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与书法的内在一致性探讨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uche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戏剧和中国书法同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者之间不但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基础,在思维表现、内容形式等方面,也都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所以,在中国戏剧和中国书法的欣赏过程中,是可以相互生发、相互借鉴的。很多戏剧家也喜欢书法,书法家也喜欢戏剧,都是源自于二者之间深刻的内在一致性。明确二者之问的这种关系,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史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其中,中国戏剧、中国书法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类别,在社会中都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认可。这两种艺术形式虽然分属不同的领域和类别,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二者是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的。从文化内涵及文化形式来看,中国戏剧与书法在思维表现、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着内在一致性的表现。
  一、中国戏剧的特点
  中国戏剧在类别上主要包括了戏曲、话剧等类型。其中,中国传统戏剧主要是戏曲,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了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京剧,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戏曲百花苑”。话剧是在20世纪左右,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戏剧形式,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古典戏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京剧更是被称之为国粹。这种艺术形式在表演方式上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和追捧。中国戏剧和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在世界戏剧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二、中国书法的特点
  中国书法是一种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我国有着非常古老、悠久的发展历史。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包括甲骨文、石鼓文、钟鼎文,随后逐渐发展和演变,先后经历了大篆、小篆、隶书,进而逐渐在东汉、魏晋时期定型,出现了行书、楷书、草书等多种书法类别。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有着丰富醇厚的艺术魅力。中国书法在视觉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独特性,其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和因素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而中国书法也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当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中国书法和其它种类书法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和标志,就是以汉字为基础。
  三、中国戏剧与书法思维表现方面的内在一致性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可以视为一种主观的客观存在事物,也是虚假的真实,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人们审美需求得到满足,所表达和凝聚出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无论是何种艺术或艺术品,其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容忽视的。思维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人类的意识活动,具体是指针对物质世界能动反映的意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家、医学家等探索思维本质或研究脑部功能,分别都是以思维及存在关系的抽象分析、现实存在的脑部生理结构等为基础,尤其是医学家,对脑部功能的认识需要依赖于脑部不同部位解剖。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是人类脑功能破解、思维本质分析所必经的过程。如果忽略了这个过程,之后的研究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果。不过,就当前现有的研究来看,在探索脑部功能及思维本质的方面仍然十分不足,除了对现实存在的脑部生理结构展开研究之外,也要对一些与之相对应,却并不现实存在的部分展开研究。以实践的角度为基础,基于坚实的科学基础,建立思维及其存在关系。实际上,人类思维除了存在有意识的一面,还存在无意识的一面,而其不管是个体无意识,还是集体无意识,本质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灵感思维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由潜意识在显意识的配合之下所形成的“迷狂状态”产物。这种思维无需判断推理、无需形象概括,其来去发展都是不可控的,因而这就是一种无意识思维的表现。无论是在科学思维中,还是在艺术思维中,都是存在“灵感”的,因此,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可见证明人类存在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就是思维。艺术与形象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某种程度上来看,艺术思维可以等同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不断升华到达最高层次,就是艺术思维,体现了为了实现艺术创作目标而形成了悟性思维活动。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也可能不是等同的。这是由于人对美的创造过程,就是艺术产生的过程,因而创造性思维应当是与艺术思维等同的。通过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在创造性思维中,通常会表现出具象、抽象的密切联系,二者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在中国书法中,文字是由集体思维形成集合概念而产生的,而中国戏曲中的思维方式是将集体意识对外倾诉,二者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内在一致性。同时由此也能够看出,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已經形成了艺术思维方式,可将其视为“抽象的形象思维”。这种思维的基础,主要是对形象的想象和联想,对同类事物的归纳提炼,形成具有本质性或普遍意义的抽象形象。在中国文化体系当中,这种思维方式有着很深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抽象为概念化符号的演绎诠释,形成新的艺术形象。例如,中国戏剧中,不同表演艺术家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着不同的刻画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中,不同书法家对于“龙”这个字有着不同的书写手法。但是归根结底,风格各异的“诸葛亮”都是“诸葛亮”,姿态万千的“龙”也都是“龙”,其本质上并没有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抽象概念化符号,和鲜活新形象之间,是相互结合和交融的。所以,艺术思维实际上属于系统思维,包括了表层与深层心理结构、意识与潜意识、认识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等诸多方面的对应和统一。因此,艺术心理活动也就形成了具有多结构、多层次特点的心理系统。实际上,艺术思维中的形象化、艺术构思、艺术概括等,都体现出了思维活跃的特点,因而在本质上来说,艺术思维就是一种“抽象的形象思维”。在文字的形成发展中,除了中华民族之外,世界上其它很多民族的文字,都是始于象形,这和原始绘画艺术发源比较相似。不过,中国象形文字发展速度很快,迅速进入了会意和指事的阶段,中国汉字最为符号化的标志,就是楷体的出现。中国汉字发展中,逐渐在象形当中抽象出点、横、竖、撇、捺、折、钩等笔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独立含义的方块字。中国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对最初象形精髓的继承,以及对美的取舍。中国汉字艺术意味不断变得更为浓厚,主要是因为中国人使用抽象的点画线条,创造了新的可抒情、可观可感的形象。而在中国戏剧当中也是一样的,从最原始的巫仪,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含义的一招一式,以及系统化的戏剧语素,都体现出了“抽象的想象思维”这一特点。由此能够看出,在思维表现上,中国戏剧和书法是具有明显的内在一致性的。   四、中国戏剧与书法内容形式方面的内在一致性
  在形式方面,中国戏剧主要包括了各种实现戏剧传播的系统方法手段,如手眼身法步、唱腔、道白、化妆、头饰、装束、舞台美术、铜器声响等,通过这些重要的戏剧内容载体,对戏剧之美加以展现。而戏剧的内容一般包括了戏剧文本内容,以及导演、演员共同完成的戏剧表达内容。而站在戏剧审美的角度分析,其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具有相互融合和统一的特点。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形成了可供观众欣赏的内容,同时在这部分欣赏内容当中,也蕴含了产生的意蕴空间。所以,中国戏剧的内容具有“言、象、意”的融合统一。在这一方面,中国书法与之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中国人对于文本当中国的“言”“意”等相关问题,很早就已经有所关注。例如在《周易》当中记载了一些内容,如“圣人立象以尽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等,对此都有所体现,也对“言”“象”“意”
  之间的关系有所提及。在《庄子》当中,也有一部分关于这方面内容的叙述,大体的意思是,人们重视和关注的道,是在书中记载的,而书是由语言所构成的,因此语言也有其可贵之处。不过,语言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语言本身,而是通过语言所表达出的意义来实现的,这些意义往往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但是意义具体指向的内容,却无法使用语言进行表达,所以,人们由于对语言的珍贵,才传之于书。但是,虽然人们比较重视书,但是庄子却认为书并不是珍贵的,因为这样的珍贵,并不是真正可贵的。所以,庄子在文章当中提到了,语言不能传到意思的问题。《庄子》另一部分中也明确的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其中表明了言的目的就是要对意加以表达,但是如果在言这部分过于拘泥,就不能明确得出其意。在中国戏剧和书法的创作当中,也具有与之相似的目的性,主要是采用特定的语言符号,对戏剧艺术家和书法家的情感思想及深刻意蕴加以表达和展现的。
  三国时期的思想家王弼,以庄子的“言意”学说为基础,通过深刻的研究提出了“言、象、意”这一三层面学说。其在《周易略例》当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在庄子已有的“言、意”之间,加入一个新的层面“象”,从而形成了更为完整的“言、象、意”这种三层面表达方式,能够从外到内的表达文本。基于此,传统的文本二层面,转变为新的三层面形式。在这种三层面结构中,“言”处于最外层结构,其实质性意义已经受到了较大的削弱,其作用也仅仅是对“象”的表达。因而欣赏者在对“象”领悟之后,可以将“言”舍弃。但是,“象”也并不是欣赏和最终的目的,其也是为了对“意”进行表达而已。所以,欣赏者还可以对“意”有所领悟,将“象”也抛弃掉。由此可见,在文本最内层的终极层面,“意”才是其真正的目的所在。在文学文本方面一直应用这种“言、象、意”的三层结构,但实际上,在其它很多艺术门类当中,这一学说也都适合。无论是哪种文艺形式,都具有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在文艺作品中,通过形象的特殊形式,对现实生活中生动、可感、具体等元素加以展现,从而引起人们相应的思想情感波动。要想实现这种形象性的表达,就需要语言或其它符号形象,具体生动形象或抽象符号形象等“言”“象”作为表达媒介才能实现。这些都属于主观的客观存在,如“言”“象”等,但都不是文艺作品最终的创作目的,最终目的是“言”“象”背后蕴含的“意”,是在作品当中所呈现出的一种诗意空间,具有生命律动、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无穷韵味,能够对人们审美情感加以激发。文艺作品可以对人们审美情感加以激发,首先是通过视听形式进行展现的,然后让人们产生美感。而对美的感受和美的感动是统一的,感官舒适和理性满足也是统一的。在中国书法中,“美”这个字不单是一种汉字符号,同时也是由点画线条构成的笔墨形象,而其中也蕴含了美的意蕴,可以对审美情感加以引起,这就符合了“言、象、意”的三层结构特点。在对书法“美”这个字的欣赏过程中,可以得到具有美学意义的象外空间及精神意蕴。而中国戏剧也是如此,只不过是在“言”“象”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内在内涵和“意”这一层面的表达,与中国书法之间本质上仍是相同的。由此可见,中国戏剧与书法之间,在内容形式上也有着内在一致性。
  中国戏剧和中國书法同属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二者之间不但有着相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基础,在思维表现、内容形式等方面,也都有着深刻的内在一致性。所以,在中国戏剧和中国书法的欣赏过程中,是可以相互生发、相互借鉴的。很多戏剧家也喜欢书法,书法家也喜欢戏剧,都是源自于二者之间深刻的内在一致性。明确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四川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雅昌艺术基金会梦想大使。作品多次荣获四川工艺美术展览金奖、银奖,国家级工艺美术展览铜奖、优秀作品奖;木刻唐卡、玉雕唐卡、铜铸造鎏金唐卡分别获得2012年上海世博会三项金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师展览,并于2010年在西藏罗布林卡举办《西藏涌泉木刻唐卡展》个展、2015年在西藏拉萨琉璃空间举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童永全唐卡精品展》个展
砚台 45cm×60cm×20cm 2017年  此作品采用苴却石之罕见的金黄膘石品,根据其颜色、古色古香的天然特征和天然石形,艺术家灵光一现,这俨然就是一件被历史尘封已久的出土“竹简”,带着沧海桑田重现天日。作者在精心雕刻竹简的同时,巧妙又浑然天成地在风雨侵蚀妙化而成的砚堂中刻了玉凤、玉璧、青铜古币等,不仅為整件作品增添了情趣,更应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励学佳句,并镌刻在了砚背以
自作诗众志驱阴霾行书l36cmX 68cm 2020忙  荆楚疫情虐,九州防控严。  江城蒙大灾,携手渡险滩。  天使身先赴,三军急驰援。  众志驱阴霾,苦战越关山。  徐德松  曾任四川省书协第四、五、六届副主席。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四川省书协顾问,四川省文联全委会委員,四川省政协书画院书法专委会副主任。
国画 240cm×200cm 2017年  作品根据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的感人事迹,应用水墨写意手法描绘在高原缺氧、物资短缺、人迹罕见、险象环生极端恶劣环境条件下,为修筑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第一条公路——青藏公路,慕生忠将军带领18军官兵和藏族同胞歷经千辛万苦,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斗志,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以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遂宁市美术馆  遂宁市美术馆于201
龔自华《藏乡新年》  龚自华  四川仪陇籍,常住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感言:二十年余年的高原生活,是摄影让我对高原的山水十分钟情,更对高原人百分爱恋,我爱摄影,更爱我镜头里面的人和故事!
套色木刻 38cm×24cm 1960年  作品以山城“老街”為背景,以简约明快的色调,描绘了街道妇女组织起来办纱厂的场景,表现出新社会的妇女走出家门参与劳动的火热生活气息。以一语双关的标题诠释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和新思想涌动下的精神风貌。“老街”的简陋屋舍、错落有致,与出现在这里的“新貌”恰成对比,画面呈现出山城特有的风情和地域特色。  四川美术馆  四川美术馆是四川省内唯一省级专业美术馆,
主办单位:广安市武胜县作家协会  高其友  GAOQIYOU  《龙女湖》主编。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广安市作家协会第一、二届副主席,现任武胜县作家协会主席。已出版个人文集两部,作品曾获国家级群星奖,以及省、市級奖项,系广安市首届德艺双馨文艺人才。  寄语  寻着春色,三月侃侃而来,桃李争奇斗艳,樱花、槐花、油菜花和一树树紫色、粉色的玉兰花装点着武胜大地,“成渝经济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十四五”开
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作 词:廖艺力  编剧、导演、词作家、策划人,二级编剧,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剧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文艺作品先后被国家艺术基金、四川省艺术基金、江西省艺术基金立项资助,曾获得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剧目奖、全国戏剧文化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獎、巴蜀文艺奖提名奖、四川省小品小戏奖等。  作 曲:孙 杰  青年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首届四川
1956年11月生,山西省保德县人。曾任四川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四川省美协油艺会主任,四川省美协创作研究院副院长,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西岭油画院院长,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作品曾入选第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
昨夜梦惊魂,频发凶信,瘟疫仍将故乡困。大街小告,尽是忧烦阴影。一丝愁绪起,心寒忿。   遥望淙城,远山近岭,应是繁花叶枝嫩。断肠千里,祈愿雨调风顺。故人痴醉处,传佳讯。   天仙子·祭武昌刘智明院长   救死扶伤担使命,戴月披星愁未醒。白衣天使似桂冠,冲险阵,人危境,苦辣酸甜唯自省。   瘟疫横行荊楚冷,塞北江南魔弄影。病毒未灭却君意,山悲奠,江泣哽,我献小诗哭医圣。   贺圣朝.庚子相   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