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说到作文。小学生就感到无从下笔,因为他们看到题目,思路不清、无话可说、无事可叙。因此,我从激发兴趣、练习仿写、注重评价、养成习惯等方面对小学生写作进行初步训练。
一、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在作文教学时,并不完全按照教材编排体系去安排作文,写作时间也不全是固定的时间,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他们所想,记他们所记。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我从一个“趣”字人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后,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叙之趣事,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追忆他们刚刚逝去的童年。为了让学生们敢说、愿说,我率先示范,向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我童年里的一些趣事,激发学生“说”的愿望。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叙述发生在自己童年里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捉迷藏”、“打水仗”、“做傻事”、“捉弄人”等等趣事。直等到教室里欢声笑语之时,我趁热打铁,顺势一点:“童年像珍珠,闪亮可人;童年像诗歌,美好快乐,你们愿意珍藏这一段美好的生活吗?那么你们还等什么呢?拿起你们的笔,记录下你们童年快乐的点滴吧。”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展开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写想象作文首先是要培养好想象力。一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来。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必然强,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看过的、用过的、玩过的、吃过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这些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实物,引导他们看实物,给学生直接刺激,从而想联系,构环节,写短文。如:出示一张纸,一个盒子等,让学生给它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入故事角色,从而编出童话故事。
三、真情表达
如今,习作的“伪圣化”现象普遍。很多作文在立意上虚假地表达一些崇高、神圣的意义,其实内心一点也没有这种思想。如一学生写我: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一个人为我照亮前方的路,她鼓励我踢开一个个绊脚石,她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老师。把我称为“第二个母亲”,我不敢当。我和他是那种最普通的师生关系。他把我说得如此崇高,我心中反而不是滋味。“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文章不投人真情,写出来的就如一具无血无肉无灵魂的“木乃伊”。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写出自我对人生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另一个同学就这样写我:老师的脸会变,微笑时像一朵盛开的花。发起火来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怕。读来,我真心喜欢。因为我就是这个样儿,孩子对我真的是又爱又怕。孩子的情感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单纯而朴素。可经常被我们认为不深刻、不细腻、没有意义,甚至无聊。读学生的“真”文章,教师就要有一颗闪亮的童心。这里值得一提,真情是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只有真实的情感,没有善良的心灵,也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的。
四、激励评价
评价是小学生写作初步训练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获得精神生活的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每篇课文交上的仿写习作,应让更多的学生去阅读,在学生中间形成交流,这篇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哪篇习作写得不好。应该怎样修改。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学生很容易看到写作不足的地方,积累了写作经验。学生的话题。学生交流起来轻松、愉快、有趣。同时也使教师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以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唤醒、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生活实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创作激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写出有个性、有思想、有深度、有灵性的文章来。
一、激发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在作文教学时,并不完全按照教材编排体系去安排作文,写作时间也不全是固定的时间,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写作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写他们所想,记他们所记。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时,我从一个“趣”字人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后,让学生体会文中所叙之趣事,然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追忆他们刚刚逝去的童年。为了让学生们敢说、愿说,我率先示范,向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我童年里的一些趣事,激发学生“说”的愿望。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叙述发生在自己童年里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捉迷藏”、“打水仗”、“做傻事”、“捉弄人”等等趣事。直等到教室里欢声笑语之时,我趁热打铁,顺势一点:“童年像珍珠,闪亮可人;童年像诗歌,美好快乐,你们愿意珍藏这一段美好的生活吗?那么你们还等什么呢?拿起你们的笔,记录下你们童年快乐的点滴吧。”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展开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写想象作文首先是要培养好想象力。一是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炼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也就熔炼不出优质的合金来。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这种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贵重的合金需要有各种贵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必然强,创新能力随之也增强。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看过的、用过的、玩过的、吃过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他们的想象力往往是随着这些事物的刺激而引发的。根据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习作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出示一些实物,引导他们看实物,给学生直接刺激,从而想联系,构环节,写短文。如:出示一张纸,一个盒子等,让学生给它们以生命,与它们对话,让它们动起来,进入故事角色,从而编出童话故事。
三、真情表达
如今,习作的“伪圣化”现象普遍。很多作文在立意上虚假地表达一些崇高、神圣的意义,其实内心一点也没有这种思想。如一学生写我: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有一个人为我照亮前方的路,她鼓励我踢开一个个绊脚石,她就是我的第二个母亲——老师。把我称为“第二个母亲”,我不敢当。我和他是那种最普通的师生关系。他把我说得如此崇高,我心中反而不是滋味。“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文章不投人真情,写出来的就如一具无血无肉无灵魂的“木乃伊”。学生写出真实的自我,写出自我对人生最真实的感受,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另一个同学就这样写我:老师的脸会变,微笑时像一朵盛开的花。发起火来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老师,真让我们又爱又怕。读来,我真心喜欢。因为我就是这个样儿,孩子对我真的是又爱又怕。孩子的情感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单纯而朴素。可经常被我们认为不深刻、不细腻、没有意义,甚至无聊。读学生的“真”文章,教师就要有一颗闪亮的童心。这里值得一提,真情是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只有真实的情感,没有善良的心灵,也是写不出感人的文章的。
四、激励评价
评价是小学生写作初步训练的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就应学会获得精神生活的圆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造的欢乐。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因此,每篇课文交上的仿写习作,应让更多的学生去阅读,在学生中间形成交流,这篇习作写得好,好在哪里?哪篇习作写得不好。应该怎样修改。这样的切磋交流,让学生很容易看到写作不足的地方,积累了写作经验。学生的话题。学生交流起来轻松、愉快、有趣。同时也使教师调整了自己的角色。以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唤醒、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和生活实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激励和鼓舞他们的创作激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写出有个性、有思想、有深度、有灵性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