磨性及对轴承钢表面的磨损特性.结果 表明,不同风电脂由于其类型不同,对钢表面的极压抗磨性及对轴承钢表面的磨损特性不同.在轴承发生磨损的同时,轴承脂中添加剂与轴承钢表面的摩擦化学反应,以及钢表面发生的轻微氧化,会造成轴承钢表面粗糙度上升,硬度下降.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测焊后残余应力,且周期短、较经济.采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对低碳钢平板对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进行规律性研究和预测,模拟研究构件尺寸变化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 表明:纵向应力在焊缝及附近区域表现为拉应力,在焊缝两侧的母材处表现压应力;横向应力在焊缝的始端和末端处表现为压应力,在焊缝中段处表现为拉应力.应力分布情况与构件尺寸大小有关,选择合适的尺寸有利于构件整体应力分布趋于均匀化,可有效地减小接头局部应力集中,提高接头质量和承载能力.
针对热塑性聚合物在汽车轻量化应用中的连接需求,采用半导体光纤激光器对车用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A5052铝合金进行激光直接连接试验研究.为了提高连接强度,对铝合金表面进行激光表面织构预处理.利用响应曲面法建立工艺参数与铝合金表面预处理时间和连接强度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焊接功率、焊接速度、织构扫描次数和织构密度对预处理时间及连接强度的交互式影响,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 表明,焊接功率-织构密度、焊接功率-焊接速度对焊接强度的交互式影响较大.模型验证和优化结果验证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吻
为明确多丝焊热输入对接头性能的实际作用,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X80管线钢四丝、五丝埋弧焊焊接温度场,并与实际接头的焊缝尺寸进行了对比,两者基本一致,说明数值模拟结果能够代表实际接头的热循环.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数值模拟与通过热模拟试验用雷卡林模型计算的热循环参数t8/5,发现t8/5数值模拟结果相对较小,且两者在600~500℃的停留时间的差值较大.由于X80管线钢的相变温度在592~464℃,t6/5对相变及性能的影响最大.基于t6/5建立了四丝、五丝埋弧焊当量线能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四丝、五丝埋弧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