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980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不可更改。消逝的不可复活。
  以追忆为美。以瞩望为美。
  ——题记
  似乎一生都在寻找。
  从孩童时代开始,她就在寻找美好、新奇和刺激。只是那时她不懂。没有更多的玩伴,她常自问自答。玩泥巴,玩水,乐此不疲。
  女孩子玩泥巴,有点野。尽管只是简单的捧起一块泥巴,再狠狠地砸向地面,看着瘫成一团的泥巴,她会开心地大笑。那快乐,也是简单到让阳光嫉妒和吃惊。开始,时光是以寸在挪动。屋前的树也一寸一寸地生长。不过,很快,树就高过了屋顶。而她,也高过了家里的那条黄狗。
  背着书包走向课堂的路,那时是那样宽敞,那麦地和水田,那紧随其后的黄狗摇着尾巴,那蝴蝶和蜻蜓,那成群的麻雀。哦,仿佛,她的路径就是它们的路径。它们的雀跃与飞翔就是她与快乐的通途。
  多年后,顺着一条条钢轨,她从一条江边抵达了一条河边,她明白了一个叫着“命运”的词汇。怎样的挣扎和逃逸都无济于事,她跨过一块又一块枕木,走向远方——在她想象之外的神秘之地,北方的泉城。
  许多后来的事都是猝不及防的。
  她被安置在一架机器前,只需输入固定的密码,便可打开它固定的程序。她熟练地操纵,像每天的日子,有着固定的流程与模式。曾以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通道,通向自己的未来。是否此刻,她正处在那时梦想的未来境地?而明天呢?
  明天。有时她会有瞬间的愣怔。
  今天与明天的通道又是什么?
  直到那一天。
  直到那一天,她站在古窑村的村口。她的心被深深地震动了。
  斑驳的灰色石块铺就的石板路在正午的阳光下闪着眩目的反光,她穿着绣花鞋的脚深一步浅一步地走过一棵百年古树,旁边破败的古窑上伸出两支烟囱。烟囱周围杂草丛生,一丛狗尾巴草在微风中静静地摇晃。
  她仰望着。手抚着匣钵墙的墙体,分明感到血液流动的加快。她分明看到了另一个自己正在从狭长的胡同中走过来,那绣花的白裙上一只蝴蝶的孤单,落寞的一起一伏。她手挽流岚,仿佛从历史深处走来。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这个她,与另一个自己纤手相握,紧紧拥抱。
  这才是她的地方。与她的气质如此相契。仿佛前世已注定有这样的一场相遇。
  手指的每一次触及都让她颤栗,每一次仰首与注目都让她情不自禁,每一缕风声都掩不住她内心的叹息。怎样的跋涉?怎样的翻山越岭?怎样的寻觅,才能完成如今的对接——她与另一个自己的牵手。
  这是怎样的一条通道。
  从南方到北方,从内陆的山村到海滨城市。
  在济南与淄博之间,在淄博与博山之间,到底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让她在这个夏天,终于寻到了一条通道。
  之初,她是懵懂的。舍高铁而登长途汽车,辗转抵达,依然未知自己将面临怎样的一场内心的雷霆。直到第二日,直到站在古窑村的村口,直到踩在古窑村的石板路上。
  她不停地问导游这个那个问题,不停地举起手机拍照,不断地微笑。她感到阳光真热烈,头顶的热气在汩汩地往上冒。她感到世界如此寂静和美好,连脸上的汗珠都是那样亲近与可爱,连正午阳光下矮矮的身影也是曼妙的。
  她站在一截断墙前。
  墙上全是一个又一个圆圆的匣钵底,它们并排,以横的或竖的看似杂乱的秩序排列着,却充满了一种似凌乱却整齐的美。两行四柱、三行六柱、四行八柱、五行十柱、六行十二柱、七行十四柱。数字即规格,即财富。灰色的、黑色的、褐色的墙体,在匣钵底与匣钵底之间,黄色的泥土堡有自己黄色的尊严,它在弥合着,填充着缝隙与漏洞。
  一条小河水流潺潺,委婉的绕村而过。河流上面的村边。窗子,一扇古旧的窗子镶嵌在墙体中,木条陈旧,仿佛不胜墙体的重压。窗子里的匣钵与窗外的小路,谁是谁的仰望?她想将手伸进窗内。她已经将手伸入,她在触摸,那涩滞的,粗糙的触感深入她的内心,她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一座窑,一座馒头窑,也叫圆窑。一座高高的烟囱矗立的窑,一座墙体有多道裂缝的窑。它的破败与残缺,有谁懂得珍惜?
  她目光越过烟囱,越过远方的新楼,她看到天空的灰白。没有云彩可供她感慨。
  她想写诗。
  她写下:
  新的楼房遮挡了阳光
  古旧的木门在秋风里吱呀作响
  醒来的苦菊在阴凉中葳蕤
  雨水、光阴、光线,在破败的
  庭院里深入浅出。斑驳的窑体
  纷乱的人影,交织着梦与现实
  观光与怀念。谁是真正的主人
  主人。
  ——光阴从宋朝、明清走到现在,一砖一瓦都在讲述史实。窑炉中锻烧的,是千年来的传奇。陶瓷,以怎样的姿态俘获着人类。
  一个残片,一块破匣钵,似乎都能找到自己的主人。而她不是。
  她找的是通道。通向过去,也通向未来。通向历史也通向梦想。这是怎样一条万能的通道?当她站在古窑村的村口,站在古窑的炉火前,站在曾经的“火神”前。
  一声“点火”,是怎样将虔诚和敬畏送达夜空中?那炉火,那窜出烟囱的火龙与随之而起的浓烟,怎样将一个村庄笼罩在四溢的美梦中。那映红了半边天空的夜晚曾是多么的壮美!
  她仿佛看见了夜空中闪烁着的群星怎样将村庄里的人们渡过了彼岸。而她,守在来世等待,等待这样一场遇见。
  奇妙的遇见。
  断墙下杂草依偎,藤蔓缠绕与攀爬。零星的石块写着韵律与节奏。这是初夏的节奏,每一个音符都是铿锵的。
  时间如此固执,一往无前。它有它的节奏,谁都不能让它稍作停留。而她,多么渴望拥有自己的节奏,谁都无法对她改弦易张。
  如果一场炉火制造了许多美,比如陶碗、陶罐、陶盆、陶盘……
  那么多的美,她将爱哪一个更好?因为爱的太多,她无所适从。   在一个陶瓷店,她徘徊,彷徨,仿佛一生的决定就在于此。她捧起了一个笔筒,仿佛看到那里面盛满了笔墨,盛满了文字。她脑中的诗句,随便一晃头即能出口成章。此刻,她可以成为它的主人了。一个笔筒的主人。只要她愿意。
  她在向它靠近。他们在彼此靠近。她捧着它,就是在与它对话,低声交谈。她在寻找与它灵魂交融的通道。
  笔筒。它的命运被谁主宰?从泥土到陶模,从陶坯到锻烧、成瓷,从修补到最后摆在案头,经过了多少只手的抚摸?多少目光的注视?雨水、阳光、月色、冰雪、雾霾、空气、温度,哦,哪一次经历都足以被一篇文字反复、细细收藏或呈现。而摆在案头的笔筒,延续着泥土的生命。
  笔筒,自她决定收藏它始,它的一生仿佛才真正开始。
  开始。一个活力满满的词。
  古窑村。古窑。烟囱。夕阳下的身影,沧桑而又神秘、安宁。
  一条河流是清澈的,曲折而深情;一条石板路是幽静的,有天光和云岚,有树荫与墙影,所以并不寂寥;一群人是朴素而虔诚的,他们有着淡泊的内心与丰茂的智慧,低头与仰首都是无尽的爱恋。
  在古窑村,他们都有爱。他们并不说出。他们只是守候、守望、传承……
  他们将自己的一生交出,给古窑村。给冷寂的时光。
  匣钵的每一条纹路里,蕴藏着多少条通道?那些裂缝和断口,写满了多少故事?消逝的圆窑带走了多少历史的温度?存留的破圆窑,难道仅仅是站在“山头”,任人参观与评说?
  她来了。她走在“山头”街道。
  她看到了古窑村的美,也感受到了它的忧伤。那是渐逝的忧伤,那么轻,那么淡,仿佛她一来,她挥一挥衣袖,就挥去了它的忧伤。
  是的,忧伤已去。
  陶瓷,那古拙与喑哑,潜藏着天地之精华,那内敛与包容,那丰厚与密实,唯有低下身姿,与之靠近、亲近才能体察。它胸中自有丘壑,它心中自有温情,它沉默。是在等,等待一场遇见。
  如果一定要说出。那就用釉吧。
  用釉说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红色的釉说出热情、喜悦和吉祥;青色的釉说出沉静、雍容和庄重;白色的釉说出纯洁、简单与轻松;黑色的釉说出深沉、神秘与复杂;灰色的釉说出朴素、高雅和沉稳;蓝色的釉说出宁静、清新与自由;黄色的釉说出富贵、智慧与权利;茶叶末釉说出古朴清丽;雨点釉说出端庄宁雅……
  一旦说出,竟是如此滔滔不绝。
  在博山,在“山头”,在古窑村,在一座座或保存完好或残缺的圆窑前,在一堵堵风格独具的匣钵墙前,她迷醉而忘返。
  她在倾听,在寻找,在沉醉……
  ——高温、焙烧。釉能说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还有疼痛未说出,还有光阴未说出,还有爱情未说出,还有幸福未说出,还有俗世的悲欢未说出。
  未说出的部分,留给她和他们。让他们慢慢在尘世经历、体验和感受。
  谁在安排?
  谁来认领,一场场生命中不可避免却又不可预见的相遇?
  在一条条通道上,她走过,也许并未在意。而寻找的,可能刚好错过。
  琉璃。光泽、色彩、形状、细腻、平滑度、温度、透澈度、厚薄,哪一个侧面都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哪一寸光都拥有不可言喻的喻意。一次触碰,一个眼神,一分留恋,一声问候,一个背影——
  啊,琉璃。在西冶。她行进在西冶。
  流光溢彩,瑰丽辉煌,美仑美奂,再怎么夸张的词汇都不为过。那些马牙石、紫石、凌子石,是怎样经过千年的奔波,汇聚于此。一只琉璃与另一只琉璃,怎样完成了奔赴、寻找与相认、相拥、相惜?
  火里来,水里去。紫气东来。世间有多少事物要经历千锤百炼?
  一件,就是独一无二,就是绝世无双。
  鸡油黄、鸡肝石、松石绿。哪一款都足以动人心魄。哪一件都凝聚着巧思,深藏着美丽而忧伤的传说。
  不同的颜色,赋予不同的涵义。绿、紫、透明、蓝、琥珀、紫与蓝、紫与白、紫与绿、琥珀与绿、琥珀与蓝、琥珀与白。斑斓的色彩,斑斓的人世!
  每一件琉璃走在不同的路上,它们在寻找归宿。
  归宿。就是远方。是神在的地方。是神赐予福祉的地方。
  心与心的相融,手与手的相握。
  她在西冶街流连。原来,世间有太多意料不到的欢乐和猝不及防的美。
  琉璃与陶瓷,哪一个更珍贵?
  它们或晶莹温润,或古拙雅致,或绚丽时尚;它们或造型新颖,或釉面细腻,或光滑精巧。你说,要爱哪一个更多一些?
  古窑村和西冶,都在她的面前,都进入她的生命体系中了。
  所谓一树一菩提。世间令之所爱极多,她又何必耿耿于怀取舍。
  像她和他的相遇。她和你的相遇。有的相遇成就奇缘,有的相遇转身各自天涯。
  通道不同,结局各异。
  一条条通道早已筑就,她早就走在那通道之上了。
  通道,让她穿越历史。寻觅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的律动,倾听历史的回声,在漫长的时光隧道里闪转腾挪,获得灵魂无上的自由。
  通道,让她回到现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她恍然明白,通道即是“渡”,从彼岸到此岸,她是回归。她不再漂泊,开始关注周遭的一切,观照自己的内心,缔造自己的世界。让灵魂找到安居之所。
  通道,让她在梦想中飞翔。那些瓷器、琉璃,哪一件似乎都与她心心相印。它们将代替她穿越未来的时空,在她的通道上行完最后的礼仪,找到最后的归宿。
  陈茂慧,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青创委委员,中国诗歌学会、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4届高研班学员。出版作品集《匍匐在城市胸口》《荼蘼到彼岸》《向月葵》等。现居济南。
其他文献
8月10凌晨2:30,里约,她把饱饭坑村 举过了头顶  把洋溪镇和三明市的人都举过了头顶  人们突然觉得站在这个1.58米女孩的肩 膀上  飘在异国举重馆的热浪里  她举得很稳,像海拔1500米锣钹顶山坡 上的  一棵青冈栎  患强直性骨髓炎的父亲邓英荣,今天站 得和她一样  仿佛现在就可以下地干农活了  而挤在邓家看直播的村民,只觉得她  是锣钹顶山下的一株野薇  从小和蒲公英、雏菊、苏草、血蕨
期刊
小组赛,两胜三负  排名仅列第四,这个不祥的数字  把一群正值花季的女子  逼到了死亡的悬崖边上  此时,里约热内卢的冬季  刚刚开始,大西洋的海风  就让人感觉如此寒冷  四分之一决赛,不得不提前  遭遇十几年的苦主巴西  这些惯吃烤肉的洋枪洋炮们  曾经十八次将她们打入十八层地狱  想要翻身谈何容易  没有选择更没有余地  拼则生退则亡,一个坚定的信念  如灵魂附体,一座座移动的神女峰  在一
期刊
我看到你在里约的泳池哭泣  我听到透明的玻璃哗哗,在刹那仿佛碎了一地,不再是一个整体  阳光帅气的你,水中的疾鱼  纯真质朴的脸孔书写了多少英气  忘不了你,2011年,年方20岁正值花季  忘不了你,福冈世锦赛打破10年世界  记录的沉寂  忘不了你,一次次地挑战自我,用汗水 做笔  忘不了你,雄健的体魄把中国在世界体 育泛出光芒熠熠  孙杨,别哭  是男儿怎能不经历短暂的风雨  是疾鱼一定忍受
期刊
林氏大力扣杀,李氏鱼跃扑救  或进攻无敌,或防守无解  矛和盾的碰撞,总  产生无比绚烂的火花  拿督怀着万夫不敌的勇气,却屡屡  被超级丹一剑封喉。领奖台上  他没微笑,也没流泪,只低下头  把卧薪尝胆的秘密,讲给  颈上的银牌和手中的吉祥物听  从北京到伦敦,再到里约  每隔四年,他就铸一把新剑  然后向着更快、更高、更强出发  虽然没能问鼎天下,但也  赢得了全世界的掌声和鲜花  十二年巅峰
期刊
花开千骨  数来数去  还是中国女排姑娘们最铿锵  她们也爱红妆,她们也爱粉黛  一样娇生却披荆斩棘  细皮嫩肉的,偏叫霹雳流星打出棱角  不惧绝境,不怕伤痕累累  无数次跌倒又爬起  且看她们精神世界的启明星——  一把叱咤风云的铁榔头无坚不摧  且看她们逆流而上勇夺桂冠的风采——  五星红旗下顶天立地英姿飒爽  敢拼敢搏的巾帼亦是须眉好榜样  为国争光燃烧青春的中国女排姑娘们  在里约她们光辉
期刊
一  常一手在这座小城里是最不起眼的人,常年在鱼市里卖鱼。  他住在这座小城的底层区,也就是一个狭窄胡同的最里头,距离公共厕所需要走十分钟左右,如果赶上拉肚子那一定得紧跑。房子不大,也就算一大间,有个二十多平方。院子里住着几家,有开出租的那算是上等人家了,剩下的都是做手工活的。其中有一个算卦的,因为他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值钱的,院子里的邻居都不会找他算卦。常一手对这个算卦的照顾不错,算卦的姓古,院子里
期刊
天,黑了好久!  乌云似乎是恋上了这片方域,不肯离开。  它们在酝酿着一次暴动,  它们在计划着一次反击:  从那齐鸣的蛙声,  从那鸡犬不安的叫声,  从那狂风摆动枝叶的摩擦声,  甚至,还有街上行人来回奔跑的脚步声,  我们知道,这世间即将要发生,大的  事情!  像是被束缚了太久!于是,  一来到人世就用闪电的速度击碎厚厚的 气层,  然后一阵阵雷声,比鼓点还急,  像骏马的嘶鸣,像大海的咆
期刊
日光隐于平原。夜,像一团浓墨,滴在乡村里,慢慢扩散,掩盖了白。  一丝慌乱的情绪,在夜色里弥漫。父亲,在慌乱里,慢腾腾掏出烟袋,猛吸了两口,然后磕在预制板上,一转头,消失在夜色里。  我知道,父亲一定去村东了。那里,存放着父亲几十年的习惯。  他习惯,在深夜里听听庄稼;他习惯,在夜里看看他的草垛。  一个乡村,需要铭记的东西不多,除了家谱上那几个,离我遥远且冰冷的名字。也许,就剩下一些风物了,它衍
期刊
你们是缪斯门下的神  一群用生命解读经卷的人  这在一百多年前,顾拜旦早就说了  不辱使命,就是把艺术与信仰  等同于人民与祖国  这并不影响,在站台上  在银幕前  我把自己等同于你们  也并不影响,在生活中  在工作中,在任何活着的时候  我把自己等同于你们  在人间的竞技场上  有多少拼搏  就有多少逆水行舟  这并不影响,千千万万个  向往自由与正义的灵魂  为历史的每一次刷新,前赴后继 
期刊
在小小的村庄里写诗  这是黔东南最小的一个村  比我写下的汉字还要小  比我简历最小的那个村还要小  缩小比例的村庄,我潜伏了一个世纪  在某座荒芜的牛圈里,写诗  贮满希望和粮食  是谁,呼啸着经过村庄  在这里,耕田种地  种下一粒粒发芽的诗歌  选择留下来,无所谓水土不服  每寸土地留下的脚印  便一一押韵了  从春天走来的老黄牛  精神抖擞,像敲响的战鼓  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  这个小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