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年弥漫着书香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p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阅读。
  在某些家长、特别是孩子还小尚不识字的那些父母心目中,它们甚至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字眼。可是一旦放在一起,就代表了一种国际风潮—
  在美国,暑假伊始,教育部便及时推动“夏季阅读运动”,邀请各界名人包括教育部长、副总统夫人为儿童朗诵读物;他们甚至与必胜客达成协议:由各地必胜客连锁店提供免费的小披萨,奖励给那些坚持与孩子共读的家长……而为了这种种促进儿童阅读、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各项举措长期推行,联邦政府预计投入的巨额资金将达50亿美元。
  在加拿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专门的儿童阅读区和活动区,鲜艳的颜色和有趣的布局,各种各样的玩具和稀奇古怪的椅子、桌子,令孩子们趋之若鹜。每到周末图书馆更是热闹非凡,儿童读物区坐满了聚精会神的小读者,一个个天真无邪,一本正经地阅读着他们钟爱的儿童读物。
  在新西兰,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书袋,每天老师都会选一本书放进书袋中,让他们带回家,年纪小的孩子要讲给父母听,父母听完故事后要在联络簿上签字;大点的孩子必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故事内容。老师带领阅读时也独具特色,每次都由讨论开始,例如读到《Royal Dinner》(皇宫的晚餐)时,老师会先问“如果你是国王、皇后或公主,你想吃什么?”当学生都了解故事主题、情境后,才开始讲故事内容。
  在中国台湾省,新任“教育部长”曾志朗——一位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闻名国际的心理学家——推出的为期三年的“全国儿童阅读运动实施计划”覆盖全省儿童,鼓励从幼儿园开始每个孩子每年阅读50至100本书籍。为动员家长一起加入,还提拨新台币4000万元来推动“亲子共读计划”,最终目的是号召1万个家庭加入。为现身说法,56岁的他不惜化装成为台湾最老的“哈里·波特”在公共场所与小读者们同乐。
  在中国内地,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曾经针对当前的教育现状公开指出,不能再让孩子整天在课本里打转,只有快乐地阅读,才能快乐地成长;2002年7月6-9日,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更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幼儿园早期阅读研讨班”,来自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台湾、美国的学前教育研究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国内外30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并就早期阅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不难看出,儿童阅读尤其是早期阅读正在引起我们的专家、学者乃至政府决策部门更多的关注。这个关注是顺应了儿童发展的客观实际的,因为我们的宝宝们对图书似乎有着天然的兴趣—
  你的孩子今年多大?2岁?4岁?6岁?他看书吗?先别急着摇头。如果我们说下面这些行为也和儿童阅读有关的话,相信你的答案会有所不同——
  扔书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孩子看见书就闹着要;交到他手里,眼都不眨一下就扔到了地上;不捡,他就哭;再捡,他再扔……扔得自己喜笑颜开,扔得大人哭笑不得。
  撕书
  这也是很多父母头痛的问题之一。不管你是多少钱买回来的书,孩子看没两眼,但只要兴致来了就开始撕,嘶拉嘶拉地只管好玩。又不见了几十上百元?那是你的事。
  说书
  有的孩子很喜欢讲故事,还缠着大人听他讲。没看过书的觉得他讲得活龙活现,但看过这本书就会清楚:书上根本不是他讲得那么回事。说他是睁眼瞎不太公正,他明明在盯着书讲;可是内容呢?完全要看他想到哪里、编到哪里去了,跟书上可以一点关系也没有。
  倒着看书……
  还有的孩子倒是不爱讲给别人听,而是习惯自己一本正经地捧着本书“攻读”,口中往往还念念有词。可是走过去望一望书本常让你啼笑皆非:他可能整本书都拿颠倒了,却一样“读”得津津有味……
其他文献
毛毛病了,鼻子痒痒的,不时有清鼻涕流出,咳嗽起来“空、空、空……”的,像小狗叫。  看起来像感冒,可普通感冒怎么会咳成这样?妈妈觉得蹊跷,赶忙将毛毛送入医院。果然,儿科大夫一检查,诊断为急性喉炎,随即为孩子挂上了吊针,并接上了氧气管进行输氧治疗。  “孩子开始患的确是感冒,现在发展成喉炎了。”大夫跟毛毛妈解释道,“所谓喉炎,指的是小儿喉部粘膜发生的炎症,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往往是感
期刊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那一批孩子,有多少人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我们无从查考,但我们知道,不会太多;讽刺的是,时至今日,当他们做了父母、有了孩子,“艺术”突然间成了他们谈吐间、内心里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孩子—  别的孩子都报了名,我家又不比别家穷,孩子也不比别家笨,是不是也该随便学点什么呢?  都说将来竞争激烈,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多少学点什么、提高点竞争力总不会吃亏吧?  教育不是讲
期刊
婴幼儿吃饭时常常会将饭菜含在嘴里努来努去,长时间不下咽,不仅使家长伤透脑筋,医生也无良方:这些孩子的消化道多数发育正常,服开胃药、助消化药往往无效。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研究表明,这主要是喂养或断奶方法不当,咀嚼-吞咽行为不够成熟所致。摄食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吸吮、吞咽、固体食物的摄取及咀嚼、饮的能力等,与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育密切相关。鉴于咀嚼-吞咽行为的成熟是一个动态过
期刊
  
期刊
我支持你。这本来是我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但不知从何时起,已成为儿子的常用语。  儿子读幼儿园中班时,很想像哥哥姐姐一样爬竹竿,可是他怎么也爬不上去。放学后,我去接他,他又蠢蠢欲动,于是我抱起他,让他抓住竹竿,两脚相扣,告诉他身子和双脚配合,同时向上。这样试过十几次后,我放手了,边为他鼓掌边说:“儿子,你真行,继续努力,妈妈支持你!”儿子来劲了,一个人在竹竿上上了又落,落了又爬……但进步并不大。我叫
期刊
我很注意培养5岁女儿讲礼貌,不错过任何机会,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巩固女儿的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  一天晚饭后,我带女儿到公园散步。草坪上插着一个标志牌:“勿践踏草地,要爱护绿化!”但四五个小学生却视若无睹地在上面踢足球。看着被踩踏得一塌糊涂的草坪,女儿皱起眉,喊了起来:“喂,你们不要在草坪上踢球,草坪都被踩坏了!”然而,那几个小学生像没听到似的,不以为然地继续踢球。  女儿无助地看着我。  我故意
期刊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一次,因为鞋带打了个死结,我去找爸爸帮忙解开。可爸爸却要我自己解。见爸爸态度强硬,我转而向妈妈求援,可妈妈也要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看他们都不理我,我心里难受极了,不就是解个鞋带吗?这么简单都不肯帮我?越想越生气,索性发起脾气来,坐在地上又哭又闹:“我不会我不会!你们必须给我解。”可爸爸妈妈并不理睬我的哭闹。哭了半天我都累了,还是没人理我,我只好到沙发上闷闷地坐着。  这
期刊
前些天,班主任张老师十分神秘地对全班同学说,下星期一要做个小实验,每人要带一个鲜鸡蛋回学校。并且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保管好自己的鸡蛋,务必保证它不会破损。  同学们听了,都很兴奋,觉得很好玩,但又有点摸不着头脑—老师想干什么呢?见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张老师却只是微微一笑,没说什么。  星期一,同学们都带回了一个鸡蛋:有的用纸把鸡蛋包了一层又一层;有的把鸡蛋放进装满水的瓶子里;有的很紧张地将鸡蛋
期刊
2002年的最后一天,学校组织我们全校师生来到了《孩子》杂志的读者教育实践基地—珠海市“绿知农庄”。  绿知农庄的劳动项目可丰富了,有磨豆浆、捉泥鳅、摘菜、耕地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耕地。  农庄的叔叔先给我们示范。只见他把犁的绳子套在牛的脖子上,双手扶犁,目视前方,并且保持姿势平衡,然后对牛大喝一声:“嗨!”牛儿便听话地向前走了。看起来挺轻松的,谁知轮到我上场了,牛儿却一点都不听使唤,老是
期刊
一、 阅读等于识字    这类家长的思路看起来很清晰:要读书当然就得识字,不然怎么读?孩子学会了多少张识字卡片,一本书背下来又认识了多少字,他们就特别兴奋,到处跟人炫耀。其实绝大多数专家学者都认为,识字根本不应该成为学前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  在识字之前进行的阅读可以称为“前阅读”,孩子可以通过对图画和大人讲述的理解慢慢体会读物的内容,这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个享乐的过程。慢是慢一点,但孩子的收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