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系统级噪声-振动-温度综合环境试验技术

来源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某型飞行器的特点,简述了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经历的力学环境特点,并对系统级噪声-振动-温度综合环境试验的重要性进行了介绍.根据以往型号试验经验,对综合环境试验环境效应及一般性故障模式进行了分析.结合某武器型号的综合环境试验,介绍了试验的目的、试验系统的原理、试验中几个关键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等.
其他文献
着陆滑跑距离是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性能中最主要的指标之一,良好的着陆性能对飞行器的安全着陆至关重要.因重复使用运载器滑跑过程复杂,为工程应用需要,简化分析在跑道坐标系下建立飞行器着陆滑跑估算模型,并提出一种简单易懂的滑跑距离估算方法,考虑减速伞和地面风影响,研究不同滑跑工况下的滑跑距离估算方法.该滑跑距离估算方法简洁、算法易实现,适合工程应用.
某氢氧发动机采用闭式膨胀循环,并采取箱压自身起动方式,最初的起动能源是经过结构尤其是以推力室冷却夹套为主的金属热容加温后的气氢,在贮箱压力确定的情况下,结构温度影响发动机起动特性,温度越低,起动能量越小,进而影响发动机起动可靠性.对发动机起动瞬态特性与推力室结构温度的关联性进行仿真分析与试验验证,获得膨胀循环发动机低温起动特性.
根据全国各地乙烯装置的防腐措施,针对本装置采用不同的工艺处理办法防止腐蚀,以保证乙烯装置生产平稳运行.通过对造成腐蚀的因素进行初步筛查,确定了换热器泄漏主要由酸碱腐蚀、垢下腐蚀、电化学腐蚀等因素造成.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首先通过稳定助剂供应来保证pH值接近中性,其次对换热器管束上污垢进行清理并分析,再次通过对工艺水检测分析其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可能.最后给出可以预加甲苯萃取系统、进行换热器壳体改造、更换不同材质换热器管束等合理建议.通过各种检测监测和实施技术改造的方式来延长乙烯车间稀释蒸汽发
采用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激光火工品系统是未来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对国内外激光火工品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激光火工品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战术导弹典型火工装置对于激光火工品的需求,提出了两种激光火工品系统应用于战术导弹的方案,为激光火工品系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针对比例导引应用于空间交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追踪器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提出一种适应固定推力的比例导引律,实现对空间交会的精确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无论目标机动与否,本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制导精度,通过对发动机开启控制的优化设计,可显著减少发动机开启次数和燃料消耗.
针对电动舵机控制中参数和负载的不确定性,设计自适应终端滑模控制器,利用滑模观测信息构造自适应律,对不确定参数进行估计,具有与复合自适应律相似的参数估计特性,但不需要系统状态的导数,理论上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输出误差的有限时间收敛.最后通过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通过改变电流密度和沉积时间,在碳钢基体上生成锌(Zn)镀层的分层结构,再经十四酸改性,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Zn涂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超疏水Zn涂层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化学组成和润湿性能.结果发现,当电流密度为0.18 A/cm2,沉积时间为9 min时,制备的改性Zn涂层对水呈现出160°的接触角和1.3°的滚动角,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和自清洁性.在砂纸磨损、刀片划擦、胶带剥离等外
基于催化剂颗粒微孔通道流动-反应与经典时滞理论,建立反映冷起动延迟与分解过程平均效应的催化床模型.对某型单组元发动机冷起动过程开展数值试验,并通过地面试验和文献资料数据验证了数值仿真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催化床和推进剂的初始温度显著影响肼类单组元发动机的冷起动过程,冷起动压力峰与冷起动延迟时间呈现正相关,且都与初始温度近似指数变化关系.液体推进剂进入催化床后的蒸发过程是肼类单组元发动机在冷起动过程中的主导因素.相较于肼-70和无水肼,采用单推-3的单组元发动机具有更好的冷起动特性.
介绍了一种小型轻质化高动态伺服机构,针对航天飞行器小型化和高工作性能的要求,对伺服机构进行了小型化、轻质化计,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与传动机构平行式布局方案和壳体精细化的减重槽设计,以降低结构质量;通过侧壁安装的方式和混装电连接器等外部接口优化设计,降低了伺服机构的外形尺寸;采用位置-速度-电流环的三环控制与限波补偿控制策略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实现伺服机构高动态响应的同时保证稳定性.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该伺服机构方案设计合理、可行,满足安装空间和外形尺寸要求的同时,实现了高动态响应.
基于微分几何原理,利用丝杠、滚柱和螺母螺纹滚道的曲面方程得出各零件在接触点处的主曲率以及主方向.通过建立全局坐标系,确定了不同零件在全局坐标系下的旋转坐标变换关系,计算出滚柱丝杠侧和滚柱螺母侧主平面之间的夹角.其次,根据Hertz接触理论,求解出接触椭圆的偏心率,研究了不同结构参数对接触特性的影响规律,与夹角ω=0的简化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主平面夹角在整个接触过程中保持不变;螺距和牙型半角对椭圆偏心率的影响不是线性关系,忽略主平面夹角会对偏心率的求解带来较大误差;主平面夹角会对接触椭圆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