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香起湄洲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ke594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祖的信仰和纪念已经深深融入沿海地区中国人以及他们后裔的生活当中,在维护家庭和睦、社会融合以及弘扬大爱精神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决定将“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精华
  妈祖是我国古代的女海神。妈祖一生奔波海上,救急扶危,济险拯溺,护国庇民,福佑群生,航海人敬之若神。死后,她仍以行善济世为己任,救遇难大众,人们将妈祖奉为名副其实的“海上女神”。随着妈祖庙的扩建和皇帝的褒封,妈祖的名声越来越大。中国航海者舟内均载有妈祖像,朝夕拜祭。郑和下西洋,每次行前均到妈祖庙祈祷,曾两次奉旨到湄洲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从元朝到清朝,我国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先后修建了大批妈祖庙,北起丹东,南到海南岛,东到台湾,西到重庆,现有较具规模的妈祖庙1500座左右。
  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口起源的形象化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口城市。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入的记载,则成为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
  妈祖文化的内容涉及神话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海洋学、建筑学、考古学、版本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同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与道教、佛教、儒学等文化有机地结合,汲取精华,兼收并蓄,逐步形成独特的妈祖文化体系。
  妈祖在短暂的一生中表现了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升天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是为了教化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国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海洋文化遗产之一。
  妈祖文化的形成给人类留下了相当大的精神财富。它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
  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妈祖文化的研究始于宋代,至今千余年。宋代学者对妈祖的文字叙述较多,如莆籍状元黄公度在《题顺济庙》一诗(1151年)中写道:“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崒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醪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作者用诗的形式,既道出了妈祖的传说与故事,又点出了妈祖的文化背景;既指出了妈祖的护国佑民宗旨,又描写了妈祖民俗活动;既总结了妈祖文化传播的历史,又点明了妈祖是护佑海上航行的海神。黄公度对妈祖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概括,观此后数百年,无人能出其右。
  1987年在莆田召开的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师大林文金教授首提“妈祖文化”,2013年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妈祖学概论》,对妈祖文化的概念作了初步的界定:“妈祖文化是以妈祖信仰为主旨,妈祖宫庙、祭祀、传说神话、文学艺术等为主要载体,衍生并融合各种文化元素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建筑、文献、文学艺术、体育、医学、军事、外交、航海、移民等众多的领域。”并提出了“妈祖学”的概念,《妈祖学概论》一书获得2016年福建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这意味着“妈祖学”学科的创立受到学术理论界的肯定。
  妈祖短暂的一生,并未留下片言只语,更谈不上思想体系,然而,妈祖信仰是一种自发形成于民间,历经上千年历史的活态文化。历代的妈祖信仰场所积聚了丰厚的有形文化,构成中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同时,作为民间信仰,虽然各地大致具有相同的信仰模式,但不同的地域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信众,并形成各种特色的民俗。而妈祖文化正是围绕妈祖信仰而形成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换言之,妈祖文化不仅包含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包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前者如庙宇、碑刻、塑像、牌匾等,后者如民间传说和故事、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
  妈祖信仰的凝聚功能
  千余年来,妈祖由人变为神,又从道教女仙中脱颖而出,由“夫人”升为“天妃”,由“天妃”又到“天后”,信众之多,影响之大,传播之广,古所罕见,这不能简单地用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来诠释。
  妈祖热爱人民、扶危济困、情操高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妈祖死后,人们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她塑造成慈悲博爱、护国庇民的女神,其目的是为了教化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十分重视妈祖的教化功能和这种“民族认同”的信仰作用,希望使之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不是宗教信仰所能涵盖的。
  在古代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曾有过辉煌的篇章。如宋代出使高丽,明代郑和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个国家,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冊封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千灾万劫,圆满完成了和平外交任务。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中国水师将领沈有容依恃妈祖庇护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石碣。又如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中国册使汪楫所著的《使琉球杂录》详述在妈祖庇佑下,封船如“凌空而行”,飞速通过钓鱼屿、黄尾屿、赤屿而进入琉球国境的姑米山、马齿山海域,使迎接天使的大夫郑永安惊叹如“突入其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原始资料还澄清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作用。由此可证,钓鱼岛列岛自古就是与台湾连结一起的中国领土。   凝聚海外华人
  尽管有朝廷的推崇为沿海及南洋华人社区崇信“妈祖”加注砝码,但事实上,“妈祖文化”在中国沿海地区、内地商埠和海外华人社区的信仰范围不断扩大,则正好印证了闽南商人的海外商业范围及商业思维的不断扩张。
  “凡舶中来往,具昼夜香火不绝。特命一人为司香,不他事事。舶主每晓起,率众顶礼”。这是描述当时福建商人在出洋行商时,总是把祭祀妈祖作为出洋远航的仪式,大小船舶多供奉妈祖神龛,而妈祖也保佑闽商不断向海外拓展并加强其在中国海上贸易的地位。
  中国南北沿海、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地所建的妈祖庙阁,是福建商人随着不断向海外移民,并一直奉妈祖为守护神而建立的。1572年,菲律宾就已出现妈祖庙;大约在1650年,华人在爪哇的巴达维亚已供奉妈祖;1751年,巴达维亚的华人始建天后宫。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棉兰、廖内、苏拉巴亚、锦石等地,都有闽商所建的天后宫;越南会安的天后宫至迟在1741年就已经存在;缅甸的天后宫建于19世纪初;始建于1673年的马六甲青云亭为漳州人郑芳扬所倡建,其偏殿也供奉妈祖;仅在吉隆坡,就有10来处华人庙宇供奉妈祖。
  妈祖崇拜成为海外华人社区的主要信仰。
  事实上,妈祖文化信仰不仅是闽商在海洋文明中的一种心理慰藉,更是海外华人尤其是闽商团结的族群意识的体现。妈祖不但是中国沿海地区崇拜的主要神祗之一,更成为海外华人社区最重要的崇拜神祗之一。
  当今世界依然如此,如1994年首届国际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湄洲祖庙隆重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尼、文莱、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来宾及信众万余人参加这一节庆,生动地体现妈祖信俗的世界性。
  连接两岸的文化桥梁
  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信众就多达1800多万人,妈祖成为联结两岸民众情感的和平女神。妈祖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构筑了海峡两岸民众不可分割的民族情感,两岸民众的文化(包括妈祖文化)交流必将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
  清代,靖海侯施琅奉旨东征台湾,统一祖国。他分兵三路出击,其中一路在泉州十五都围头,《泉州府志》载:“国朝将军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有助顺功。”平定台湾后,施琅感念妈祖涌潮济师之神恩,在自己的同乡、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题请未准,再次上书康熙帝请封,历数妈祖助顺神迹。
  台湾现有妈祖庙超过1500座。其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就有430余座。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台湾澎湖天后宫建于1592年。1989年5月6日,200余名台湾同胞冲破台湾当局的禁令,乘船直抵湄洲朝拜媽祖祖庙;1997年1月至5月,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103天,驻跸36个宫庙,接受台湾妈祖信众1000万人次的朝拜,在台湾岛内引起了巨大反响;2002年7月25日,妈祖金身直航澎湖,万人朝拜;2005年,连战先生为湄洲妈祖祖庙题词“神昭海表”。妈祖文化对弘扬爱国思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重要作用。大陆和台湾,同根共祖,中华文化传承,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民族意识。妈祖是中国的“神”,妈祖之爱国也决定了其信众的爱国。如今,妈祖已成为海峡两岸通商、通航的和平象征,成为统一祖国、推动两岸往来的和平女神。妈祖信仰中的这一功能还将继续发挥作用,推动两岸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携手合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带动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必然会导致区域内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和交流。随着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深入,将会产生一些区域的共同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也是区域乃至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妈祖崇拜是一种文化现象,妈祖文化已成为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以“和平、勇敢、关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的关爱与敬仰。■
其他文献
2017年5月19日,中国国家旅游日当天,安徽省六安市万佛湖景区迎来了“最长水上扁带行走”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德国选手朱麗安以59分26秒的骄人成绩走完了这根最长水上扁带,缔造了全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此次选手挑战的扁带从万佛湖景区芙蓉岛架设到对面的梅山南,长达674米,相较之前的世界纪录535米,足足多出了139米。
期刊
阿根廷画家米格尔·多拉在2003年时登上了阿根廷阿空加瓜山海拔4300米的高地,并在这里创办了“鹦鹉螺号”画廊,由此摘得“最高海拔的当代艺术画廊”吉尼斯世界紀录称号。每年的12月到次年2月,米格尔都会来到画廊,为到访的人们展示自己的作品,14年来从未间断。
期刊
近日,美国速食大赛专业选手Kevin Strahle造访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纽约市办公室,现场一口气吃下642克炸鸡块,并吞下了122克魔鬼辣椒,由此打破了“三分鐘吞食最多炸鸡块”和“两分钟吞食最多印度魔鬼辣椒”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期刊
闽北四平戏是福建流传的一种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现存于福建省屏南县的龙潭村和政和县的杨源村。四平戏自明后时传入屏南以来,至今已传15代。“看戏屏南班,下酒老鼠干,零吃地瓜干,配粥豆腐干”,这句闽东北民谣,道出了四平戏的广泛影响。  大山里的千古绝唱  闽东山区屏南县,古有“万山之县”之称。离县城约45公里的深山密林里,有一个龙潭村。1981年,在这山旮旯里发现了一个300多年前流传下来的古稀剧种—
期刊
2017年5月28日,在海南定安,由20名定安“娘子”组成的包粽子队伍在短短1个小时内包完631个粽子,创吉尼斯世界纪录,她们以此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根据吉尼斯紀录规则,以每个粽子不低于100克且捆绑牢固视为合格。
期刊
“云南”这名字富有曼妙的诗意,令人遐思无边。且不说云南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物产、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云之南”“彩云之南”,仅这样的美称就令人向往,让人沉醉其间流连忘返。2017年2月23日~3月1日,上邦国际摄影俱乐部云南民俗摄影创作團走进“彩云之南”,感受那里的美丽、神奇。
期刊
责任编辑:黄玮 组稿:王世民 邱太建  编辑邮箱:9247840@qq.com 欢迎来稿  主办:  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协办:  福州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厦门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宁德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莆田市旅游局  泉州市旅游局 漳州市旅游發展委员会  龙岩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三明市旅游局  南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局
期刊
福鼎地处福建省东北沿海,与浙南接壤,素有福建“北大门”之称。其依山傍海,“海上仙都”太姥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有太姥山岳、晴川海滨、九鲤溪瀑、福瑶列岛四大景区,目前已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列为第六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名单。  海上公园台山岛  福鼎的旅游资源颇丰,有太姥山的奇石异景,有嵛山岛的草甸天池,周边看海的资源更是丰富,一句“上山游太姥,下海观台山”道出了当地人的心头好。这里不但
期刊
在瑞典的萨勒克国家公园,摄影师卡罗尔·涅拉托维奇拍下了这张风景照片,将那片地区绚丽多彩的魅力景色尽展无余。河流浅蓝色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這种广角构图让人在一览全景的同时,又可以关注其中特别出色的细节部分,非常耐看。
期刊
来自新加坡的摄影师贾里德·林是个城市探索者,他喜欢把都市里与街头上的点与线、几何图案、抽象设计等拍摄下来,变成一幅幅有趣的照片,充滿大都市的味道,却又不失建筑艺术美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