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把学生推倒学习的主体地位上来,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教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有效活动。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广泛参与阅读,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做到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阅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语文 感觉 全体学生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读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读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下面就我的实践经验,谈谈对阅读教学的几点认识。
  1 要使课堂教学的结构显示出发展的层次性
  1.1 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层次性,是指在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它的过程显示出纵向递进,横向联系并举的发展趋势。这里仅以“读”为例,有很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就常常体现出“读”的层次性。通常,全课的“读”,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认读——再现——移情——领悟——运用。
  1.2 课时之间的层次性,往往体现在各课时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像《白杨》一课的教学,第一课时就只要求学生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白杨树的特点,在其心中树立起白杨树的高大形象。第二课时则要领悟出“爸爸的心”,也就是要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我们在教学中,比较多的是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认知规律,沿着“初探——深究——运用”这样一条轨迹来发展的。初探阶段,重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深究阶段,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得到情的感染,理的启迪;运用阶段,是为某一知识的掌握、巩固并转化成能力而做出的形成性训练,并且通过训练,深化原来的认识。
  2 要有明确、强烈的目标意识
  在“目标、对策、评价”这三个要素中,“目标”最为重要。因为唯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有正确的对策和评价。教学目标既是要落实的教学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核心。我们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考虑提问、板书、练习等,使目标成为“神”,其他方面则是“形”,以“神”统“形”,以“形”达“神”。以此求得课堂教学的“高效低耗”。如:《草船借箭》的“借”,是全文学习理解的重点,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弄清“借”的前因后果之后,进行探究性学习,便把“借”与“神机妙算”紧密联系起来,经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语言文字中体会诸葛亮预先估计情况,决定正确计策的非凡才能,从而一线串珠,自然贯通,又层层深入扩展,构成一个以此为核心的磁力场。
  3 要有足够的训练量、训练面和训练时间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有效活动。因此,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广泛参与阅读,积极投入训练,力求做到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并且要留出足够时间阅读。我在教《可爱的草塘》时,就作过这样的尝试:仅仅第二段(描写草塘美景)中的朗读就有七八次之多。学生就是在这不同层次的、反反复复的朗读中入情入境,感悟出语言文字的美。所以,这样的读法不是教学时间的浪费,而是语言训练的需要,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 加强朗读,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朗读是把握词语的关键一步。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感受阶段,抽象思维还很薄弱,向他们讲解词语的意思,往往会显得枯燥乏味,而很难让其接受,如果在适当点拨的基础上,再加以感受理解,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直观形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指导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结合上下文反复揣摩,渐渐领会其意是较为妥帖的方法。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朗读可以再现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任何文章都融汇着作者所描绘的主客观情境,要学生理解这些内容,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大脑中再现这些情境。在再现的过程中,老师是无法代替学生的,通过朗读,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表象积蓄,按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出作者所表述的情境;通过朗读,又不断调整,使之更清晰、更准确。
  再次,朗读能够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作品的主旨。一篇文章,作者总是通过一定事物、情境的表述,寄托一定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的。这种思想情感,有的是作者直接揭示的,有的则蕴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不管何种情形,都应注意在再现情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进一步细读、深读、品读原文。投入感情,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轨迹,从而使自己的思想深华,认识提高,领悟到文章的深刻内涵。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和空白处。通过精讲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通过多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境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科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意志品质和个性差异的发展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当今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并行不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  【关键词】 情境教学 学习情境 立足生活 主动参与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情境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知决定于环境,认知发生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而不是简单地发生
期刊
【摘 要】 数学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形成的,它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人的品德行为全面发展。数学本身的特点会使受教育者受到优良品质的熏陶,例如:把问题数学化,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维的逻辑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数学史上的探索精神和思想方法对学生的熏陶会影响人的一生,使其受益终生。所以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使人得到了数学方面
期刊
【摘 要】 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的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教师应了解新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激活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文章就如何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做出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生 语文课堂 积极性  语文这一学科是非常灵活的,它的
期刊
“创设情境”从实质上看,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除学生自身主动活动外的一切因素。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年龄及知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景,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上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为中心,以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为指导,“精心”创设情景。通过精心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把学习语文的过程真正变为促进学生主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究,去完成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呢?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动机总是在一定
期刊
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初中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需要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搞好阅读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在课堂形式上、在课堂设计上和在课堂实践中狠下功夫。  1 语文阅读教学在课堂形式上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参
期刊
【摘 要】 数学主题图往往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原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因此,数学主题图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载体”。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主题图 课堂教学  用主题图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其实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体现了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过渡的教学原则。  1 数学主题图的优点分析  1.1 体现了教学内容
期刊
由于客观和主观上的种种原因,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课堂因为教学内容“更新升级”不到位,而导致文本解读偏失,教学思路杂乱,课堂气氛表面热闹,内容实质空洞,师生的灵性也似乎丢失殆尽。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定位不当、盲目创新。因此,要重树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根本的意识,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巧妙安排其“序”、合理设置其“量”,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1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本”,走向有效教学
期刊
【摘 要】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许多方面,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手段的设置,教学的运用,教师的语言、教态等。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英语课堂学生的心理情况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心理 问题 环境 改变  学习是一项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学习的心态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心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背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