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学生写得最多的作文形式是记叙文,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这部分中,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写作规律,指导学生感悟生活、整理素材、构思布局、挖掘主题、修改加工,在不断地写作中逐步学会写作。我在教学中,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新课标理念,经常将写作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与课内外阅读材料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范文、吸取营养、学会技巧。本文从谋篇布局方面结合具体文章谈谈我平时指导学生的一些具体做法。
初中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谋篇布局,不少学生有这样的习惯,拿到作文题目以后仓促找材料,然后就想一个好开头,至于下面该怎么写,考虑较少。这就造成了写着写着就思维堵塞,卡壳了。布局其实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学生作文时重视布局、讲究布局,作文的水平肯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布局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选准角度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一般都只有600~800字,这样少的文字要写出好文章来就势必要考虑切入的角度。因此,选准角度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角度小巧应该是布局首先要追求的标准。《一个女市长的遗愿》是原来选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短文。小说写的是一个为城市耗尽了心血,为抗洪竭尽了全力的女市长,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她放到气壮山河的抗洪第一线去,而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让女市长躺在了医院的病房里。作者为什么这样“残酷”地安排,并且让女市长到了弥留之际还不肯瞑目?读完全文才知道,女市长的遗愿就是为女儿芳芳钉扣子。作为市长,她已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作为母亲,她并不称职。她连给女儿钉扣子的时间都没有,临终前她感到对不起女儿。要不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角度,我们见到的可能就只能是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市长,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形象丰满的女市长。作者这种精心的安排。真令读者颔首赞叹了。除了课文上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为例,这跟学生的生活贴得更近更紧,可操作性更强。有个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的——”。一个学生别开生面,写了“我的草样年华”。因为自己长相一般,一开始就写自己长得像棵狗尾巴草,再写虽然貌不惊人,但自信从米没有丧失,坚韧时时陪伴自己。结尾写了愿永远做一棵不起眼但坚强倔强的小草。文章选的角度很小很新很美,同龄人的作文对学生肯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进行行文角度的提示和引导,相信学生能很快从中领悟真谛,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二、安排周密
布局强调周密,既要记叙完整,又要重点突出;既要前后照应,又要升华主旨,用“瞻前顾后”这个词来形容布局比较恰当。《明天不封阳台》(见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虑缜密,线索明晰:开始第一段就一句话:“明天要封阳台”。中间:“明天还封阳台吗?”结尾是:“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为什么不封了呢?作家从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他家阳台的书架下面写起,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考虑,精辟地揭示了人如果“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其危害是既“剥夺了自然资源”,也“毁灭着自己”,两败俱伤。文章前后照应。中间重点部分说理透彻、情理兼具。可见,作家在布局时是经过周密思考的。著名美学家吴功正的游记散文《阿里山纪行》也是如此。全文以歌曲《高山青》为线索,中间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为旅游行踪,交代清楚。首尾照应自然,开合有度。开头一段提到了台湾歌曲《高山青》,因为这首曲子写的就是阿里山。结尾再次点到了“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句歌词,因为题目是“阿里山纪行”,结尾没有出现阿里山的姑娘,但写到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文章能成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除了作家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凝练、典雅的语言外,布局的周密不能不说是散文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讲究形式
如果在构思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考虑运用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这无疑给作文锦上添花了。讲究形式不仅能使行文清晰、脉络分明,更重要的是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在课内或者是课外阅读时,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文章。比如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见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作家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用的就是小标题形式。全文分成五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五个字,句式整齐:“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这种布局就将原先要写的较多的内容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作家自己,由于理清了思路。写起来也就顺畅轻松多了。现在不少学生除了用小标题以外还有用日记体、证明体、童话体的,等等,我认为。只要有创意,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去尝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要为了形式而形式。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奇特反而会破坏内容的完美,有时候,没有形式其实也是一种形式。
当然,就记叙文写作来说,其布局技巧远不止这些。我的体会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把布局有新意的文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能解决学生作文中不少模糊的问题,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最佳效果。
初中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谋篇布局,不少学生有这样的习惯,拿到作文题目以后仓促找材料,然后就想一个好开头,至于下面该怎么写,考虑较少。这就造成了写着写着就思维堵塞,卡壳了。布局其实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学生作文时重视布局、讲究布局,作文的水平肯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布局至少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选准角度
初中学生写记叙文一般都只有600~800字,这样少的文字要写出好文章来就势必要考虑切入的角度。因此,选准角度将是决定文章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角度小巧应该是布局首先要追求的标准。《一个女市长的遗愿》是原来选在初中语文课本里的一篇短文。小说写的是一个为城市耗尽了心血,为抗洪竭尽了全力的女市长,但是。作者并没有将她放到气壮山河的抗洪第一线去,而是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让女市长躺在了医院的病房里。作者为什么这样“残酷”地安排,并且让女市长到了弥留之际还不肯瞑目?读完全文才知道,女市长的遗愿就是为女儿芳芳钉扣子。作为市长,她已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作为母亲,她并不称职。她连给女儿钉扣子的时间都没有,临终前她感到对不起女儿。要不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角度,我们见到的可能就只能是一个对工作尽职尽责的市长,而不是一个真实的形象丰满的女市长。作者这种精心的安排。真令读者颔首赞叹了。除了课文上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学生中的优秀作文为例,这跟学生的生活贴得更近更紧,可操作性更强。有个半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的——”。一个学生别开生面,写了“我的草样年华”。因为自己长相一般,一开始就写自己长得像棵狗尾巴草,再写虽然貌不惊人,但自信从米没有丧失,坚韧时时陪伴自己。结尾写了愿永远做一棵不起眼但坚强倔强的小草。文章选的角度很小很新很美,同龄人的作文对学生肯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只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进行行文角度的提示和引导,相信学生能很快从中领悟真谛,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二、安排周密
布局强调周密,既要记叙完整,又要重点突出;既要前后照应,又要升华主旨,用“瞻前顾后”这个词来形容布局比较恰当。《明天不封阳台》(见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思虑缜密,线索明晰:开始第一段就一句话:“明天要封阳台”。中间:“明天还封阳台吗?”结尾是:“我决定明天不封阳台了”。为什么不封了呢?作家从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他家阳台的书架下面写起,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考虑,精辟地揭示了人如果“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其危害是既“剥夺了自然资源”,也“毁灭着自己”,两败俱伤。文章前后照应。中间重点部分说理透彻、情理兼具。可见,作家在布局时是经过周密思考的。著名美学家吴功正的游记散文《阿里山纪行》也是如此。全文以歌曲《高山青》为线索,中间以“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为旅游行踪,交代清楚。首尾照应自然,开合有度。开头一段提到了台湾歌曲《高山青》,因为这首曲子写的就是阿里山。结尾再次点到了“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这句歌词,因为题目是“阿里山纪行”,结尾没有出现阿里山的姑娘,但写到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紧紧地扣住了题目。文章能成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除了作家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凝练、典雅的语言外,布局的周密不能不说是散文成功的重要原因。
三、讲究形式
如果在构思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考虑运用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这无疑给作文锦上添花了。讲究形式不仅能使行文清晰、脉络分明,更重要的是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愉悦感。在课内或者是课外阅读时,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文章。比如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作家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见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作家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用的就是小标题形式。全文分成五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五个字,句式整齐:“高高望天树”、“竹楼映蓝天”、“悠悠野象谷”、“妩媚傣寨水”、“笑对生与死”。这种布局就将原先要写的较多的内容清清楚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作为作家自己,由于理清了思路。写起来也就顺畅轻松多了。现在不少学生除了用小标题以外还有用日记体、证明体、童话体的,等等,我认为。只要有创意,我们都应该鼓励学生去尝试。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不要为了形式而形式。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奇特反而会破坏内容的完美,有时候,没有形式其实也是一种形式。
当然,就记叙文写作来说,其布局技巧远不止这些。我的体会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把布局有新意的文章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能解决学生作文中不少模糊的问题,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