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趣味故事、生活实例、物理实验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7 -01
一、通过趣味故事、物理学发展史,创设情境,感受物理的奥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素材。一方面,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贯穿一些物理学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深刻的感染与鼓舞。另一方面,教学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或者适时讲授一些有趣味的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同时此过程中学生也能领会到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思路等。例如,在进行参考系部分的教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一个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东西在游动,原以为是一只昆虫,顺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能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呢?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经过学习和探索,知道了原因,弄清了道理,学到了新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奥秘。
二、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关于离心运动,我让学生回忆刚学骑车拐弯的情境,通常胆子比较大的同学速度很快,比较容易甩出去摔倒,学生马上产生共鸣,连连点头,此时,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生活中的亲身实例,既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都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现实生活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加速度这个新的物理量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速度的存在,但是对于加速度的感受却不是这么明显,关于加速度引入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游乐场中人们玩过山车的情景,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问,为什么游客会尖叫?学生基本回答就是因为速度大,接着多媒体展示了飞机中人们悠闲自得的活动,提问:飞机速度更大,乘客为什么如此悠闲自得?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因为飞机近似匀速运动,而过山车速度发生了变化。再次展示过山车的运动,此时选择过山车的速度缓慢增加,人们没有尖叫,学生顿悟:过山车的速度一下子变大了。学生总结:不仅速度变化,还和变化的快慢有关系。自然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这种让学生首先体会到新物理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物理量的理解。又例如: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细棉线下面挂一只重物,用一根线时容易断,还是用两根时容易断?大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用一根线时易断。教师演示,结果却相反。为什么呢?这一疑问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学习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将所学物理知识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曾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两车追尾的事故现场录像。接着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事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回答也是多种多样的。紧接着教师给出了两车位移、时间等相关数据,“假如你是交通警察,请认定肇事者是哪一方”,学生立马兴趣高昂地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所学规律得出结论。接着老师顺理成章地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并介绍了科技成果“防撞器”,落实了“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又如,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我们可以测人的反应时间、估算高楼的高度、井的深度等等。教学过程中,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中,分析竖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情况时,我自制了一个 “水流星”并亲自表演,提出问题 :“最高点时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合理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够有效组织教学,创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中国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7 -01
一、通过趣味故事、物理学发展史,创设情境,感受物理的奥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学发展历史和物理学家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兴趣最好的素材。一方面,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地贯穿一些物理学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得到深刻的感染与鼓舞。另一方面,教学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或者适时讲授一些有趣味的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同时,也让学生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同时此过程中学生也能领会到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思路等。例如,在进行参考系部分的教学时,可以讲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一个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东西在游动,原以为是一只昆虫,顺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能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呢?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经过学习和探索,知道了原因,弄清了道理,学到了新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奥秘。
二、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关于离心运动,我让学生回忆刚学骑车拐弯的情境,通常胆子比较大的同学速度很快,比较容易甩出去摔倒,学生马上产生共鸣,连连点头,此时,抛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生活中的亲身实例,既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想知道为什么的欲望。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都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用现实生活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恰当的情境,提出问题,以疑问为主线来开展的探究学习活动,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悬念,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极大地激发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学习加速度这个新的物理量时,我是这样教学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速度的存在,但是对于加速度的感受却不是这么明显,关于加速度引入的教学,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游乐场中人们玩过山车的情景,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问,为什么游客会尖叫?学生基本回答就是因为速度大,接着多媒体展示了飞机中人们悠闲自得的活动,提问:飞机速度更大,乘客为什么如此悠闲自得?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因为飞机近似匀速运动,而过山车速度发生了变化。再次展示过山车的运动,此时选择过山车的速度缓慢增加,人们没有尖叫,学生顿悟:过山车的速度一下子变大了。学生总结:不仅速度变化,还和变化的快慢有关系。自然引入新的物理量——加速度。这种让学生首先体会到新物理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物理量的理解。又例如: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细棉线下面挂一只重物,用一根线时容易断,还是用两根时容易断?大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肯定用一根线时易断。教师演示,结果却相反。为什么呢?这一疑问立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学习研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将所学物理知识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曾经听过一位优秀教师的课,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两车追尾的事故现场录像。接着提问:“请同学们说说,事故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回答也是多种多样的。紧接着教师给出了两车位移、时间等相关数据,“假如你是交通警察,请认定肇事者是哪一方”,学生立马兴趣高昂地进行讨论、分析,利用所学规律得出结论。接着老师顺理成章地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法规,并介绍了科技成果“防撞器”,落实了“三维教育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又如,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我们可以测人的反应时间、估算高楼的高度、井的深度等等。教学过程中,加大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通过物理实验,创设情境。
物理实验教学的功能之一是“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由于物理实验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新颖性和刺激的高强度性,所以实验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节中,分析竖直平面上的圆周运动情况时,我自制了一个 “水流星”并亲自表演,提出问题 :“最高点时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从而在上课开始就引起学生对课题的浓厚兴趣,为本课后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验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一方面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或亲自设计实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会因为自己验证了某个物理规律或因自己通过实验加深了理解而感到高兴,因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合理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够有效组织教学,创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积极向上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