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在备课时我收集了近些年山西省、晋中市的科技教育现状,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切政治都源于生活,一切政治都是乡土的。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山西转型发展》的小纪录片,了解了山西省煤炭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过度的现状,感受到山西转型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学生通过研读山西大学城规划示意图与已经落成的大学校园景观图,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创新对山西未来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到一个城镇,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大到一个国家的繁荣,甚至整个世界的竞争,都与科技与教育的崛起与发展密切相关。一堂政治课因为加入了学生身边鲜活的乡土素材,因为教师创造性的开发了教学资源,整个课堂上有了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多的理性思考,更多的情感生发。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乡土资源,无疑是帮助政治走进生活的一种有效可行的举措,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些学生认为思品课只是蕴含着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哲理,只可远远观瞻的错误认识。乡土教材或者是自然生态中的花开树荣,或者是文化生态中的习俗、经验,在材料的搜集与撷取上经常可以信手拈来,但它却如一株朴质的劲草,悄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世界,它唤醒学生对家庭、对家乡的乡土情结,培育学生对家庭、对家乡的亲情观念,让学生丰腴的情感土地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意。
布鲁纳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很多时候作为思品教师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对思品课学习热情不是很高,认为学生曲解了思品课的功能。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在思品学习中滋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有甚者认为思品课平时不用学,到考场上临阵抄就可以了,于是思品书被学生束之高阁,思品课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有机穿插乡土人文景观,则可改变思品教学中教师、学生双被动状态。如果能让学生也去搜集探究乡土人文资源,那么学生将会把对乡土人文的浓厚兴趣,迁移到整个学科。
既然乡土资源的利用会改变现在思品课存在的一些弊端,那么思品课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有哪些呢?笔者研究了一些相关书籍,并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商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平时要注意乡土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教师要搜集乡土资源就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平时还要大量阅读有关本地区的各种书籍、报刊、杂志资料,并及时进行归纳分析,结合教材,剪辑编写文字材料,这样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既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研发,也有利于教学中教学素材的灵活使用。
(二)有重点的将比较典型的乡土资源制作成课件
在做课件时不要一味的靠网络下载,这样就破坏了乡土教材的真实与即时性。比如在给初三学生做《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专题复习时,我搜集了2014年山西平遥未成年人溺水事件的新闻热点视频,让学生探究未成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和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方法。通过专题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认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身边的真实惨剧,让学生认识到防范的重要性,活生生的事实,超过了教师的说教的作用,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这样扎根在内心深处了。
(三)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乡土资源中的各种信息,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上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新闻图片:晋中不文明街景。学生可以从中看到了周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我又出示了学生刚刚去过的教育实践基地,两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思考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让自然的暂时臣服,不是真正的取胜,最终环境的破坏会让我们感受发展之殇,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发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类为环境的维护与改善要付出努力,体会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明白了人与自然要共生共荣。
“一方乡土,一方文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和运用乡土资源,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实践证明:走出教材、回归自然,走入生活,感受人文,使思想品德的课教学获得新生,我们的思品课教学才最终会走入学生的心中。让泥土的芬芳最美丽。我们坚信:从乡土人文中走出来的思想品德教学,一定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思品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四课第四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在备课时我收集了近些年山西省、晋中市的科技教育现状,在课堂上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切政治都源于生活,一切政治都是乡土的。学生通过观看直观形象的《山西转型发展》的小纪录片,了解了山西省煤炭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消耗过度的现状,感受到山西转型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学生通过研读山西大学城规划示意图与已经落成的大学校园景观图,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教育创新对山西未来发展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到一个城镇,一个省的经济发展,大到一个国家的繁荣,甚至整个世界的竞争,都与科技与教育的崛起与发展密切相关。一堂政治课因为加入了学生身边鲜活的乡土素材,因为教师创造性的开发了教学资源,整个课堂上有了学生更多的参与,更多的理性思考,更多的情感生发。
二、案例分析与反思
在思品课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乡土资源,无疑是帮助政治走进生活的一种有效可行的举措,它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一些学生认为思品课只是蕴含着高深莫测、遥不可及的哲理,只可远远观瞻的错误认识。乡土教材或者是自然生态中的花开树荣,或者是文化生态中的习俗、经验,在材料的搜集与撷取上经常可以信手拈来,但它却如一株朴质的劲草,悄然改变着学生的学习世界,它唤醒学生对家庭、对家乡的乡土情结,培育学生对家庭、对家乡的亲情观念,让学生丰腴的情感土地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绿意。
布鲁纳曾说:“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方法,是使他感到这个学科值得学习”。很多时候作为思品教师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对思品课学习热情不是很高,认为学生曲解了思品课的功能。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在思品学习中滋生了急功近利的思想,更有甚者认为思品课平时不用学,到考场上临阵抄就可以了,于是思品书被学生束之高阁,思品课被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有机穿插乡土人文景观,则可改变思品教学中教师、学生双被动状态。如果能让学生也去搜集探究乡土人文资源,那么学生将会把对乡土人文的浓厚兴趣,迁移到整个学科。
既然乡土资源的利用会改变现在思品课存在的一些弊端,那么思品课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策略有哪些呢?笔者研究了一些相关书籍,并与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商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平时要注意乡土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教师要搜集乡土资源就必须对周围环境进行实地考察,平时还要大量阅读有关本地区的各种书籍、报刊、杂志资料,并及时进行归纳分析,结合教材,剪辑编写文字材料,这样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既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研发,也有利于教学中教学素材的灵活使用。
(二)有重点的将比较典型的乡土资源制作成课件
在做课件时不要一味的靠网络下载,这样就破坏了乡土教材的真实与即时性。比如在给初三学生做《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专题复习时,我搜集了2014年山西平遥未成年人溺水事件的新闻热点视频,让学生探究未成年人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和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方法。通过专题探究,让学生认识到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认识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身边的真实惨剧,让学生认识到防范的重要性,活生生的事实,超过了教师的说教的作用,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这样扎根在内心深处了。
(三)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乡土资源中的各种信息,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上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新闻图片:晋中不文明街景。学生可以从中看到了周围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我又出示了学生刚刚去过的教育实践基地,两组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思考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让自然的暂时臣服,不是真正的取胜,最终环境的破坏会让我们感受发展之殇,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发展,环境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类为环境的维护与改善要付出努力,体会其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明白了人与自然要共生共荣。
“一方乡土,一方文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和运用乡土资源,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实践证明:走出教材、回归自然,走入生活,感受人文,使思想品德的课教学获得新生,我们的思品课教学才最终会走入学生的心中。让泥土的芬芳最美丽。我们坚信:从乡土人文中走出来的思想品德教学,一定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思品课堂上绽放美丽的乡土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