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h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志愿者在2008年奥运会后发展迅猛,青年在志愿者中占据绝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及其队伍的发展来探究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进而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
  关键词: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
  从12月1日起,由国务院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志愿服务的专门性法规。《条例》全面规定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权益保障、促进措施等。为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长足发展,志愿服务时长达到一定标准以后将在乘车、旅游、办理业务、公共服务等方面有优先权或享受免费。2017年陕西省文明办也应知了《志愿服务项目工作指南》以期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在青年志愿者中所在比例较大,在志愿服务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探索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缺乏常态化的现状
  2008年以后,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人数、公益社团数日渐增多,参与的活动也越来越多,服务意识明显提升,在社会上反响很好。笔者通过认真梳理和研究,发现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还缺乏制度化的保障,也就是说想要达到服务常态化还有一段距离。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加上实地调研,目前高校青年大学生参加志愿者的现状如下:
  1.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目的不一,功利性思想较为严重,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浅薄。笔者收回的792份调查问卷中有27.91%的志愿者是想要得到服务证书或证明,35.35%想要得到学校的评分奖励、50.25%的志愿者事项结识些朋友,41.67%的同学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是认为自己闲着也是闲着,无聊之余参加志愿活动,更有甚者认为参加志愿活动没意义只是走形式而已,也有志愿者把假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解为志愿精神的实践与发扬。
  2.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意识与相关权利不明确,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对责任和权益总是相伴而行理解尚不到位。如少志愿者有接受管理监督与指导的意识、有部分志愿者不知道开展志愿活动需要提供相关培训、志愿服务活动提供评估与奖励等[1]。
  3.志愿者资源分配不均与志愿者档案管理缺失导致资源浪费,志愿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在招募志愿者的前期准备工作中缺乏对志愿者的甄选,造车“一窝蜂”的现象,虽然招募了很多的志愿者但在活动中却无用武之地,35.99%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活动没有吸引力,导致去过一次就不愿再去了。
  4.志愿者组织开展活动遇到多重障碍与问题,社会关注度不够。笔者收回的792份调查问卷分别显示45.96%、54.29%、的志愿者认为资金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是影响志愿者难以提供高质量志愿服务的因素。另有43.69%的志愿者认为专业的培训与指导不到位,29.17%的志愿者认为激励机制和反馈机制不健全、28.41%志愿者认为缺少评估与反馈同样制约了志愿者组织开展活动。
  二、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缺乏常态化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存在偏差与误区。把简单的为别人做好事就理解成志愿服务。浅显的认为哪怕是志愿活动,付出的必须得到回报。大学生志愿者一旦遇到突发状况便不知所措,这既反映了志愿者的个人权益维护意识较差,也折射出需要一个组织或社团法人去寻求解决方法以维护志愿者的权利。
  2.志愿者团体中的成员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因缺乏对志愿者档案的整理、缺乏对志愿者资源的分析造成了资源闲置与浪费,最后导致志愿者在参加活动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专业与特长,最后因参加志愿活动觉得无聊而退出志愿队伍。
  3.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在高校相继成立,规模也不断扩大,原有的服务形式和项目建设难以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情感需求难以适应队伍发展和时代要求的步伐。大学生志愿者往往存在“喜新厌旧”的习惯,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因此,难以坚持、竭诚地做一件事。
  4.不健全的组织机构、不完善的规章制度、社会关注度不够等是影响志愿者难以提供高质量志愿服务的重要制约因素。有大型活动需要招募志愿者的时候会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扩大宣传吸引大量志愿者而活动结束后就在无音信。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日,当天大批的志愿者涌了出来,而到四月份就销声匿迹了。“学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这样的说法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至于对那些零散性的和平常化的志愿者活动,就更缺乏应有的社会关注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志愿者组织和广大的志愿者。
  三、高校青年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
  1.扭转理解偏差的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与行。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及其组织应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内涵,参加志愿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与提高,应努力轉变为中国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积极推动中国高校乃至全国志愿服务事业向前发展[2]。
  2.大学生志愿团体同样需要法与规,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建立社团法人化暨实行会长责任制。会员及干事组成了大学生志愿组织,因此,会长应牢牢保障志愿者的权益不受到伤害与损失,维护好志愿者权益。火车需要车头带,划船还需掌舵人。会长是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领导核心,应站在志愿者的角度切实维护广大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切身利益及身体财产安全。同时也要求会长换届时应本着公正而科学的选拔机制,把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宗旨是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即实现会员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意愿。明确大学生志愿者的责任与意识要求志愿者队伍需建立会长责任制即会长牵头,副会长分管,部长落实干事具体执行,做到各干其事相互有机联系合作统一,拒各行其道。会长责任制要求不作为的会长需要被问责、定位与发展方向不明晰需要被问责等。
  3.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应建立健全志愿者档案,树立长远的发展意识,制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计划必不可少。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领导人具有流动性,每个人都有其新的想法但需要做好传承暨践行好前一任或前几任制定的工作计划,使组织按照既定路线向前发展。大学生志愿组织也需要做好志愿者的分类,如艺体类、文科类等各大类后做好小类的划分。在招募志愿者时明晰志愿者的职责暨该次活动需要什么专业、类型的志愿者,控制数量保证质量,切实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准。渭南师范学院阳光志愿者协会开展的到渭南曙光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的志愿活动中便要求,需要有爱心有耐心,艺术大类与心理学小类专业的同学参加,很好地分配资源顺利完成志愿服务。   4.形成固定的志愿活动地点,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形式,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永葆志愿激情与活力。转方式调结构,探索新的志愿活动地点与方式,扭转社会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错误认识即只是提供简单的劳动力。改变志愿服务社会的认可度与认知度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传统服务项目已难以满足大学生志愿者情感诉求,要求志愿者组织创新和拓展志愿服务形式和项目。这就要求我们的志愿者(大学生)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一历史巨变的时代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不断探索新的志愿方案与执行准则,寻求更多更广的志愿服务形式与志愿服务地点,使高校青年志愿者永远对志愿服务充满渴求。志愿者组织应树立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的发展意识,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体系,学会打造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形成品牌效应,树立服务品牌,发挥社会效益[3]。有好的服务项目自然会引来政府、学校及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关注,资金便不会成为问题。渭南师范学院阳光志愿者协会在成立十五年间形成了固定服务地点即临渭区老年公寓中心、曙光特殊儿童教育学校与桥南留守儿童服务中心。固定的志愿服务地点有利于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的延续性,使之形成品牌服务项目,无疑会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提供更持久的生命力。
  5.志愿者接受全面而专业的培训非常重要。高校志愿者活动并不是闭门造车应学会引进来走出去,志愿行为应与社会工作、心理学专业相结合,定期与其他高校、社会公益机构交流沟通,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与服务模式末迫在眉睫。43.69%的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学认为非常必要为志愿者提供相关培训,这也恰恰反映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专业技能诉求。就目前高校志愿者的现状而言,专业技能及服务水平均偏低[4]。从事志愿服务仅仅有爱心,有志愿服务的态度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与所服务岗位相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笔者在与渭南新星困境儿童援助中心的负责人访谈中提到,看到高校青年志愿者们有着较高志愿诉求及情感需求,她既开心也遗憾,遗憾的是高校青年志愿者们只是被动的提供志愿服务即缺少主动性,同时服务质量还竭待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为社工介入志愿者培训提供了必要前提,高校团委应将当地社会福利院、救助站等机构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人员请进学校,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做讲座、分享其工作经历与经验。志愿者组织应多开展交流活动,志愿者应多交流探讨,谋求进步。
  6.政府及学校需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政策支持,加强指导与支持。政府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志愿服务培育监管的主动性,界定思想,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在思想上接受它,在政治上认可它,在政策上支持它,在体制上吸纳它。高校师生要加大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关爱、支持与监督,要加大对志愿活动的宣传报道,为高校青年志愿者提供适合活动长效发展的外部环境。也要求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培养自我曝光与自我宣传意识,高校师生要合理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报道。
  参考文献:
  [1]王天会.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2]余蓝.大学生志愿精神培养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5):14—17.
  [3]叶炳南.青年志愿者行动: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97—99.
  [4]罗曼静.社会工作者在青年志愿服务领域的角色、困境及对策——以深圳市宝安区“双工联动”实践为例[D].厦门大学,2014.
  本文系陕西省2017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常态化的思考》——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558)
  作者简介:赵登文(1996.4—),男,汉族,籍贯:河北张家口人,渭南師范学院丝绸之路艺术学院,15级在读本科生,大学本科学位,专业:广播电视编导,研究方向:戏剧影视学。
其他文献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起到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而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本质上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探讨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对构建和谐校园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文化;学风建设;解决方法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学风与
期刊
摘要:本文依据分类管理原则,对高校学生进行分类,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通过采取不同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式,开展行之有效的针对性教育和服务。  关键词:分类管理;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思想政治;高校学生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
期刊
摘要:普通生群体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困难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视角,对当前存在的普通生群体管理的困境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应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普通生群体;管理心理学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比如对毕业年级学生的管理问题、对普通生群体的管理问题等,本文所探究的主要是针对普通生群体的管理问题。有关研究发现,普通生群体的外在表现特征主要是:学习目标不明,进
期刊
1.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Albert Bandura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Bandura, 1986),是人在特定活动范围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一种预期和判断。在许多相关的研究文献中,又常用自我效能感(perceived self-efficacy
期刊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中间的优秀分子,他们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学生工作的效果,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拔并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其素质和能力,使其在学校建设、发展以及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管理;骨干带头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堪称学生群体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进行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做出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是最具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这个精英群体的创新创业素质,既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还对促进经济增长,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
期刊
摘要:如今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高校普遍的现象。大学生兼职,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步,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社会经验。大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兼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如何正确处理好兼职与学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关于大学生兼职对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却鲜有。本课题通过了解大学生的兼职现状,研究大学生兼职与学业发展影响,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兼职与学业的关系,更好地
期刊
摘要: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英语和法语之间存在很多相似的元素,这为学生进行英法两种语言的学习提供了诸多便利。一般来说,我国学生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英语知识基础相对扎实,而法语学习时间相对较晚。对于法语专业学生开说,之前的英语学习会对法语学习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法语专业学生应该积极应用英语优势来进行法语的学习,从而提高法语学习的效果。本文将对如何引导法语专业学生利用英语优势学习法语这一课题展
期刊
内容提要: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文化自信的培养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迫切,本文结合思政课的特点和传统文化的特征,提出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两条路径:一是加强思政课的文化传承性,二是增强思政课的课程创新性。  关键字:思政课;文化自信;路径;探索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我们社会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将中华优秀传统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社会的进步,人类会面对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会产生很多不协调因素。面对越来越快速的学习和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形成的大学生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社会的关注。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必需要具备过硬的本领和心理素质。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