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解读,透读”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诗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把握文学的品性。诗歌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在一个“读”上,正所谓“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诵读—解读—透读”带领学生们由浅入深体会诗歌的魅力,给学生青春的心灵涂抹诗意的土壤,让老师和同学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诗歌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提起现代诗歌教学,大家普遍感觉难熬。笔者就这几个月的诗歌教学经验,班门弄斧,结合郑愁予的《错误》谈一谈对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点看法。
  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相比古典诗歌而言,现代新诗似乎更难理解,也更难讲解。所以“读不懂”,“讲不好”的问题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普遍存在,现代诗歌的教学也成为很多教师颇感棘手的教学难题。再加上高考指挥大棒的“高抬贵手”,现代诗歌也就逐渐沦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境地。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们先从诗歌这种文体的特点来看,诗歌是一种非实用非功力展示人类心灵世界的文学样式,这就造成了诗歌意象中的复杂性语言的跳跃性,我们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在理解上就“先天性”的落后了一步。其次,由于诗歌是一种主观情绪非常浓厚的文体,就其解读可能有多种解释也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分析。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也给我们的诗歌教学带了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在“可能性”解读中挑出最符合原意靠近式的解读,成为了诗歌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去教?如何把诗这种最精炼的语言艺术滴水不漏地呈现给我们的学生?诗歌的意蕴只有在读中去品味,不读永远不能得其神韵。多在阅读中去品味,把握诗的韵味和意趣,不能机械化,不能死板。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是这个道理,可见人们早已认识到读的重要性了。其实整个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一个“读”字。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根据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熟练程度,我把“读”分为了三个阶段——诵读,解读,透读。
  
  1 诵读,注意对语感的整体把握
  
  对于一首新诗,能让学生们最快进入角色的莫过于诵读。在诵读中,学生的头脑会初步形成感性印象。随着诵读的次数增多,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的意象情景,在一句一读中慢慢品析,体会诗歌的独有芬芳,最终形成对诗歌整体的感知。一旦让学生好似在云里雾里抓住了诗歌的“尾巴”,这也为日后深一步的解读做出了铺垫。
  诗歌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跳跃性特别强,这就需要在初读时就引起注意。老师做出诵读提示,学生们在一句一读中分出语气的轻重缓急。如在《错误》的教学中,我就充分发挥了听读的作用,让学生们听着古典配乐的朗诵磁带,在“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中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和句子的节拍。接着,我就让全班同学跟着录音齐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主动性(仿佛置身那种“三月柳絮”漫天飞扬的情景),这样学生就好似主观能动性地“创造诗歌”。然后再次重听录音带,提示他们注意诗歌的韵脚,对学生自己的“创造诗歌”做出必要的“修改”,“还原”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样通过“创作—修改—回归”的朗诵方法,能最大限度让学生参与到诗歌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诵读”。
  
  2 解读,寻找突破口,解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谓“解读”,就是能够解析诗歌的内容、意象,能够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分析诗歌情感的突破口,以此作为入口,理清作者情感文化发展的过程,最后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错误》的学习中,通过引导提示,同学们紧紧抓住“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一突破口,由此开始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正因为“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漫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把握诗中的突破口,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女子日夜期盼“我”回来的心情,以及那些痴痴的深情换来的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接着顺着闺怨这一类诗歌的传统,同学们就能体会出诗尾那种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的意境了。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女主人公无疑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美丽的错误”作弄了她一把。学生们了解到“容颜的变化”也就了解到作者情感意味变化的缘由。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诗歌的传统手法。例如刘禹锡《春词》中的“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张诂《赠内人》中的“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巣”等等。学生们在这类诗的大环境下再看《错误》这首小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可以“既可意会,又可言传”了。
  
  3 透读,领悟作者的艺术手法及其诗面下的情感本质
  
  通过这一层次的诵读,要求学生要准确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物象与情感的结合关系,以及结合点,较为深刻地理解意象的深刻内涵和从中更为真切地体会诗人的情感。《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诗不足百余字篇幅不长,可为什么留给读者的印象和意境如此之强?这就是给学生在诵读之后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之余思索其表现感情的艺术手法。然后引导学生从诗篇的结构,字句的锤炼,写作的时代背景进行探索性学习。不难发现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到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宁静的马蹄声。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明显可发现的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再与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非绝”的大景,最后落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写法作比较性学习,不难发现这种从大景到小景的写法都是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的艺术手段。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个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那诗人为什么要进行倒装呢?不妨引导学生对其两者进行阅读的比较,到底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动人还是“我不是个归人,是个过客。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顺理成章?经过学生们的反复诵读,其“义”也就自现了。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出动人光彩。
  再从语言的锤炼上看,挑出“莲花”,“柳絮”,“马蹄”,“春帏”,“东风”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古典诗歌意象的词汇让学生们做自主性探索联想,如“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这样学生就可以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多角度透读《错误》这首小诗,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最后应该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着手,了解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有一天能够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心中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这种时代背景下再看《错误》。学生们自然能理解诗人赋予这首诗的情感本质。
  诗是最精炼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结构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而被看作是艺术中的艺术。通过诗歌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把握文学的品性。诗歌教学的关键也就是在一个“读”上,正所谓“熟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诵读—解读—透读”带领学生们由浅入深体会诗歌的魅力,给学生青春的心灵涂抹诗意的土壤,让老师和同学们在诗歌的世界里诗意地栖居。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生活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各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全新的学生教育工作理念,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体体系,全面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在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前提下流行开来,甚至成为人们喜闻乐道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一结构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词类活用现象。  关键词“副词+名词”产生原因词类活用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和名词之间,尤其是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甚至相当一部分教科书
期刊
摘要“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高校在 “两型社会”建设中大有可为。建设 “两型社会”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参与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建设为例,主要就高校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条件、必要性、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十七大之后,武汉城市圈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
期刊
摘要突破是篮球比赛的重要进攻技术,在篮球比赛中大胆运用突破能够对防守者进行强有力的攻击,有效地增强进攻的威力,打乱对方的防守阵脚,促使对方增多犯规次数,是进攻直接得分和进行助攻的重要手段。突破有两种主要方式,即原地持球突破和行进间突破(运球突破),无论哪种突破都是由脚步动作和运球、加速的环节构成。而突破能力是由突破技术的熟练性、心理因素及运用突破的时机和方法决定的。因此,在比赛中运用突破的效果与上
期刊
摘要由理学大师开办和主持的宋代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办学机制灵活,教育风格活泼,在传承与发展文化、培养人才和开化民智、化育人生甚至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在高等教育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论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指出了其发展的异同之处,最后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提出了反思与建议。  关键词宋代书院民办高等学校模式辨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开放、多元、变化迅速的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考研只为逃避进入社会,大学扩招、金融危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面临的困境比以往任何一个社会都要多。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背景出发,简单描述了一下大学生社会化的现状,列出一些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提出一些对策,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进程。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
期刊
摘要对于防御性现实主义,已有不少中肯而深刻的评介,甚至有直接用之于中国安全战略分析的文献。事实上,中国既可以从防御性现实主义那里学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可靠手段,又可以学到降低安全成本的方法。鉴于此,本文扼要的分析了其现实性与非现实性,以利于对此理论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防御性现实主义安全观简析  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    1 防御性现实主义安全观的现实性    国际政治理论是具有时代性的,
期刊
摘要在学校里,当学生遇到突发事故时,教师就常常是担当着“第一目击者”的角色,教师能否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往往决定了学生生命的安危。本文试图借鉴其他一些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办法,然后从学校,社会以及教师本身等方面着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求增强我国教师的基本医护知识,提高其急救技能。  关键词教师 医护知识 急救技能 学生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2004年9月,英国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收费是一个影响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收费的主要依据,然后又具体到我国,列举出了不同角度,基于不同学科的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的理论依据,最后给出了几点结论。  关键词高等教育收费改革理论依据准公共产品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等教育扩大招生政策,高校招生人数逐年攀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也随之大规
期刊
摘要应时教育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积极有效的教育,有效实施应时教育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的达到减负、有效。本文试图就应时教育的实施条件、模式作较为深刻的探讨。  关键词应时教育 实施条件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实施新课改以来,面对教与学的变化,在当前倡导教育减负的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建立高效务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