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已经过了盲目合作的阶段,如何合理的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加强管理,不仅仅可以缓解中方高校教育资源稀缺的问题,也可以从根本上改善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和效果,提高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资源 引进 管理
2010年7月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项目本身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从高等教育资源这一源头着手,合理引进、有效利用,以优质的管理模式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引进的主要范畴
1.外方高校的外籍教师。19世纪中叶,外籍教师就开始以教会学校教育人员的身份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籍语言类教师又成为我国教育资源引进的重点,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中都能看到外籍教师的影子,外籍教师引进的渠道也不断增加。不可否认,外籍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籍教师,其意义更为显著。中外合作办学的外籍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在两种或者多种文化背景下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
2.外方高校教育课程。中外合作办学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留学,中外双方高校在最开始商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就必须重视引进外方课程及教材,外方的课程和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吸引力、学生的质量和国际素养。
3.外方高校管理理念。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引进不仅仅需要针对教师及学生,这同样也是一个学习、借鉴、引进西方高效优质管理理念的好机会,借此机会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引进外方教师质量不高,无法达到“外智”标准。中外合作办学中有大量的外籍教师,待遇较好,流动性也比较高,使得国外很多外籍教师看到了市场,一部分中方高校对于外教的聘用上仅仅注重语言或者单一的授课,许多外教年龄偏大,创新思维欠缺,对中国国情、政策制度和学生的水平并不了解,无法成功的扮演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些引进的外籍教师只满足了“外语外教”这一标准,却无法达到“外智外教”的层次。
2.合作办学课程盲目引进,课程重复设置。许多外方高校对于国内一流高校有深入的了解,双方或已开展许多交流合作,对其学生的质量和学校师资教学配置有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非顶尖一流高校,学生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外方合作的高校也对这些学校的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而这些中方院校也对国外复杂的高等教育市场及条件并不清楚,因此双方在课程的衔接和引进方面就无法针对中方高校进行最合适的评估,也容易出现不同名称的课程,教授的内容确实相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双方的合作质量和预期效果,也容易使得學生的学习过程出现问题。
3.中西方管理理念融合存在问题,无法适应中方实情。中外合作办学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模式,因此其管理就存在一定的相对性和针对性,可以借鉴和引进外方高校的良好管理经验和做法,但是不能照搬套用,必须与中方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进行结合,这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和问题,中方高校的合作专业及学生情况都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必须针对中方高校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
三、高等教育资源引进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的评估体系。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的引进都有简单的评估标准,在这些标准上,必须在完善基础评估的同时,建立更严谨、更具有中方高校特色的特殊标准,必须使得中外合作办学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教师层面,在满足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的“外籍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术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必须以“引智”作为新的基础评估标准,可以通过电话面试、突发问题处理、实际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实践等不同形式相结合的考察模式,综合评估外籍教师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度和法律、学生之前接受教育的水平、如何在调动课堂氛围、如何捕捉学生的实时心理变化等方面的表现,确定其是否满足基础评估标准。同时,通过考核其对中方合作高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特色、其自身具备的非专业授课的知识能力、对于在中方任教期限内预期的成果计划等方面,确定其是否具备正确引导学生综合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其与中方教师的接触,确定其是否具备团体配合的意识。
教学资源层面,应联合中外合作办学中方高校专业教师,采取远程或者前往外方高校实地听取课堂教学等方式,对引进的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评估,并与已经开始的课程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引进的课程及教材的质量,保证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能够与开始的其他专业课程相连接,并且尽可能避免重复设置,力争引进稀缺课程,开设特色课程。
管理理念层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部门首先必须紧紧把握引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不能单一的自行构建管理模式,必须与学校教务、学院及外方高校教师共同研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现有教学设施等级,制定以中方为主,西方为辅的本土化的管理模式,在小范围试用取得显著效果后方可推广至学校整个合作办学项目。
2.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的监管体系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在完成教师、教材及管理模式引进后,需要制定合适的监管计划。
对于外籍教师,不定期的安排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旁听其课程,对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查;通过在课余时间统计外籍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根据学生及中方教师的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以考试或考察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引进外籍教师进行考核,采取优胜劣汰制,不断督促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水平;定期对外籍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学术动态。
对于引进的课程,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外籍教师、中方教师及学生进行普查,设置不同的权重对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综合打分。同时,学校应组建相应的学术委员会,综合其他高校同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考察结果,本校课程开设情况反馈及国际最新课程设置趋势,做出及时的调整。
对于引进的管理理念,将西方管理理念与中方高校现有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因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导致很多项目并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学习。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部门必须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对结合后的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监管,通过对各方的反馈进行分析,及时修正现有管理模式。
3.健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的保障体系。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经费支出和有效利用,对聘请的外方及中方教师进行定期的调查,了解其对自身收入及合作项目财政状况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必须在学校现有财政制度外设施单独的奖惩制度,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中方教师及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硬件水平,吸引国外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我国教学。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和管理必须立足本国、本校、本专业的基础,在确保预期教育水平和效果后,积极探索新的引进及管理方法。同时,适当借鉴跨国高等教育的有效经验,尤其是教育输出国的成功经验,积极走出国门,向国外的高等教育机构宣传自己,与国外的高校在国外进行合作办学,进一步加深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我们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吸引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来中国教学,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
[2]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健康、有序[N].人民日报,2010年8月.
[3]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2003年3月.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资源 引进 管理
2010年7月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注重项目本身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从高等教育资源这一源头着手,合理引进、有效利用,以优质的管理模式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引进的主要范畴
1.外方高校的外籍教师。19世纪中叶,外籍教师就开始以教会学校教育人员的身份出现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外籍语言类教师又成为我国教育资源引进的重点,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中都能看到外籍教师的影子,外籍教师引进的渠道也不断增加。不可否认,外籍教师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外籍教师,其意义更为显著。中外合作办学的外籍教师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素养,能够在两种或者多种文化背景下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
2.外方高校教育课程。中外合作办学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留学,中外双方高校在最开始商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时就必须重视引进外方课程及教材,外方的课程和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外合作办学的吸引力、学生的质量和国际素养。
3.外方高校管理理念。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资源引进不仅仅需要针对教师及学生,这同样也是一个学习、借鉴、引进西方高效优质管理理念的好机会,借此机会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
二、高等教育资源引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引进外方教师质量不高,无法达到“外智”标准。中外合作办学中有大量的外籍教师,待遇较好,流动性也比较高,使得国外很多外籍教师看到了市场,一部分中方高校对于外教的聘用上仅仅注重语言或者单一的授课,许多外教年龄偏大,创新思维欠缺,对中国国情、政策制度和学生的水平并不了解,无法成功的扮演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些引进的外籍教师只满足了“外语外教”这一标准,却无法达到“外智外教”的层次。
2.合作办学课程盲目引进,课程重复设置。许多外方高校对于国内一流高校有深入的了解,双方或已开展许多交流合作,对其学生的质量和学校师资教学配置有清楚的认识,但是对于非顶尖一流高校,学生的质量往往参差不齐,外方合作的高校也对这些学校的情况没有详细的了解,而这些中方院校也对国外复杂的高等教育市场及条件并不清楚,因此双方在课程的衔接和引进方面就无法针对中方高校进行最合适的评估,也容易出现不同名称的课程,教授的内容确实相似的情况。这不仅影响了双方的合作质量和预期效果,也容易使得學生的学习过程出现问题。
3.中西方管理理念融合存在问题,无法适应中方实情。中外合作办学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模式,因此其管理就存在一定的相对性和针对性,可以借鉴和引进外方高校的良好管理经验和做法,但是不能照搬套用,必须与中方高校现有的管理体制下进行结合,这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和问题,中方高校的合作专业及学生情况都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必须针对中方高校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
三、高等教育资源引进的对策建议
1.优化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的评估体系。目前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的引进都有简单的评估标准,在这些标准上,必须在完善基础评估的同时,建立更严谨、更具有中方高校特色的特殊标准,必须使得中外合作办学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
教师层面,在满足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要求的“外籍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术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必须以“引智”作为新的基础评估标准,可以通过电话面试、突发问题处理、实际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实践等不同形式相结合的考察模式,综合评估外籍教师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制度和法律、学生之前接受教育的水平、如何在调动课堂氛围、如何捕捉学生的实时心理变化等方面的表现,确定其是否满足基础评估标准。同时,通过考核其对中方合作高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特色、其自身具备的非专业授课的知识能力、对于在中方任教期限内预期的成果计划等方面,确定其是否具备正确引导学生综合发展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其与中方教师的接触,确定其是否具备团体配合的意识。
教学资源层面,应联合中外合作办学中方高校专业教师,采取远程或者前往外方高校实地听取课堂教学等方式,对引进的课程进行深入的学习评估,并与已经开始的课程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引进的课程及教材的质量,保证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水平,能够与开始的其他专业课程相连接,并且尽可能避免重复设置,力争引进稀缺课程,开设特色课程。
管理理念层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部门首先必须紧紧把握引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不能单一的自行构建管理模式,必须与学校教务、学院及外方高校教师共同研究,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现有教学设施等级,制定以中方为主,西方为辅的本土化的管理模式,在小范围试用取得显著效果后方可推广至学校整个合作办学项目。
2.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的监管体系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方高校管理部门必须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在完成教师、教材及管理模式引进后,需要制定合适的监管计划。
对于外籍教师,不定期的安排专业教师及管理人员旁听其课程,对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查;通过在课余时间统计外籍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情况,根据学生及中方教师的反馈进行综合评价;以考试或考察等多种形式,定期对引进外籍教师进行考核,采取优胜劣汰制,不断督促其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水平;定期对外籍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和学术动态。
对于引进的课程,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外籍教师、中方教师及学生进行普查,设置不同的权重对已经开设的课程进行综合打分。同时,学校应组建相应的学术委员会,综合其他高校同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考察结果,本校课程开设情况反馈及国际最新课程设置趋势,做出及时的调整。
对于引进的管理理念,将西方管理理念与中方高校现有的管理理念相结合,因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导致很多项目并没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学习。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部门必须联合学校相关部门对结合后的管理模式进行实施监管,通过对各方的反馈进行分析,及时修正现有管理模式。
3.健全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的保障体系。首先,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中外合作办学经费支出和有效利用,对聘请的外方及中方教师进行定期的调查,了解其对自身收入及合作项目财政状况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必须在学校现有财政制度外设施单独的奖惩制度,确保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中方教师及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硬件水平,吸引国外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我国教学。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资源引进和管理必须立足本国、本校、本专业的基础,在确保预期教育水平和效果后,积极探索新的引进及管理方法。同时,适当借鉴跨国高等教育的有效经验,尤其是教育输出国的成功经验,积极走出国门,向国外的高等教育机构宣传自己,与国外的高校在国外进行合作办学,进一步加深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我们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吸引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来中国教学,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国外优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教育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年7月.
[2]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健康、有序[N].人民日报,2010年8月.
[3]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管理条例》,200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