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微课支持学生自觉阅读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微课是指围绕一个阅读议题,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和展示相关阅读知识点、技能点的简短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微课具有可选择性、可反复性和可互动性,主要有目标整合式、问题引领式、资料拓展式、比较鉴赏式等类型。以主题微课为依托,引领学生有序、有据、有趣地自觉阅读,主要围绕课内外双向联动、“导师”在场助力和阅读者自主调控等方向开展实践。
  关键词:主题微课;自觉阅读;课内外联动;“导师”助力;阅读者运用
  微课是指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使学习者学得轻松有效为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视频等形式记录或展示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个(某些)知识点(技能点)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微课是指围绕一个阅读议题,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和展示相关阅读知识点、技能点的简短教学活动,用于支持学生的自觉阅读。
  一、主题微课的特点
  受时间、容量和主题等限制,大多数微课都具有“短”“精”“新”“活”的特点,主题明确而集中,目标具体而清晰。阅读教学中的主题微课在具备这些基本特点的基础上,还具有可选择性、可反复性和可互动性。
  可选择性,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主题微课要支持学生的自觉阅读,就要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让学生能够知晓自身的阅读潜能,对阅读产生兴趣。以主题微课为媒介,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及时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合理评价自己的阅读成效,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主题微课减少了对教室、教师的依赖程度,能让学生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以自己方便的时间,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展阅读学习,满足个性化需求。
  可反复性,彰显学生阅读的内化性。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微课的部分片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反复学习;可以利用主题微课“练习管理”的功能,反复练习适应个体需求的“生本作业”;可以反复实践某种阅读策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控制学习节奏,直至掌握,并逐步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阅读能力。
  可互动性,强化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当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利用主题微课中的互动功能向教师、同伴求助,与他们随时交流,释疑解难,逐步掌握阅读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主题微课的分类
  教材中有不少长课文和难课文,学生仅仅通读一遍、感知课文内容,就要花费较多时间,加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分析文章结构等,难度较大。利用主题微课整合教学内容,方便学生针对不同的文本内容找准适切的阅读策略,进行针对性阅读。针对教材不同类型的文本,我们主要开发设计了目标整合式、问题引领式、资料拓展式、比较鉴赏式等主题微课。
  目标整合式主题微课,就是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主题阅读的目标,分析阅读主题,便于学生把握阅读的方向。目标整合式微课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习得语文素养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单元人文主题的熏陶,事半功倍。例如,教材选编了40篇革命傳统教育类的课文,其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想与信念”,选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语文要素涉及“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据此,我们设计了革命文化主题的微课,从两个角度聚焦单元主题:纵向,展示小学阶段所学的一些革命传统课文,赞扬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横向,联系语文要素,启发学生勾连新旧知识,掌握外貌、神态、言行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品质,做到能够自主分析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环境描写体会人物精神品质。
  问题引领式主题微课,或将教材中精读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阅读提示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主题微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统领学习内容的作用;或将学生阅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设置成探究内容,通过主题微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突破难点。仍以上面提及的“理想与信念”单元为例,其中《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阅读提示中“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这三个问题既指向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又体现了小说类文本对人物和情节的观照。我们以这三个问题设计微课,引导学生用圈画动词、角色体验、借助图表、查阅资料等方法,阅读小说中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的句子,逐层深入地阅读思考,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这样聚焦主题、紧扣关键问题的主题微课,是凸显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抓手。
  资料拓展式主题微课,不仅包括与文本主题相关的拓展教学资源,还包括与本节课阅读主题相关的多篇、多组文章,也包括教学生查阅资料的方式方法,意在启发以一篇带一组、举一反三地读,有方法地读。“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是“理想与信念”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基于本单元课文讲述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为此,我们设计了资料拓展式主题微课,指引学生课前查阅与本单元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时代背景资料,了解红军长征的时间、长征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对红军长征的艰险形成初步认识。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了解长征的艰苦,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随着阅读理解的推进,主题微课又指引学生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并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资料,筛选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的资料。单元课文不乏对恐怖局势、艰苦环境的描写。如,《金色的鱼钩》中就展现了红军过草地行难、食难、御寒难、宿营难的场景。当学生利用主题微课了解了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能从中感悟红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及其金子般的光辉思想时,他们无形中就深入理解了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加深了对人物品质的体会。课后,拓展式主题微课又会指引学生查阅革命历史时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资料,丰富对革命英雄人物的认识。
  比较鉴赏式主题微课,就是教学生学习比较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它涉及单元人物比较、同类人物比较、同类背景文章比较等。例如,教学《金色的鱼钩》,设计比较鉴赏式主题微课,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本课内容与本单元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想一想本单元的人物有什么相同之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草地夜行》,想一想文中的人物和老班长有什么相同之处,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了解那段特定的历史中发生的英雄事迹;可以列表格进行比较,也可以做人物名片。这类主题微课,启发学生比较阅读本单元的文章,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方法,并在略读中迁移运用;既了解教材中某个人、某类人的特点,又了解同一时代某些人物的特点,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让阅读内容更丰富。   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中经常用到比较鉴赏式主题微课。如,疫情期间,我们设计“寻找生活中的英雄”主题微课,建议学生搜集并交流与疫情积极抗争的人和事的资料。学生再将这些资料做成图文结合式的小报,进行阅读分享。如此,学生就能打通文本、单元、学段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主动将本单元人物、同时代人物、新时代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事迹等进行比较,发现这些人物的精神内涵,学会将不同故事、不同人物进行整合阅读,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学习问题,把握学习方法与规律,建构语文能力。
  三、主题微课的运用
  大量阅读主要在课余时间由学生自主进行,但“放养式”阅读无疑无法保证阅读的质和量。以主题微课为依托,营造群体共同阅读的氛围,引领学生有序、有据、有趣地自觉阅读,我们主要通过课内外双向联动、“导师”在场助力和阅读者自主调控几个方面形成合力。
  (一)课内外双向联动
  课内,我们对主题微课的广度和深度做了“再创造”,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从纵向、横向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得法”。课外,将主题微课内容范围扩大到有益于学生语言、语感、情感、体验、认知等各方面能力形成与发展方面,扩大到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各类文本上,使书籍成为学生的人生伴侣,打下精神的底子。
  一般情况下,课内外双向联动的主题微课运用主要指向五个层面。第一,由文及人,同一作者拓展读。课内,运用主题微课引导学生精心品读教材中可读性、可感性较强的经典作品,抓取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不同层面对人生活的影响,从而产生想读这位作家作品的欲望。课外,用主题微课吸引他们亲近大师、走进经典,拓展阅读表达方式类似或迥异的该作家的系列作品,从而体味该作家的语言风格。第二,由文及题,同一主题拓展读。课内,精读课文后,运用主题微课大概介绍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情感活动,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增加语言储备和文化储备。课外,筛选适切的同一主题不同作家的几篇作品,以主题微课指引学生有方法地读、深度读,了解面对同一个主题时不同描述者的不同视角、不同手法以及寄予的不同情感等。第三,由文及“作”,同一写法拓展读。这主要是基于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理念。课内,运用主题微课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写法类似的课文,在增加语言积累的同时,强化感性认识,并在潜移默化中领会一些写法。课外,运用主题微课引领学生运用写法,做到适时迁移巩固。第四,由文及史,背景材料拓展读。针对某些年代较为久远、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课内,运用主题微课引导学生精读单元课文,初步了解单元课文背景。课外,让学生搜集寻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在此基础上以主题微课展示其中的要点,支持学生的精准阅读。第五,由文及“著”,寻找原著拓展读。区别于上面由文及人也有可能读到作者原著,该层面主要针对某些被改编的课文,如《祖父的园子》《燕子》《珍珠鸟》等,其被选入课文时内容有删改,有必要让学生拓展阅读。课内,以主题微课引导学生读出文章的内在意蕴;课外,用主题微课展示一些原著片段,引导学生比较被改编前和被改编后的表述变化,激发学生找原著来阅读重动力,以积淀语感,陶冶情操。
  课内外双向联动运用主题微课时,教师会适时为学生指定或推荐图书,指导他们高效搜索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讨论。学生在运用主题微课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随时可以向教师在线求教。教师也会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在线探讨,与学生共同想办法解决主题微课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读完一本书,要及时完成读书笔记并交给教师批阅,教师会快速评价,给出建议。
  (二)“导师”在场助力
  阅读,学生是主体。阅读主体的自觉阅读,离不开“导师”的助力。我們组建阅读共同体“导师”团队,包括教师、阅读推广人、家长、学生阅读达人等,合力助力学生阅读。课内阅读,可能遭遇阅读障碍,少不了“导师”在场助力;课外阅读,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在教室、在阅览室、在书店……阅读障碍当然也可能随时随地“光顾”,少不了“导师”在场助力。“导师”在场指导运用主题微课,可以有效弥补非课堂教学教师不在场的缺失。
  例如,当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图书时,“导师”在场,提供“如何选择适合的书籍”主题微课,帮助学生判别书的不同种类,同时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再如,学生遇到“不知道该怎么读”的问题,“导师”在场,向他们推荐“阅读策略指导”主题微课,提供以点带面法、分类阅读法、迁移法、角色体验法等阅读方法,为学生的认知、理解、吸收和鉴赏阅读架设桥梁。播放主题微课时,“导师”也可以通过观察留言区和参与学生讨论,及时了解学生是否真的进入了阅读,阅读时有什么收获,遇到了什么困难,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书目、阅读时间管理、阅读态度等情况。又如,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展示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导师”提供“阅读汇报交流”主题微课,告诉学生可以展示阅读日志记录、阅读时间、阅读进度或阅读感悟,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可以采用朗诵、表演、制作、讲述等视频方式展示。待学生各自提交阅读成果后,“导师”又可以将这些阅读成果制作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微视频,发在班级群、年级群,激励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分享阅读成果。
  “导师”在场指引运用主题微课,应学生所需所想,适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对学生自觉阅读潜能的开发以及阅读品质的养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阅读者自主调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步由他律向自律、由他人指导向自我指导发展的过程。阅读需要自律,而学生的自律需要一个过程。我们鼓励学生自觉运用“阅读汇报”主题微课,以此敦促自己有计划地用公开交流的方式开展自觉阅读,定期或不定期地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个人自觉阅读、自觉汇报、自觉参与阅读活动的场景。
  坚持以主题微课“监控”阅读行为,时间久了,学生会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在同学的共同关注中,在责任心、同理心等因素的作用下,表现出相对良好的阅读意愿。当学生真正从优秀读物中受益并真正认识到优秀读物的价值时,就会自觉调控自己的阅读行为,从而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
  主题微课的开发与运用,在重视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汲取、阅读文化获得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每天读书、随时使用工具书、边读边思考、爱护书报、注意用眼卫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等,期待学生伴着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觉阅读,随时随地汲取优秀文化营养,培育真、善、美的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支持儿童自觉阅读的主题微课群开发与应用研究”(编号:2019JK13L1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儿童立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储海燕.为适合儿童的学习而教[J].江苏教育,2015(11).
其他文献
六年级“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很多学生会感到困难。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回顾总结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请学生写出这种形式的关系式,如“单价× 数量=总价”。学生根据要求可能会写出行程问题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等。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关系式进行归纳,发现共性,为概括正比例和反比例做好准备。  二、语言描述正、反比例  教师选择其中一组
【摘 要】评价将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步入预制轨道。以近四年国内外检测试题为依据,对基本活动经验试题进行数据分析和呈现方式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基本活动经验的试题评价”更趋于指向学生数学素养的涵养与发展,评价标准会越来越科学,评价数据导向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评价试题会越来越结构化,这为建构“试题评价”标准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试题评价;对比研究  基本活动经验是“四基”目标之一
等号是数学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它既是表示得出运算结果的符号,也是表示等价关系的符号。很多时候,等号的这两种含义相伴相随,不需要明确区分。但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等号只表示得出运算结果,却不表示等价关系。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独立计算,引发认知冲突以及进行推理验证,先逆推验算结果,再说清道理,从而理解等号的含义。
摘要:“复合思维”语文课堂教学是在小学阶段凸显复合思维特质和指向,遵路识真,革故鼎新,建构和生成复合思维语文理念、专题、方式、途径、平台、资源、机制及评价的教与学的系统和序列。“复合思维”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主要包括“激活已知”“发散质疑”“聚焦主问题”“探究交流”“建构系统”“迁移运用”“学习评价”七个环节。“发散质疑”环节是范式之元,“探究交流”环节是范式之要,“建构系统”环节是范式之体。此范式的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可以把教材中呈现的素材和相关史料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视角进行合理重组,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领会数学思想,感悟数学文化.H PM取向的《圆的面
摘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更占据他们诸多课内外时间。低年段的语文教师更要在识字教学上多下功夫,可以循着笔画特点、字形特点、构字特点,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联想中品味识字趣味。  关键词:识字教学;汉字特点;《大小多少》;小学语文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对于刚入学不
大单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等同于课堂教学的导入和过渡,创设时要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统领大单元主题、推进学习活动以及指向核心素养评价.具体而言,可立足课标中的大概念,创设
摘要:掌握语言知识的能力和配合语境运用语言的能力都应被列为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针对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供应对策略:丰富交际话题,搭建话题关联,以拓展交际素材,解决“说什么”的问题;迁移表达范式,巧设训练情境,以打通交际输出渠道,解决“怎么说”的问题;拓宽交际角色场域,优化交际体验场域,以拓展交际互动场域,解决“说得好”的问题。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素材;输出渠道;互动场域  人
主题意义视域下的英语复习课教学,向多元、系统、互动、开放的探究过程转换,促使学生在聚焦主题复习的探究与交流中,及时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提升复习成效.主题意义视域下的
数学概念教学需要“瞻前顾后”,让学生经历更充分的概念学习过程.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旧知铺垫,引入概念;本质把握,形成概念;变式辨析,理解概念;应用练习,巩固概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