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产业富民的田间样板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金庐陵”之称的江西省吉安市,地处吉泰盆地,自古物产丰饶,是传统农业大市。然而,吉安农业如今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尴尬局面,产业化水平不高,整体效益偏低。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吉安市在2012年就确立了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吉安市目前已形成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为龙头,各县(市、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支撑的“1+13”现代农业示范园格局。
  吉安市农业局局长雷次仲告诉记者,吉安市已经总结出“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项目化的手段建设园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路径,通过实施开放办园,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农旅结合、农工互动、接二连三”,充分发挥示范园对全市农民的示范辐射作用,把以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的农业园区建设成吉安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区,加快全市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资源整合:多措并举解土地和资金两道难题
  2013年11月,江西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明确规定每个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不少于2000亩,同时要求园区要加快水、电、路、通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如何流转、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如何解决,这是吉安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中不得不解决的两道难题。
   “资源整合是吉安市解决示范园建设中土地流转和建设资金的主要措施。”谈及土地和建设资金的解决思路,吉安市农业局副局长曾繁富说,“示范园区规划内的国有土地直接划拨给园区,农户承包地则通过奖补引导,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进园区。园区建设资金则要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招商引资牌,二是打好创新融资牌,三是打好财政资金整合牌。”
  在吉安市青原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企业负责人梁礼淦指着远处的食用菌种植大棚说:“这260亩土地按照每年每亩450斤稻谷收购保护价计算付给老表租金,村委会和园区管委会也为我们租赁土地提供了不少便利。”
  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方面,为解决涉农项目资金过于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等现象,吉安市农业局副局长左家斌介绍说,吉安市鼓励各现代农业示范园整合农业开发、扶贫、水务、国土、新农村建设等涉农资金,做到“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从而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率。
   据介绍,目前吉安市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流转土地4万亩,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引进工商资本累计3.8亿元,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精确定位:因地制宜规划园区特色产业
  “吉安市在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过程中,尤其注重在‘特色’两个字上下功夫。”雷次仲对记者说,“吉安市充分尊重各县区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做到因地制宜,构建‘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格局,不搞千篇一律,不求多点开花。”
  精心编制好园区整体规划是特色建园的第一步,目前吉安市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部聘请专家团队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在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曾繁富向记者介绍了园区“一心两带四区”的整体布局,花卉苗木、特色果蔬、休闲度假、农产品加工等功能区错落其间,布局合理。
  “做好科学规划的同时,吉安市也注重引导各县区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园区。”左家斌说。在吉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记者看到这里既有古香古色的“钓源古村”,又有台商投资的休闲农业观光台湾园,吸引很多游人参观游玩。园区管委会主任钟逸群告诉记者:“园区建设过程中突出考虑了本地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着重引入了台湾精致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企业,打造出生态、绿色、休闲的园区特色。”
  如今,吉安市已经建成像吉州区这样的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格局:永新县引进山东寿光蔬菜产销模式,力推果蔬经济作物;永丰县发展绿色蔬菜和白茶产业,创造了“一亩大棚三季蔬菜两万收入”的崭新模式;万安县着力开发特种水产和富硒大米产业……各县区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浓郁、生机勃勃。
   示范引领:依靠农业科技带动富民产业集群发展
  “干农民想干的事,干农民干不了的事,示范给农民看,带着农民一起干。”曾繁富向记者阐述吉安市对示范园的定位,“现代农业示范园,不光要追求自身发展和经济效益,更要承担起农业技术攻关、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必须承担起公益性和社会服务职能,带动富民产业集群发展。”
  农业技术攻关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尤其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承担起的重要职责。据左家斌介绍,吉安市狠抓科技兴园,积极地推动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与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并确立了一批集中在生物技术、农业园艺、现代农业设备及新品种引进培育等重点攻关课题,以新技术推动富民产业发展。曾繁富说,示范园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地解决了芦笋种如何防控绿枯病、火龙如何越冬、龙脑樟的培育繁殖等技术问题。
  通过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吉安市的农业发展也呈现出了富民产业集群大发展的局面。据左家斌介绍,全市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围绕全市主要富农产业,紧紧抓住良种繁育、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经营创新等关键环节,辐射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记述了雷公山保护区生物物种新分布记录26种,隶属17科24属。新增1科1属,1 个新种,其中,四突坡天牛、中华棒角天牛、项山晦带方额天牛、肿柄锦天牛、十二星并脊天牛、变种小紫果槭为贵州的新分布记录种,雷公山玉山竹为发现的新种。  关键词:生物物种;新记录;自然保护区;雷公山  中图分类号: Q1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铁岭地区四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区域自动站数据以及500hpa高度场资料对2014年铁岭地区夏季天气、气候特点及环流形势进行分析。2014年夏季铁岭市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夏季全市平均气温22.9℃,比常年偏高0.3℃,平均降水量为360.0毫米,比常年偏少近2成。夏季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前期偏多,后期异常偏少。500hpa环流形势表明:前期中高纬度以经向环流为
期刊
近几年,临江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特别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来,以“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改变村容村貌为建设重点,着力扮靓美丽乡村。为了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市政府将农村建设项目统一规划,积极整合涉农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用于“锦上添花”的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  经过一年的建设,五个试点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可以和城镇社区相媲
期刊
过了腊八,天寒地冻,可在桦甸市常山镇商店里,电取暖器依然滞销。好在商家预测较准,没有大量进货,妨碍不大。  北方人生活,冬季取暖可是天大的事。  常山镇居民,包括各机关单位,几年来也一直在与严寒搏击。  常山镇区的供热管网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始供热能力2万平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供热增容到4万多平方米,锅炉吨位加大了,管网却没有改造,主管线径极小,管道老化腐蚀,跑冒滴漏,缺少阀门井,一处故
期刊
松粮集团带动合作社和农民发展优质水稻生产,打造“查干湖”品牌,销售收入突破7000万元,一年翻了一番。去年冬天首次与京东集团合作,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查干湖鱼,目前已销售50万公斤。松原腰坨子白根萝卜、新安镇辣椒、长岭葵花子获得地理标识商标,二马泡米、北显米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陶赖昭米、松田小禾米、缘农米、北显花生、吉川谷类、查干湖米、岭城明珠谷类、岭丰米、乾井源米、岭益米获评省著名商标,乾安县红辣椒通
期刊
“今年我们村玉米大丰收,家家粮仓里都堆得满满当当,这多亏了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如今远程授课,讲课的都是农业专家,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科技种田知识,咋能不丰收呢?”近日,在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高古村,正在观看远程教育节目的村民陈俊泽说道。  如今,西安区农家书屋激发群众学习热情,远程教育扎实推进,农业专家深入一线指导,各地农业合作社建设风生水起,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百姓乐享农业技术带来的成果
期刊
12年前,他从国企下岗,在租来的厂房内艰难起步,做鹌鹑养殖。12年后,他拥有固定资产超千万,带动周边51户农民走上致富路,成为闻名省内外的鹌鹑养殖专家、创业带富能手。他叫袁海斌,图们市富岩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日前,袁海斌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  1998年,袁海斌进入辽源市的国企上班,心中充满了理想和干劲的他,一心投入工作。但没想到,仅仅两年就遭遇了企业倒闭,下岗失业。再就业,袁海斌没有盲目
期刊
笔直平坦的水泥路面,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这是日前记者走进白山市江源区城墙街道七岔村采访时看到的景象。村民们都说,村里能有这么大变化,都要归功于他们的村支书孙万禄。自2010年竞聘上岗以来,孙万禄带领村民们发家致富,年人均收入由原来不到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8600余元。  孙万禄是土生土长的七岔村村民。早在1993年以前,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由于七岔村地处偏远,离江源主城
期刊
为了促进城乡结合一体化,资源互补携手发展,开创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让城市居民吃上绿色生态蔬菜,解决舌尖上的农副产品品质安全问题,从2012年开始,长春市兴邦观光生态种植合作社不断改进和完善为市民代种、配送生态蔬菜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4年,合作社与40多户市民签订了代种、配送协议。合作社为每户市民提供100平方米生态菜地,生产春、夏、秋三季适应于当地气候种植的20多种生态蔬菜,保证不用化肥、
期刊
日前,省农科院研究并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我省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进行玉米实地测产,经过农业部专家组现场实测确认,单产达到1136.1公斤/亩,再创我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亩产超吨粮的新纪录。  几年来,省农科院在省政府实施“吉林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省玉米产业体系”、“玉米可降解地膜示范推广”等项目的支持下,研究示范推广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连续取得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