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在央视开播以来,好评不绝,成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现象级”电视节目。
  这档“和诗以歌”节目,开播次日以9.3的豆瓣评分创文化节目新高,为央视迎来了戊戌年的“开门红”,并在今年两会上引发关注。
  担任《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之一的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将《经典咏流传》式的美育教育推广到基层和全民”的提案。
  王黎光委员表示,“希望《经典咏流传》的一些优秀歌曲,能够推广给我们的中小学生,让我们的孩子有自己的歌曲,也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烙印在他们心里。”
  《经典咏流传》为“旧诗作”谱上“新旋律”,将愉悦视听的音乐和触动心灵的古诗结合起来,为观众呈上一场“诗”“歌”盛宴。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高晓虹评价道:“《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它为传承找到了一个强大而流畅的节目逻辑,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告诉记者:“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尤其是经典诗词,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更属于所有时代。我们所做的就是用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最易懂的方式将它传播出去,叩响当代人的心扉。”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诗词歌赋在当代音乐旋律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从“流行”真正走向了“流传”。
  一举拿下豆瓣9.3的高分
  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引发全民热议之后,央视于2018年春节期间再次推出诗词文化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
  “《经典咏流传》是国内首档最快速、最直接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基本要求的电视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性,为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价值追求,建立了有机的连接,让主流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真正做到了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表示。
  每一期节目展现六首左右的诗词改编,每首作品先由主持人撒贝宁吟诵原篇,再邀歌手现场演绎,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触。接着,四大鉴赏人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其中还会穿插邀请与作品本身关系匪浅的特别人物。
  节目为参与的音乐人赋予“经典传唱人”的身份,王力宏、王俊凯等都名列其中,他们之中既有演艺圈资深前辈、当红的青年歌手,也有独立的音乐唱作人。
  另外,节目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知名主持人曾宝仪,知名音乐人庾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
  开播次日,《经典咏流传》就一举拿下了豆瓣9.3的高分,71.7%的人给了五星好评。播出以来,共诞生了70多篇阅读量超过十万的相关微信文章,与节目相关的12首歌曲登上音乐排行榜,短视频播放量己突破1.6亿。
  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对这种“和诗以歌”的形式非常欣赏,从谭维维的《墨梅》到尚雯婕的《木兰诗》,无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风雅高洁的中国风骨,在中西合璧的音乐混搭之下强塑起磅礴大气的中国乐派,彰显着一股海纳百川的大国气象。”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智锋也对节目赞不绝口:“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由古到今,带着我们进入广域时空去感悟诗乐之美,仰慕之意、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胡智锋将《经典咏流传》评价为“共同的情怀、共通的情感、共振的情绪”的集大成。“情怀保证了节目的高度,情感让节目找准了共鸣点,情绪让节目如涓涓溪流入耳又入心,它们共同铸就《经典咏流传》达到了国家大台的一流水准。”
  文学与音乐的跨界融合
  《经典咏流传》节目制片人、总导演田梅和王宁告诉记者,他们最开始希望制作的是一档高水准的文化节目。为了有别于现在市场上文化节目的普遍形式,他们一直在寻找突破点。
  这个突破点,最终落在了诗上。
  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里提到:“声為乐体,诗为乐心。”自《诗经》时代开始,“诗”与“歌”就并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而流传,是为“诗歌”。
  如果把古典诗词改编成现代流行音乐,将“诗”与“歌”一并呈现给观众,是否会碰撞出火花?田梅和王宁不禁开始思考将音乐类节目和诗词类文化节目结合起来的可能性。
  央视早先制作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弘扬了主流价值,展现了文化自信。而《歌手》《中国好声音》等音乐类节目观赏性佳,因此受众群广.收视率高、传播力强。
  “为文化类节目插上音乐的翅膀,解决了纯文化节目缺乏大众传播性和音乐节目缺乏文化底蕴的问题,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制作团队如此考虑。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许文广的支持,《经典咏流传》聚集了业内顶尖的制作团队,开始了整整一年的筹备过程。“之前我们做过四季音乐节目,那时就发现音乐节目表面很繁荣,但主要类型不是草根选秀,就是明星比拼。一时没有找到更好的方向,宁可先停下来思考—下。而思考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将音乐与文化、与经典的诗词相结合。”
  但这个创意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按当时的经验,音乐节目的收视往往取决于所演唱歌曲的流行程度。曾有人打了个比方,原创歌曲和耳熟能详的经典,所对应的收视率是几何级数的差异。”
  经典诗词改编的风险就更高了。许文广说,“当时团队内部做过一个调查,让每个人列举出熟悉的经典诗词改编曲目,结果发现能够被大家公认为经典、又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的曲目,连十首都不到。”所以团队不是没有犹豫过,担心小众制作的门槛是不是太高,音乐创作的力量又是否足够支撑。“容易的路别人也都走过了,所以这条道路尽管难,但恰恰意味着中间还留有创作的空间,如果做成了,也许可以拓展出文化节目的新方向。”   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坦言,这个过程只有“痛苦”二字能够形容。“诗词音乐文化节目,其实跨越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文学性,另一种是音乐性。如何把这两种东西跨界融合,我们在最开始做节目的时候也低估了这件事的难度。”
  选择什么样的诗词来谱曲?采取什么样的音乐形式来歌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制作团队都在浩如烟海的文本里苦苦摸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两把钥匙:时代性和时尚感。”
  在过彤看来,时代性就是诗词对当下中国社会的观照性,“拥有能够被当下中国人读懂的朴实的情感”。再加上具有“时尚感”的明星参与,就能让诗词音乐流传起来。
  过彤告诉记者,《经典咏流传》在节目模式上也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目前的文化、音乐类节目大多采用竞技、比赛等模式,而《经典咏流传》重新研发了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形式,真正落脚于中华诗词文化。
  “当我们把诗词的传播作为节目制作的终极目标的时候,所有的困局都解开了。”过彤说。
  让经典活在当下
  许文广认为,经典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要认为经典就应该像博物馆里的文物一样,只能去瞻仰,甚至不敢去对经典做出任何的改变。”在他看来,任何时代都有任何时代的语言,“李白就是唐朝的摇滚诗人,就像凤凰传奇是我们当代的国民歌手一样。”所以观众在《经典咏流传》中也看到了多种风格的尝试:既有传统偏民族的演绎方式,如谭维维的《墨梅》就融入了琵琶、古筝,还有戏腔等中国元素;也有国际范儿的改编,如四国音乐家演绎许渊冲先生翻译的英文版《登鹳雀楼》。此外,还有童谣风格的《新学堂歌》、摇滚风格的《将进酒》、民谣风格的《声律启蒙》等等。
  “我们希望能够尝试不同风格的经典改编”,许文广坦言,个别歌曲的改编也被观众质疑有“两层皮”,“但若不去冒险,做多样化的尝试,也许就寻找不到这么多的可能性”,所以他非常感谢当下观众对节目的宽容度,允许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创作。
  许文广介绍,节目中的经典改編一部分是“命题作文”,由传唱人、音乐制作人及节目团队共同碰撞产生,比如《墨梅》;也有一部分来自传唱人自己的创作,比如梁俊的《苔》、谷建芬的《新学堂歌》、陈彼得的《青玉案·元夕》等等。在改编中,创作团队更希望将经典与大众流行结合起来,“尚雯婕创作《木兰诗》时是亲自编曲,第一版非常有艺术高度,但我们担心会缺少一定的传唱度,和她交流后,她也尊重了团队的意见完全推翻重来,最后推出了一位兼具浓郁的民族风格又体现出现代时尚感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也很符合节目的定位,就是让这些经典回到当下、回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感建立共鸣。”
  许文广强调,千万不要低估音乐人的创造力。“对节目来说,这些音乐创作人自己的热情,他们的创造性和愿望可能才是第一重要的。节目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召集和召唤的作用,然后才能激发出音乐人的热情和力量。”为给创作者以更大空间,节目组也放弃了诸多限制。比如经典诗词的遴选范围,起初是框定在中小学读本内容上,但后来被大大拓宽,“如果不拓展的话,《苔》也不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了”。节目组也曾考虑过给每期节目设置一个主题,采用对抗赛制,“如果再做细分,可能会给创作带来太多限制,而对抗赛制的取消,也让音乐人以更纯粹的心态投入到他们真正想做的音乐中。我看见王力宏背着一把吉他就上场了,状态非常轻松”。
  “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可当传唱人”
  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到《国家宝藏》,央视一直在开拓文化命题,寻求创新的文艺表达形式,《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更是如此。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的学术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国际电视节目模式创新,他向记者介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也体现在综艺节目创作领域。
  价值层面要求高质量的文化类、情怀类节目,市场层面却对年轻化、新潮化节目需求旺盛,“这个矛盾急需我们去积极解决,齐心协力寻找文化属性与综艺形态平衡的最大公约数。”
  在冷凇看来,《经典咏流传》最为成功的地方是“为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中国式解决途径,它在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会商机制”。
  冷凇印象最深刻的“传唱人,’,是首期节目中《梁祝》一曲的表演者,已经88岁高龄的巫漪丽。巫漪丽是新中国第一代钢琴演奏家,也是《梁祝》首位钢琴伴奏缩谱编写者与表演者。
  由于老人的身体原因,节目组匠心独运地以“跨国联动准直播演唱会”的方式跨时空致敬经典,实现了“纪实性、新闻性和综艺性的三者统一”。
  据介绍,除了直播技术,《经典咏流传》还发动全媒体平台,将线上线下渠道贯穿融通。在融媒体的支持下,将节目打造成全民可参与的音乐文化活动,开创了文化节目2.0时代。
  在歌手演绎歌曲的过程中,场内观众可以即兴点亮胸前红心,表达他们对歌曲的喜爱,大屏将所有红心汇聚在一起,寓意经典流传激情的累积;场外观众在收看节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叠加心动指数。
  “这种做强互动的节目设置,使得每一首歌曲都有不低于千万人次的人群进行跨屏交互,实现了超级季播综艺的媒介融合创新。”冷凇说。
  康震也非常看好节目的未来走向:“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可当传唱人。可以预见,这会成为又一场击穿大屏小屏、联动线上线下的文化盛事。”
  徐文广透露,《经典咏流传》将于明年推出的第二季,会去开拓更大的空间。“第一季的盛典中,我们会找不同国家的顶尖级少儿合唱团,用他们的语言去演唱《登鹳雀楼》,这可能也是第二季的一个思路。”他表示,第二季会尝试让中国经典诗词做更多国际化的表达,也会从世界优秀文明中汲取养分,“除了向我们的传统文化继续致敬,也会在文化的互融方面发力,让节目拥有更多开拓的空间。”
  《经典咏流传》的成功尝试,也让冷凇畅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把文、史、哲、美四个领域全部打通,共生共融,并走到更为广袤的世界舞台上,让传承走向世界。“用曾经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资料来源:《瞭望东方周刊》、《长江日报》)
其他文献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适度的?眼下,虽然家长们声称自己鄙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传统教育思维,但现实是残酷的:幼儿园“卡位战”、小升初“奥数PK”带来的分数焦虑、择校困境,是中国所有有娃家庭必须面对的教育困境。  2016年冬天,作家鲁引弓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小学生过度补课的报道,一众家长跟帖,不少人建议,可以写一部“小升初”题材的小说。  曾从事媒体工作20余年的鲁引弓十分关注教育话题。2013
期刊
上海是一座满含风情的魅力城市,而这大半要归功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上海女人。  她们会过日子,即便在物质生活尚不充裕的年代,很多上海女人并没有停下追求美的脚步。那些上海出产的蛤蜊油、凡士林、甘油以及带着淡淡香气的雪花膏、花露水等等曾给几代人带来了最简朴的时尚。  国货难忘的记忆  对于国货的美好记忆,老一辈的上海人会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由关蕙农、杭稚英和郑曼陀等月份牌名家为“双妹”绘制的广告月份牌,记录
期刊
蔬菜、水果、杂粮、豆类、鱼类……这些我们挂在嘴边的好食物,在它们没有被端上桌之前,还真不能简单用“好”和“不好”来评价一一因为这“好”与“不好”,全看你怎么做,烹调方式不当,好东西也会变成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坏”东西。  过油令鱼类营养“翻脸”  油炸小黄鱼、干烧大黄鱼、松鼠鳜鱼、煎银鳕鱼、鳕鱼堡,这些都是餐馆中的常见美味菜肴,一直深受欢迎,怎么会是“坏食物”呢?膳食指南忠告我们每天应平均摄入40~
期刊
近日,一个明星的负面新闻成为热搜,登上各大门户网站。本来,“今天好了,明天吵了,后天离了”早己成为明星的惯常动作,不值一提。但是,这件事后续发酵事件却引发了笔者关注,甚至血压升高一一因为署名为“紫光阁”的国家机关刊物的官方微博发文谴责该明星,该明星粉丝在极度无知的情况下竟然认定“紫光阁”是一家饭店,然后在网上大肆散布谣言“紫光阁贩卖地沟油”一一紫光阁怎么成了饭店?由于搜索量不足,“紫光阁地沟油”最
期刊
近两年,传统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受到中国观众追捧,更出现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现象级电视节目,引领一大批观众重新关注起古典诗词。  为什么我们要一次又一次唤醒逐渐远去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中国人要读古诗?  93岁的数学教授潘鼎坤老先生说,自己从小学习古诗,“数学是表达客观规律的语言,而诗歌展现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语言。”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一段经典对白:“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
期刊
常态化监测覆盖面扩大,各地区各部门每季度网站抽查比例从10%提高到30%;全国累计整合迁移无力维护政府网站2万余个,减幅达46%;清除“山寨”政府网站持续推进……  1月底,各地区、各部门2万多家政府网站首次公布“年检”报告,既有强化监督的《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也有深入“自检”的《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向全社会亮出政府网站“家底”,进一步推动建设整体联动、高效惠民的网上政府。政府网站是否合格
期刊
2011年是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作为清华百年校庆献礼影片,《无问西东》在跳票五年后,兜兜转转终于上映。电影用四个段落故事,讲述了清华的四代学生,从20年代、西南联大时代、上世纪60年代再到当下的青春故事。《无问西东》为清华百年校庆而来但却感动了更多非清华的观众。  先看两则趣味,一则:很多年前,北京清华大学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信封上写着“清华大学倪维斗教授收”,当倪教授拆开一看,发现原来是把本应
期刊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个春节,300年前清代诗人袁枚的小诗《苔》突然火了。这源于支教老师梁俊在《经典咏流传》中带领山区孩子们的演唱。歌声质朴无华,却如天籁之音,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更唱到了亿万观众心里。如米般大小的苔花,在太阳晒不到的潮湿角落里,默默无闻……但当你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却发现苔花虽小,但也能像牡丹一样绚丽绽放。梁俊和他支教学校的孩子们,都如这青苔,努力绽放。  绽放的“
期刊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组织服务工作很值得我们研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宪法法律职权最重要、最基本的形式,这就是全国人大工作中通常所说的“三会”。全国人大“三会”涵盖的内容很多,是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度的概称,为方便表述,以下简称人大会议。  人大会议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
期刊
近日,上海党外人士创业创新金山实践锻炼基地第二批挂职工作总结会暨第三批挂职工作启动会召开。“党外干部往往在某一领域是专家,但需要补综合管理能力的短板。”市委统战部表示,党外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实现了由“坐而论道”到“躬行知事”的转变,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明显提升。  那么在过去一年中,在金山挂职的第二批党外人士有何体会又有何感想?两位干部谈了他们的感受。  胡宝芳:让朱学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