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润心间 情怀系家国

来源 :教育界·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t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道德与法治课应培育的核心素养之一,维系着个人、家庭与国家三者的关系,影响着个人成长的价值观。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主战场,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涵养情怀,内修其心,处化其行。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中学生教育
  中国历来是重视家国情怀的国家,这种情怀几千年来流淌在人们的血脉中,源远传承,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家国情怀也是培育核心素养基本内容之一,是流淌于学生心灵的一股暖流,滋润着学生健康茁壮成长。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德育课程,要求教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在教学中厚植家国情怀教育,给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扎根铸魂。
  一、修身养正,酝酿情怀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的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少年周恩来曾说,“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毛泽东12岁挥毫写下“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们的豪情满怀,壮志凌云,无不彰显一个有志少年的责任和担当。
  然而在当今时代,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爆炸式冲击,部分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模糊迷惘,是非判断较弱,缺乏人生规划和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对国情现状漠视,不关注也不参与公共事务,缺乏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愿比较低,“国家”“民族”概念模糊,曲解爱国,缺乏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大学》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治国”必先“齐家”,要“齐家”必先“修身”。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涵养正道,内修精神厚德,外练形体自强,才能肩负起建设未来的使命。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培育健康的心灵,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为线索,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探索和交往,在课程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曲解,要及时释疑解惑,唤起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其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感悟人生,汲取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逐步形成健全的思想品格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做一个正直善良、诚恳务实、勇于进取的人。正如教材中所说的,学生要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二、引经据典,品味情怀
  经典是一种生命力,往往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新教材引用经典涉及人物众多,波及类型广泛,涵盖内容深刻,不论是人物故事还是经典名句,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作为部编教材,颠覆旧教材体系,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出来,其中一道亮丽的色彩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量引经据典,为立德树人丰盈人文底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经典、品读经典,使学生能够提升道德认知,增强道德情感,明确行为方向,在学习中增添来自心灵深处的自信和自豪,领悟家国情怀的博大厚重。
  在品读古诗名句、感悟经典故事时,教师要善于解析释义,深度挖掘。文化经典大多以文言文形式出现,如果不解其意,就不能产生心灵的触动,而初中生在这一阶段的认知能力还有限,所以在阅读与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无法仅通过阅读产生认同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例如,在教学“季夏之月,鹰乃学习”时,教师通过解读“学习”,告诉学生在“风华正茂”时学习的重要性,也许学习是“路也漫漫,遥遥其途,心向往之,虽远莫阻”。又再如,在教学 “行已有耻”时,教师可运用“不受嗟来之食”或“伯夷叔齐饿死不食”之类典故,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交流、探讨和争辩中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感受崇高的精神气节。而这种精神气节正是培育家国情怀所需的道德节操。
  在全国大力号召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背景下,不仅在学校的教材中大量渗透经典,而且在社会上也兴起了一阵传承经典文化的潮流。例如,风靡全国的《中国诗词大会》带领我们从中感受古人先辈的智慧和情怀;又如,《诗词大会》中多次引用毛泽东、杜甫和林则徐等人诗词,经典诗句触动心灵,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再如,《经典咏流传》中的一首《将进酒》由四个国家的艺术家共同演奏,不同民族乐器奏出了动人的交响,让我们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感到自豪。这也给道德与法治的经典教学带来启示,在经典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好诗词、好歌曲、好故事,挖掘、创新和延伸教材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三、与时俱进,感悟情怀
  2016年,中央精神文明委员会开展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是最小国,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古往今来,不论社会如何发展,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应是永远传承的优良家风。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亲情之爱》有三个框题,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家中亲情之爱,体验家庭的温暖,认同中华文化中“孝”的价值观念,认识到家庭文化、家庭美德及建立和谐亲子关系、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养成关爱父母、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的意识。我国有许多关于 “孝”与家教的典故,如《二十四孝》中的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卖身葬父等,关于家教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又如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中选取的有关于家庭大爱的故事。教材中引用身患绝症的母亲为孩子绣《清明上河图》的故事,就是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姚厚芝的事例。
  国是最大家,有国才有家。学生只有认识到国家的利益与安全是我们幸福的保障,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才会树立维护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自觉意识,从爱“小家”上升到爱“大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为民族复兴,为梦想实现,这是家国情怀所表达的深情大爱、理想追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一课,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等几个方面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刻认识,确立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可借鉴我国近代史,通过比较今天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纵横对比,创设具有震撼力的情境,使学生切身感受国家利益和安全与个人的前途、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产生为国自豪、为民族奋斗的情感追求。
  如今,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中国的声音叙述着中国的故事,响彻世界,一部气势恢宏的《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沧桑巨变,震撼寰宇,让人热血沸腾、慷慨激昂。教师在执教道德与法治中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导学生传承家国情怀,筑梦少年,扬帆起航。
  【参考文献】
  范竹发.培育家国情怀
其他文献
<正> 据资料介绍,目前,世界上已知犬的品种,约有300多种,这繁多的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经过长期选种培育而形成的。分布在我国各地区的犬,大部分属于土种犬,但也
本刊讯江苏省海安县墙改办紧紧围绕省墙改办关于印发《全省墙办、散办系统深入开展“三解三促”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成立了以县墙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县发改委党委书记
本刊讯浙江省长兴长兴县2013年淘汰关闭粘土砖瓦窑任务提前完成。根据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淘汰粘土砖瓦窑产能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2013~2015年长
【摘要】在初中教学中,背单词看似“鸡肋”,是一根“难啃的骨头”,但又不容忽视。学优生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便能记忆单词,而学困生却在单词记忆上费尽心思,仍然效果不佳,不能掌握。到底如何在教學中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教师与家长。笔者简要阐述与英语单词记忆有关的一些教学方法和记忆方法,旨在探索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单词记忆能力。  【关键词】词汇教学;初中英语;记忆能力;培养策略  
本刊讯5月31日,郑州市组织召开了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第一次协调会,市绿色建筑及可再生能源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郑州市政府十分重视绿色建筑
学生的内务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内容。面对繁杂而琐碎的内务管理,班主任需要建立合情合理的规章制度、高效精准的用人制度和灵活变通的奖惩制度,及时有效地转化
在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下,在现阶段的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德育教育。本文就着重探究在新时期小学体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