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素材 渗透习作指导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作文部分的总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由于受到农村学校条件限制,小学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量较少,家长陪读也少,导致学生好词好句积累偏少。新颖的作文素材匮乏,缺乏写作兴趣。写作时无从下笔。教师要试着将传统的“师授作文”变为学生“自主作文”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发挥、创作的空间,逐步养成学生愿写作文、想写作文、爰写作文的好习惯。
  一、激发想象,留心生活
  1.拓展学生想象力
  孩童时期,孩子接受的外来消息最懵懂,也最分散,此时教师要适当的用图片引导孩子有序思维,帮助其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章,适时的语言鼓励和物质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会使其觉得枯燥无味,也不会使其感觉吃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快乐与享受。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学生刚学写话阶段,也是作文起步阶段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促进语言表达能力。
  2.留心观察
  每个人的想法都取决于其观察的切入点。观察点不同,看到的不一样,想法也就不同。
  比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出去接触这个世界。到不同的地方,让学生认真观察,在大脑系统里形成认知。学生一旦形成这种认知,写作就信手拈来。
  问题的积累就是知识的积累。在循序渐进中,学生能更流利、更通畅地写作。如果观察一个物体能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那才是成功的观察,才是观察的意义。
  二、拓展阅读,感知文本
  目前,小学教材中编写的基本上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习课文时,要按照阅读环节有序展开:导入课文——课题质疑——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拓展研读——布置作业。
  如教学《月光启蒙》时,在导入环节,我通过读题质疑,问学生:“是谁启蒙了谁?”阅读过课文的学生能够准确地答出,是母亲启蒙了文中的作者。接着介绍作者孙友田,问学生:“母亲给了他哪些启蒙?”记忆力和概括力好的学生能能说出几点: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
  我顺势让学生阅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地方是写教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学生为了找出答案,兴趣高涨,跃跃欲试。同时提出要求,让学生画出相关句子,做上批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接触新的课文时,要反复通读,直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当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对课文寄托情感的理解将水到渠成。
  三、理清脉络,学习写法
  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和感悟,对写作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一节阅读课,不仅要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感知文章的内容。受到情感的熏陶,更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与别人交流,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同时,注重拓展迁移,训练学生自我表达能力,从说到写,由仿到创,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当学生仿写课文时,会模仿作者的写作思路、运用精练的语言来构思自己的作品。通过多读多寫,轻松学习阅读、表达、写作的技巧。
  如我在教学《明天,我们毕业》时,在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围绕“眷恋”这个词,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理清脉络。提炼小标题。通过课文分析,让学生快速学会总——分——总结构方式以及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写文章时切莫冗杂,否则会“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到重点。
  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作文材料,渗透作文指导。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习作语言,领悟写作方法,灵活地运用知识,开发智力,提高写作能力,激发语文学习和写作的兴趣。
  四、范文讲评,赏析优点
  范文讲评,更侧重于讲学生作文中的优点。教师可以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让学生知道写作时怎样才能写得出彩。这留给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如在讲评《给×××的一封信》时,我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读出来。当出现优美的词汇恰当的的修辞、整齐的句式时,我会让其他同学评价:他的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子(词汇)表达出同样的情感吗?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言语表达。
  这样,学生能够准确地指出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将范文与教材上的文章进行篇章整体结构、句子的语法、语言的逻辑顺序、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的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践证明,在阅读课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渗透习作指导,进行改写、仿写、续写等,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心领神会,还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借鉴范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再创作。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2010届毕业生将达到660万人左右,而经济危机尚未见底,高职院校毕业生作为就业弱势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工作
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保持和改善,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从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有机农业的特征和有机农业的环境要求几个方面论述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必要性
根据农林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将属性综合评价系统首次应用于农林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领域,对教师双语教学水平进行了评估
以工作过程为出发点构建教学内容,以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实施项目教学,以工作要求和职业标准实行"学校+企业"的方式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将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这一要求强调了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文本对话,注重策略指导,利于学生在深入探知的过程中增强语用灵活性和准确性。本文以文本阅读为探述对象,阐述质疑阅读、深挖内涵和读写结合等策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是高度集中的情感,借人体的“动的形象”,通过自然或社会生活“动的规律”表现各种“形态化”了的运动。在舞蹈中常常可见这样的情况,用几句话可以交待说明的精神状态、情感体验、心理冲突,用舞蹈的语言则可以把它抒写得细致深入,淋漓尽致。正如美学家李泽厚所说:“舞蹈使人的心理表现与生理活动,美感愉悦与情感享受紧密联系,经由人们在身心呼应,这门艺术便具有生动
针对荔枝蛀蒂虫的生物防治应用技术问题,在室温27(±3)℃条件下,用10种供试的赤眼蜂种类(或种群)对荔枝蛀蒂虫卵寄生能力进行筛选试验。结果发现,仅小灰蝶分索赤眼蜂Trichogr
通过取样分析对中山市菜园土的土壤肥力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中山市菜地耕层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平均值为63.16%,多数土壤偏粘性;土壤pH值平均为5.74,61.7%为微酸性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因而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此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作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文学功底,因此,抓好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尤为关键。本文作者主要总结了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对高中作文教学展开较为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一、重视高中作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