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生物教学语言美感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交流媒介,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交流等教学基本任务都要借助于教学语言来完成。
  生物教学语言既要遵循一般自然科学的语言共性,又要体现生物科学的特殊性。长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美的教学语言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能激发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达到情知相融的教学效果。
  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具有科学性的美感不是灵机一动就能获得的。它需要教师从备课起,从千头万绪的生物现象之中,理出一条条美的线索,把生物科学知识串在一起,使学生从教师的语言中获得美感,愉快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教学的语言美不是抽象的,有其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一、语言美首先要有科学性
  生物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科学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知识的科学性要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离开科学性的语言根本谈不上美感。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教师能根据生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准确地表述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正确地讲述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正确地解释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在讲述中,要求教师的讲解语言有系统性,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讲解的科学性固然取决于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客观材料,但也取决于教师如何利用生物教学语言把这些材料化为学生乐于接受,又不失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东西。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遵循生物教材科学的基础上,用美的语言进行教学。
  二、语言美要有思想性
  生物教师除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培养生物学科能力外,还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所以生物教学语言必须具有思想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亲身体会,用恰当的语言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如果一个生物教师对教材有很高的认识能力,有丰富的生活感受和高水平的语言感染能力,即使是教材中的细微之处,也可以通过语言技巧加以渲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语言的形式美
  教学语言所包含的生物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反应与教师语言的风格及语言形式有关。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教学环境及学生情况选用不同形式的语言体现生物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学语言形式美是多方面的:
  1.语言的逻辑美。要使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知识,首先應使学生理清生物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逻辑清晰,对生物现象的分析和结论的推理要严密简洁。如生物教材中用测交验证对性状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时,逻辑推理关系十分严谨:如果理论解释是正确的,则F1为Dd;Dd×dd的后代理论值应为1高:1矮;实验的比值和理论值基本一致,到从而证明F1确实为Dd,进而证明理论解释的正确性。用逻辑性很强的教学语言来体现生物知识间的推理关系,可以使学生深信不疑,且易于理解和掌握。
  2.语言的节奏美。人在单调的声音刺激下,大脑皮层会很快地进入抵制状态。如果教师的讲述像老和尚念经,学生往往有烦燥感,易打瞌睡;一味高音喇叭式会增加学生紧张情绪,教师则受喉舌之苦,于教于学无益。所以教师要及时根据教学素材和学生的状态,及时调整语言的单调和速度,使语言和谐流畅,富有节奏感。生物教学语言反映的生物现象本身就是具有一定运动节奏的。如讲生存斗争时,可用较快的语言节奏描述“动物世界”中学生较熟悉的情形:几只弱小的鹿和羚羊正在急促奔跑以逃避狼的追杀;几只猎豹正凶猛地追杀着狼,在捕到食物时又相互撕杀,唯恐食物落入对方口中。使学生能从这种节奏之中联想到在一片草原上几种生物之间发生的激烈的生存斗争场面。而在学习“环境保护”时,则用低沉缓慢的语调向这生介绍黄土高原如今的贫瘠景象及历史演变,既使学生了解特定的生态环境,又从思想上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3.语言的形象美。教材是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现象的客观反映,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作为体现这种抽象化的生物知识的教学语言,当然离不开所反映的客观生物世界。教学中,如结合恰当的生物事实加以形象描绘,能唤起学生形象思维。
  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可诱发学生联想、想象,唤起形象思维,使学生对生物世界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化理论抽象为具体形象,使平淡变生动。所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用具体实物、生物标本、生物模型进行直观形象化教学,更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促进教与学。
  4.语言的情感美。没有情感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不能引起学生愉快感受,即使能引起学生的暂时表象,但决不能诱发学生进一步深刻地对所学知识发生想象和联想,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学语言必须富有情感。
  语言的情感并非自发产生,教师只有具备崇高的教育责任感和对博大的生物世界的热爱及对学生的深情,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以教师之情引发学生学习之情,以情感交流促进教学。
  教学中,教师追求美的语言形式并非只是用美的辞藻哗众取宠,而是在遵循生物知识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合学生情况的语言形式,体现教材要求,为教学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受戒》是确立汪曾祺小说风格的作品,他所特有的语言编码在这篇小说中发挥到淋漓精致。本文就以叙事学与符号学为研究方法对小说《受戒》中的叙事与象征进行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叙事学;符号学;叙事;象征  东方的传说与歌谣,西方的神话和史诗,都是在文字出现之后才能流传千年。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音义关系的结合。而文字的出现实现了言语成为现实的可能,那些被文字固定下来的表达开始穿越时空,传情达意。
期刊
摘要:杰克·伦敦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声誉。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理论对杰克·伦敦的这两部小说进行解读,发掘其中蕴含的作者深层的生态意识,即生态忧患意识,生态批判意识和生态拯救意识。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批判意识  引言  杰克·伦敦被誉为“美国无产阶级之父”。他的动物小说描写了自然,动物与人之间的博弈与融合,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风采。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他的两部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
期刊
松溪縣地处闽北边陲,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和积淀,民间文化形式多样,松溪县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农村流传不少古老的山歌小调,其中花桥乡源尾村马窝村民山歌习俗地域文化特色独特。  一、松溪县马窝山歌的起源及分布地域  200多年前,广州潮汕的客家人迁徙到松溪县花桥乡源尾村马窝自然村,并在此长期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一个客家村落。起初马窝山歌并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松溪县举
期刊
摘要:职高音乐欣赏教学是职高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接触古今中外的各种题材、体裁、风格的作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就要用心引领学生:围绕音乐、倾听音乐、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热爱音乐,让音乐真正成为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使学生开阔音乐视野,懂得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培养高尚的音乐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听觉;习惯;想象  职高音乐欣赏要使音乐教学真正面向全体职业高中学生,让
期刊
摘要:武昌首义后,南下镇压革命的清军与革命军队展开激烈的阳夏战争。在此期间,武汉归元禅寺众僧组建了受革命党人影响下的第一支僧团。众寺僧在参与粮食弹药器械保管和运输、救护伤员等工作的同时,还组织和尚队直接在前线与清军作战。寺僧参与革命与清末“庙产兴学”的政策和革命思想在佛教界的传入息息相关,而其事迹经报道后,在南方佛教界人士中掀起层层波澜,乃至在全国掀起了一番寺僧参与革命的热潮。寺僧也成为辛亥革命中
期刊
摘要: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年是改革的十年,为解决统治危机清政府推行了”新政”,进行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革新。在新政措施推行的同时民变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开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一“过渡”时期,新政的实施对各种矛盾的激化起了“催化剂”的作用,是导致民变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因此任何改革都应考虑民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关心民众利益。  关键词:清末新政;民变;社会转型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和谐自然”的设计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自然哲学观,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发展至成熟处处体现了对自然的追求,其“和谐自然”的造园设计思想使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确立了今天的地位,并对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和谐自然 ; 中国传统园林 ; 设计思想  说到园林,大体可分自然规划式园林和整齐规划式园林。自然规划式园林以表现大自然天然的山水景色为宗旨,布局自由,假山假
期刊
摘要:《西去的骑手》是红柯以历史人物马仲英为原型来描写西部边陲生活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对马仲英一生英雄事迹的描绘来体现西域血性的生命意识,而这种血性的顽强的生命意识却正是现代文明中所缺少的那种精神。通过对这种西域血性的英雄文化和强悍的生命力的深刻解读,来反思现代文明中所缺少的那种西域精神。  关键词:红柯;西部精神;生命意识;自然文明  红柯是一位以写新疆题材小说为主的当代作家,中国
期刊
什么是启发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所谓启发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留下有充分的、主动学习的余地,引导学生不断地创造“愤”、“悱”,解决“愤”、“悱”,使學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一种教学方式。过去的语文教学,把学生当容器,教师把知识嚼得烂烂的塞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吸收,一味地灌,把学生的积极性和
期刊
摘要:为了充分展示新时期广大青少年接受红色经典教育熏陶,自觉参与到革命历史的学习与思考之中,进一步树立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少年儿童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读者及在校中小学生范围内开展以“阅读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红色经典荐读共读,红色记忆知识竞赛、红色图景艺术展示等活动。  关键词:燕赵少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