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应用氟尿嘧啶治疗白癜风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导了外用氟尿嘧啶治疗28例白癜风患者的结果.用磨削机或砂纸擦破病损处表皮,造成皮肤轻微出血,然后每天用5%氟尿嘧啶霜涂于损害处并用聚乙烯封包,7~10天后改用5%磺胺嘧啶钠聚乙烯二醇每日一次,预防继发感染,直至上皮形成.

其他文献
观察免疫荧光时,常在真皮乳头部位出现较强的非特异荧光,这可能是标记FITC的抗体与真皮结构及细胞膜上存在的FC受体结合之故.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免疫荧光技术可减少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IF)技术时非特异的真皮乳头荧光,从而增加了本试验的准确性.具体方法按照标准技术进行.
本文描写了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并确定是否能够单独依靠病理与盘状红斑狼疮(DLE)相区别.根据临床确诊的SCLE或DLE的33份活检标本,不知其临床诊断,单靠组织学能够区别其中的82%.SCLE与DLE之间的组织病理学的不同,进一步支持SCLE与DLE是有区别的,因而应认为SCLE足LE的一种独特的亚型.证明多数取自DLE或SCLE的标本皮肤有差别,将其分为DLE或SC
光变应性反应是光能在抗原的形成上可能起有一定作用的免疫性应答。光能将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转化成抗原。可引起速发型超敏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理论上至少有四种类型,内源性和外源性速发型光变应性反应,及内源性和外源性迟发型光变应性反应。
期刊
男性婴儿,出生一个月用划痕法在左上臂接种卡介苗(BCG),3个月时左腋窝部淋巴结肿大,4个月时左面颊出现丘疹损害并逐渐泛发于躯干与四肢.6个月收住入院时,两颊、四肢、额部、上胸部皮疹仍持续不退,皮肤褶皱部未见皮损.丘疹为半透明状,呈红色或黄色,大多数丘疹覆有鳞屑,不痒.左腋下扪及2个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波动,肝脾不肿大,肺部听诊正常,全身情况良好.血象、血沉、SGOT、SGPT均正常,抗-HBc抗
本文报告1例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患儿,出生后3天时发现拇指有一水疱,到3周时水疱泛发,皮肤损害培养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当时静脉点滴苯唑青霉素治疗好转。但1月后又有泛发水疱。到4个月时,体检发现患儿的身高和体重都低于正常,其口腔、鼻、头皮后部、脐、肘、膝部及足跟均有水疱。口腔粘膜糜烂,部分指甲营养不良同时伴有皮肤色素沉着和减退,糜烂和结痂。
本文报道一例角化棘皮瘤并发基底细胞癌,显示基底细胞癌和角化棘皮瘤鳞状上皮问的直接移行。患者男性,61岁。鼻部皮损8周,中央呈脐窝状,生长迅速。皮损活检显示:损害呈圆形,直径1cm。边缘隆起,中央呈火山口样,可见大的角栓。在损害中央和边缘部角化棘皮瘤病灶内多处可见基底细胞癌的表现。这些部位均可见到角化棘皮瘤的成熟角朊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的退行发育细胞间的移行现象。
日光性鳞癌一般认为是转移危险性低的皮肤癌,本文报导了4例起源于日光性角化病的鳞癌患者的淋巴转移。4例均为日本人,其中3例原发损害在面部(前额、耳前、颞部),1例在右手背,均经组织学证实为鳞癌,在鳞癌周围有日光性角化病皮损。切除鳞癌后,3例原发损害在面部的患者均在患侧颌下区域发现粘连性硬结节,组织学发现2例为日光性鳞癌转移到唾液腺的转移性癌,另1例转移到颌下和耳旁淋巴结。原发损害在右手背者转移到右腋
期刊
常用拭子来采集标本,拭子的顶端和杆部的成份对采集标本都是重要的。用于采集沙眼衣原体和单纯疱疹病毒作细胞培养接种的拭子不推荐用藻酸钙的包头,因藻酸钙能直接与这些致病菌结合,致使这些病原菌不能在细胞培养中生长。
砜类药问世以前,喉麻风的发生率很高.光田氏等尸检150名麻风患者,有1.3%是喉头狭窄致死的.作者检查许多病人中,发现44名有耳鼻喉科变化,其中喉麻风只有10名,男9名,女1名;年龄30~80岁;病期6~20年.全部患者均有广泛的皮肤及神经病变.最常见的喉部症状是慢性咳嗽(9名)其中8例嘶哑.喉痛2名,呼吸急促1名.这些症状持续时间1~6年.患者均为瘤型麻风,抗麻风治疗2~10年.检查时抗酸杆菌(
斑秃的病因仍不清楚,近几年来有许多学说,局部细菌和病毒感染、外伤、血管机能不全、身心因素、遗传、异位性素质和自体免疫疾病等。本文观察100例,女66、男34,年龄8~70岁,其中21例在16岁以下。26例兼有胡须、眉毛、睫毛脱落。43例有1~4个秃发斑。其余57例较严重,其中42例呈网状型或匐形性脱落,15例全秃或普秃,后者中的5例为儿童。复发率高,51例多次复发,39例经长期缓解后复发。复发与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