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期盼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最简单也是最有学问的一门学校教育课程。本人在多年职业教育语文实践中都在反思一个同样的问题:如何让厌学、基础差的职高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并且把语文学好?事实证明采用课堂激趣教学是最好的答案。激趣教学可以采取以下九种方法:媒体激趣、表演激趣、比赛激趣、目的激趣、悬念激趣、情感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语言激趣等。在这门多彩的课程中,学会正确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升教师教的技巧,也可以提升学生学的兴趣,正可谓一举两得。
  【关键词】职高语文教学 课堂 激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一切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教师多致力于如何去教懂学生,如何去教会学生。学生则常常成为课堂上的听众和书记员。老师无意中把他们的大脑当成了一个巨大的存储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他们本身存在巨大的潜能,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常常因此导致消极的学习态度和被动的学习策略。然而即使学生愿学,我们在课堂上,通过有限的几本书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又有多少呢?这些知识能使他们可以面对未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有限的几节课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他们要学的东西却是无限的,这一点在如今这知识爆炸的时代表现尤为明显。那么,我们要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曾深有感触地总结说:“优秀的教师无不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人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事实上,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曾根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的教法。当代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在学生入校伊始就要求学生写日记,从简单的一二三到日常生活小事。其目的无疑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之能够保持下去。多年的事实证明魏书生取得了成功,其辉煌的教学成果全国瞩目。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则与此稍有不同,她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这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她的教学效果也是举国公认的。这些事实再次证明,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他们的巨大的潜能、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既最简单又最有学问,可以粗枝大叶的来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也可以千变万化的演绎每一个细枝末节的精彩片段。在这门多彩的课程中,学会正确的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提升教师教的技巧,也可以提高职高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学好各科知识,形成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正可谓一举两得。
  在职高担任语文教学多年,我一直在反思和深思一个同样的问题——如何让当代的职高生对读书感兴趣,对学习语文感兴趣?试想如果一个中国人对中文的掌握还不如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外国人,我们的语文教育情何以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职高语文应“实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使教材具有开往性”、“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本人对职高语文教学采取“激趣”教法原因及其具体方法探索如下:
  1.“ 激趣”的重要原因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语文科人文特性的要求,是学生面向未来的需要。汉语言文字伴随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历史的狂风大浪,平安地走到了今天,它是世界上仅有的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文字之一。历史证明它有丰厚的底蕴,蕴涵中华民族的督智,优良的传统、崇高的道德,是我们培养龙的传人崇高道德情操,承传华夏文明的最佳教材。古人云:“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这良好的教材教育我们的后人,我们民族将会失去自身的特点而被人同化,最后渐渐消亡。而这关系民族危亡的大事全靠语文完成,也只有语文能完成这一重任,别的科目是难以取代的。而语文要完成这一使命,教育工作者除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语文兴趣以外别无他法。举世共知,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是不竭的动力源泉。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中学成绩并不好,甚至连许多测验都不及格,是他的母亲教他把问题变成一种游戏,使他对各种知识产生极大兴趣,并在此推动下不断探索,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大王爱迪生仅受了三个月的正式教育,是他母亲的引导和他自己对一些不解之谜的浓厚兴趣吸引他坚持不懈探索,最后成就了 1093项发明。两位伟人的事迹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提供不竭的强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要完成语文科的人文性教学任务,只能依靠激发兴趣这一策略。但是,职高的现状是生源很差。大多数学生是中考落榜生,还有部分学生是失学一段时间后又重返校园的。这些学生的年龄参差不齐,语文的实际水平差距也很大。多数学生的字词识别和拼写能力较差,写作能力差,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差。职高学生学习习惯普遍较差。学生课前几乎不预习,上课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比比皆是,老师上课时除去纪律外必须提醒翻到多少页,看第几段几行。否则,学生不知道讲到哪里,更不会主动配合。老师提问,学生要么几乎没有反应,要么学生不做答,不理睬。甚至有时反而会在课堂上突然冒出与课堂毫不相关的语言和事情,引起哄堂大笑,故意看老师的笑话等等。   正因为以上原因,严重的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针对职高生的现状,采用“激趣”教学方法是尤其重要和必要的。“激趣,启思,导疑”的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在职高语文课堂采取“激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展开想学的翅膀”,让“你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期盼”是势在必行。
  2.“激趣”的具体方法
  2.1 媒体激趣。
  所谓媒体启发,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启发,如电化教学、电脑、幻灯、录音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复杂为简单,图文并茂,形声结合”。试想,在教唐诗《将进酒》时配乐和图片朗诵,比教师范读的效果会更佳。又如,在教《荷塘月色》时,我首先展示彭州市红岩镇百亩荷塘的 “月色图”、“月下荷塘”的投影片,学生们看到熟悉的故乡图片,很兴奋,很快融入到课文中,同时也把作者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用电视录相或电脑媒体,“色、形、声”结合,更能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背景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背景色差大一些,图片变化大一些,会进一步增加视觉刺激、听觉刺激,教学效果更佳。
  2.2 表演激趣。
  三百多年前,世界著名的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个理论对今天的语文教育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语文课上课堂表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身体感官的参与,通过刺激触觉、听觉、视觉等感官加深印象来获得知识。
  2.2.1 “小品”表演。《列车上的偶然相遇》的列车服务片段。在讲授《警察与赞美诗》一课,我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小组自己写剧本,表演其中一个场景,老师适当提示点拨,第1小组在表演过程中完全忠实于课文内容,没有创新,没有加减语句,当我询问她们的感觉时,这小组的学生都说太死板,我再次点拨:戏剧其中一大特点是台词必须通俗易懂,简短明快,于是后面5个小组马上进行了更改,出现了6个版本的苏比,有含蓄的、有泼辣的、有绅士风度型的,也有地痞流氓型的,学生们通过表演了解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性格,而且分析得很有见地,学习热情很高。
  2.2.2 动手“画或者贴”。教授《合欢树》一文时,我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合欢树”,并且用便利贴张贴自己的对文章的想法和感受。学生记忆深刻乐于思考。
  2.2.3 恰当地“师生朗诵”。或对话,或齐声读,或一高一低地配合读,师生朗诵的场面可以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学习的激情。
  2.2.4 恰当地“唱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的《歌词二首》——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隐形的翅膀。直接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地唱出来!学生很轻松地学、高兴地学!课堂上学生“一演一唱共参与”这样就有了活气,有了激情,有了趣味!学生就喜欢上语文课了。
  2.3 比赛激趣。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适当开展学习竞赛可以助长学习动力 。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设计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竞赛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有重要意义。竞赛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个人与个人的竞赛、小组与小组的竞赛、班与班的竞赛、临时性竞赛、阶段性竞赛等等。个人竞赛主要是比态度、比方法、比效果,分单项评奖。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习字比赛、学科竞赛等。小组竞赛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课堂导学时随机抽人(组)朗读、答问,或组与组互相提问、答问,自学讨论,根据提问的合理度和答问的准确度由老师或学生评分,每组个人得分之和为组的得分,决出优胜者。也可以以组为单位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赛。这些竞赛活动,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起到了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对于获奖的学生要及时进行奖励赏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第二课《我很重要》时,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然后在班上挑选活泼且比较有表演欲望的10位同学出来,分为两组,进行“我很重要,我不重要”这一个辩论赛;再选出4位比较稳重的同学做评委,评出最佳辩手及优胜法,最后还确定一位主持。这样,开学之初,一台辩论赛就这样初步定下来。接下来的时间是组织10位选手多方面地去收集资料,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我要做的事情是相信他们的能力,指导并鼓励他们。由于准备充分,结果选手辩得激情洋溢,闪光点不断在辩论当中涌现;台下的观众反应热烈,在观众提问一环节中,平时沉默的学生都跃跃欲试,争着参与活动。这种集体参与的情景让大多数学生都煅炼了胆量,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2.4 目的激趣。
  要使职高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在于长期潜移默化的渗透,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进行社会理想教育。如,教授丘吉尔的《我的早年生活》一文时,在讲解中特别注意那句名言的讲解:“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只萤火虫。”以邱吉尔本人的亲身经历来教育学生,鼓励他们要自信,不要放弃,坚持就会成功!教学中利用作家成功的故事或课文中的事例以及练习题中的成功事例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自信,从不想学到想学,对学习产生强烈愿望,展开想学的翅膀!更要强调知识(特别是语文知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强调知识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知识的确是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现在和将来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要启发学生懂得——只有掌握更多更丰富丰的知识,我们的精神生活才会丰富多彩,否则将会空虚和枯燥无味!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
  2.5 悬念激趣。
  语文教学的中国古典章回小说里,往往在情节向前推进时,中途打一个结,让它暂时挂起,给读者产生一个期待的心境。用“且听不回分解”的悬念来吸引读者往下看,这种方法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在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财经商贸及服务类有课文《在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作者阿历克斯·哈利在开篇写道:“我们兄弟姐妹无论何时相聚在一起,总免不了谈论起我们的父亲,以及父亲那个晚上在火车里遇到的神秘的先生。”讲到此处,教师适时启发:为什么总免不了谈论的是父亲和火车里的神秘先生呢?这就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神秘先生为什么神秘?”“一般记叙文的顺序有几种?”学生讨论明确:文章采用倒叙的写法,神秘先生资助父亲却不明说,这是文学作品惯有的悬念手法;抓住人物的“神秘”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步领悟这里描写的“父亲”是做事情认真,执著,敬业,克勤克俭,礼貌坦诚,周到细致,赢得了博西先生(神秘先生)的资助。“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苦,成为一个很有学问、受人尊敬的人,也为我们兄弟姐妹(黑人家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它刻画了父亲在家境惨淡时,奔走谋职不辞劳苦,为家族后代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篇文章描绘了一个深刻的不可磨灭的执著奋斗的父亲形象。从悬念往下看,品味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情感,学生的求知欲在悬念中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了。一方面可以用文中的悬念激发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语气吊学生的胃口制造悬念。   2.6 情感激趣。
  文章是用来表达感情的。刘勰说得好:“著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见情”。可见“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字的意义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见徒有迹象而死板的符号,怎能接受作者的旨趣呢?教师应善于调动学生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愉悦中不露声色完成语文的学习训练。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卖炭翁》中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分析这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卖炭翁身上穿得很单薄,为什么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些呢?这不矛盾吗?衣单思暖,人之常情呀!为什么呢?因为卖炭老人希望天寒能卖上好价钱,否则,不要说生活无着落,就连买件单薄衣裳的指望也会落空的。这样一启发,学生就能理解老人这种矛盾的心理,蕴含着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这就激发了学生对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又如《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讲到这里时,课堂上大声鼓励学生,“职高生一样会有作为!”同时列举一些身边的职高生成功的例子,进行情感激励。这样课堂就“活”起来了。
  2.7 对比激趣。
  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同中求异”“辨异求同”的比较性研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巩固、深化课内所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探新求异的思维能力。
  以《合欢树》一课为例,课文中“我”对母亲的情感前后变化,可采用对比,分析。分析时,教师提问:少年“我”与中年“我”在母亲去世前、去世后对母亲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学生列表比较,这样一对比启发,学生对课文理解加深了。
  在《史记》中涉及“鸿门宴”内容除了《项羽本纪》外,还有《高祖本纪》、《留候世家》、《樊郦滕灌列传》,同样的素材,作者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篇章的要求,侧重点不同,通过比较讲解,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感想,同时也明白了创作手法的多样性。
  2.8 设疑激趣。
  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设疑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使学生在寻疑中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一课,上语文课前先设计几个问题要学生预习思考:①作为职高生将来要就业,你要选择什么样的职业?②马克思提出了哪些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原则?③为什么要选择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④为什么要选择我们深信其正确的职业?⑤为什么要选择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劳动的职业?⑥马克思在课文最后宣告了自己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⑦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怎样才能做到追求奉献与实现自身完美的统一?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看书边思考;这样比上课不作任何预习,一上课就讲,效果更佳。
  2.9 语言激趣。
  课堂上“不同的语种”可以激起学生兴趣。如,“开始”说成“begin”、“结束”说成“over”、“看”说成“look”,抑扬顿挫“不同的声调”可以激起反应。《哦,香雪》中不同人物的说话音调模仿,《荷花淀》中的几个准备去探望自己丈夫的妇女音和情的模仿等等。
  总的说来,课堂激趣教学方法可以成为职高语文教学一个得心应手的策略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多年的职高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要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教师、一个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只有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最大限度的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使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在多年的职高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感悟到,职高语文教育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想学知识,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光明的教育前景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要肩负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要肩负教育后代子孙的责任,要由引导学生从学好本土语言到懂一门外语,要让你的课堂成为学生的期盼,让学生想学语文,喜欢学语文,爱上学语文!
  参考文献
  [1] 魏晓彤.《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情境教学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 倪文锦,余黔勋.中等职业教育教材.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
  [3] 张金英.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书.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
  [4]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学生在学习数学语言中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才能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语言 表达能力 训练 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认真地去完成。掌握好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
期刊
【摘要】任教中年级,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怎样卖力地讲,学生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似乎无动于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缺乏一种动力——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注意采取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知识产生渴望和爱好。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语文兴趣 培养  任教中年级,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任凭老师怎样卖力地讲,学生还是自己玩自己
期刊
【摘要】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重视渗透和提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反映数学内部的联系,以及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注意教科书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的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归化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  数学课堂中的思想方法和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即基础知识和
期刊
【摘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成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以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不断培养形
期刊
【摘要】根据四川新课改的内容,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论文总结了我所理解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新课改的特点,以及教师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改 教学方式  2010年我省开始了高中教程的新课改,现在基本上把课改的教科书讲完了,一遍过后我对这次的新课改的要求以及历史教材内容的编排有了一些自己粗略的见解。首先谈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  (1)全面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吸收人类优
期刊
【摘要】“口语交际”是新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过分强调规范交际语言的训练或过于注重交际性口语表达能力,都会使口语交际的倾听、应对能力、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高层交际口语能力受影响。因而从其课堂生成的交互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参与性等特点出发,构建充满灵动、富有实效、洋溢生命活力的课堂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演示的方式进行的化学实验称为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比较容易学的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和试剂的方法,以及操作过程,对于以后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会正确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信息。并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讨论乃至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标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只是在语文课上培养的,在数学课上也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然后再让学生去写出关于数学方面的所听、所言、所思、所想、所感,利用这种途径去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 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课堂发言,老师们一直很重视,但是课堂上依然存在着越到高年级举手发言的孩子越少
期刊
【摘要】有效性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如何让这朵生命之花灿然开放,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心”为中心,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有心 文本 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的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面对新课程,应对新形势,如何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