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上开出的花朵永远绽放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十分喜欢父亲创作的那幅套色木刻版画《矮杆牵牛》,画面上的牵牛花既普通又高雅,既质朴又淡雅,尤其以版画形式表现,构图疏朗有致,刀法刚劲有力,丛丛簇簇的牵牛花显得凝重而灵动,看着,让人心里掠过一丝触动,想到蓬勃的生命活力,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父亲郭肖晨,高级工艺美术师,1930年出生在忻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91年至2002年担任民革山西省委直属二轻支部主委。年幼时,家里为供他上学,省吃俭用,靠全家仅有的余粮卖钱,甚至捡羊粪卖钱供他读书。他从小聪慧好学、酷爱画画,从看老乡们彩绘炕围子开始学习绘画。1949年太原解放后,他来到太原,有幸与我国现代版画开拓者、著名版画艺术家力群先生相见、相识,从其学习作画,从此走上艺术之路。为了提高绘画和创作水平,他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这为他的艺术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长期从事美术编辑和美术创作工作,先后在《山西画报》《山西文艺》《火花》《天龙画报》《山西日报》《农民画报》等报刊从事美术编辑,任《山西妇女》《山西工艺美术》等刊物副主编。在从事美术编辑的同时,他坚持艺术创作,留下丰硕成果,在山西美术界赢得声誉,先后被聘为山西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山西黄河画院副院长、秘书长。直到1988年离休,他依然坚持创作,刀刻笔耕不辍。
  2016年2月,父亲因病溘然离世,从发病到去世仅仅22天,给我们留下无限遗憾。为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也为父亲用心血和真情创作的珍贵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保存,广泛传播,我开始整理父亲的画作手稿,收集发表在报刊和被美术馆收藏的作品,希望早日匯集齐全父亲的主要作品,正式出版发行。
  父亲为艺术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自己的毕生。他一生从事美术工作,创作作品种类繁多,硕果累累,尤以版画见长,留下了许多在美术界和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的版画作品被誉为“木板上开出的花朵”。
  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出差,他走遍了山西的各个角落,大小城市和村庄。为创作刘胡兰、白求恩组画,父亲去文水、大寨、五台孙岩口等地深入体验生活,有时下乡写生一去就是好几年。
  父亲创作的作品,来源于现实社会,具有时代性;来源于人民群众,真切反映了社会基层生活图景。众多作品是对各个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如《刘胡兰》木刻组画中有《坚决不回去》《送情报》等多幅写实画面,刀法纯熟,形象生动,让被毛主席赞誉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英雄形象,“活”在了版画上,“活”在了人们心里。木刻《周恩来同志在重庆审阅新华日报》,以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重庆工作、战斗的历史为题材,再现了伟人风采,使人们观后对周总理的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木刻《丰收》作为歌颂大寨人民的组画之一,描绘了喜获丰收后的欢乐场面,体现了大寨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品先后在《美术》《人民画报》发表,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收藏,由中共中央对外文化委员会推荐到罗马尼亚、越南、朝鲜、芬兰、英国、柬埔寨等国家巡回展出。
  20世纪60至70年代,父亲创作了较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层社会生活的作品,如木刻《走访群众》《大队饲养员》《收麦去》《女兽医》《教授与农民》《两代羊工》《个人养老院》《病房之晨》《碾场》《秋天牧歌》《送饭》等;年画《供销社下乡》《工人托儿所》《科学家在田间》;连环画《退婚》《嫁》等。这些作品,用不同的表现形式,真实再现了当时农村和城市基层一线的火热生活、意气风发的社会风貌及和纯真质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今天看来,这些作品真实记录了那个时代激情燃烧、艰苦创业的壮丽图景,再现了当年人们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时代风貌。
  父亲热爱生养他的这片热土,对三晋大地倾注了真挚的感情。1991年,他有了一个大想法:创作一部反映山西厚重历史文化、璀璨文明古迹的全景图。记得那些年父亲常说,我们山西有数不胜数的地上文物和古建筑,都是民族瑰宝,如果能从冰天雪地长城脚下的慈云寺画起,到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娘子关落笔,勾勒出一幅山西历史文化览胜图,也就了却了他一生的宿愿。没多久,父亲和张荫林、李亨两位画家共同策划、创作《三晋览胜图》。他们历尽3个春秋,徒步考察,收集素材,足迹踏遍山西100多个县市,一路画了120余处景点,入画庙宇竟达150余座,在他不足15平方米的办公室完成了作品。《三晋览胜图》可谓“缩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萃集山西地面文物,展现三晋古文明风采的中国工笔画鸿篇巨制。画卷高0.66厘米,长120米,出版后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出版物”,成为宣传山西文物古迹的精品巨画和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礼品之一。2000年邮电部将《三晋览胜图》中的“太原八景”出版明信片一套,在全国发行。完成这幅巨作后,父亲和两位画家没有停留休息,又接着构思、创作反映山西民间风俗的作品,在共同讨论研究后,由张荫林先生执笔写出了长卷《三晋民俗图》草稿,多次邀请我省著名艺术家研讨,听取有关专家意见。著名国画大师娄师白先生亲笔题写:“三晋民俗图”。直到病危,父亲仍牵挂着《三晋民俗图》的创作,对艺术愿景殷殷在怀。
  父亲对绘画艺术的爱,用倾心投入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他曾跟一起工作的同仁聊过一件趣事:离家工作多年后,家乡的老姐姐仅知道弟弟在省里文化部门工作。有一年,姐姐到省城探亲,看到弟弟伏在一张简陋的工作台前,用各种刻刀在图板上苦苦研索,汗珠浸润的脸上满是粉尘木屑。老姐姐心疼不已,说:“唉,闹了半天这就是文化,还是跟我回家吧,咱不做这个文化了,回去随便做点啥,也能让你吃上拨鱼子油糕。”父亲听了由衷地笑了。他有着对艺术的深爱,甘心为此付出,身体再苦再累,内心如饮甘饴。在记忆深处,父亲手拿刻刀在图板上刻画,那精神专注的样子,已成定格。
  父亲对绘画艺术的热爱,源于他对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祖国对山西乡土的热爱。他被称为“是一位富有社会责任心的艺术家”,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方向,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在画板上刻录历史和社会,讴歌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人物,讴歌社会主义和普通农民。他把爱心真情用一幅幅画面来表达。
  望着墙上挂着的父亲用他那有力而灵巧的大手刻出的版画《矮杆牵牛》,我又细细品味出生命活力和向往美好的意蕴,仿佛我和父亲在说话。父亲走了,但他留下来的那些作品,那些“木板上开出的花朵”,将永远绽放。
其他文献
初心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旧中国,天灾战乱频仍,世道很不太平,老百姓常常衣不蔽体、食难果腹。刘峰的父亲刘克仁同许多山东穷人一样,为了谋生,踏上“闯关东”之路;继而走出国门,落脚朝鲜半岛,在南朝鲜汉城(今首尔)开了一个小餐馆。在刘峰七八岁的时候,父亲把他这个独子也带了出去。父子俩的追求既简单又现实:通过在外拼搏,让自家的生活过得好一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底,朝鲜人民军解放
期刊
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和太岳山区建立根据地,1938年4月,扩展为晋冀豫根据地,1941年1月与鲁西根据地合并为晋冀鲁豫根据地,控制范围包括山西东南,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南部、西南部及江苏部分地区,所辖面积约69.9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余万,分属198个县。在晋冀鲁豫边区,共产党从思想、组织、政策等方面对传统封建的婚俗进行改
期刊
后唐明宗李嗣源,本名李亶。少为沙陀部落部民,随父在沙陀军中供职,成长于山西北部雁门一带(今忻州地区)。父亲去世后,年仅十三岁的李亶就因骑射功夫优秀,被收入李国昌帐下为亲兵,又被收为李克用养子,赐名李嗣源。通过战功累积,逐步成为李克用及庄宗李存勖手下优秀将领。他的大半生时间身为先锋武将,浴血战场,六十岁后才在军事动荡中“黄袍加身”夺取帝位。他屡遭庄宗猜忌,历经磨难,宵小谣言攻击,使其最终选择背叛庄宗
期刊
我叫高生云,生于1928年正月十四,按民间虚岁算法,已是近90岁的耄耋之人了。2015年10月,山西省方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段晓琴捎话给我,让领“抗战70周年纪念章”。细细算来,这已是该年度我的第三次“殊荣”,前两次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喜祥分别在春节和七一建党节到马坊谭家沟家里慰问我。领到纪念章,外甥还专门照相留念,说应该记住历史,珍惜荣誉。抚摸着金灿灿的纪念章,我不由心潮澎湃,想起了抗战的岁月,
期刊
1949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等处的革命志士实施了系列大屠杀。据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遇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编写的《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一书记载:“死难人数(发现尸首者)共三百三十一人”。殉难者当中,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这些在全国知名度高、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也有江竹筠、许建业、陈然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有因反
期刊
窦庄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沁河河畔,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作为一处典型的防御性古堡式建筑群,窦庄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种类齐全,公共设施完善,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例证。  窦庄村始建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至今已延续1000多年。据村内清代康熙朝《窦将军墓碑》记载,端氏窦璘之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窦氏家族因此兴盛荣耀,在朝为
期刊
著名国画艺术家齐白石,湖南湘潭人,186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一生靠刻苦自学,在艺术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他在旧社会所经历的封建专制、军阀割据、国民党统治的各个时期,绘画、治印等专长从未受到过政府的重视,他只能以此当作赖以谋生糊口的手段。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艺术造诣和价值才被中国共产党所重视和尊敬,1953年他荣获“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他是中国美术家协
期刊
吕继周(1897—1944),字续文,云南省安宁县鸣矣河乡双凤村(今大双村44号)人。19岁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十期步兵科,毕业后升任排长。曾参加护国讨袁,1927年至 1937年,先后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十二师三十五旅七十二团任排、连、营、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初期任三十五旅上校旅长。1941年,在新三军唐淮源部任第十二师参谋长、代师长、师长,后转战至兰州,任陆军第三军少将副军长。1944年5月28
期刊
西文兴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城南25千米处的土沃乡,地处历山腹地,南眺行屋拱翠,北望鹿台挺秀,三台左抱,九冈右环,自然风光秀美,四时景色宜人。  村庄始建于唐朝末年,18条明清古街道纵横交错,大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临街而建。香泛柳下、磐石常安、恪守先业3座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四合院内的正房、厢房、倒座两侧都附有耳房,是典型的山西“四大八小”宅院,其中以“柳氏民居”最为著名。  明永乐四年(140
期刊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在海内外史学界精彩纷呈,引人注目。其中,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为主体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华南学派”,即是国内几大学术重镇的佼佼者和引领者。就其研究的理念和路径而言,在学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进村找庙,进庙找碑”,甚至已成为人们用来形容华南学派的专属名词了。  当然,作为一个具有持久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一定会有系统完整的科学方法论和研究架構贯穿其中。或者说,在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