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带视角下的宿迁东关口商业空间更新

来源 :山西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关口是宿迁特色景点之一,其商业空间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场所价值和文化价值,基于运河文化带建设背景,阐述了宿迁东关口历史概况,分析了东关口商业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更新对策.
其他文献
研究了将羟基磷酸钙(HAP)微粒负载于毫米级大蒜皮(GP)颗粒上制得HAP-GP复合材料,并用于从水溶液中吸附除氟.结果表明:模拟含氟溶液和实际含氟废水,不必预调pH即可直接脱氟,效果良好,对氟的吸附量可达6.82 mg/g,共存杂质离子浓度在低于10倍氟离子浓度条件下基本没有干扰.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制备HAP-GP复合材料的方法,可直接用于从水中吸附除氟.
研究了V2O5在氯化胆碱-尿素低共熔溶剂(ChCl-urea DES)中的溶解度,并根据电喷雾质谱(ESI-MS)、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了V2 O5在其中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V2 O5在ChCl-urea DES中的溶解度约为0.1145 mol/L;V2 O5-ChCl-urea溶液在质荷比153.85处出现一组新峰,对应的可能是[VO2 Cl2]-;红外光谱中,2366 cm-1处的峰可能是V(Ⅴ)—Cl的伸缩振动引起的.根据杂化轨道理论,ChCl-urea中V2 O5通过
研究了用M nO2氧化—Na2 CO3沉淀法从废电池浸出液中去除Fe2+,考察了M nO2用量、反应温度、浸出液pH、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Fe2+氧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500 mL废电池浸出液,在pH=1.5、浸出液中Fe2+初始质量浓度1.3 g/L、反应温度65℃、搅拌速度400 r/min、M nO2用量为理论量1.2倍条件下反应40 min,Fe2+氧化率达99.7%;浸出液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Na2 CO3调节pH至4.0时,在60℃、搅拌速率400 r/min条件下反应30 min,铁去
针对传统计算机网络架构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以入侵监测系统(I M S)为核心的主动防护体系,并应用在某冶金工控系统的计算机网络中.结果表明:该防护体系可有效提升冶金工控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大幅降低计算机网络通信风险.
研究了采用锌阳极泥氧化法从湿法炼锌镉渣浸出置换液中去除铊,考察了阳极泥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阳极泥粒度等对铊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除铊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70℃、阳极泥加入量10 g/L、反应时间60 min、阳极泥粒度100~200目、初始pH=4.0条件下,铊去除率达94.05%,去除效果较好,锌电解阳极泥得到综合利用.
研究了用碘量法测定铜铟镓硒四元靶材中的铜.用反王水溶解铜铟镓硒四元靶材,将其中的硒氧化为亚硒酸;低温下用尿素驱除硝酸,在盐酸介质中,用抗环血酸还原亚硒酸为单质硒沉淀;过滤后,采用碘量法测定滤液中铜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还原剂抗坏血酸最佳加入量为理论量的1.4倍,加入后最佳静置时间为1h,硒在靶材中质量分数不大于5% 时,不影响铜的测定,测定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1.90% ~2.90%,加标回收率为94% ~104%;在两个实验室分别按试验方法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
国泰君安金融中心结构高度为129.80 m,地上29层,属于B级高度带转换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剪力墙集中布置于端部,且基本对称.通过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条件下结构分析计算,采取了多个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实现了抗震性能化设计目标.采用的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对于高层转换结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窑前建房”式民居作为晋中地区的传统居住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蕴含着丰富的哲匠智慧.通过实地调研、现场测绘、数据统计等定量分析手段,对国家级传统村落——旧新堡村和新堡村的“窑前建房”式民居建筑的构图比例进行初步探究,分析窑洞、厦檐以及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并总结出1:1,1:2,3:2,2:5等一套整体性的以窑洞面阔为基准的构图体系.
研究了地浸铀矿山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完善原有自动化系统,完善检测体系,设计树脂倒运中的料位和压力双重控制方法,提高运移效率.信息化系统设计中,通过分析数据信息查找多源异构性,研究数据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等解决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问题;将C/S与B/S模式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与交互;构建“分区分级、综合防护、纵深防御”安全防护体系.根据信息资源层级特点,设计开发了集现场层、控制层、管理层、信息决策层于一体的信息平台.通过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升了决
在城市修补的背景下,城市老旧街区更新迎来新的机遇,新的理论方法与途径涌现,但是,“人”的感受在城市更新与修补中最重要.本着城市设计为人所用,以人为本的精神,通过文献检索和现场查看对中山路片区基本状况做了调查,并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到人们对于中山路的看法,以及公众对中山路片区改造更新的意愿.以此提出街区更新的策略,使老旧街区更新工作更具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