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册传奇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些五彩缤纷的服饰,夺目璀璨的珠宝首饰,还有层出不穷、各种香艳的化妆品,早已不是爱美的女性专有的时尚了。纵观时尚T台,饱览影视艺术,当今时代的男性在穿着打扮、护肤美容方面也一点不输给女性。不仅如此,那些教人如何化妆、怎样造型的老师也以男性居多,他们频频亮相出现在各大时尚类专题节目,引得爱美的女性总是不停拨弄手中的遥控器,奔走于各大秀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够追得上他们引领的时尚脚步。
  对于当下这些所谓的时尚,也许有人摇头,也许有人沉默,不过无论怎样都不重要,我们也大可不必用“存在即是合理”这样的言语来宽慰我们的无奈。当我们回过头看看历史才恍然大悟,原来历史上中国男性引领的时尚界的风潮,竟然一点都不输给今天。
  就拿佩戴首饰来说,男性佩戴首饰,中国古已有之。所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礼记·玉藻》中记载有:“古之君子必佩玉”。玉在古代被赋予了许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古人认为“君子于玉比德焉”,是说君子以玉象征自己高洁的德行。所以中国古代男子历来就以佩玉为美,或者说以此来标榜自己的品格。帝王将相的冠冕上嵌着玉珠,达官贵人的腰带上镶着玉片,文人雅士的衣服上系着玉。王室贵族就连死后还要穿上金缕玉衣。
  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那首《春望》中有这样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古代男子留长发,这本来就已经是很爱美的表现了,而且还要把头发束于头顶用簪子别住。虽然杜甫的诗总是那么的忧国忧民,不过以诗人的身份和他当时的收入来判断,杜甫使用的簪子,一定是用玉制的吧!在四大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在构思了一个那么庞杂、令后世反复研究玩味的故事。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体力和脑力消耗极大的写作过程里,曹老也不忘给他偏爱的贾公子随身配上一块“通灵宝玉”。
  从古至今,玉和美好就这样一直捆绑在一起,玉也被比喻成圣洁、完美之极的事物。佩玉者自然就成了无比高尚的人,因为他们已获得了如玉一般的道德品质,都是翩翩君子。
  在今天的时尚概念里,玉同样也保留着传统的含义,它别具一格的文化意蕴,优雅含蓄的东方韵味,成为很多雅士们追捧的饰物。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玉石还被证实能产生静电效应,使人体发出谐振,它含有的许多微量元素,也可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从而醒脑提神,消炎解毒,具有保健作用。
  古语有言:君子佩玉,小人藏刀,凡人藏钱。既然玉有这么多好处,而且人人争做君子,这样看来,玉被人们追捧自然不会出现什么疑问吧!可是,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个皇帝,他不用追捧,也能够轻松拥有别人得不到的玉,可是这对于他来说并没有给他交到什么好运,不仅如此,一个朝代也因这个皇帝和他的玉走入了尾声。奇怪吗?故事就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说起。
  王朝的没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在经历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后,唐朝开始走向没落。唐中期以后,藩镇割据以及连年的战乱,使得历经盛世的唐朝逐渐走向没落衰败。
  公元904年八月的一天,当时身为皇帝的唐昭宗,突然被害身亡。皇帝死了,而且是被人害死的,一时间唐朝宫廷上下突然间变得慌乱不知所措。然而,就在这慌乱之下,唐昭宗的儿子突然继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登上皇帝宝座的这个皇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唐哀帝李,年仅14岁、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虽然说藩镇势力的步步紧逼使得唐朝一再没落,皇权的势力也一降再降,然而唐朝毕竟没有灭国,身为一国之君,唐昭宗的死和唐哀帝的继位并不正常,在旁观者的眼里似乎是如此的离奇慌乱。那么,这没落的唐朝宫廷内部,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据说,唐哀帝即位当天,皇宫里并没有任何喜庆的讯息,反而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在中国,皇帝登基即位,那是举国欢庆的大喜事,唐哀帝即位却如此的悲惨。这显然不是他个人能够控制的了的,而且对于一个14岁的少年来说,也许他并不想登上这个皇位。即位当天,皇宫里所有的皇亲国戚、宫女嫔妃和大臣们都在为唐昭宗的惨死而感到悲伤,但却没有人敢哭出声来,压抑和悲愤似乎填充在每个人的胸腔里。新皇帝的登基仪式就在这哀怨笼罩下举行着。
  自古皇帝登基时都会进行祭天、祭祖仪式,并由颁布册文用以祭祀告天。虽然唐哀帝的登基看起来仓促而且反常,但所有的仪式也都按照宫廷旧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毕竟唐朝作为一个朝代还健在,皇帝也依然是天子。在登基仪式上的一套玉册,就是唐朝皇帝即位时最重要的物件之一。
  玉册是由十枚狭长的玉片组成,每片玉洁白温润,上面镌刻着皇帝祭天的册文,表示天子受命于天。十枚玉片如书简一般串联在一起,把高高在上的皇权衬托得更为神圣。玉册上刻有册文,可以说是唐哀帝李登基时的一个凭证。
  然而,就是这种看似凌驾于众人之上的皇权,却有着难以言说的隐情。唐哀帝即位后,并没有能够改变唐朝的衰败,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此时的皇权可以说早已名存实亡了。而且,令人疑惑不解的是,哀帝即位后,仍然延用唐昭宗所用的“天佑”作为年号。
  唐昭宗被杀,到哀帝突然继位,宫廷中这种种的不正常,显然是有人在幕后操控着这个没落的王朝。那么,这个人会是谁呢?
  疑云的破解
  在疑云和恐怖的重重笼罩下,唐朝早已无力回天,公元907年朱全忠篡权建立后梁,结束了唐朝的历史。就在朱全忠建立后梁的第二年,登基不久的唐哀帝也被杀害。原来连杀两个皇帝的幕后真凶,就是朱全忠本人。这朱全忠到底是什么来历呢?说起朱全忠和唐朝皇室的渊源,还得从唐中期以后的乱世说起。
  唐中期以来由于统治的腐败,藩镇割据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各地起义不断,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此时的朱全忠就混迹于各种旗号的农民起义大军中,并在起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他的羽翼也渐渐开始丰满。然而,暗藏野心的朱全忠却没有坚持起义路线,突然投靠了唐朝。这并不是朱全忠顿悟后弃暗投明做出的人生抉择,而是他野心的继续。朱全忠继续在朝廷中发展着自己的势力,渐渐他的身边党羽成群,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也逐渐占据了上风,到后来,就连皇帝都几乎成了朱全忠手下的傀儡。   朱全忠的野心在急速膨胀着,渴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坐上皇帝宝座。从唐昭宗被杀,哀帝即位慌乱登基,所有这一系列令人费解的事件,其实就都是朱全忠幕后操纵的。
  虽然唐朝自中期以后,统治腐败战乱不断,唐朝的没落难以无法挽回,但是加速唐朝灭亡,使唐朝遭遇灭顶之灾的背后,正是朱全忠称王的野心。那么,既然唐哀帝的即位由朱全忠一手操控,而且那时的唐哀帝根本不是朱全忠的对手,可为什么朱全忠最终还要置他于死地呢?
  为了瓦解唐朝的势力,达到称王的目的,朱全忠杀死唐昭宗后,并没有立即称王,而是立即策划新皇帝继位来掩饰自己。哀帝登基时的慌乱,以及宫廷中弥漫着的恐怖气息,可以看得出朱全忠使用手段的毒辣和残忍,匆忙即位的哀帝在无奈中自然就成了朱全忠的傀儡。唐朝可以说已经完全掌控在朱全忠的股掌之中了。
  此时的朱全忠,占据着唐朝势力核心,完全一副“携天子以令诸侯”的架势。朱全忠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四处征战,终于在没落的唐朝之上建立了后梁。至此,从盛世一路走来的唐朝大势已去,朱全忠也仿佛欣欣然接受了自己改朝换代的历史功绩,坐上了皇帝的宝座。称王后的朱全忠很快便杀死唐哀帝。如果非得探究他杀掉一个傀儡皇帝究竟是为什么,原因可能只有一个,本性。
  从登基到被害,唐哀帝在中国历史上仅仅做了三年的皇帝,从14岁到17岁,一个年轻人似乎还没有认清周围的这个世界,他的生命就在这突然袭来的大起大落中被淹没了。
  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往往充斥着战乱,血腥。唐朝的灭亡除了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外,宫廷中那些失去势力的贵族,同样也变成了刀俎下的鱼肉,令人感慨。朱全忠的不可一世,唐昭宗的惶然离世,唐哀帝的哀婉命运,还有他登基时难以掩饰的无奈,那些中规中矩礼制下的祭天,祭祖,还有象征皇位的玉册,都湮没在历史中。那时所经历过的喧嚣、杀戮也早已沉寂。
  历史的见证
  1990年,在河南洛阳城宫城遗址发掘中,考古工作者意外地从遗址废墟中发现十枚玉片,清理完玉片上的泥土,当温润洁白的玉展露在人们眼前时,那段飘逝的历史似乎瞬间清晰起来,令人兴奋的是,还有玉片上断断续续的文字,它们记载着的,正是唐朝最后一位皇帝唐哀帝即位时的册文。
  然而,印象中唐朝的国都是长安,可为什么唐朝皇帝即位的玉册会出现在洛阳城遗址呢?
  原来,历史上唐朝在经历过盛世之后,为了躲避沉积在都城长安的内忧外患,唐昭宗时,唐朝都城被迫从长安迁到洛阳。然而,迁都后不久,唐昭宗被奸臣杀害,年仅14岁的唐哀帝李即位,唐哀帝即位时,应该就是在洛阳城的宫城中。因此,这套玉册的发现,也成为唐朝后期迁都洛阳的一个实物凭证。
  那些传唱于耳边的传奇故事,还有那些记载于史料的历史,在玉册出土的刹那似乎变得真实,触手可及,唐哀帝即位玉册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唐朝衰亡提供了真实的历史凭证,而且这一玉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唐代皇帝的即位册文,非常珍贵。
  自古以来,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被各种礼仪和制度推崇到无以复加的高度。作为皇权确立的一个标志,皇帝即位时的玉册自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古代,玉册作为皇帝登基时告知天下的凭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
  册文,也叫策文,是皇帝祭天时所用的文书,也叫天书玉册,是天子受命于天的瑞征。在皇帝登基当天,要祭祀告天,并颁布册文,象征皇权授命于天,至高无上。中国古代皇帝即位,需要有册文对即位一事加以确认。这种镌刻册文的玉册,就相当于皇帝即位时的一个凭证,也可以说就是任命书。皇帝受到天的册封,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天子,凌驾于万人之上。
  中国古代皇帝登基即位,往往被认为是神明的旨意,在汉字最早的形态甲骨文中,就可以找到许多帝王在祭祀等活动前的占卜记载,其中有许多就是关于王位更替的记录,这就是册文的雏形。
  到了商周时期,当时的礼法规定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一列鼎制度可以看出商周时期社会等级森严,帝王贵族的封禅继位时,不仅有相应等级的青铜礼器,还会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这些象征身份的青铜重器,就成为当时帝王册文的一种重要载体。
  秦汉魏晋以后,皇帝即位,开始逐渐使用玉制的册书颁布册文,这就是玉册。玉,往往被视为君子的化身,用洁白莹润的玉,雕琢成玉册,并在上面镌刻册文祭祀告天,使得帝王的登基即位仪式更为庄严神圣。与玉册配套的,还有皇帝的玉玺。
  玉册是将玉制成的如竹简一般的条状,几枚玉片串联在一起,上面镌刻册文。唐哀帝即位玉册,就是当时皇帝登基使用玉册的实物例证。
  唐宋时期,玉册不仅用来记录皇帝即位时所用的册文,而且皇帝封禅祭祀等大典也都会用到玉册。在台北故宫就收藏有一件唐玄宗玉册和一件宋真宗玉册,这两件玉册就是当时皇帝祭祀封禅泰山神使用的。
  到了清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达到顶峰,册立亲王等都要使用金册,清朝使用金册颁布皇帝册文,用以显示皇权的尊贵。与金册配套的,还有金印,而且就连皇太后、皇后以及贵妃的册封也要用到金册。
  清朝使用金册也不仅限于宫廷内部,当时清朝册封西藏班禅、达赖喇嘛时,颁布的册文也都铸刻在金册上。今天我们在故宫博物院能够看到当年这些金册,它们向今天的人们展示着清朝皇权的尊贵和鼎盛。
  帝王册文的发展史,是中国古代皇帝也是中国封建历史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而唐哀帝即位玉册,就是唐朝晚期历史最好的实物见证。册文的载体在变,而它本身象征皇权的含义不变,即使在没落的唐朝,对于帝王尊严几乎扫地的唐哀帝来说,它的登基仪式也要有一组玉册。
  世人对玉的追捧,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如果当年的唐哀帝能够感知到玉中蕴含的君子之气,不知又作何感慨呢?看来,玉本无言,是因为它的稀有才被人追捧,也因他的珍贵成为帝王册文的载体。而人的命运却无法因有玉或者没玉而改变。
  唐哀帝即位玉册与其说是皇权的象征,不如说是他悲惨命运的见证。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所有战乱无非是改朝换代,或是权力之争的工具,但却都毫无例外地带给人们疾苦,其中可能是平民百姓,也可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这几枚残存的玉册碎片,在为我们提供解读历史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沉思和警示。
  历史也许并非如故事中所讲这样,那些飘散远逝的是是非非并没有一一记录在史册中,或许我们只能臆想其中的片段,做一些主观的拼接,这也是历史的无奈。
  也许有人会说,相对于精美的配饰,唐哀帝的玉册根本无法破解时尚的风情。然而对于玉本身来讲,一边是皇权,一边是时尚,却在那无法调和的年代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没错,历史就是这样,一组玉册和它主人的故事就是这样。
  (责编:高功)
其他文献
2016年4月30日,“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合璧入藏暨一笔字书法展开幕仪式”在河北博物院隆重举行。至此,流失二十年之久的河北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与博物院展出的佛身造像“金身合璧”正式展现在公众面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河北博物院阳光大厅展出一个月后,6月1日正式移至“曲阳石雕”陈列展厅幽居寺文物专区进行展出。  这尊释迦牟尼佛造像,雕刻于我国北齐时期,质地为汉白玉白石,高206厘米
期刊
松树,在人们心目中,向来被视为高品嘉木,它经寒不凋,四季常青,青翠苍劲。因秦始皇曾于泰山封其为“五大夫松”,后即以“五大夫松”为之别名。柏树与松树具有同样的材质,故文坛常以“松柏”来比喻一个人的操节坚贞;又因松与竹均严冬不凋,常用“松筠”喻赞人的志向,如《梁书·元法僧等传论》曾有“志当松筠,心同铁石”,还把松、竹、梅合称为“岁寒三友”;松在树木中,寿命最长,所以民间常用“福如东海水,寿比南山松”联
期刊
刚从徽州回来,满脑子晃来晃去的仍是齐云山水润秀、恬淡、清幽的画卷,嗅觉里一直保持着徽州五月的气息,黟县程门家乡的风情余韵不绝,恍惚身在现实的昨天。  近日被一片浅绛瓷画折磨着,分秒忐忑,这日子过得局促。牵记揪心于旁人不觉察、或根本就不值他人在意的独自内心不可释然!是的,有形有影且占据有一定空间可以量化的实体,在人们身上完全可能是一个精神的存在或不存在。世间事,什么是大、什么是小,轻重缓急皆因人而异
期刊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草创于1981年,2003年6月29日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首家非国有博物馆。于2009年5月1日新馆正式接待观众,先后接待了文化部蔡武部长等国家及省市领导。目前拥有关于安徽历史文化、重大事件、政治名人、楹联匾额、徽州三雕、民风民俗等相关文物藏品近6万件,占地面积50余亩,拥有十三馆一群落,最终将建设三十座徽文化专题博物馆和古民居群落,形成在国际上最具规模化、系列化、学术性的
期刊
“三彩”一词,始见于民国,这与其首次发现密切相关。20世纪初,不见于史册的唐三彩惊现于河南洛阳之邙山。其出土地除却陕西西安、河南洛阳之外,江苏扬州、山西太原、甘肃泰安和辽宁朝阳等地亦有出土。而西安、洛阳同为唐三彩发源地,出土数量最多,其他地区相对较少。唐三彩品种众多、内容丰富,从现出土之唐三彩器物来看,大致分为俑、生活用具和建筑模型三大类。著名考古学专家冯先铭先生曾以“斑驳灿烂,变化万千”八字概括
期刊
质疑并非针对邱先生  记者:对北师大瓷器捐赠事件,您是什么态度?  季涛:我公开发表过文章,可以说也是最早提出公开质疑的人。但我和圈内很多专业人士一样,不是质疑邱季端先生这次捐赠,而是希望北师大能够严谨面对捐赠,维护北师大这个百年学府的形象。邱先生有一颗公益之心,给北师大捐赠过体育馆,这次捐瓷器也是公益行为。北师大建校百年,众多名师曾在此任教。尤其是文物收藏界十分敬重的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期刊
2016年8月18日下午,《汉风藏韵·汉藏佛教艺术与国家文化认同学术论坛》隆重召开。  为提高展览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浙江美术馆和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于浙江美术馆举办了高端学术论坛——《汉风藏韵·汉藏佛教艺术与国家文化认同学术论坛》,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汤黎路,原成都军区副政委屈全绳将军,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执行主席梁鑫华,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舟山市委常委、
期刊
西安美都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未央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2007年开始筹建,2011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馆区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展线长近千米。博物馆藏品均为企业家、收藏家黄新兰女士的个人藏品,是一座集科普教育、艺术欣赏和历史研究于一体的非国有博物馆。  馆藏特点  馆内展示的藏品以精品外销瓷和铜胎掐丝珐琅为主,兼以瓦当、画像砖、陶器、陶俑等为辅。  主体陈列由三部分组成: 
期刊
8月2日上午,“物华天宝——唐代三彩釉陶精华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主办,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承办。出品人:齐跃进;策展人:郭柱社、李兆楠。  本次“物华天宝——唐代三彩釉陶精华展”展出了70余件唐代三彩精品,分为:笑语嫣然(唐代三彩釉陶女俑),胡风东渐(唐代三彩釉陶胡人俑),神煞之力(唐代三彩釉陶天王俑、镇墓兽),文韬武略
期刊
2016年8月18日,在杭州G20峰会即将召开之际,《汉风藏韵——中国古代金铜佛像艺术特展》在浙江美术馆隆重开幕。  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浙江省文化厅、普陀山佛教协会联合主办,浙江美术馆和普陀山佛教造像研究院共同承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佛教文化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中共舟山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局)协办,中共浙江省委统战部、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北京文物艺术品物证司法鉴定中心、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