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在甲状腺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在甲状腺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09-01-12-31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荧光联合纳米碳组(50例)和单用纳米碳组(50例).联合组术中采用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的方法识别甲状腺术中甲状旁腺,并通过快速病理确诊是否为甲状旁腺.比较2组患者甲状旁腺识别准确率、假阴性率、是否存在误切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患者.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χ2=0.06,P=0.80)、年龄(t=1.70,P=0.89)、身体质量指数(t=-1.34,P=0.26)、手术方式(χ2=0.10,P=0.74)及手术范围(χ2=0.04,P=0.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甲状旁腺识别的准确性高于纳米碳组(χ2=6.08,P=0.01),且联合组术后常规病理未发现误切的甲状旁腺,纳米碳组发现2枚误切的甲状旁腺.联合组术后6个月甲状旁腺激素为(29.50±15.41)ng/L,纳米碳组为(27.44±8.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2,P=0.03;术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纳米碳组出现1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结论 自体荧光联合纳米碳的方法识别甲状旁腺安全有效,可以提升甲状旁腺识别率,减少误切,缩短甲状旁腺离体时间,提高甲状旁腺移植成活率,降低术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其他文献
痤疮的四大发病机制是皮脂腺过量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皮肤微生物增殖、发炎与免疫反应.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痤疮的发病机制中皮肤常驻微生物,包括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马拉色菌的作用进行综述,同时综述耐药性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在耐药率不断升高下,替代治疗以及物理疗法的发展.
目的 回顾性分析西藏高原地区356例面部轻、中度痤疮中果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探索高原地区痤疮果酸治疗的最优方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某院门诊面部轻、中度痤疮患者356例为研究对象,行果酸治疗,每两周一次,四次为一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统计治疗中、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第3周,第5周、第7周、第9周的总疗效分别为68.8%、76.7%、84.0%和93.8%,呈明显上升趋势.经过前三次治疗,刺痒、灼热、轻微浅红斑、中度红斑的发生率轻度升高,第4次治疗后,自觉症状和皮肤反应下降;然而,“
瘢痕是人类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会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其发病机制至今仍存在争议.对瘢痕的准确评估有助于医务人员选择正确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瘢痕患者不仅可以看到可测量的特征(色素沉着、厚度、长度等),也经历着无形的不适(如瘙痒和疼痛),可能还会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还没有一种评估工具将这些因素全部纳入其中.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主观瘢痕评估量表及客观测量手段等进行评估.本文对常用临床评估方法进行了回顾.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与聚合酶链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梅毒患者皮损组织蜡块中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的敏感性.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6名诊断为梅毒的患者皮损组织蜡块分别进行IHC和PCR检测.结果 26份样本均显示IHC阳性,阳性率为100%;有7例Tp47-PCR阳性,9例poIA-PCR阳性,阳性率分别为27%和35%,其中poIA-PCR阳性样品中
目的 探讨circLARP4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对PTBP1/Wnt/β-catenin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circLARP4在正常宫颈细胞Ect1/E6E7和宫颈癌细胞(SiHa、HeLa、CaSki、MS751、ME180和C33A)中的表达水平.将SiHa细胞随机分成control组、pcDNA-NC组、pcDNA-circLARP4组、pcDNA-cir-cLARP4+pcDNA-NC组以及pcDNA-circLARP4+pcDNA-PTBP1组,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设备、人员在内的放疗资源现状以及与理论需求量之间存在的差距.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结合电话沟通的方式调查西部地区放疗单位、设备和人员;根据西部地区肿瘤患者数量以及放疗利用率计算需要放疗的肿瘤患者数量;基于需要放疗患者数量计算需要的放疗资源,并与西部地区已有的放疗资源进行对比.结果 截至2019年,西部地区放疗单位增长至304所;放疗设备增长至428台,其中直线加速器400台,钴60治疗机28台;放疗辅助设备模拟定位机234台,其中X射线模拟定位机187台,CT模拟定位机47
目的 探讨南昌市城市居民胃癌前疾病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8-2019年南昌市城市居民胃镜筛查出的144例胃癌前疾病患者为病例组,以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88名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4.0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害物质职业接触、不吃水果、畜肉摄入>7两/周、不吃粗粮、饮食烫、饮食干、饮食稀、饮食口味重盐、饮食油脂高、经常吃腌制品、吸烟、居住环境有人吸烟、饮酒、经常饮茶、精神创伤、精神压抑、高血
目的 分析儿童甲层裂病例的临床特征,寻找其发病原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由儿童甲层裂病例全部资料,分类汇总(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既往史、治疗史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76例患儿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15±1.54)岁,平均发病时间为(11.61±10.07)d,其中有43例患儿曾患过手足口病,大部分患儿仅指甲发生甲层裂(67例,88.16%),趾甲发生甲层裂的仅有6例(7.89%),发病时间多集中于(7~9)月(40.79%)、(1~3)月(26.32%).结论 手足口病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治疗鼻咽癌放射相关甲状腺剂量-体积阈值与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HT)风险,指导治疗计划设计,降低HT患病率.方法 选取2012-01-01-2016-12-31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采用IMRT治疗的34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定期监测IMRT前后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变化,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HT发生的因素.按照甲状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s)曲线的3个剂量(25 Gy、35 Gy和45 Gy)和对应的照射体积(V)的6个百分点45%、55%、60%、75%、90%和95%
目的 总结分析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5例皮肌炎相关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临床特征、检验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主要表现为肌无力(76.92%)、肌痛(61.54%)、关节痛(63.08%)、咳嗽咳痰(66.15%)、Heliotrope征(72.31%)、Gottron征(68.00%).60.00%出现CK及CK-MB升高,91.18%出现α-HBDH升高,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