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之音——
中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恩比特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经济2010年下半年已经进入滞涨期,具体表现是经济增长难以提高,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并且失业率上升。他预测,2011年中国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经济或将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滞胀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贺铿指出,与发达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的滞涨定义不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如果中国的GDP增长回落到8%,衡量通胀形势的居民消费指数突破4%,那么对中国而言就是滞胀。
贺铿的“滞胀”理论在舆论界引起不小的震动。香港亲中的《文汇报》发表社论,认为曾被世界誉为“中国式奇迹”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模式可能会伴随中国通胀高企而结束,滞胀正在威胁中国经济。
社论指出,2010年11月份中国CPI高达5.1%,通胀形势创多年来的新高。尽管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仍然维持增长势态,但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回落,表明经济增长面临放缓的风险。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2011年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阶段。
大多数经济界人士在中国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的问题上存在共识,但是对于现在和2011年将进入“滞胀”阶段的说法不以为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认为,贺铿的“滞胀”理论有耸人听闻之嫌:“他认为经济增长8%,通胀率为4%,那就是滞胀了,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滞胀指的是通胀率比较高,但经济几乎没增长,停滞和膨胀嘛,首先要有经济停滞,比如说经济增长2%、3%,而通胀率有4%,这可能才能叫滞胀。我觉得要么他没明白什么叫滞胀,要么他说话太不负责任。”
针对香港媒体把贺铿称为中国人大“财经官员”,姚洋说,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官员基本上还是民间背景,不具备政府色彩,贺铿的说法只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官方意见。
贺铿认为,目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令中国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压通胀,就会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而要刺激经济,又会导致通胀的进一步加剧。他说政府在增长放缓和通胀加剧的夹缝中两面受敌,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
但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刘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维持在10%以上,8%的增长率是未来理想的速度,这个增长率不但不会将中国经济拖入滞胀,而且将成为中国远离滞胀的有力保证。
他说:“8%的增长,4%的通货膨胀,那么实际来说还是增长了4%。如果说4%的实际增长叫滞胀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滞胀了。至少在未来5到10年之间,4%的实际增长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长。”
说到通货膨胀,刘民说,除了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中国劳动力要素的重新定价,这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结果。
他说:“我觉得4%的通胀率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劳动力本身的定价要提高。如果劳动力价值往上走的话,通胀率就一定会往上走。另一方面,劳动力定价高了以后,相当于收入的分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身也会给经济一定的驱动力。”
刘民说,中国劳动力价值提高之后,将拉动内需的增长,届时中国经济不需要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也能达到8%的增长率,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增加率为4%,这是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速度。
学者们注意到,在刚刚闭幕的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虽然宏观政策的重点之一是治理通货膨胀,但决策部门似乎准备容忍4%的通胀率,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稳健的财政政策、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分配制度改革上面。
中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恩比特经济论坛发表讲话时表示,中国经济2010年下半年已经进入滞涨期,具体表现是经济增长难以提高,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并且失业率上升。他预测,2011年中国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经济或将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滞胀局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贺铿指出,与发达国家低增长、高通胀、高失业率的滞涨定义不同,中国经济长期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因此如果中国的GDP增长回落到8%,衡量通胀形势的居民消费指数突破4%,那么对中国而言就是滞胀。
贺铿的“滞胀”理论在舆论界引起不小的震动。香港亲中的《文汇报》发表社论,认为曾被世界誉为“中国式奇迹”的高增长低通胀发展模式可能会伴随中国通胀高企而结束,滞胀正在威胁中国经济。
社论指出,2010年11月份中国CPI高达5.1%,通胀形势创多年来的新高。尽管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仍然维持增长势态,但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出现回落,表明经济增长面临放缓的风险。假如这种情况持续下去,2011年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滞胀阶段。
大多数经济界人士在中国面临严峻的通胀压力的问题上存在共识,但是对于现在和2011年将进入“滞胀”阶段的说法不以为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洋认为,贺铿的“滞胀”理论有耸人听闻之嫌:“他认为经济增长8%,通胀率为4%,那就是滞胀了,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滞胀指的是通胀率比较高,但经济几乎没增长,停滞和膨胀嘛,首先要有经济停滞,比如说经济增长2%、3%,而通胀率有4%,这可能才能叫滞胀。我觉得要么他没明白什么叫滞胀,要么他说话太不负责任。”
针对香港媒体把贺铿称为中国人大“财经官员”,姚洋说,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官员基本上还是民间背景,不具备政府色彩,贺铿的说法只是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官方意见。
贺铿认为,目前通货膨胀居高不下令中国宏观调控陷入两难境地:压通胀,就会导致经济进一步下滑;而要刺激经济,又会导致通胀的进一步加剧。他说政府在增长放缓和通胀加剧的夹缝中两面受敌,极大地增加了中国经济陷入滞胀的风险。
但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刘民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中国经济不可能长期维持在10%以上,8%的增长率是未来理想的速度,这个增长率不但不会将中国经济拖入滞胀,而且将成为中国远离滞胀的有力保证。
他说:“8%的增长,4%的通货膨胀,那么实际来说还是增长了4%。如果说4%的实际增长叫滞胀的话,那我就不知道什么是滞胀了。至少在未来5到10年之间,4%的实际增长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增长。”
说到通货膨胀,刘民说,除了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最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中国劳动力要素的重新定价,这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结果。
他说:“我觉得4%的通胀率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中国劳动力本身的定价要提高。如果劳动力价值往上走的话,通胀率就一定会往上走。另一方面,劳动力定价高了以后,相当于收入的分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身也会给经济一定的驱动力。”
刘民说,中国劳动力价值提高之后,将拉动内需的增长,届时中国经济不需要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也能达到8%的增长率,扣除通胀因素,实际增加率为4%,这是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速度。
学者们注意到,在刚刚闭幕的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虽然宏观政策的重点之一是治理通货膨胀,但决策部门似乎准备容忍4%的通胀率,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稳健的财政政策、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分配制度改革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