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霸权的衰落与中国经济的崛起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SH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世界发展的图景不是美国的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的相对崛起。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试点和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实质阶段,但人民币国际化范围仍比较有限,人民币国际化的未来之路还需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支撑。
  关键词:美元霸权;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F82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3-0027-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3.06
  
  从古希腊的德拉马克到20世纪中叶的英镑,再到二战后全球主要的交易、清算和储备货币——美元,人们对某种货币的热衷体现了一定时期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然而,金融危机后,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开始动摇,美元既没有黄金支持,也没有美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作为后盾,更没有美国相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纪律来约束,为何还要把美元当作全球主要贸易和储备货币?尤其是当衰落的美元在后危机时代遇到以中国经济崛起为后盾的人民币国际化,美元和人民币该何去何从?
  一、美元霸权的衰落
  虽然“霸权”的定义很多,但其核心要义是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以此延伸“霸权”可理解为在国际关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对其他国家的绝对影响力。基于此,美元霸权可理解为一种没有黄金支撑、没有货币和财政纪律约束、只靠美国军力和地缘政治实力支撑的不兑现纸币,却担当着全球金融与贸易的首要储备货币功能。
  (一)美元环流:美元霸权的实现手段
  在以美元本位的全球货币体系之下(图1),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维持“储蓄赤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非美元区”由于经常项目下贸易盈余形成本国的外汇储备,同时在美元本位制下“非美元区”最终以购买美国金融产品返回到美国,进而实现美元的环流[1]。对这一现象,理论界有多种解释,Alan Greenspan(2003)提出了“全球金融中介论”(Global Finance Intermediation),认为由于金融自由化兴起,美国作为世界上金融体系最发达的国家,实际上扮演了世界金融中枢的角色。Ben S.Bernanke(2005)提出了“全球储蓄过剩”(Global Saving Glut),认为由于世界经济周期等因素的作用,在过去8-10年内出现了亚洲经济体储蓄资源过剩的现象[2]。Lawrence Summers(2004)提出了“金融恐怖平衡”(Balance of Financial Terror)概念,描述美国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体的相互依赖关系,即美国依赖这些国家的资本,而这些国家依赖美国市场的需求[3]。
  美国通过金融产品(Structured Financial Products)建立并形成一种新型金融部门,世界贸易呈现出这样一幅图景:美国发行美元纸币,其他国家生产美元纸币可以购买的产品。全世界互相联结的经济体不再为了获得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在出口行业竞争获取所需的美元来清偿以美元标价的外债,并积累美元储备以维持本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4]。因此,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种由美元生产的公共产品,其他国家不能只“搭便车”,必须付费,而这种费用的支付就是美国通过金融自由化进入它国金融市场,利用其货币的特权地位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多种手段来实现。
  (二)美元霸权的衰落: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视角
  从实力的角度来观察,目前的情况不是美国的绝对衰落,而是其他国家的相对崛起,因此,美元霸权的衰落也是相对的。
  1.世界其他国家相对崛起。从纵向来看,美国经济实力在过去的20年里没有明显变化,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左右。军事方面,美国国防开支在过去13年持续增长。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不仅没有比冷战时期减少,相反大幅度增加。在全世界132个国家部署了725个军事基地,庞大的基地网络构成了一个由军事飞地组成的帝国。为了控制海洋,美国维持了近13支航母打击大队。美国还有基于卫星的武器开始使外空军事化。因此,从绝对实力看,美国并没有衰落,在军事方面相反是在“崛起”。
  从横向来看,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金砖四国”(BRICs)的崛起使得其与美国经济实力差距相对较小的国家数量大幅增加。1990—2008年,发展中国家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5.9%提高至28.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5年发展中国家GDP已经占世界40%。2000—2007年,美国占世界GDP的比重从30.6%下降至25.4%,占世界出口贸易比重从12.3%下降至8.4%,占世界进口贸易的比重从19.2%下降至14.3%。
  2.美国全球支配地位减弱。为了保持“至高无上”(Grand Position)地位的战略定位和“全球支配”(Global Dominance)的战略目标,美国在冷战后日益依靠军事资源来实现战略目的。1989年以来,美国几乎经常性地处于战争状态,如巴拿马、海湾战争、索马里、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等。目前,北非和中东爆发的阿拉伯国家骚乱同样隐现美国 “黑手”。
  在经济领域,美国支配作用减弱更加明显:一是美国优势的根源在其“金融霸权”,核心是美元的国际主导货币地位。一旦美元国际地位下降,美元债券的吸引力就会下降,美国经济可能面临大衰退。二是随着其他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修改现行规则的声音也日益增强,除了G7外,“金砖四国”也已跻身于IMF最大的11个股东之列。随着美国的权威的下降,对美国的不满和反对在增加①。
  (三)世界货币多极化趋势:美元霸权衰落的迹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商业和金融关系制定一套新的布雷顿森林规则的呼声就不断响起。本轮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寻求多元化国际货币储备资产,减少对美元的依赖。2001—2010年,美元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货币占比虽然总量稳定在80%以上,但呈现出逐年降低的态势,以欧元和人民币为代表的其他货币占比则呈现上升的态势(图2)。同样,全球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也已下降到大约60%,欧元比例上升至25%以上。C. Fred Bergsten(2009)认为美国巨额的外部赤字、美元的垄断地位和巨大的资本流入不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应该欢迎中国和其他国家提出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决定,鼓励可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升多元货币体系的发展[5]。2011年,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指出,现在实行的盯住汇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相结合的混合汇率制极有可能被另一种体系所取代,而后者很可能需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逐渐走向国际化乃至资本账户开放的人民币的参与[6]。如果美国走不出金融危机的阴霾,美元霸权衰落将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现实。金融危机使美国国内反思以美元作为全球货币是否有利于美国的长远利益等作为问题被提出来讨论,本身就是美元地位削弱的表现[7-8]。
  二、以中国经济崛起为后盾的人民币国际化
  (一)中国经济崛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968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越德国,从此占据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位置长达42年。2010年,日本GDP首次被中国赶超。2000—2010年,中国GDP总量从世界排名第六的位置,先后超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攀升至第二位(图3)。从中国GDP省际构成看,一些省份GDP总量与一些国家不相上下(表1)。虽然这些数字未反映出人均福利、增长质量等,但形象展示了中国经济崛起。
  IMF的调查显示,中国GDP每减少1%,全球其他地区的GDP就会相应减少0.5%左右甚至更多。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而且也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商品进口国(图4),中国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已从10年前的4%迅速升至现在的10%。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报告显示,在生活标准差异情况下,以购买力平价为标准衡量GDP,中国最早或在2018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①,即便中国人口红利减少,但中国2010年已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机械和电子产品的最大出口国,预示着其出口商在稳步走向高端市场(图5),越来越多地与外界在质量而非价格上展开竞争,因此,中国将是一个出口强国。
  (二)中国经济崛起:巨大挑战亟待克服
  虽然中国对内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则迅速崛起,但也面临更深层面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三大转型:一是中国正迅速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工业化开启后的艰辛城市化,由此产生的农民工问题、拆迁问题和贫富不均等,正成为紧迫的社会问题。二是中国市场经济转型尚不彻底。三是中国正迅速从一个封闭社会转型为多元开放的社会,多元利益结构需要并探寻表达和博弈的平台[9]。因此,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三)中国经济崛起:人民币国际化基石
  1.以中国经济崛起为后盾,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明显加速,主要表现为:一是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签署。金融危机后,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多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不仅提升了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和能力,而且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二是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2009年4月,上海等五城市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0年6月,试点范围扩大到20个省区市。2011年1月,我国发布《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作为开始境外直接投资。三是人民币计价债券境外发行。2007年,中国内地金融机构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金融债券。2009年,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我国首次在内地以外的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表2)。四是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试点,如离岸人民币即期市场(Deliverable CNH spot FX)、“点心”债券市场(The ‘Dim Sum’ Bond Market)和离岸交易的在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产品(Non-Delivable Forward)等[10]。
  2.人民币国际化加速的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崛起以及金融业日益开放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基础。二是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统治地位的脆弱性。三是虽然中国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应对危机方面比欧美发达国家表现更为出色,增强了人民币持有者和交易者的信心。四是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币值稳定,且单边升值预期强烈[11]。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在后危机时期,中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力求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同时,构建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注重国内粮食的生产供给和国内资源勘探开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粮食和各种资源危机,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创造物质基础。
  (二)改变生产要素扭曲现状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方式①。对内来看,有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消费社会的建设并提升国民的幸福度;对外来看,可以减轻欧美西方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②。
  (三)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我国将长期面对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城镇化挑战,必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统筹协调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与支持。
  (四)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要真正走向国际舞台,成为未来国际主导储备货币之一,就必须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中高端产品“走出去”的能力,使中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此外,应该继续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注重维护人民币信誉,不必过于追求能否进入“一揽子”货币和国际化程度,而应着重通过控制国内物价和资产价格,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2]。
  四、结论性评述
  美国的衰落更多的是相对的实力下降而不是绝对的下沉,更多的是控制能力的减退而不是影响力的消失①。当前,威胁到美元优势地位的主要国家就是预算赤字持续攀升并随时可能爆发债务危机的美国本身。中国虽然许多经济指标冠居全球,但中国还是一个正在转轨的、赶超的和发展中大国,仍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把发展成果体现在改善民生上。从现阶段来看,人民币虽已成为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载体和计价货币,但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范围仍比较有限,还不能作为国际货币的“锚”货币。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基本由主导储备货币的国家或“中心货币”发行国所决定。金融相对弱势的、后来居上的国家很难在短期内赶超金融强势国家。同时,中国尚在资本管制下的人民币地位又决定了其一切运作都很难跳出美元在世界经济周期运行中的主导局面,因此,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开放和汇率制度选择虽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紧密相关,但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路径可在初期阶段鼓励促进以人民币的计价跨境贸易和金融交易,在中长期阶段,人民币的区域使用范围应更多覆盖中国的邻国或区域。更为关键的是,中国经济必须可持续发展,只有中国和中国经济强大了,人民币在海外履行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记账单位功能才会更有“底气”和“人气”。
  (特约编辑:罗洋)
  
  参考文献:
  [1]朱太辉.美元环流、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和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2010(10):37-45.
  [2]Bernanke Ben S. The Global Savings Glut and the U.S.
  Current Account Deficit[J]. Remarks at the Virginia Association of Economics, 2005(10).
其他文献
摘要:人民币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年检制度不仅是作为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持续识别客户身份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加强账户年检管理、提高账户年检率、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结算账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是每位账户管理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首先结合重庆商业银行2010年账户年检数据,从多个角度展示了账户年检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对账户年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期刊
摘要: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这一问题颇具争议。在目前主要以通货膨胀为治理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下,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尤为重要。如果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目的,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做出反应亦无从说起,因此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的传导机制也是必须考虑的内容。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关于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波动的无为论与有为论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讨论这一问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货币
期刊
摘要: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实业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于地域辽阔的经济体而言,不同区域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是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以湖北省在沪深两市的5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股份公司绩效。同时,研究也发现湖北省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优化
期刊
摘要:近年来,海南省在小额信贷创新推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收效,而地方政府的多层面扶持已成为小额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对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及政府扶持专项调研的基础上,研究现阶段小额信贷创新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运用政府资源,推动小额信贷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小额信贷;政府;扶持  中图分类号:F83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了农林牧渔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像,分析各企业在2007—2009年的盈余质量。在对净利润现金保障倍数和主营业务贡献率分析的基础上,以罗牛山公司为例构建EQI指数综合评价体系。本文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总体上的盈余质量是值得信赖的,罗牛山公司盈余质量水平之所以在第二次赋权前后盈余质量指数发生变化,是因为企业多元化发展尚在初期阶段。  关键词:企业盈余;质量分析;EQI  中图分类号:F27
期刊
摘要:2007年,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8+1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排头兵。要实现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部地区的真正崛起,金融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金融产业集聚是实现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的金融产业集聚指数,衡量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并通过对2001—2010年的面板模型分析,研究武
期刊
摘要:从货币本位看,货币发展经历了一个商品本位、商品与信用共同本位、信用本位的过程。在信用本位的货币体系中,货币供给过快难以保持货币价值稳定,而货币价值不稳定是经济混乱的根本原因之一。虽然货币本位不可能再简单回归到商品本位,但商品本位中价值稳定的思想应该得到传承,并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货币本位;商品本位;信用本位;金本位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货币政策持续紧缩的背景下,银行信贷紧缩已成定局,资金链告急再次困扰中小企业,部分中小企业转向各种远高于正常银行贷款利率的高利贷形式筹措资金。目前社会各界对于中小企业高利借贷行为的褒贬不一。笔者认为,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承受能力之内,科学定制的中小企业高利借贷不失为缓解资金困扰的可行之道。  关键词:中小企业;高利贷;融资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财险市场2000—2010年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通货膨胀率对财险保费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非对称性。当通货膨胀率介于0.9%和2.7%之间时,投保人的反应最强烈,市场需求模式在门限值附近出现较大改变而有可能冲击财险行业。基于此,当通货膨胀率接近门限值时,建议财险业应及时地调整营销策略。  关键词:财险;通货膨胀;需求模式;心理物理学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EG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53—2010年间的财政收支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短期与长期关系。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误差修正项将以0.423295的力度作反向调整,将非均衡状态恢复到均衡状态。也就是说,即使在短期偏离长期均衡时,也会受到一种“引力约束”使其向长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