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学习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哲学知识不多,学习内容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比如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社会公民、公民应当在社会生活中遵循哪些法律制度或道德要求等。尽管如此,在我国小学中高年级实际教学期间,依然存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脱离的问题,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微弱。本文立足于实际的教学情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主要内容、教学特征予以归纳,从而由多个角度来对体验式教学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具体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德育一项。“依法治校、以德育人”是所有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都要坚持的原则。小学高年级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其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法治观,让学生实际践行所学知识,通过知识内化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水平。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当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发展特征和生活积累,来生动地呈现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1体验是解放自身的途径
体验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对学习目标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自发、自觉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模拟教学情境当中进行学习的活动,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知识,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为体验、总结的过程,在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吸收、内化课本当中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理念,使其成为个人思想情感中的一部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1.2体验是建立个体知识结构的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施行体验式教学的主要诉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讲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结合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感情上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三观。在学习期间,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化特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解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建立对事物、知识的认知框架[1]。
二、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强调体验过程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基于本学科的特征,教师可采取体验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期间,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投入,深入思考,对道德法治提高重视并形成正确认知。比如教师可以以播放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道德与法治相关的事例等,让学生切身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更有体验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2基于实践活动主体,开展体验式探究活动
打破传统教学形式,为实践活动赋予明确的主题,使体验式教学基于既定主题来合理进行,在活动期间,应给学生足够的主导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连贯的理解,既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开展“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时,在主题确定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观察,让学生自行交流,归纳出对环境发展不利的社会因素,并尝试分析背后的形成原因,基于“环保”这一主题的全过程贯穿,学生可以对环保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从而领会社会道德相关的思想内容[2]。
2.3开展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时,多数教师都比较强调深入探究和小组交流,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收获,而没有充分关注到实践期间学生是否能够充分投入,获得更多的思想感悟,这是一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点教学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实践平台,体悟更多的社会、人生道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充分融入体验式教学理念和方式使当前时代我国教育体系革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教师应正确理解体验式教学理念并能够灵活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对成功的应用案例予以归纳分析,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找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正确思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教师与学生的压力也比较小,所以,教师应把握小学阶段的难得时机,探索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惠珠.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67(9):23-24.
[2]陈敏敏.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微[J]. 成才之路, 2019,56(16):45-46.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
前言: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德育一项。“依法治校、以德育人”是所有学校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都要坚持的原则。小学高年级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使其形成基本的道德观、法治观,让学生实际践行所学知识,通过知识内化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实践水平。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当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结合小学生的思想发展特征和生活积累,来生动地呈现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从而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质量。
一、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1.1体验是解放自身的途径
体验式教学就是学生在对学习目标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自发、自觉地参与到教师所创设的模拟教学情境当中进行学习的活动,在此期间,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知识,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为体验、总结的过程,在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可以吸收、内化课本当中的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理念,使其成为个人思想情感中的一部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
1.2体验是建立个体知识结构的基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施行体验式教学的主要诉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内容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讲一些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结合学生自己的现实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感情上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客观的角度来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三观。在学习期间,教师还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化特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解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来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建立对事物、知识的认知框架[1]。
二、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强调体验过程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基于本学科的特征,教师可采取体验式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在学习期间,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投入,深入思考,对道德法治提高重视并形成正确认知。比如教师可以以播放视频、音乐、图片等素材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道德与法治相关的事例等,让学生切身感受道德与法治教学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学习期间更有体验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2基于实践活动主体,开展体验式探究活动
打破传统教学形式,为实践活动赋予明确的主题,使体验式教学基于既定主题来合理进行,在活动期间,应给学生足够的主导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科知识形成连贯的理解,既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在开展“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时,在主题确定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观察,让学生自行交流,归纳出对环境发展不利的社会因素,并尝试分析背后的形成原因,基于“环保”这一主题的全过程贯穿,学生可以对环保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分析,从而领会社会道德相关的思想内容[2]。
2.3开展自主与合作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时,多数教师都比较强调深入探究和小组交流,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收获,而没有充分关注到实践期间学生是否能够充分投入,获得更多的思想感悟,这是一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点教学之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发展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实践平台,体悟更多的社会、人生道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充分融入体验式教学理念和方式使当前时代我国教育体系革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教师应正确理解体验式教学理念并能够灵活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对成功的应用案例予以归纳分析,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找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正确思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教师与学生的压力也比较小,所以,教师应把握小学阶段的难得时机,探索以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开展小学中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刘惠珠.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67(9):23-24.
[2]陈敏敏. 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微[J]. 成才之路, 2019,56(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