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公平与和谐社会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谐社会的基石是社会公平,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只有社会公平,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融洽协调,而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是机会公平。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个规模庞大的以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弱势群体的存在,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竞争、财富分配的机会不公平,这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予以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弱势群体;机会公平;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B031;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6)05-0117-05
  收稿日期:2005-12-07
  作者简介:刘玉生(1964-),男,福建惠安人,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一
  
  和谐,指的是事物、现象之间的协调、均衡、有序。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多样性统一的状态,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群体之间的一种协调状态。社会和谐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通过社会的多元共处、“和而不同”而形成的良好社会秩序。这种良好的社会关系、秩序来源于社会成员对社会的高度认同和满意,而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使人们产生对社会的认同和满意。因为和谐不是同一,不是无差别的平均主义。社会是由具有差异性的个体、群体组成的统一体,正因为有差异性,有不同,才有社会和谐不和谐的问题,才需要构建和谐社会。经济实力的强弱,政治地位的高低,社会贡献的大小等等因素,都会在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形成一定的差异,问题是这种距离和差异必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里,这就需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一个公正的社会里,虽然不同的社会成员拥有的能力可能不同,生活状态可能不同,但人们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在履行社会义务和责任的同时,拥有同样的权利和自由,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感受到平等和尊严,洋溢着对社会的希望和憧憬,社会充满活力。在这样的和谐社会里,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处于良性的互动之中。
  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社会自古就有追求“大同”的理想。今天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所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富裕、文明、公正的社会,其中,社会公正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体现,是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主要体现。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取得伟大成就,国家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相悖的现象,社会经济的增长并没有伴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体现,相反,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现象,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并未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享有,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不公正、不和谐的现象,这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在收入分配和财富占有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利益分配不均导致的社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
  中国社会目前的贫富差距状况以国际通用的基尼系数表示,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世界银行的报告甚至显示,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内地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则显示,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1]这些数据都表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里,中国已经存在着严重的贫富不均。中国社会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直接结果,就是造成了一个庞大的以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弱势群体,其构成主要包括:(1)收入低下的贫困农民;(2)被歧视的、基本权益被侵害的“农民工”;(3)城镇中的下岗失业者等三大群体。有理论工作者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规模已经在1.4~1.8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14%左右。[2]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尽管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但其共同的特征是:社会权利的弱势性、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社会承受能力的脆弱性,而贫困性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其他的弱势无不主要是由贫困所导致的。一个人数庞大的生存状态恶劣、基本上丧失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的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极为不和谐的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党和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一个背景。因为这样的社会情景和社会状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价值追求是相悖的。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消除贫困为基础,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是基础,如果人们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连生存都成问题,那么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的要求是不可能达到的。很显然,不断缩小并最终消除以贫困为主要特征的弱势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关注弱势群体,就必然要追问,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有了巨大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会形成这么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深入研究就会发现,目前我国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弱势群体,其形成尽管也有个人的自然的原因,但作为同质性、结构性、群体性的弱势群体,更多的是在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那些在劳动市场和生活机会分配中因竞争力较弱而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人群,那些因体制改革失去原有的劳动机会和劳动条件、承受改革和发展的代价而又未能得到应有利益补偿而陷于困境的人群。也就是说,如果说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是贫困,那么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制度性的,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市场经济是讲竞争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得不到其所应得,是因为人的能力不足或努力不够,总之是个人的问题而不能归于社会。但是个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的问题。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实现的,而恰恰是在这一过程中,一部分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一部分人却陷入贫困的境地。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以前,中国社会财富的总体水平虽然低下,却没有明显的两极分化,当然,那种平均主义、共同贫困的状态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要改革。平均主义、共同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体制上的问题。同样的,改革以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两极分化,形成弱势群体,显然也是制度、体制上的问题,是社会公正出现了问题,使一部分人没能公平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从而沦为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必须关注社会公正问题。
  
  二
  
  社会公正,简言之,就是指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社会公正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标准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今天讲的社会公正是现代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正。我国经济学家邹恒甫认为,根据普遍接受的原则,现代社会公正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机会公平。每个公民都具有基本相同的发展机会。(2)过程公平。虽然公民的先天禀赋存在很大差异,但公民利用自己的禀赋、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回报的过程必须是公平的,人们不能因为居住地、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歧视。(3)按贡献进行分配。根据每个成员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进行有差别的分配。(4)确保基本生存条件。社会必须给每个公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机会,避免一部分公民陷入绝对的贫困和被剥夺状态,就是说,政府必须调节资源的配置结果和收入分配格局,以维持每个公民最起码的生活标准。[3]其中,机会公平是社会公正的核心。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必须能够使社会成员拥有平等的权利,使社会成员获得参与社会竞争的平等起点和分享社会利益的均等机会,然后在社会竞争中按贡献进行分配,获得结果上的公平。当然结果公平不是无差别的平等,而是按贡献分配,每个人得其所应得。在这样的社会公正价值观下,允许不同人在收入分配上存在合理合法的差异。市场经济是按贡献分配的,不同的人拥有的资源不同,收入也就会不同。因为差异的存在,才需要政府发挥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里,使社会结构趋于合理、和谐。
  机会公平是现代社会公正的核心和基础,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准则。机会公平的基本含义是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机会的平等,人人都有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平等机会,如就业的机会、接受教育的机会、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等,人们不会因为身份、居住地域、性别、职业的不同而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歧视和限制,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进入各种社会领域,凭借其自身的能力按共同认可的规则进行竞争,从而获得其相应的回报。[4]总之,只有机会的公平,才能保证社会成员拥有平等的权利,在公平的起点上通过自己的劳动参与社会竞争,获得自己满意的收益,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在目前我国社会里,正是因为机会公平的缺失,才造成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参与社会竞争的权利、能力和资源的不公平,造成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竞争起点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公平,是我国目前贫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贫困的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根源之一,是造成我国社会存在不公正现象的主要根源之一。
  
  三
  
  社会成员自由、有序的流动是实现机会公平的一个基本条件。由于机会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和社会分层体系之中,因而正常而有效的社会流动(尤其是非结构性流动亦即自由流动)是实现机会平等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会平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正常的社会流动,社会成员就不存在着机会的选择问题,机会平等也就无从谈起。[4]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社会流动包含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地位的上升和下降,水平流动主要是人口在区域空间上的流动。社会成员纵横流动的畅通有序,使社会结构在动态中趋于和谐,充满活力。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流动机制来得到实现和保证的。有效的社会流动可以为在社会结构中处于较低位置的社会成员改善其处境提供平等的机会,还可以为优秀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竞争中胜出获得更好的地位和利益提供有效的途径。[5]但反观目前中国现实社会,不管是对于垂直流动还是水平流动,都还存在许多制度性障碍,如不平等的户籍制度、进入公务员阶层的身份资格限制,一些大城市以地方政策的形式设定进入的门槛,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女性求职者的歧视排斥等等。比如众所周知的,因为户籍制度的限制,身份资格的歧视,使我国形成了举世无双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自由流动和发展。在一系列歧视农民的制度安排下形成了中国的城乡隔离,使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制度环境中,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中国“国情”。在这样的“国情”下,同为国民,不同待遇。即使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进城务工的农民也不能被城市所接纳,无法获得市民身份和工人地位,他们干着工人的活,但本质上还是农民,所以他们被称之为“农民工”,为城市人所歧视和排斥,成为一个与城市市民相隔离的群体。他们享受不到社会的公共资源,得不到社会公共政策的保护,他们的孩子无法受到与市民孩子同样的教育,他们以及他们后代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发展的空间被人为的阻隔了。这就是一种不公正,一种制度安排造成的社会排斥,这是中国这一特有的数量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民工”问题形成的主要根源。实现机会公平必须具备的又一个条件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取向趋于自致性。自致性是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说明社会行为模式变项中有关地位方面变项的成员关系标准,它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依靠个人努力获得,以后天特征为标准,而非取决于传统社会的先赋性,即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由家庭背景决定。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人的成功、成就及由此所获得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是依靠个人后天努力奋斗的结果。实现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自致性,首先需要实现社会成员的机会公平。社会给每个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奋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社会成员通过自身的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实现自己的价值,特权和垄断为社会公正所不容。而目前在我国,社会成员行为取向的自致性远未实现。强势群体的成功大都得益于特殊的机会或者不正当的手段,而弱势群体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从起点到过程均未能获得与强势群体同等的机会和条件所致。在市场经济和法制社会的条件下,机会公平往往以法律用语的形式表现为权利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尽管在我国,社会各界都在呼唤机会公平,呼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机会公平的原则却一直未能得到真正实现,相反,由于改革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法律和制度的缺位和不健全,使不同的社会成员面临着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和不平等的机会,导致了不同的社会成员在参与市场竞争、就业、任职、受教育等一系列的机会不平等和权利不平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人就因为拥有特权,因为起点的不公平,因为资源占有上的“优势”而先富起来,甚至一夜暴富。中国的贫富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这种“起点不公”所造成的,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与这种“起点不公”有必然的联系。[4]
  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实现机会公平除了社会成员能够自由平等的流动以及行为取向的自致性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须使社会成员能够拥有平等的竞争能力。在市场经济社会里,仅有保证平等竞争的权利还不够,还要有平等竞争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进入市场所必须拥有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力量,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一个拥有人力资本的人就能在市场竞争处于优势地位,而人力资本的获取与积累主要是通过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创立者舒尔茨曾经针对农民的贫困问题认为,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使农民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一个受过教育的农民会通过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术,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场上竞争,实现脱贫致富。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为了体现和实现机会公平,使社会成员在公平的起点上参与社会竞争,首先就必须保证每个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地享有社会的教育资源。
  但是由于制度和政策上的原因,使我国目前的教育领域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现象,具体的主要表现在:区域教育的不公平;城乡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如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实验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学仪器装备等方面的差距;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不公平,如贫困家庭与富裕家庭、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原居民子女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条件之间的差别等等。由于教育投入制度的缺陷以及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使许多社会成员不能公平地享受社会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致使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不同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状况存在极大的差距,因而不同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水平也存在极大的差距,有的甚至连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基本条件都不能保障,许多贫困的孩子上不起学,读不起书,因此使他们在参与社会竞争的起点上就处于不平等的劣势地位。比如,在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2000年我国城市文盲率为5.25%,农村则高达11.5%,就业人口受教育年限城市为10.2年,而农村只有6.85年。[6]不能说城乡居民发展机会与能力的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差距与此没有必然的联系。
  目前,教育领域的不公平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教育公平乃是最根本的公平,其他领域的不公,或能伤害人于一时,教育领域的不公,却会伤害人一世。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是社会不同利益群体能够协调和谐地共存和发展的社会。教育公平就是给社会各种利益群体的人以公平的教育机会,实际上就是给各种利益群体的人都有发展的空间、发展的机会。因为受了教育以后,对人的发展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如果说教育机会公平了,社会公平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也可以说,教育的不公平乃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平。教育的不公平不仅使得贫富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不能获得发展的同等能力和机会,而且会使穷人及其后代看不到发展自己改变命运的可能和希望,从而也就会丧失对社会的希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大障碍。
  总之,社会和谐和社会公平不可分。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而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是机会公平,没有机会公平,就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中存在的诸种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竞争、财富分配机会不公平的问题和现象,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贫富差距逾警戒线中国重新衡量效率VS公平[DB/OL].http://news.163.com,20050714.
  [2] 冯书泉.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J]. 人民论坛,2005,(2):6~10.
  [3] 邹恒甫.谈中国经济平等和社会公正[DB/OL].人民网,20050124.
  [4] 周长明.社会公正--认识和对待社会弱势群体的重要维度[J].天府新论,2005,(2):15~19.
  [5] 吴忠民,梁丽萍.走向现代的和谐社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11):4~8.
  [6] 中国三农形势跟踪调查课题组.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0.
  
  Equal Opportunity and Harmonious Society
  LIU Yusheng
  
  (Law and Politics Department,Quanzhou Nomral University,Fujian Quanzhou 36200,China)
  Abstract:To make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the valuable aim of the socialism.A harmonious society is based on the the fair society,so a harmonious society must be a fair society.Only when we have a fair society , all the aspects of the social relations can get harmonious, but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a fair society is the equal opportunity.But now as the gap between the poor and the rich is growing,there exists a big scale of disadvantaged group of which the main character is poor,all the above can lead to the unharmony of our society.The essential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social numbers can’t have the equal opportunity to join in the social competition and wealth allocation,so the government and the whole society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Key words:disadvantaged group;equal opportunity;harmonious society
其他文献
目前,在幼小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脱节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很少接触过幼儿教育,幼儿教师与小学教育接触也不多,他们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展开教学的。幼小教学如能顺利衔接,
自1986年以来,作者采用高举位足蹬牵拉推挤法整复治疗肩关节脱位53例,均经一次复位获得成功,效果满意。现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最小25岁,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糖尿病患者遭受创伤后,常使原有的糖尿病病情加重,而糖尿病又对骨折、外伤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使病人容易发生感染,出现伤口不愈合、褥疮等并发症.这些并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在智慧教育中,教师应该是充满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已历经近150年的发展史,但目前仍在努力步入市场化进程中。过高的工作温度/[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基〉800 ℃/]是限制其商业化推广的主要原因,而研发低温
城镇化进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划分为萌芽阶段、提高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和顶级阶段.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生态效应变化趋势及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类生态效应进行分析,从生态理念、城
随着薄膜制备技术的发展和理想氧化物界面的实现,氧化物界面表现出如超导性等诸多优异特性,成为新一代电子器件的有力候选材料。相较金属和半导体界面而言,氧化物界面的特性
结合药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等多种学科,微气泡赳声造影刹由于具有超声显影增强和药物装载功能,目前正朝着实现组织靶向分子成像、结合其他成像模式的多模态成像以
采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GDP)与真实储蓄(GS)定量地评估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资源价值货币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991~1993年内蒙古经济发展不可持续,1993~2003
学好小学语文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才能看到效果的事情。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