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中土地规模经营问题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农业市场经济理论和规律、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现状、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等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业发展中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市场;资源配置
  
  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高度。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央采取“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目的是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自2004年以来几个一号文件由农民到农业再到农村,一脉相承,有延续性,又有新发展,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更高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的农业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整体效益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加入WTO后,农产品市场开放幅度大,承诺执行过渡期短,进口管理手段被严格约束,国内支持空间受限,我国农业将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急需在借鉴世界农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创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当我国农业改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业这一历史课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理论界有一种主张,认为我国农业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其中规模化经营是目前制度创新论的主要主张之一。笔者认为,中国农业制度创新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其中规模化经营是基础。在规模化发展中,土地的规模经营较之养殖业和加工业的规模经营难度更大,问题更多,是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本文拟就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土地规模经营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中国农业发展中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
  
  (1)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规模经济。任何一个产业和行业只有拥有一定的规模,才能争得市场;否则,就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实现大的发展,甚至会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将是以合作经济为组织形式、以出口为导向、以食品加工业为龙头调整农业结构,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逐步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规模化是 “新四化”的关键和基础,应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合作经济使分散的农户土地经营权集中,实现规模种植、规模养殖,提高规模效益,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并通过标准化促进生态化。
  (2)在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曾经是解放农村生产力的最大“亮点”,发挥过巨大的政策威力,在过去20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承包经营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家庭经营责任制面临四大矛盾:农户超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生产的矛盾;农民的恋土情结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按福利原则平均分包土地与按效益原则由市场机制配置土地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矛盾。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矛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提下,平均分包形成的土地使用格局已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稀缺性进一步提高,土地经营格局的相对凝固化使想多耕地的人不能多耕,不想耕地的人又不能不耕;耕地的人不愿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想耕地的人又不愿放弃所承包的土地。这样就不利于土地向农业优势龙头企业集中,不利于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也不利于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平均分包土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难以完成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的重任。
  (3)我国入世以来的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以后,为解决该法规范不明的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中发生的诸多问题,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农业必须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导致土地划分过细,农民个体生产力有限。即使有些地方、有些农作物品种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但在成本、价格上也不易占有优势。一家一户的单独生产,长期以来导致了农村微观经济组织发育不全,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低,过小过细的生产经营者无法担负起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任务。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环境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解决,单纯依靠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产前、产后环节上的服务形成产业化经营和适度规模经营的作法,依然受制于农业生产规模过于细小、农民收入无法稳定提高的“瓶颈”。由此可见,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产业化,服务的社会化,效益农业的形成都要求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要实行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应地要求对我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进行变革。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生产将走向规模化、企业化和国际化道路,这就要求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适应性的改革[1]。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倾向将越来越强,势必导致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使农用地的流转更具规模。……应该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实行制度创新,适应我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要求[2]。可以说,这些论述代表着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入世后如何调整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主导性观点。美国大幅度增加本已十分庞大的农业补贴,只会把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我国是农业大国,负面影响首当其冲。入世后的形势,要求增加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增加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生产的管理,而科技和现代化管理都要求统一的规模经营模式,否则很难形成竞争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难以适应这一要求。目前我国农业主要产区的农作物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同时还存在质量上明显缺陷、规格品质不统一的问题。有学者指出,在中国农业融入世界农业的大趋势下,农产品上档次、降成本、创名牌,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产销关系,需要一段时间,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在短期要受到制约[3-4]。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用加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的办法。但现在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小,高科技农产品和种植方法农民很难接受;即使在有些地区农民接受,也由于投入大、收益小、成本高而无法大规模推广。显然,农业生产的规模偏小是制约农业科技和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因素。
  俄罗斯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俄总统普京明确指出,“农场应当得到支持,但这不是唯一的农业劳动组织形式,未来属于大的商品生产者。”俄罗斯的许多地区都建立了一体化的农工实体,它们的组织方式、经营方法和所有制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是集团式经营,有些是以合同方式进行协作,有的是以一个企业为龙头,集中几十个企业的资金,在一体化的基础上提高所有参加者的效益。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农业产区,每个企业拥有耕地从0.2万公顷至1.5万公顷不等,100kg生产成本30~60卢布,销售价格60~100卢布,企业纯利润可达250~2 000万卢布(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国内也有类似的例子。例如,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吉林省农民种地开始进行成本核算。通过算账,不少农民感觉在家自己种地还不如把地租给别人种,自己干点别的活或者出去打工,这样一来土地就开始慢慢集中到一些种粮大户手上,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由于农民生产由分散到集中,成就了一批种粮大户。梨树县沈洋镇李家村农民焦德玉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自2001年开始,他在附近乡镇承包了125hm2农田,虽说这几年种地有赔有赚,但是去年的政策好,天帮忙,收获了37万千克黄豆。几十万的收入让焦德玉兴奋不已:“种地光靠小打小闹不行,还真是要面积大了好种田,科学技术也能上去了,风险也降低了,就是农业机械也敢投资买了。”焦德玉的情况在吉林省并非个例,据了解,“一免三补”之后,农民对于土地的热情空前提高,纷纷争抢着承包土地。到目前为止,省内种植面积在10hm2以上的农户已经接近1000户左右。这些种粮大户们普遍表示,大规模种植土地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种地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风险,真正发挥出规模化作业的优势,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资料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4)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提法在“十五”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更加具体,要求也高了。“十五”提的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由推进到大力推进,力度加大了;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要求更高了;“十一五”农业机械化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有一个新高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对农业的扶持,2006年国家在加大对“三农”财政支持的同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具体地讲,2004年中央财政的购机补贴资金为7 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增到6亿元。这表明,在中央的惠农政策里面,无论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都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民心期盼已久的发展良机。大家常称之为战略机遇期。从实施效果来看,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笔者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前提就是土地规模化。土地规模化主要指土地由分散的一家一户的经营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也就是所谓的种植大户。指望增长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民收入是不可能的,唯有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来寻找出路。现在我国农民一家只种小面积的田,生产效率太低。尽管靠规模化经营土地致富还存在着许多限制,但在粮食主产区和农民致富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也不失为一条增收致富的出路。没有土地规模经营,就没有高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朴素而宝贵的经验。农业产业化作为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的继续和延伸,必然要求引入新的市场关系。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土地市场建设首当其冲。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实现农地流转的市场化。
  (5)在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理论中,美国农业经济学家约翰·梅尔将农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农业阶段、低资本技术农业阶段和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5-6]。笔者认为,在这三个阶段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规模化,特别是土地经营的规模化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中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发展正由低资本技术农业阶段向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过渡和转变,而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到来之日,也就是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之时。
  
  2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的障碍和问题
  
  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中国农业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非一体化,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农业投资渠道不畅。首先,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与宏观调控机构的设置,是适应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格局而形成的,主要问题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对外贸易管理相互脱节,地区封锁,行业分割,部门垄断,不能对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进行有效、灵活的调控和管理。其次,现有农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农产品供给短缺问题,在价格、投资、分配政策等方面,侧重于支持提高农产品产量,忽视了对农产品品质的改善和结构优化;侧重补贴农产品流通环节以及消费者利益,对生产者利益支持不够;在国民经济分配格局中,对农业的支持在总量上不足,在结构上不够合理。
  (2)农业科技服务到位难,市场信息不灵通,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生产成本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于农户与市场之间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主体,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使我国农业在根本上不具备与那些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国家农业进行竞争的能力。
  (3)食品加工业不发达,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增值少,出口难。同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我国农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的情况已很普遍,由于农产品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遭遇绿色壁垒的事情也屡有报道,这里不再赘述。
  (4)土地所有权一旦确立就具有超稳定性,很难改变。小型农业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再实现集中。以日本为例,1960年日本平均每一户农民的耕种面积为1.002hm2,70%以上的农户耕地面积不足1hm2。到现在这种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西欧的情况也大致如此。在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条件下,集中土地经营权与集中土地所有权一样都是十分困难的。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土地集中会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土地集中会引起农民的两极分化,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许多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难是实际问题,因征地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活难以保障。我国目前农业状况是土地经济效益低,但农民是以经营土地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这既无益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又会产生严重的社会政治问题。
  (5)土地开发和流转过程中经济利益分配不公,导致农民难以接受,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6)尽管部分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生产效益、产品质量,增加了收入,但种粮大户们仍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表现最明显的就是资金问题。种粮大户搞的都是规模化种植,投入大、资金占用多,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手头缺钱,最希望的就是有资金上的扶持。有的种粮大户想要继续扩大承包规模,却由于资金周转问题难以落实,贷款也困难重重。有的随着种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便想着购进大型农业机械,也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搁浅。此外,近来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也成了这些种植大户的一块心病。
  
  3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对策
  
  (1)制订并实施相关政策,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实现分散的土地使用权再次集中,把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结合起来,促进农业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优势龙头企业转移是当务之急,是我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面临问题的关键性工作。采取土地入股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对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有益尝试。为此,把解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问题作为突破口,改“均田制”为“投包制”,实现土地经营从“公平”到“效率”的飞跃,是新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结点”。在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制度上进行改革,将农村土地使用权股份化,一方面从法律权利上,有助于明晰产权关系,又能够保障在农村土地集中过程中,不引发复杂的社会纠纷,从而为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稳定的农业支持和持续有效的国内消费市场环境。
  当然,在进行农业经营方式改革时必须慎重,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规模经营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条件,还不可能通过技术经济纽带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在这种情况下若强行推广土地的规模经营,就会走过去集体经营时“大呼隆”的老路,与党的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现行农村政策相违背。
  (2)我国在农业管理体制上必须旗帜鲜明、自下而上地大力发展规模化的服务型农业合作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农业规模化程度,作为调整农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把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硬骨头”来啃。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理应保障农民从增加投入中增加利润,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总之是给予多于索取,服务多于管理。
  (3)没有食品加工业就没有农业的商品化和现代化。可在初级农产品产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加工业,利用食品加工业的比较优势扩大食品出口。以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市场调节机制,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劳动力从产中向产前生产资料行业和产后深加工行业转移,从而大大提高产中的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不仅是就地转移农业劳动力最有效的途径,而且农业合作经济体系能更有效地保证农民获得加工增值效益,这将大大有利于农村和农民的稳定。
  (4)我国农业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信息化是前提,只有高度发达的农业信息网络才能够将我国农业高效地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生态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要走生态产业之路,就必须依据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农业生态适宜度的区域特色,采取不同的政策。如,东部就要发挥劳动密集型农业的优势,实现园艺果蔬精品化,及发展相应的食品加工业,以增强出口竞争力,用优势产品换取粮食;中部地区则以粮食种植为主,辅以草食畜牧业,将一部分良田用于种植高蛋白含量的草饲料以供畜牧之用;西部要避开土地资源的劣势,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为辅,注重节约土地、水资源,必要时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贸易环境,扩大对西部地区的粮食进口,“以粮代水”,减少地下水资源消耗。
  (5)对农用收费应与城市一致,取消计划经济剪刀差对农民的剥削。现在许多政策挫伤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多种多亏,抛荒严重,良田荒芜。政府宜采取补贴、稳定价格、保证贷款等促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城市多余资金投向农业。
  (6)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加大农业科技含量。农民文盲多是中国一大特色,农民的文化程度一般为中小学以下,即使出少数中专生、大学生,也多飞走了。现在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已很成熟,但对文化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民文化低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落后的封建迷信更严重地干扰着全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继续贫困化,还将造成社会性的动荡。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应作为全社会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
  (7)随着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大量农民将离开田地,乡镇企业将是安置农民最佳的落脚点。各地农村应结合当地农林牧副渔的实际情况,组织离开田园的农民优先创办加工业。
  (8)乡村行政一体化。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若长期生活在农村,仍处处感受到信息闭塞、办事困难、政府行为不规范、以党代政、腐败现象更为严重。农村现代化要紧的事情是改革党政机制,乡级机构需精兵简政,只有党政分开行政一体化、小政府大社会、政治开明,才可望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4参考文献
  [1] 柯炳生.WTO与中国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朱道林,董为红.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如何适应WTO[M].中国土地,2002(2):18.
  [3] 柯炳生.WTO与中国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李文学.新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兴衰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 约翰·梅尔.农业经济发展学[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8.
  [6] 韩方明.知本农业:中国农业发展新战略[M].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其他文献
病例1:患者,男,主因“全身皮肤苍白、肌张力低1小时”入院。现病史:第1胎第1产,39+5周,因“胎儿窘迫”剖寓产娩出,羊水少,脐带绕颈2周。生后阿氏评分1、5、10分钟分别为5、7、9分,出生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关节疾病、人工关节置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骨科学
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资源对于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以北京市朝外街道社区为例,通过对其中各种组织关系的调查,发现社区中的社会资
在深厚覆盖层上修建高心墙堆石坝,高水头渗透压力在坝体、心墙、坝基岩土体和两岸坝肩中所形成的渗流场极为复杂.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对土质心墙堆石坝进行了三维稳定渗流场
根据川环南路新建道路工程4标段的EPS换填道路施工,对比EPS换填前后隧道结构的变形数据,证明了EPS材料换填措施在控制隧道变形上具有良好的效果.最后依据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分
为了加快推动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我校与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战
在分析学员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员科研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内容与方法。在分析问题方面,教员应鼓励学员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及时地给予点评。在接受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机制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大量农民的流动及其在非辖区(非户籍地)的生存与发展,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社区队伍的壮大及其对城市建设作用不断显现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袖。关于孙中山是客家人还是广府人的族属问题一直有争论。文章通过族谱/家谱/本人认同及重要旁证等,充分论证孙中山的先祖来自广东紫金客家聚居地,孙中
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产品在贮运过程中,常遭受生物的侵染和非生物不良因素连续不断的影响,而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反常变化,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甚至整株死亡,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