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读记叙文中掌握习作方法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2g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记叙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在欣赏记事写人文章的语言美、人物形象美和写作技巧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掌握“要素”,突出中心
  记叙文在记事时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与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记事的文章时,要结合课题知道文章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做到初步了解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这件事涉及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并知道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事情进入高潮时的情况怎样,事情的结果如何,从而在知道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同时掌握写记事文章的“六要素”,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如《掌声》(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讲述了同学们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性格,转变了她的人生态度的故事。事情发生的时间是英子上小学的时候,事情发生地点是在教室里,人物有新老师、全班同学和英子,主要人物是英子。事情的起因是英子上臺讲故事,她开始“慢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当她走上讲台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在“掌声”中,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当时“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声的“掌声”,她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阵阵“掌声”对英子是多么大的鼓励啊!同学给予她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着强大的力量,给了她自信,给了她勇气,让她微笑地面对生活。事情发生的高潮是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这是同学们对英子的信任与鼓励,让英子倍感温暖。事情的结果是英子的性格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课文最后一段摘录了英子来信,说明“掌声”改变了她的性格,转变了她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掌声可以传递关爱、传递尊重,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理清线索,体会情感
  一篇记叙文,篇幅虽然有长有短,但总有一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记事写人文章的脉络,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品读文章中把握贯穿文章始终的线索,领悟作者写这件事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巧妙地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写作技巧。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是周晔写的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作者以“忆”为线索,通过回忆伯父鲁迅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表达了对鲁迅无比怀念的心情和敬仰之情。作者先写伯父去世后,吊唁的人多,说明鲁迅深受大家的崇敬和爱戴;接着,作者转入对鲁迅生前的回忆,分别通过讲述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谈“碰壁”抨击旧社会,伯父除夕夜“燃放烟花”时显露慈祥的真实感情,伯父热情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等五件事体现出鲁迅爱憎分明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有序讲述,灵活运用
  记叙文,在记事情时都是按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展过程来讲述的,而讲述的顺序作者可以根据记叙文要突出的中心思想而灵活使用,主要的讲述顺序有顺叙、倒叙与插叙等。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记事性文章时,一定要弄清作者讲述事情时采用的叙事顺序,掌握文章的条理性和连贯性,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顺叙。顺序也称正叙,是叙事的手法之一。顺序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如《掌声》(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中是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讲述的,作者按“掌声前”“两次掌声”和“掌声后”来写了英子的性格从忧郁到开朗的变化。文章条理清晰,有头有尾,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倒叙就是把后面发生的关键情节或结果提前叙述介绍,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倒叙的方法主要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故事情节跌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的倒叙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我又哭了……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这个倒叙的作用,就是吸引读者。首尾都点明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遇难日,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赞颂父亲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方法,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插叙的作用一是可使所写的事情更加充实,情节更加生动,人物更加丰满,主题更加鲜明、深刻;二是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四、突出言行,赞颂美德
  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作者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外貌、语言、行为及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提高习作能力。
  1.描写外貌,突出形象。如在《金色的鱼钩》(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一文中,作者用“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来写老班长的外貌显得衰老,突出了老班长饱经风霜、过度劳累的形象。
  2.巧用动词,生动描述。如在《地震中的父子》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用“大喊”“跪”“想起”“站”“走”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描写父亲由悲伤到奋力去营救儿子的一系列的动作,充分体现出父爱的伟大。
  3.描写神态,体现心情。人物的神态是指人的脸上和眼睛所流露出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只有把人物的神态生动、逼真地描述出来,才能让事件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的眼前。如《地震中的父子》一文中的第五自然段,作者用“急匆匆地赶来”“痛哭并大喊”“绝望地离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亲目睹地震过后的废墟场面而伤心悲痛的神态、动作,体现出他们失去孩子产生的绝望心情,从而衬托了父亲全力以赴抢救儿子的可贵品质。
  4.通过对话,突出主题。“言为身心”。不同人物的语言表达了不同人物的行动、信心、决心和意志等。如《爬天都峰》(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文中,作者通过“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描写(第一次对话是“我”和老爷爷互相问候,体现“我”有礼貌;第二次对话,体现了“我”和老爷爷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第三次的对话从“我”说:“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及爸爸听了后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来突出“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主题。
  5.刻画心理,彰显品德。“心理描写至关重要,能够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的描写除了写外貌、动作、神态、语言以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让人物的形象生动、鲜活。如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作者就是通过描写小梁的心理活动(“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来赞美老班长舍生忘死、全心全意关心照顾三位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的高尚品德。
其他文献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解决现成的问题,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况比较少,存在很多学生体验不深刻、思维不深入、理解不透彻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阻碍了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深层发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根植于学生的真实问题而展开,让学生学会提问、因问而学、问学交融。只有让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重心,让问题驱动数学教学,才能有效引领学生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
期刊
教材简析:  《守株待兔》(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所在的单元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师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要从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出发,一是引导学生在图文对照与讨论交流中谈谈自己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看法,明白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做到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寓言中的道理,指导自己的行为;二是帮助学生树立寓言文体的整体意识,了解中国寓言故事,感受寓言故事的乐趣
期刊
素养一词,从词义来理解,就是素质和教养,它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体。简单来说,素养包括一般素养和核心素养两个维度。一般素养是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最起码的,而核心素养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起决定性作用的。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界定,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既不是基本素养的简单综
期刊
教材简析: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重在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将自己的观察所得与合理想象清楚、有序地写下来。教师要在学生习作后,引导学生学会互评习作,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有序讲述  1.观察图片。(出示图片)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在春天的时候放风筝)请翻开语文课本第28页,认真观察图画(板书:观察),思考: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期刊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多元一统的中华民族,各民族独特的文化汇聚成了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瑰宝。教科书作为教学的文本载体是传承知识最广泛的形式之一,在小学教科书中渗透少数民族元素有助于普及民族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目前全国适用范围最广的小学数学教材,探索其中的少数民族元素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  一、少数民族元素的内容分
期刊
虽然网络信息化如今已经非常普遍,但是就目前来看,利用网络环境进行英语教学的策略仍然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下面我就其中所针对的“听说读写”四大策略进行探索。  一、“听”的策略  作为非英语国家,英语课堂成了小学生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他们刚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其获取英语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听”,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从“听”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通过教师读、学生听,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
期刊
【导读】  “鸡兔同笼”在各版本教材中出现在了不同的年级:2006年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该内容出现在六年级上册,侧重让学生学会利用方程解稍复杂的实际问题。2009年浙教版教材中,该内容出现在三年级下册,侧重让学生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2013年教育部审定版教材中,该内容出现在四年级下册,侧重培养学生利用假设法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案例中,来自昆明市盘龙区拓东第一小学的张强老师,在
期刊
【导读】  “认识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到二维的一个跨度,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打下基础。来自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的王贵平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面积概念形成的完
期刊
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的种子。”“快乐读书吧”是统编语文教材全新的、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快乐读书吧”编排的目的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领,提醒教师和家长,学生在这一学期应该读什么书与怎么读书,并告诉学生,课外阅读是快乐的。如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个部分组成,目的是引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随时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中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能力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同处于核心地位,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