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者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hou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特普路,2007年攝于加尔各答
查若迪普·乔杜里(Chirodeep Chaudhuri)

  查若迪普·乔杜里(Chirodeep Chaudhuri)是生活工作在孟买的报道摄影师。他曾经从事广告行业,后来为报纸工作,现在仍为报纸提供图像故事。他从不跟风拍摄热门题材,也不追求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他的照片有一种平实的美,给人以呼吸和思考的空间。看他的照片,仿佛回到了照片中的时代,在历史和文化上给人以丰富启迪。
  乔杜里的照片有一种淡淡的“记录感”,他本人也被称作“孟买记录者”,镜头中的城市百态紧扣城市的脉搏。他的大多数照片拍摄的都是孟买等他深入了解和多次去过的地方,既不是追求光影和色彩效果的旅游照,也没有当下流行的粗糙,而是观者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观看并与之精神交流的精品。
  20多年来,孟买的名字从Bombay改成了Mumbay(1995年,孟买的英文名称从英国殖民时代的Bombay改为Mumbay,以去除殖民色彩——编者注),乔杜里也用他的相机记录了与孟买共同成长的过程。他开始只拍单幅照片,后来则主要拍组照。他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只是满足于尽快完成任务交差,而是按自己的方式花大量时间沉浸于拍摄题材,精雕细琢,拍出成熟的作品。他的作品最吸引人的是简单明了,不故弄玄虚。看他的作品,你不会有任何隔阂和误解,仿佛他就站在你面前,向你讲述着照片里的故事。
滨海大道,2007年摄于孟买,柯达Tri-X 胶片拍摄

  他发表了许多关于孟买的作品,比如《孟买:城市之内》《城堡漫步》《伫立于城际线》《彼时孟买 此时孟买》《孟买,我的生命》等,作品被美国休斯顿的摄影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Photographic Arts,Houston, USA)、美国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the PeabodyEssex Museum ,Massachusetts; USA)、日本清里摄影美术馆(Kiyosato Museum ofPhotographic Arts)和印度一些私人机构收藏。
一个雨季下午,2007 年摄于孟买印度之门,柯达Tri-X 胶片拍摄

苏瓦莫·米特拉对话查若迪普·乔杜里


  你是什么时候决定以摄影为职业的?为什么?
  查若迪普·乔杜里:我对摄影感兴趣纯属偶然。有一次,我在孟买看到一本二手的《生活》杂志。记得那是在1989~1990年那个动荡的年代,发生了苏联解体、柏林墙倒塌等许多大事件,那本杂志上也有许多新闻照片,我很感兴趣。当时印度已经有了卫星电视节目,我经常看BBC循环播放的世界新闻节目,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于是我有了当摄影记者的想法。一来可以亲身经历这些大事件,二来还可以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多酷啊!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个村子》组照之一,摄于2008年

  那你是怎么成为职业摄影师的?
  查若迪普·乔杜里:也是一次偶然机会。我当时对摄影和相机一窍不通,就是有满腔热情。我在之前做广告行业时,假期和业余时间的确拍了不少照片,不过离专业摄影相差很远。有了当职业摄影师的想法后,我又苦练了3年,开始留意各城市报纸上的招聘广告。终于,我在《星期日观察者报》上看到了招聘摄影记者的广告,应聘成了见习摄影记者。
  你喜欢拍突发事件和大事件这种硬新闻吗?
  查若迪普·乔杜里:刚入行时的确喜欢拍突发事件和大新闻。至今我有时还怀念那种肾上腺素飙升的难忘经历,相信每个摄影记者都有体会。不过后来,我逐渐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体的工作方式随着时间在改变。摄影师的作用在逐渐下降,外出拍摄摄影故事的经费也越来越少,高水平的摄影师的需求也大大降低。
《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个村子》,2003 年摄,柯达Tri-X 黑白胶片拍摄

  你如何描述现在的工作?目的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
  查若迪普·乔杜里:我的工作变化很大。开始,我只是在城市里转悠,随时抓拍,并在这个过程中重新了解我居住的孟买,以及她的人民和建筑。那时,我追求用单幅照片去表达。到了摄影生涯中期,我开始拍摄多幅照片的摄影故事。我现在的工作主要就是记录孟买这座我从小生活的城市的变迁。这些题材都是长期的,我刚完成了一个,花了23年才完成。以后大概会出书或做展览,摄影记者的工作我基本不做了。
阿布哈的窗户,2007年摄于伦敦
人们在安·贝德尔卡博士去世50周年纪念日上悼念他(安·贝德尔卡1891年4月14日出生于一个贱民家庭,1956年12月6日去世。他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是经济学家、司法学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印度独立后第一届司法部长,主持了印度独立后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被誉为“印度宪法之父”。他终生致力于提高低种姓和贱民的社会地位,受到低种姓和贱民的热爱——编者注),2006年12月摄于孟买

  除了孟买,你最喜欢拍摄哪座印度城市?
  查若迪普·乔杜里:肯定是加尔各答。我没在那里长住过,总是过客,所以没什么偏见和个人好恶,这种客观正是我所追求的。我过去喜欢英国伦敦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伦敦的灰色天空和很难预料的天气变化非常适合拍摄黑白照片。
  你拍的城市照片都有人出现,为什么这样拍?将来很重要吗?
  查若迪普·乔杜里:这样拍主要是从记录的角度考虑的。我拍的孟买照片,在将来——比如说20年以后——会看起来很有意思。我小时候的孟买与我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孟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城市。对我来说,照片的记录价值非常重要。我对现在流行的街拍不反对,但我更愿意坚持过去的拍摄方式。
卡马提普拉红灯区,2008 年摄于孟买
卡马提普拉红灯区,2008 年摄于孟买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
  查若迪普·乔杜里:我一直喜欢尤金·史密斯(W. Eugene Smith)、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和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印度著名电影导演,1950~1970年代拍摄过多部著名影片,1992年去世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编者注)的作品,因为他们善于运用视觉语言,与观众互动。
政治领袖与女学生,2006年9月摄于孟买
城际火车广告,2008年摄于孟买

  你喜欢拍摄黑白还是彩色照片?
  查若迪普·乔杜里:开始我特别喜欢拍黑白照片。因为那时候我的拍照技术还不成熟,黑白照片曝光宽容度大,冲洗容易,很适合我。后来,给杂志供稿必须用彩色反转片。但拍彩色胶卷比黑白要贵许多,拍摄自己的项目又只能自己花钱,所以我还是偏爱拍黑白。现在用数码相机拍,拍黑白和彩色花费完全相同,我就视题材、想法而定。
  现在主要用数码相机还是胶片相机拍摄?
  查若迪普·乔杜里:老实说,我不太在意这个问题,而且现实中没几个摄影师会在意这个问题吧。数码相机刚出现的时候,摄影杂志花大量时间去讨论胶片相机比数码相机更好。而这些年,数码技术不断进步,现在我更愿意用数码相机,因为在印度用胶片拍摄已经越来越不方便了。另外,我有照片强迫症,一定要经常打印出照片才放心,用数码相机更方便,随时可以打印照片,不会破坏我的工作流程。
  你喜欢拍系列故事,为什么?
  查若迪普·乔杜里:我现在喜欢拍长时间的摄影故事,对单幅照片已经不感兴趣了。就像作家喜欢写小说,而不是短篇故事一样,我脑海里要讲的故事更适合用组照来表达。我拍摄的主题,比如“乘客”“孟加拉村庄”“城市图书馆”都需要大量图片的积累。我已经基本不再拍摄那种单幅“决定性瞬间”的照片,但有时还会拍单幅照片,多半用在Instagram上,用文字描述来辅助照片讲故事。
  你觉得图片说明重要吗?
  查若迪普·乔杜里:我觉得“一图胜千言”太夸张了。有些照片表现力强一些,有些表现力弱一些。平和的照片有自己的结构,往往不需要文字辅助。但有些其他照片则需要语言辅助。这不是因为照片拍得不好,而是有些东西视觉语言无法表达,只能靠文字。照片故事中的图片说明与单幅照片的图片说明不同,它不一定辅助说明照片,而是帮助照片讲故事,补充内容,或增加辅助的内容。
吸烟室,2019年摄于印度班加罗尔国际机场,一加A3003手机拍摄
普什卡,2001年摄于印度拉贾斯坦邦普什卡,柯达Tri-X 400胶片拍摄
海得拉巴女孩,2010年摄,富士Provia 100F 胶片拍摄。

  现在社交媒体盛行,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查若迪普·乔杜里:这取决于你用它做什么。一味指责新技术是愚蠢的,但如果你只是点赞,那就太肤浅了。
  你现在用什么拍摄装备?
  查若迪普·乔杜里:我一直用佳能器材。最早我用膠片单反相机,后来换成了数码单反相机。我也用小巧的佳能G系列袖珍相机拍摄。最近6年来,我更喜欢用手机拍照,开始用4100万像素的诺基亚Lumia1020,现在用一加A3003。我也用它们拍摄影故事,效果很棒,远远超过了发Instagram和社交媒体的需要。
  除了摄影,你有其他爱好吗?
  查若迪普·乔杜里:主要是阅读和旅行。我喜欢参观博物馆,越抽象越好,但我只是偶尔去。我还有收藏东西的强迫症,比如圣雄甘地雕像、连环画、介绍各城市的书、画册,等等。
  对年轻的摄影者有什么希望吗?
  查若迪普·乔杜里:现在,一些刚入行的年轻人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不好。市场变得更大,竞争也更激烈。我相信,立志做出一番成就的年轻人最需要的特质是好奇心。没有好奇心,你做不好一个出色的摄影记者,或者其他与人打交道的职业。阅读习惯也非常重要,书、报纸、杂志,更重要的是阅读的广泛性。此外,要懂艺术,多学科地广泛涉猎,要给自己制定目标,并为之努力。摄影是艺术的一种,我们做的是艺术工作,而作品是你艺术修养和为人的直接反映。
其他文献
“把摄影作为印刷材料是非常有效的。摄影作品可以作为文字旁边的图解,或作为代替文字的‘图片正文’,或作为一种明确的表达方式,而其客观性不允许任何个人的随意解释。”  ——拉兹洛·莫霍利·纳吉  这张极富设计感的物影照片是拉兹洛·莫霍利- 纳吉(Laszlo Moholy-Nagy,1895~1946)为1923 年3 月发行的先锋艺术杂志《Broom》(第4 卷,第4 期)拍摄的封面草图。莫霍利-
期刊
假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富吸引力的词汇。蓝天白云、清澈山涧、辽阔大海,虽然每个人喜爱的度假方式和地点不同,但让人身心惬意的假期生活却包含了相似的心灵感受。并且,享受自己的假期生活外,几乎每个人对他人的假期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假期总能够成为热门公共话题的原因吧。  虽然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平复,但随着防疫工作持续、国内绝大多数地区都已降级为低风险,2020年的夏日假期还是近在眼前了。  谈
期刊
現在有很多软件甚至手机App都可以做到一键对照片中人物的面容进行优化处理,但终究一键智能的操作“效果”在需要精雕细琢的人像摄影作品中还是略显“粗糙”。因此,今天让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如何通过Photoshop对人像作品的面容进行精准优化,可分为肤色优化和增强脸部立体感两个方面。优化肤色的主要思路  人像照片中,人物的肤色和肤质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观者对于画质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妨通过后期从“饱和度”和“
期刊
1月7日,尼康公司发布了新一代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尼康D780,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更新。其前代产品D750是2014年发布的,D780的上市着实让尼康用户们等待了相当长的时间。强劲的实时取景对焦能力  相比于D750,尼康D780升级幅度还是相当大的。首先,新一代2450万像素背照式传感器和EXPEED 6传感器的组合使其画质有了进一步提升,高感方面也展现出了锐利低噪点的性能。传感器表面集成的27
期刊
布达佩斯全景故宫全景  全景照片指的是可视角度极为宽广的宽幅图片,这样的照片可以一次拍成(但是需要特殊的拍摄器材,如哈苏XPAN或摇头机等),也可以通过普通相机拍摄后进行后期拼接,所以现在也被称为“全景接片”,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后者。  全景照片的好处有二:一是可以兼顾清晰度和视角,它和直接用超广角镜头拍出来的画面有所不同,因为它是由多张照片拼接而成,所以有着极高的像素数量。例如拍摄北非摩洛哥舍
期刊
《第九区》(Precinct 9 ),2018 ? Christophe Canato克里斯托夫·卡纳托(Christophe Canato)  模棱两可令人不安。几百万年来,人类的进化使我们渴望确定性,这是一个必要的生存技能。当人们在萨瓦纳草原上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时,会猜测这是捕食者,食物来源,还是潜在的伙伴?确定是哪一种情况很重要,否则结果可能会非常糟糕。  社会的复杂性使我们很难辨别是机遇还
期刊
佳能发布旗舰单反EOS-1D X MarkIII等新产品  1月7日,佳能发布了旗舰数码单反相机EOS-1D X MarkIII。  该机仍然采用镁铝合金制作的防尘、防潮机身,2010万有效像素、外观尺寸、快门速度范围、取景器放大倍率与4年前推出的上一代旗舰EOS-1DXMarkII完全相同,重量轻了90克,为1440克。其仍然采用双卡槽设计,但存储卡从CF卡/CFast卡变为CFexpress卡
期刊
近年来,在国际社交媒体上,有一批被称之为“夏日系摄影师”的人气博主,他们的摄影作品色彩明快,主题烂漫,夏日氛围浓厚。来自韩国首尔的张东元就是“夏日系摄影师”里的佼佼者,他在社交媒体instagram上的账号Hello_dongwon(hi_dongwon)有将近40万的粉丝数,被网友们戏称为“让少女心动的摄影师”。  每个人心里对夏日都有一种特殊的情绪和记忆,也许是学生时代的白衬衫和短裙摆,也许是
期刊
很多人喜欢夏天的原因是草木茂盛,花果繁硕,喜欢那满眼的绿。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那方国平的作品《非常色》,会让你的这种“喜欢”享受到极致。  方国平是一家杭州文化传播公司的创始人。对于这组作品《非常色》,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绿水青山,是自然山川带给我们的视觉感知,就像著有《画山水序》的宗炳所说的“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回溯传统,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极为独特的领域。看山水,看自然,目光不同,看
期刊
说到夏季,人们似乎总忘记她的烦热,只记得她的美好。在古时,文人墨客就说了不少她的好话,比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高骈的《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些诗句把夏季描写的淋漓尽致,似一壶甜酒,沁人心头。  不过古人的夏季肯定比现在要单调吧。作为现代人,夏季你都会想要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