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梨花老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034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天地,倏忽一瞬,有多少路无法回头?如果可以,谁不愿回到最初,所有悲剧都未来得及发生……
  故事应该开始在融融春日,那时的他还是临川最明亮的少年。多少人提起他,脸上都写满了向往—王安石之子,自幼敦敏,工于诗书……少年王雱真可谓是春风得意。不仅家学渊博,自身也极其优秀,更让人羡慕的是,他有一个温婉的妻子。
  那时,王雱和妻子庞氏是琴瑟和鸣的一对。她懂他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也能为他安置好柴米油盐酱醋茶。春日迟迟,幽窗寂寂,她为他研磨沏茶,红袖添来一抹香;夏日流火,蝉鸣蛙声,一片聒噪,她为他擦去额角细密的汗珠,情意都在锦帕里;秋夜微凉,风卷残荷,雨打芭蕉,她为他点一炉香,伴他一夜好眠;冬雪茫茫,寒梅独芳,枯枝瘦影,她与他扫雪煮茶,花前对饮,如此便又过了一岁。
  世人提起王雱,语气里尽是羡慕。
  然而旁人求不得的一切,似乎并不能让他感到满足和快慰。官场于他而言是一门太深的学问,字里行间都是尔虞我诈,谈笑间权倾色变,这一切他都读不懂,也不愿意读懂。
  可能是他的内心过于敏感脆弱,而人越脆弱,就越疯狂。他疯狂地猜忌身边的一切,朋友、亲人,还有他的妻子。
  他怀疑妻子對自己不忠,为了一些小事与她争吵。他知道她很累,其实自己也很累,可是他不肯放过她,也不肯放过自己。
  就像一方素白的绢帕不经意间染上一个小小的墨点,起初以为没什么,不过是一个小墨点罢了,或许洗一洗就掉了。于是庞氏处处忍让,低眉顺眼,小心谨慎地陪伴着他。可墨点终究没有被洗掉,反而越洇越大,吞噬了王雱与妻子之间所有的情意。
  他甚至怀疑到自己的孩子,那是他曾经期待了很久的骨肉,他却“以貌不类己,百计欲杀之”。因为孩子的相貌不太像自己,他便千方百计想要杀了他。
  庞氏的眼泪感动不了他,父亲的责骂唤不醒他,朋友的苦口婆心也劝不住他,或许连他自己也无能为力了吧!最终孩子死了,死在他的百般折腾之下。没人知道他是什么心情。悲伤?痛苦?还是解脱……
  只是从那以后,他和她就真的回不去了。庞氏搬到了一座绣楼里,离他远远的,已是相看两厌,又何必徒增伤感。只是在绣楼的那段日子,她还是会想起从前那些美好的岁月,想起那些绝望的时光,想起自己的孩子,然后泪流满面……
  儿媳的凄苦触动了王安石,他忧心于儿子的病却又无能为力。看着儿媳终日以泪洗面,这个高高在上的宰相,终究还是做了一个决定—让王雱与庞氏和离,他知道儿媳的委屈,所以亲自为庞氏选了一个好夫婿,让她风风光光地嫁给了别人。
  古有《放妻书》云:“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为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冤家,故来相对;即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蛾眉,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不知道庞氏离开他后,是否能够“重梳婵鬓,美扫蛾眉”,而她的怨恨,又是否能够解开?一别两宽之后,真的能各生欢喜吗?庞氏的欢喜再与王雱无关,而对于王雱来说,什么是欢喜呢?他不知道了,他曾经欢喜过,后来亲手把这份欢喜弄丢了。
  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他回想起与妻子在一起的恬淡岁月。他不厌其烦地回忆,回忆那时的杨柳,那时的梨花,那时的小轩窗、茶幽香,小楼上妻子含羞带笑地看着他,然后笑容淡了,没了,化成一个模糊的影子,消失不见了。
  这时候的王雱,应该是大彻大悟了吧!只是一切都无法挽回,终于只落了个往事如烟,随风消散……
  又是一年春日,海棠半开不开,梨花却是一树皎白,溪水潺潺,杨柳亭台依旧在,佳人何处寻?
  佳人何处寻?梦里应可寻!
  梦里的妻子,仍旧是当年的模样,红妆粉黛,好像从未离开,岁月也好像从未更迭。站在窗前,看见他,会温柔地叫他“夫君”。
  梦醒之后,只有一片寂静,风卷窗纱,冷月高悬,红烛泪滴到天明。
  后悔吗?当然!他说:“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而今往事难重省!所有悔恨都赋在那首小词里,字字诛心。只是再多悔恨也无法弥补了,他的余生只有在这样的心情中度过。
  错了就是错了,那些残忍的事情,别人无法为他辩解,他也无须辩解了,辩解给谁听呢?这空荡荡的残生吗?
  故事的结尾,也是在一个融融的春日。那时,他已久病缠身,形容枯槁地躺在软榻上。窗外,梨花似雪落了一地,他缓缓闭上眼睛,再也看不见未来。
  都说人死前可以看见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情,王雱看见的是什么呢?或许是那些短暂的,却足够他铭记一生的岁月吧,毕竟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美好的时光了。
  这一生,爱恨嗔痴,寸寸相思,都付于一抔黄土。最遗憾的,不过是未见梨花老,与卿难白头。
其他文献
要写诗词里的颜色,初觉并非难事,就像此刻外面万紫千红,随手一揽就是满怀斑斓,如漫天飞着如雪的柳絮,只消站着不动,就落上了肩头,躲都躲不开。可真等静坐桌前,却提笔难言,情绪百转千回绕在心间,欲诉却又彷徨,究竟该如何开端,才能把那些美轮美奂的句子尽数铺陈晕染。  诗词古卷几万篇,落地就是琉璃,沐过清风与月光,句句皆是倾城色,且孤光自照,一往而深,谁靠近了,都会未语失声,早就被乱花迷了眼。心生碧水千洄,
期刊
翠微靠着回廊,  我靠着你花月无边的心事。  我躲在繁花之外的小角落,  把微笑釀成与你共酌的春酒。  唇边开出一朵嫣红,  那是乍闻春信的小欢喜。
期刊
一直钟爱“白露”二字。宛如从《诗经》里款款走来的伊人,水天邈茫间摇曳着蒹葭苍苍,有份娴静寡淡的况味。可这伊人走进了杜甫的诗句里,蓦然多出些醇厚与浑郁。  他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念亲怀人之语。不似旁的思亲辞章中那般单纯的相思,杜甫的诗总忘却不了战乱的忧患。他想起四下离散后再无讯息的弟弟们,觉得家书渐渐成了空谈。哪一张沾满笔墨的笺纸能飞越战火,在万水千山外寻得他所念之人呢?死生难问,只有
期刊
屈原 《思美人》  屈原大大早已厌弃了浑浊的江湖,但江湖上依然流传着他“香草美人”的名号。作为森系小公举,被他点名表扬的花草简直不要太多!木兰、秋菊、杜蘅、薜荔、芰荷、女萝……哪个没有几分纯粹的烈性?因为他偏宠兰花,所以被后世奉为兰花花神,以勉君子之行。  纳兰性德 《康熙秘史》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容若公子如此写雪花,倒像是自白书了。他说爱雪花不是因为其身姿
期刊
为了策划《莫道诗词无颜色》这本书,编辑部快变成大染坊啦,众编誓要集齐古风颜色的万丈豪情也是没sei了!作为编辑部的小花、文化界的icon,本菇凉决不能落后,立即甩出一句诗并深情解读。做完这本书,感觉全世界都欠我一个“抛砖引玉”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婉逗菇凉:听惯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旁白,再听这位老师给其他角色配音,我总会饿得出戏。同理,吃货苏轼的文字
期刊
红菱颤  淫雨霏霏的初夏,杨柳枝的林师父用一支翠钗从画舫上买了三个女孩。  杨柳枝是云安城最红火的梨园,满城的人都晓得,杨柳枝分为杨班和柳班,杨班尽是女子,柳班则都是男子,故林家班历代掌事弟子女子姓杨、男子姓柳。  那日,一篙撑开红菱颤,林师父带着三个女孩回到杨柳枝。巍巍祠堂外,三个女孩跪成一排—削肩细腰的唤作敦敦,珠面凤眼的唤作狸奴,低眉薄腮的唤作薇之。  薇之先开了嗓,师父没说话,只低头吹茶汤
期刊
大概因为花和叶是最亮眼最铺天盖地的风景元素,先辈们对红和绿这两种颜色怀有特殊情感,不仅体现在开创广场舞时尚先河的惊红骇绿的花鼓队服,或者饶舌难度指数五颗星的“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驴”,更是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软化了几多心肠。  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  沐九九:“露红烟绿”乍看无理取闹,但若与上文的“催花雨小,著柳风柔”搭配理解,大概要为小山公子的美学境界献上膝盖
期刊
一日闲来无事,问起好友,在花花世界里打转这么多年,心底最爱哪种颜色?是否还如儿时那般,对白娘子如烟笼雾的头纱及白衣羡慕神往,恨不得自己也能绕着山头飘摇而下,做个身影如雪的仙子。  她那边久无回音,似是在斟酌每个颜色的好处,又似陷入绚烂的回想中。  我却轻轻敲击键盘打出几个字,像古时静守闺阁的小女子抚着花团锦簇的绣架,细细描摹丝帛上精致的蝶恋花,有朦胧又艳烈的喜悦升腾而起。  我说:我喜欢红色。  
期刊
古人把春天藏在长长短短的诗句里,我翻出零碎的旧诗行,试图拼凑出那段遥远的春晴,殊不知自己已被点染成花仙子,拥了满怀的好颜色。在明媚的四月天里,让我们甩开雾霾和沙尘的追踪,躲在春之诗行,做个『好色之徒』吧~  梨花千点白,春雨几声寒。  —宋·释道昌《颂古五十七首》  鸦丛桑椹紫,蝶穴菜花黄。  —宋·艾性夫《清趣》  诉得离情几许,桃花红浅红深。  —元·元好问《清平乐》  沐九九 每到换春装时,
期刊
月痕白处,暗香微度,应是梅花。  —宋·葛长庚《沁园春》  传统意识中的月亮是金黄色的,带有浑然天成的贵族气质。而在拂晓时分抑或梨花梢头,那抹月牙则是白色的,留给内心沉静的人。当白月光纷扬如霜雪,谁会是你藏在怀袖中的缥缈暗香?  嫩柳黄  詩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杨巨源《城东春早》  初春的嫩柳黄总让我想起糖果,比如青苹果汁浇出的柠檬果冻,色彩和滋味都没抹匀,化在舌尖上有味觉参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