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检:空间治理机制、方法、技术的新响应

来源 :地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体检评估是促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政策工具,有助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意志、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有效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总结北京已开展的体检评估实践经验,提出城市体检评估从机制、方法、技术3个维度对空间治理优化提供了新响应。机制维度,注重建章立制,形成了"监测-诊断-预警-维护"的城市体检闭环工作体系、"自评估+第三方评估+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工作模式、综合多源数据的常态化数据获取渠道,面向不同关注重点,强化体检评估结论严肃性权威性。方法维度,围绕指标体检、任务体检、领域
其他文献
针对海上风电工程结构平台安全监测的需求,在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监测难点和目前主流安全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PPP海上风电平台形变监测方法,介绍了PPP原理、观测模型及误差改正,并以海上风电平台为例进行应用试验,详细阐述了主要的数据处理流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总体精度达到厘米级,垂直方向精度达到毫米级,可有效地进行远离大陆的海上风电结构平台的稳定性诊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期刊
灵峰濡水名胜之城承德,自1703年清康熙帝以"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雄才大略在此修建避暑山庄以来,便承载着四海归心、天下一统的梦想。最初选址于此是考虑到清朝初年稳固政权、推行"绥怀蒙古以为藩屏"政策的需要,
期刊
系统介绍水利水电工程面对崇山峻岭和广袤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勘察工作周期长,涉及专业广,生产环节多,传统生产方式作业流程繁杂、费时费力,资料成果共享性差。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专业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开发了集勘察数据采集、技术集成、挖掘分析、三维建模与出图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勘察系统",为地质勘察全过程信息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期刊
近年,信息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中得以应用,在地质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三维可视化展示等方面均有所发展。对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应用新技术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GIM、工程数据库、无人机倾斜摄影、GIS、GPS等技术与地质勘察的融合,简单介绍了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勘察系统",展望了勘察信息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
大型复杂三维地质BIM模型具有地形地层复杂、构造多、地质界面构网数据量大等特点,严重制约向CAE数值计算模型的转化。利用MicroStation的MDL、ANSYS的APDL、FLAC3D的Fish语言进行数据转化接口的二次开发,并结合GeoStation强大的三维地质构建功能,提出一种结合ANSYS优化GeoStation中地质界面网格质量并在ANSYS实现地质实体的建立及剖分,最终导入FLAC
期刊
上海轨道交通崇明线是首条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崇明两岛(长兴岛、崇明岛)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具有双越江(两度穿越长江)、超长距离(新建两条隧道,距离分别为7.8 km和9.0 km)、无中间风井一次性掘进施工的特点。本文通过陆岛高程联测的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了超长距离越江段的高程传递难点,建立了上海中心城区—长兴岛—崇明岛的陆岛三地统一高程基准。
期刊
对于已有机场或新建机场,均需要定期连续对磁偏角进行测量,以满足飞行磁航向和真方位的统一,并标定飞机上的磁罗经。针对当前常规地磁经纬仪测量磁偏角的方法,效率低、费用高,难以满足快速应急提供磁偏角需要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几种常见地磁场模型,以及地磁经纬仪测量磁偏角的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采用EMM模型计算的磁偏角,在三种地磁场模型中更加符合地面实地测量的结果,并可得到相当可观的
期刊
我国有着悠久的探索宇宙、观测天文的传统。相传,夏朝时期的《夏小正》就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无数流传至今的古诗词中也常有与气象相关的内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期刊
城市体检评估是中国城市新发展阶段下,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创新,是推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系统化、精准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工作方式,也是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环境的重要抓手。从地理学的系统性思维、经济学的规模经济、城市规划关于密度与空间的匹配以及城市宜居性等视角分析了城市体检评估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城市体检评估的基本导则。在此基础上对体检评估的指标设计、数据采
期刊
依据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理想通勤模式构建通勤距离分布的理论模型,将实测结果与理论模型做比较,检验通勤效率。研究以上海和杭州为对象,发现:(1)多中心空间结构确实有助于缩短通勤距离,但随着与就业中心距离增加,就业中心对缩短通勤距离的正效应逐渐减弱;(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上海,其多中心空间结构的通勤效率比杭州发挥得更好。研究讨论了城市规模、多中心的实施时间、住房市场等对通勤效率的影响:上海的多中心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