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迁移运用成为词语内化的助推器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ui1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促进词语内化和库存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基础工程。要将词语内化为学生的积极库存,成为他们言语活动的自由元素,教师就要妥善处理好理解与运用的关系,做到有机联系,相机迁移,灵活运用,让迁移运用成为词语内化的助推器。
  一、在虚景与实景的关联中迁移运用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或展示语言形象,或凸显语言细节,或突出重点内容,或指向阅读难点,相对于生活的实景它是虚景,但却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对一些意思抽象的词语,可以在对插图的观察描述中使词语的意思形象起来,丰厚起来;也可以在生活的关联和描述中拓展词语的内涵,使词语的运用灵动、活泼起来。这样,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理解,双线并举,可谓相得益彰。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第4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葱绿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学生对句中的“掩映”一词难以理解,教学中可以这样引导:
  师:“掩映”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读读句子,然后看看插图,体会体会。
  生:插图中的山上长满了树,把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都盖住了。
  师:再仔细看,是都盖住了吗?
  生:几乎被盖住了。
  师:(指着插图)你们看山上的好多房屋,大部分盖住了,只隐隐约约露出一个角,这就叫“掩映”。(生若有所悟)其实,这样的画面能用“掩映”说好多句子,你能说吗?
  生:山上的房屋,在树丛的掩映下,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生:一棵棵树木苍翠挺拔,无比茂密,在它们的掩映下,万寿山变得更加迷人。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绿树掩映,神奇异常。(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回忆《山行》这首诗的内容,能用“掩映”一词说一句话吗?
  生:诗人站在山脚向上望去,只见山顶有几户人家掩映在绿树丛中。
  师:说得真好!如今,我们的居住环境可谓是美不胜收,就像本课描述的美景与《山行》描述的美景一样,比比皆是。你们能说说生活中你见过的这种“掩映”的情景吗?
  生:在我们富泰华庭小区休闲的地方,樟树、槐树高大挺拔,游廊掩映在绿树丛中。
  师:你们家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真幸福呀!
  生:我们学校的天趣园,杨柳婀娜多姿,东润亭掩映在柳树丛中,好像很害羞似的。
  师:你的描述真精彩,你的想象真丰富。
  “掩映”一词,初次接触后能自主运用的学生并不多,重要原因在于词义抽象,难以用浅显的语言描述。教师在借助插图展示词语形象后,引导学生用“掩映”描述万寿山的景色,接着又叙述《山行》和生活中的场景。有了这样的引导,此后在阅读中出现“掩映”一词,学生脑中自然会勾画出相关的情景;当生活中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脑中自然会跳跃出“掩映”这一词语,“掩映”就成了学生参与言语活动的库存。
  二、在朗读与表述的联系中迁移运用
  有些词语,如果只借助语言传达意思,往往是教者越说越玄乎,学生越听越糊涂,要让学生运用更是困难。要是把朗读与表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活灵活现的表达,就能促使学生去具体、形象、真切地感悟词语,读出词语的“味道”,“味道”读出来了,词语的意思也就能意会了。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文第13自然段这么叙述: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就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为让学生具体理解“语重心长”,教学中可以采用“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师生演读”等方法,再现种树人对“我”说话的情境,把种树人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语气的把握、语音的控制、心理的体会尽力表达出来。通过不断揣摩,反复练习,学生都能“语重心长”地“说”这段话了,教师对“语重心长”的意思虽不能言传,但却让学生意会了。接着,老师列举现象,提供语境,引导学生想象情境,身临其境地进行“语重心长”的表述:1.小明经常做作业时粗心,老师会怎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呢?2.王小刚不爱惜学习用品,爸爸会怎么“语重心长”地教育他呢?3.李英常常与同学闹矛盾,妈妈会怎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呢?4.评选三好生时,投小兰的票了,小芳没有举手。后来投小芳的票时,小兰不但自己不投,还叫身边的同学也不要投。老师会怎么“语重心长”地对小兰进行教育呢?……朗读指导,再现了文本情境和生活场景,也提供了语言情境,为学生角色参与、真情劝说创造了条件。如此引导,学生对“语重心长”不仅能够理解,而且能够灵活运用了。
  三、在语境与生活的沟通中迁移运用
  课文中的词语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实践表明,诸多的语境不仅仅是词语理解的凭借,还是词语运用的支撑。教学中,教师可就地取材,借用文本语境来运用相关词语,既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描述来拓展情境空间,又联系生活寻找相似情境来运用词语描述。这样,语境的拓展就沟通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情境的丰富又畅通了理解与运用的渠道,使简单的词语转化为语义、语境、语情的统一体存贮于学生心中,成为他们的“私有物”。如: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蒲公英》一文中第2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对句中的“迷惑”一词,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同学们,虽然太阳公公再三嘱咐,但有一粒种子被金光闪闪的地方迷惑了,另一粒种子被银花朵朵所迷惑了。作者是怎么写它们被迷惑的呢?请大家默读第3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生默读、圈画。)
  师:哪句话说明一粒种子被金光闪闪的地方迷惑了?
  生:(读句子)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师:其实那金光闪闪的地方是什么?(生齐:沙漠)那里面真是金子吗?
  生:不是金子,而是沙子,那里气候干燥,根本不适合植物生长。
  师:对,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可是,这粒种子却不知道,认为去了一定会变成百万富翁。看来,它真的被迷惑了。知道了这些,你会对这粒种子说什么?
  生:唉,告诉你,你被闪闪的金光迷惑了,那不是金子,而是沙子啊!
  生:你不要被金光所迷惑,那里是沙漠,没有什么金子。
  生:那闪闪的金光是能迷惑人的,你可要弄清楚,那是沙子,不是金子呀!
  师:你看,这粒种子不动脑筋,被闪闪的金光迷惑了。不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它们却认为是好地方,两颗种子都被迷惑了。回忆一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人被迷惑过?(学生沉思。)
  生:一次,我和表哥到大街上玩,表哥看到一些人在路边玩套圈的游戏,赢了不少钱,他也要去玩那个游戏。我说这是个骗局,不能被迷惑。他不听,结果,他身上的钱都输掉了。
  生:一次,爸爸打开电脑邮箱,看到一个漂亮的图标,被迷惑了,认为里面有好东西,便打开了,结果电脑中了病毒。
  生:有一次,我和爸爸到树林里去玩,我看见一个很漂亮的蘑菇,便迫不及待地伸手去采,爸爸告诉我,那是毒蘑菇,不要被它的美丽的外表所迷惑。听了爸爸的话,我没有去采。
  师:是啊,生活中,有些现象能迷惑人,如果留心一点,细心一点,就不会被迷惑。
  “迷惑”一词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较难理解,要他们联系课文说出“迷惑”的意思,更是勉为其难。而在教学中,教师将“迷惑”的理解和运用有机地渗透到情境的想象中再现,与情境联系起来描述,自然而不露痕迹。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弄清种子是怎样被眼前的情景所迷惑的,然后借助种子的心理再现迷惑的情景,既引导学生用“迷惑”对种子真情告白,表达自己对种子的关心,又联系生活运用“迷惑”描述生活中的情景,表述自己对某件事的关切,使“迷惑”的内涵丰富而具体,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迷惑”一词的内化。
  四、在肤浅向深刻的转化中迁移运用
  准确理解词语,是正确运用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理解容易出错的词语,可巧用误导,超前调控,再合理引渡,促使学生对词义的把握由片面走向全面,由肤浅走向深刻;而对词语的运用由错误走向正确,由呆板走向灵活。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第1自然段用“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两个词语,进而能正确运用,教师可以这样引导:
  师:课文第1自然段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呢?请大家认真朗读,圈画出有关的词语。(生朗读圈画。)
  生:我觉得“巍然屹立”这个词语写出了金字塔的“宏伟”。
  师:你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
  生:“巍然屹立”是高高耸立的意思。高高的金字塔当然宏伟啦!
  师:有道理。还有吗?
  生:我觉得“傲对碧空”这个词语也能说明金字塔宏伟。武林高手笑傲江湖,说明武艺高强;埃及的金字塔傲对碧空,说明它高大宏伟。
  师:学校就有这样的事物,你能用这两个词语来描述吗?
  生:学校的善知楼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很有气势。
  师:(故意夸奖)不错!
  生: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陶情楼掩映在绿树丛中。
  师:(又是故意夸奖)好!(很快转折)能这样描述吗?同学们,请你们读读第3自然段,画出能具体说明埃及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句子。
  生:“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
  师:高146米多,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真是“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啊!同学们,学校的善知楼、陶情楼几层?大约多高?绕它一周,大约要走多少米的路程?
  生:我们学校的教学楼4层,大约十多米高,绕它一周,大约要走200米的路程吧。
  师:那你们觉得用“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来描写教学楼恰当吗?
  生:(摇摇头)不恰当,相比之下,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师:是的,那你们见到的哪些景物可以用这两个词语来描写呢?
  生:上海东方明珠塔。
  生:四川的乐山大佛。
  生: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
  …………
  学生对“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两个词语容易片面理解,简单迁移,难以理解词语的本质内涵,难以准确选择词语运用的生活情境。教师在学生初步理解“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两个词语后,便由金字塔联系到教学楼,巧设圈套,轻而易举地带学生进入歧途。而在学生陶醉于自己的描述时,教师顺势一转,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借助课文情境与迁移情境的比较,使学生具体而真切地感受到“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与“金字塔”的本质联系,感受到了“金字塔”与“教学楼”之间的明显差异,从而明白“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两个词语的用法,让“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形象意义和真正用法永远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本文从土的内部结构的研究出发,对于最近十多年来土力学的几个基本理论的发展,作了综合性的报道;对于土的内部结构与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提出初步意见,也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前言铲土运输机械牵引性能预测和试验的传统方法是建立在静态条件基础上的。在牵引计算中,根据已知的发动机外特性和行走机构滑转曲线(它们都是在发动机和行走机构稳定
一、前言1977年至1978年,我们曾对R961型液压挖掘机正铲工作装置斗杆进行了两轮载荷谱试验。第一轮试验采样斗数38斗,使用动态应变仪和光线示波器进行工作,手工处理数据;第
国家电网公司营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公司三届二次职代会暨2017年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坚持”为引领,以“五个方面”重点工作为抓手,主动参与改革,积极开拓市场,全力做好优质
复习课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提高综合运用、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型
在意识到预算管理对于企业集团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其有效性。本文从预算管理机制的含义、对企业的三个主要作用着手分类,列举企业预算管理的现存问
10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这是我国防范和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中长期发展韧性的一项重要
作文是反应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学生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直接影响其作文水平。它和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同样不可缺。学生的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重要表现。然而,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的作文教学都有一种不约而同的做法在妨碍学生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那就是所谓的“标准化模式”。写作教学中受这“模式”的限制,结果是写出来的是千篇一律,看的人也毫无热情。这样的情形下,作文的教学成效可想而知。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准确、鲜明、生动
在学习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加权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时,我安排的习题中有两道题为:1.甲、乙、丙三种溶液的密度如下(单位:克/厘米3)取甲种溶液200厘米3、乙种溶液30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