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也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监测和评价土壤污染状况,首要任务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环境背景点并监测其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国内外土壤环境背景点布设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3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技术的土壤环境背景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首先对土壤环境干扰源进行分类,
【机 构】
: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北京 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仅关系到农产品的安全,也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监测和评价土壤污染状况,首要任务是确定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环境背景点并监测其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本文通过梳理并分析国内外土壤环境背景点布设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3S(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技术的土壤环境背景点位布设思路与方法:首先对土壤环境干扰源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土壤环境干扰源的缓冲区距离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获得土壤环境背景区;其次明确基本样品数量的测算方法;再者提出网格法布设土壤环境背景点.该方法适用于全国尺度或区域尺度下土壤环境背景点的布设,可为我国土壤环境背景点的布设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果业是铜川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铜川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铜川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加快推动以苹果为主的水果产业快速发展.立足新阶段,面对新要求,开启新征程,如何进一步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要求和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立足铜川苹果产业生产实际,通过深入广泛调研,剖析苹果生产存在突出问题,提出铜川低质低效苹果园改造提升“三改一提升”主要路径及技术模式,以期为铜川果业发展及果农增收提供参考依据.
加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决策部署.这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蕴含着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有力推动新时代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新进展.
\'孝核2号\'选自“晋RS-1系”砧木品系的实生后代,属矮化品种,树高是对照辽宁1号的4/5,节间短,雄花少,丰产性强.平均单果重11.08 g,平均壳厚1.13 mm,缝合线紧密,可取整仁,出仁率63.54%.冻后二次萌发,其副芽及下部侧芽萌发新梢坐果率高,抗晚霜能力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加快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迫切需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与加强,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的东道国和主席国,我们以COP15召开为契机,进一步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大力实施生物多
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两大全球性热点和难点环境问题,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基于协同治理视角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国际共识,备受关注.本研究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相互关系,梳理我国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如下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同治理的政策建议:制定协同治理政策制度框架;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互动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为协同治理提供空间保障;推动有利于实现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贸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和升华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价值观念上,赋予传统朴素的自然观以时代内涵,丰富和拓展了对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等关系的认识;二是在方法实践上,吸收传统生态治理智慧中的有益成分,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在表达方式上,对传统的生态话语实现现代转换,推动生态文明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2020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2030生物多样性战略:自然回归生活》(简称《2030战略》),旨在到2030年实现欧盟生物多样性恢复,增强应对气候变化、野火、食品安全和疾病风险的韧性,并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领导作用.该战略主要包括保护地连通、自然恢复计划、保障措施和行动计划四部分内容,特别是明确表达了欧盟对COP15关于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六大主张.本文系统梳理了《2030战略》发布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针对COP15的主张和立场,最后提出如下建议:高度关注
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自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以来,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但至今仍缺乏一部专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本文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立法的现实背景、可行性以及存在的困境,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门立法的进路,并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建议.
《欧盟绿色新政》被视为欧盟绿色转型的总体政策框架,其中提出了多项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既包括与贸易环节直接相关的进口标准、经济手段、信息手段,也包括将会对国际环境与贸易规则产生影响的政策.欧盟与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具有管控环节多、涉及行业和产品广、不断加严及拥有全球影响力的特点,可为我国更好地推动绿色转型工作提供重要启示.
条约的实施和遵守是多边国际环境公约普遍面临的现实性挑战.为了加强缔约方对公约规定义务的履行,不同公约演化出了各具特点的遵约机制,并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如何加强履行,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目标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国际社会对这一目标成果寄予厚望,而目标设立越高,对执行的要求也就越高.本文在分析遵约机制一般法律概念、相关环境公约经验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履行机制历史沿革基础上,研究提出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应重视强化国家战略与行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