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在荔枝上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的研究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g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嘧菌酯在荔枝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于2011-2012年在广州和南宁进行250 g · L -1嘧菌酯悬浮剂在荔枝上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在荔枝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甲醇提取,弗罗里硅土和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嘧菌酯残留量。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1 mg · kg -1时,荔枝果肉、全果和果皮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3.0%~85.1%、83.3%~84.9%和80.6%~8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4%~3.88%、2.77%~3.84%和
其他文献
通过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及pheS序列同源性分析对菌株RF17的种属类别进行鉴定,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检测菌株的安全性,为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利用弱酸性离子树脂HZ-830对绣球菌多糖进行脱色,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在前期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色温度、脱色pH和脱色时间为自变量,脱色率为响应值,将
调查了我国南方10省(市、区)主要肉鸭品种,明确了危害不同品种肉鸭的主要疫病及其流行特点,指出我国南方肉鸭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血清抗体检测及抗体的消长情况,总结了可有
以枇杷‘早钟6号’和‘贵妃’杂交的56株 F1代群体为试材,应用Join-Map4.0作图软件初步构建含19个连锁群,94个遗传标记(23个 SSR 标记、28个ISSR 标记、42个 SRAP 标记和1个果肉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
选取鸭疫里默氏菌血清1型和2型菌株各6株进行毒力比较,结果发现不同菌株的毒力略有差异。选择毒力较强的鸭疫里默氏菌血清1型和2型菌株各3株制备灭活油乳剂疫苗,免疫6日龄鸭后1
以麻鸭为动物模型,测定鸭坦布苏病毒感染后鸭的T 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结果显示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试验组鸭外周血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回升的趋势,其中于第3d
以两优616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与氮肥水平对两优616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相比,宽窄行错位栽培可提高齐穗期和成熟期的
2012-2013年,在福建三明市以3年生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设施促早栽培对夏黑葡萄物候期、果实品质、产量及效益等多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促早栽培可使葡萄提早供应市场,果实成
为确定黑莓鲈仔鱼的饥饿耐受能力及死亡不可逆点(PNR),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饥饿对黑莓鲈仔鱼摄食、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5~22.8℃水温条件下:①黑莓鲈仔鱼在6日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