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调查了四川省若尔盖和松潘两县部分孤儿的受教育状况、身体状况、学习情况及经济情况,利用SPSS软件检验出孤儿的幸福度不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并根据调查所得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有针对性的给予孤儿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孤儿;幸福度;调查
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据2005年民政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組织的首次全国性孤儿等级排查结果,我国的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其中具有农村户口的孤儿为49.5万人,占孤儿总数的86.3%。 [1]这些孤儿容易被社会所忽略。本次调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孤儿助养项目第一小分队在四川省松潘县、若尔盖县进行的,目的是了解当地农村孤儿的生活、心理状况,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反映有效的信息,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省若尔盖和松潘两县的孤儿为调查对象。调查了54名10~17岁的农村孤儿,其中10岁6人,11岁5人,12岁11人,13岁6人,14岁7人,15岁8人,16岁5人,17岁6人。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2010年7月~8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4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50份,调查有效率为92.6%。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孤儿基本状况
2.1.1 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状况
接受调查的孤儿接受教育的水平不一,其中15人上小学,17人上初中,8人上高中,10人未受过教育。整体上孤儿的受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这里面有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孤儿就学年龄整体滞后,10岁左右才上一、二年级的不在少数,三分之一的孤儿十五、六岁还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这些孩子无经济来源,不能保证按期入校,学习跟不上,随时都有失学的可能,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但绝大多数孤儿非常喜欢上学,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他们已经基本融入到了校园生活中。但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对同伴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学校是一个孩子们的聚居所,所以这些孤儿更愿意去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
但整体而言,由于孤儿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严格的要求和充足的经费来源,再加上孤儿自身努力不够,导致整体学业状况不佳。有21名孤儿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考上大学,19名孤儿认为找个好工作,10名孤儿并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在问及上学的感觉,有36人很喜欢学习,6人比较喜欢,5人感觉一般,3人不想上学。
2.1.2 调查对象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从调查来看,体重在40kg~60kg之间,孤儿的身高在145cm~165cm之间,鉴于当地条件相对较差,生活比较艰苦,在此期间有些孤儿可能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的状况。在被调查的孤儿当中,45人身体健康,3人患有长期的慢性病,2人残疾。总体上来看,孤儿健康状况良好。
很多孤儿存在心理障碍,十分内向,不愿意甚至不敢与人交流。主要表现在:心理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社会接触,对社会关爱持怀疑排斥心态;不幸的身世、封闭的环境、较好的生活条件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伴随成长逐渐凸现;有少部分孤儿自暴自弃,容易走向极端。
2.1.3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
与发达地区相比,若尔盖和松潘两县孤儿的经济状况比较差,孤儿每周零花钱大多低于10元,每天的伙食费在5元以下。笔者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1)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并不富裕,能给予孩子的零花钱和伙食费并不多。
2)当地生活水平所限。
3)孤儿自身思想所限。
2.2 调查对象的幸福度状况
幸福感主要是一种自我感觉,而幸福度是衡量人的幸福感的程度的度量,用幸福度层次来表示,利用SPSS软件研究孤儿的幸福度层次高低是否与经济状况有关,并假设两者没有关系。笔者收集到不同孤儿所拥有零用钱的多少,但是孤儿的幸福度是否受到金钱(即物质)的影响,笔者采用独立性检验。见表1、表2。
1)提出假设
H0:孤儿的幸福度状况与所拥有零用钱的多少是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
H1:孤儿的幸福度状况与所拥有零用钱的多少不是独立的(有交互作用)。
2)利用SPSS进行检验:
卡方检验:皮尔森卡方统计量:值110.834a;df16; 渐进Sig.(双侧)820. 似然比:值130556;df16;渐进Sig.(双侧)632. 线性和线性组合:值2.022;df1;渐进Sig.(双侧)155. 有效案例中的N:50。a. 21 单元格(84.0%)的期望计数少于5。 最小期望计数为 .08.
3)结论:P值为0.82>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孤儿的幸福度状况与所拥有的零用钱的多少没有交互作用。
可见大约86%的孤儿感觉比较幸福,约有24%的孤儿认为他们不幸福,根据检验结果孤儿的幸福感与金钱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孤儿拥有的零用钱越多,他们越幸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孤儿普遍受教育水平比较低且不平衡;虽然大多数孤儿非常喜欢上学,但是由于孤儿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导致整体学业状况不佳。许多孤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普遍较同龄人有偏差,这些都不利于孤儿今后的成长。
3.2 建议
1)组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定期进行辅导活动,多开展由志愿者组织儿童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对他们的救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在志愿者的带领和引导下开展游戏并进行建设性交流,为孩子们提供了自我展示和轮流发言环节,畅谈内心感受。
2)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孤儿的关注,有能力的尽可能去帮助甚至领养他们。认领孤儿是要对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负责的庞大长远的工程,并不是一件短期的善举。领养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还要有爱心、责任心以及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3)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资金的筹集,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问责体系,保证专款专用。例如可通过NGO机构,号召NGO行动者和志愿者加入宣传救助队伍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每一笔善款发放到孤儿监护人手中,减轻监护人的经济负担。
4)加快完善孤儿福利的配套体系。在涉及孤儿成长的许多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如在教育、健康、卫生、住房等 [2] ,尤其要增加贫困地区孤儿教育经费投资力度,提供完善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确保每个适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并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 尚晓援,程建鹏.中国孤儿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6,10: 8
[2] 王鹏飞.农村孤儿的抚养模式与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32-34
关键词:孤儿;幸福度;调查
孤儿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据2005年民政部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組织的首次全国性孤儿等级排查结果,我国的孤儿总数为57.3万人,其中具有农村户口的孤儿为49.5万人,占孤儿总数的86.3%。 [1]这些孤儿容易被社会所忽略。本次调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孤儿助养项目第一小分队在四川省松潘县、若尔盖县进行的,目的是了解当地农村孤儿的生活、心理状况,向中国扶贫基金会反映有效的信息,有针对性的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四川省若尔盖和松潘两县的孤儿为调查对象。调查了54名10~17岁的农村孤儿,其中10岁6人,11岁5人,12岁11人,13岁6人,14岁7人,15岁8人,16岁5人,17岁6人。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2010年7月~8月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4份,有效调查问卷份数为50份,调查有效率为92.6%。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村孤儿基本状况
2.1.1 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状况
接受调查的孤儿接受教育的水平不一,其中15人上小学,17人上初中,8人上高中,10人未受过教育。整体上孤儿的受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这里面有家庭、环境、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孤儿就学年龄整体滞后,10岁左右才上一、二年级的不在少数,三分之一的孤儿十五、六岁还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这些孩子无经济来源,不能保证按期入校,学习跟不上,随时都有失学的可能,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但绝大多数孤儿非常喜欢上学,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他们已经基本融入到了校园生活中。但是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孩子们对同伴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学校是一个孩子们的聚居所,所以这些孤儿更愿意去学校和同学们在一起。
但整体而言,由于孤儿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严格的要求和充足的经费来源,再加上孤儿自身努力不够,导致整体学业状况不佳。有21名孤儿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考上大学,19名孤儿认为找个好工作,10名孤儿并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在问及上学的感觉,有36人很喜欢学习,6人比较喜欢,5人感觉一般,3人不想上学。
2.1.2 调查对象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从调查来看,体重在40kg~60kg之间,孤儿的身高在145cm~165cm之间,鉴于当地条件相对较差,生活比较艰苦,在此期间有些孤儿可能出现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的状况。在被调查的孤儿当中,45人身体健康,3人患有长期的慢性病,2人残疾。总体上来看,孤儿健康状况良好。
很多孤儿存在心理障碍,十分内向,不愿意甚至不敢与人交流。主要表现在:心理脆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社会接触,对社会关爱持怀疑排斥心态;不幸的身世、封闭的环境、较好的生活条件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伴随成长逐渐凸现;有少部分孤儿自暴自弃,容易走向极端。
2.1.3调查对象的经济状况
与发达地区相比,若尔盖和松潘两县孤儿的经济状况比较差,孤儿每周零花钱大多低于10元,每天的伙食费在5元以下。笔者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
1)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并不富裕,能给予孩子的零花钱和伙食费并不多。
2)当地生活水平所限。
3)孤儿自身思想所限。
2.2 调查对象的幸福度状况
幸福感主要是一种自我感觉,而幸福度是衡量人的幸福感的程度的度量,用幸福度层次来表示,利用SPSS软件研究孤儿的幸福度层次高低是否与经济状况有关,并假设两者没有关系。笔者收集到不同孤儿所拥有零用钱的多少,但是孤儿的幸福度是否受到金钱(即物质)的影响,笔者采用独立性检验。见表1、表2。
1)提出假设
H0:孤儿的幸福度状况与所拥有零用钱的多少是独立的(没有交互作用)。
H1:孤儿的幸福度状况与所拥有零用钱的多少不是独立的(有交互作用)。
2)利用SPSS进行检验:
卡方检验:皮尔森卡方统计量:值110.834a;df16; 渐进Sig.(双侧)820. 似然比:值130556;df16;渐进Sig.(双侧)632. 线性和线性组合:值2.022;df1;渐进Sig.(双侧)155. 有效案例中的N:50。a. 21 单元格(84.0%)的期望计数少于5。 最小期望计数为 .08.
3)结论:P值为0.82>0.05,因此接受原假设,认为孤儿的幸福度状况与所拥有的零用钱的多少没有交互作用。
可见大约86%的孤儿感觉比较幸福,约有24%的孤儿认为他们不幸福,根据检验结果孤儿的幸福感与金钱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并不是孤儿拥有的零用钱越多,他们越幸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孤儿普遍受教育水平比较低且不平衡;虽然大多数孤儿非常喜欢上学,但是由于孤儿缺乏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导致整体学业状况不佳。许多孤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普遍较同龄人有偏差,这些都不利于孤儿今后的成长。
3.2 建议
1)组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定期进行辅导活动,多开展由志愿者组织儿童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对他们的救助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在志愿者的带领和引导下开展游戏并进行建设性交流,为孩子们提供了自我展示和轮流发言环节,畅谈内心感受。
2)呼吁社会上更多的人对孤儿的关注,有能力的尽可能去帮助甚至领养他们。认领孤儿是要对一个人一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负责的庞大长远的工程,并不是一件短期的善举。领养人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还要有爱心、责任心以及为社会奉献的精神。
3)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资金的筹集,政府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问责体系,保证专款专用。例如可通过NGO机构,号召NGO行动者和志愿者加入宣传救助队伍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完善的监管体系确保每一笔善款发放到孤儿监护人手中,减轻监护人的经济负担。
4)加快完善孤儿福利的配套体系。在涉及孤儿成长的许多方面给予相应的帮助,如在教育、健康、卫生、住房等 [2] ,尤其要增加贫困地区孤儿教育经费投资力度,提供完善的教育资源,提高他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确保每个适龄学生能够按时上学,并接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 尚晓援,程建鹏.中国孤儿状况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 2006,10: 8
[2] 王鹏飞.农村孤儿的抚养模式与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