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生而教,追寻高效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zy3106ji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墨守成规的教学观念、改变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提出具有导样性的任务、多样化的内容、清晰化的思路,赢得学生的行为投入。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去思考、发现,重建知识结构、积极参与对话,经历探索数学知识成功的喜悦。
  一、立足素养提升,精心设计目标
  在初中數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谋划,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技能、积累更充足的经验,深化对数学思想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要依据课标及教材,科学设计学习目标,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下《矩形、菱形、正方形(1)》一课教学中,学生对于矩形概念要达到了解的层次,对矩形性质达到掌握的层次,对矩形性质的应用达到应用的层次,并依此设计内容如下:呈现矩形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让学生找出其中相等的线段有几组?为何AO=BO=CO=DO?图中等腰三角形有几个?图中有等边三角形吗?如果要使△ABO是等边三角形,需要增加怎样的条件?教师呈现矩形的性质,并从不同角度变换题目,能促进学生对矩形性质的巩固。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引学生探索、交流,让数学学习活动化,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让学生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将问题情境化,并引入主题内容,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主动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教师可以设计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引学生去猜测、探究,让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如在学习苏教版八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坐标变换》一课内容时,教者提出问题:点(1,3)与点(3,1)表示的是同一个点吗?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了不同的点,能感受到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教者让学生在平面描出点A(3,1),A1(-3,1),A2(3,-1),让他们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描点、对比,能发现若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点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并能归纳出点P(a,b)关于x轴对称的坐标为(a,-b);与y轴对称的坐标为(-a,b);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a,-b)。
  二、放手让学生探究,促进深度思考
  学生有了思维的参与,才能积极地融入其中。在生生的对话、深度的学习中产生出乎意料的生成。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考的时间,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现过于强势,掌控课堂的话语权,没有为学生提供思考、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等着教师“嚼碎”再吃,就会产生越来越重的依赖性,就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数学学习具有思维性,教师只有放手让学生去体验,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但学生往往受知识积累、思维发展的制约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采用分层教学的策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方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如在学习苏教版七下《乘法公式(1)——完全平方公式》教学中,教者呈现一个边长为a+b的图形,让他们观察,再分别计算出2个正方形、2个长方形的面积,继而得到(a+b)2=a2+2ab+b2。教者让学生自己动手、积极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操作实践中建构知识体系。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知识所带来的乐趣。教师要采用问题化的教学,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学生去发现、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努力下收获成功的体验。如在学习苏教版九上《圆周角》一课内容时,教者为学生提供一个FLASH课件,让学生在圆上确定一个圆心角,并“测量”出它的度数,再构造几个圆心角所对弧的圆周角,让他们通过“测量”看看有何发现?将圆周角与圆心角对比,会提出怎样的猜想?教者为学生搭建工具支架,让学生借助于工具去思考、猜想、探究,能增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善于让学于生,为学生留有操作、想象、交流的空间,才能让他们的思维得以激活,才能让他们在体验中形成深度的思考。
  三、加强课后反思,强化学法指导
  教师要将教学的实施过程与自己的教学预设加以对比,从中找出低效与出乎意料之处,令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取其精华、去除糟粕。教师要记录自己的成功之处,以便继续使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疑惑,以及对问题的独到理解。教师要充分准备内容,引学生在课堂上细细品味内容、开展深层的对话,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从而实现思维的蜕变。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读问题,让学生总结自己解题的步骤,从中找出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困惑点、易错点;找出是否还有其他的解法,试着证明它的逆命题;找出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将其中的方法加以推广;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这道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引领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从“学会”走向“会学”。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方法的引导,通过对话培养他们倾听、表达的技能,在倾听中能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能吸纳其中的正常内容,对不同的观点要提出自己的质疑。学生在交流时要语言简洁、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者为学生留有预学、反思的空间,让他们通过预学能把握教材的重点、理解上的难点,这样在听课时能凝心聚神,对疑惑处、展点处展开交流。学生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了解自身不足,才能适时调整学法,促进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弹性设计内容,为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空间,能增进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其他文献
当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根据网络结构中的连接关系得到节点的向量表示,进而将节点的向量表示应用于推荐算法可有效提升其建模能力。针对推荐系统中的同质网络,提出结合随机游走的网络表示学习推荐算法。以DeepWalk算法为基础,在随机游走过程中根据节点重要性设定节点游走序列数,并设置终止概率以控制游走长度优化采样结果,在网络表示学习过程中将SkipGram模型融合节点属性信息,同时考虑上下文节点离中心节点的距离获得更准确的推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DeepWalk、Node2vec等算法具有更高的推荐准确度,并且较好地解决了冷启
哲学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是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塑造高素质人才。
乡村小学新入职数学教师的角色适应直接关系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影响乡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新入职教师角色适应与否不仅与其自身主观因素有关,还涉及所就职乡村小学等其他客观因素。对此,可从师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就职小学培训三个维度出发,寻求促进其角色适应的基本路径。
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重型卡车传动轴的扭转强度进行分析,系统地分析了传动轴各部件在扭转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了传动轴扭转强度的相对薄弱处,并对照试验结果验证了传动轴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动轴结构设计优化的建议。
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体育精神是什么?是尊崇公平竞争,是健康向上不懈奋斗更高更强更快,是绝地反击狭路亮剑永不言弃,是追求和平与友谊、更团结,是展示强健体魄与坚强的内心和博大的胸怀,是理解、关爱与尊重对手。体育精神是人类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和标志,体育比赛比拼输贏,但体育精神超越胜负。
中部地区作为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之一,在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助力中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意义重大。山西省作为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在经济、人力、组织和法治四个角度都面临着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挑战,需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从而有效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给中部地区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带来启发,推动中部地区早日崛起。
在学校体育教学的田径项目中,中长跑项目训练是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中长跑本身锻炼的是学生的耐力素质,但由于形式枯燥,单纯的跑造成学生极容易出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压力,训练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定向运动融入到中长跑项目训练中,能充分展现出定向运动的趣味性,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支撑。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时说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所谓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在新冠疫情突发的时期,强身健体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基于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体育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摘 要:为推进本科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等各种能力缺一不可。因此,本文从本科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定位出发,分析与探讨了本科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需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职业院校;英语课程;定位;英语教师;职业能力  本科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有很大的差别,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