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美育探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UANJUA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的美育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支离破碎的讲解和机械繁琐的训练,使语文教育中应有的美育因素丧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
  其实,语文教育和美育是不可分离的。众所周知,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辞海》是这样解释的:“美育。亦称‘审美教育’,关于审美与创造的教育。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的审美活动和理性的美学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美育的主要途径是艺术教育,其本质是通过美的形象感染人、打动人,使人产生情感共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艺术教育,它通过一个个鲜明的文学形象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和人生的感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是对美的欣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美的感悟和体验,写作的过程是对美的发现与创造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感悟美、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语文教育的过程自始至终就是美育教育的过程。
  那么,初中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美育教育?
  一.科学确立初中语文美育的任务,找准初中语文美育的着力点
  笔者认为,初中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主要有:①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体会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人生美,激发学生发现美的事物,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进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②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③借助初中语文教材及语文教育中的美学元素,培养、开拓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运用美的形式表现美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按照美的规律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生活、设计新未来。
  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美育教育,找准初中语文美育的着力点。一是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内容:①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教学中等表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性美的内容;②表现以上这些的美的内容所运用的美的形式,诸如语言、节奏、音韵、形象、意境、哲理等。也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本身的魅力,受到审美熏陶,形成审美体验,得到人生感悟。二是语文教育中美的形式,即教师如何将美的教学内容用美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这种美的形式中感悟美的内容、欣赏美的内容,如语言、板书、多媒体课件、课本剧等等。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将美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育的各个层面
  首先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美学元素,将美育教育渗透于文本学习之中。语文课文是初中语文美育的载体,蕴含着许多美学元素,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宝库,是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的和谐统一体,这些美学元素就是美育的具体内容。就内容而言,课文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美的各个方面,如《春》《济南的冬天》《夏感》《紫藤萝瀑布》《化石吟》《华南虎》《马》《三峡》《观潮》《小石潭记》《沁园春·雪》等课文,既有表现季节的变化之美的,也有表现自然风物之美、动物之美的,还有表现风景之美的,这些都表现了自然之美;《月亮上的足迹》《安塞腰鼓》《伟大的悲剧》《真正的英雄》《中国石拱桥》《奇妙的克隆》《海燕》《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等课文,有表现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豪壮美,也有表现社会变化之美的,还有表现社会风情之美的,这些都表现了社会之美;《观舞记》《口技》《云南的歌会》《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等课文,涉及建筑艺术、园林艺术、表演艺术和民间艺术,这些都表现了艺术之美;《风筝》《散步》《皇帝的新装》《丑小鸭》《斑羚飞度》《背影》《老王》《五柳先生传》《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孔乙己》《威尼斯商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等课文,或歌颂真情,鞭策丑恶,或表现亲情、珍惜人间真情,或为美好生活、为社会进步不懈追求,或追求高雅的人生情趣,这些都表现了人性之美。就形式而言,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也涉及了许多领域,诸如节奏、韵律、形象和语言等。如《在山的那边》《化石吟》《天上的街市》《黄河颂》《海燕》《乡愁》《雨说》以及古诗词等,那鲜明的节奏与韵律,给人无限美感,也宣泄了作者那种美好的情感;《我用残损的手掌》《木兰诗》《变色龙》《故乡》《藤野先生》《芦花荡》《塞翁失马》等课文,诗中之“象”营造优美的意境,散文的形象表达感情、升华哲理,小说的形象传达出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童趣》《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大自然的语言》《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雨说》等课文,其语言或生动形象,或朴实自然,或幽默风趣,或朴素亲切,或整齐匀称,或参差自然,都给人以美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同样有许多美学元素,或者是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或者是引导学生创造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如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说不尽的桥”、第五单元“莲文化的魅力”、下学期“寻觅春天的足迹”就是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美、发现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进而创造自然美;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下学期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第三单元“科海泛舟”、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就是让学生感受社会美(包括亲情、科学)、发现社会美、欣赏社会美,进而创造社会美;八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就是让学生感受艺术美、发现艺术美,进而珍爱艺术美。
  可以说,美学元素已经渗透进教材的各个层面,如果我们能做语文美育的有心人,就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将语文美育渗透在语文教育的各个层面之中去,让语文美育发挥出独特的育人功能。
  三.在语文课程各部分中落实美育内容,形成初中语文美育合力
  语文课程由语文知识、阅读、作文与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构成,各部分都应承担美育的内容,共同完成初中语文美育的基本任务,形成语文美育合力,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当然,各部分由于性质不同,承载美育的功能也应有所区别,有所侧重。具体说:语文知识教学应侧重于引导学生感悟美,阅读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欣赏美、鉴赏美,语文综合性学习侧重引导学生体验美,作文与口语交际教学侧重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语文知识中具有许多美学元素,比如汉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起源之初就具有一种内在的美——智慧的美与生活的美,现在的简化字虽不如汉字的创作之初那样强调象形,但仍能从其流传演变中看出其初始的美来。汉语的音调使语音表达具有一种变化的节奏美。文艺形式诸如诗、词、曲、赋、骈文、对联等,也都有其固有的音律美与节奏美。所以,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美学元素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语音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音韵美;文字教学中,学习独体字侧重引导学生体会独体字的字形美,合体字学习中则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和谐美;词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节奏美与意蕴美;语法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汉语句子的结构美;修辞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语言美;篇章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体会形式美。
  阅读教学是实施语文美育的重要阵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件件“艺术品”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受到美的的教育,形成美的体验,感悟美的规律,激发美的创造。因此,应将美育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之中,通过朗读、品味、吟咏去感悟美、体验美、探究美、创造美。首先,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悟美。唯有感情朗读才能真切地体验文章的音韵美、情味美和哲理美,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去感悟文章无声的美。其次,让学生在语言品析中品味美。文章的基本材料是词语和句子,这些词语和句子具体承载美的元素,诸如节奏、意境、情感和哲理,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和句子的品析,就能够品味出其节奏美、意境美、情感美和哲理美。第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去探究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途径。文章中的社会美、人性美和哲理美往往比较隐蔽,不是通过朗读一下子就能感悟出来的,除了反复品味外,还需要深入的探究,这就要借助有关资料,就要借助同学、老师甚至专家、学者的力量才能探究出来。比如鲁迅作品所表现的民族劣根性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就需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才能发现其人性美和哲理美。第四,在延伸拓展中拓展美。这种拓展,可以是对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的深入探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美,受到美的熏陶,感悟美的规律;可以是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的迁移,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发现美、体验美;可以是社会美、艺术美、自然美的创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美的规律,进行美的创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是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社会的;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艺术的;可以是动物的,也可以是人类自身的;可以是历史的,也可以是现实的……其学习过程大致为拟定方案——活动实践——成果展示——活动总结与反思。这一学习过程也是美育教育的过程:拟定活动方案——感悟美,感悟来自于自然、社会、艺术和人生的美;活动实践——体验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性之美;成果展示——展示美,把自己和学习小组对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和人性之美的感悟、体验用生动、形象和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同学、老师、家长及其他人共享,使其同样受到熏陶和感染;活动总结——升华美,在形象感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审视,加深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人性美的认识,进一步把握美的规律,形成审美经验。
  作文与口语交际教学都是言语实践,应侧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再现,进而创造艺术美。具体讲,首先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感悟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解决“写什么”、“说什么”的问题。其次,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指导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发现美的事物、景物、人性人情,解决“想写”、“想说”的问题,要把生活中的真善美真切地再现出来。第三,要指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实践,用美的形式表现美的内容,解决“怎么写”、“怎么说”、“怎么写好”、“怎么说好”的问题。作文讲评和口语交际点评中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和把握美的规律,进而修改完善,使审美创造得到升华。写作反思和再修改,是在充分把握美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美的再创造,完善美的形式,使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达到和谐统一。
  四.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美学素养,身教言教结合
  语文美育要求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美育素养,不仅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审美创造能力,能够把语文中的美育因素创造性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能够把握语言艺术的基本规律进行文学创作,即具有创造艺术美的基本能力。
  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美育素养。语文教师应掌握基本的美学常识,有一定的美学修养;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雅的审美情趣,较强的审美能力;要有丰富、细腻的情感;要有较强的创造美的能力,能写出有一定品味的文学作品。
  其次,要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流利、灵活、巧妙,要掌握发声的基本规律,注意抑扬顿挫,提高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语速快慢适中,语调高低有别,节奏板眼分明,语言疏密相间;思想深刻,富于哲理,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总之,教师的语言美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语文美育的效果。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体态语言,通过对自身表情、手势、体势等进行良好的控制、调节和表现,使之和有声语言协调一致,达到良好的美育效果。要通过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缩以及五官各自的动作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通过手和手臂的动作来传达出信息意义,要注意文雅而自然;要恰当地运用立姿、行姿、坐姿、蹲姿、俯姿、仰姿等体势语传达信息,表现情感。要充分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课件来营造美的氛围,创设美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审美体验;激发想象和联想;与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语言相辅相成,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美的内容与形式,进而鉴赏美、创造美。要具备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来展现教学内容,开启学生智慧。语文板书应特别注重美育效果:①色彩美;②字形美;③布局美;④启发美。
  最后,语文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仪表和言谈举止。衣着打扮大方朴素,干净整洁,注重自然美、协调美,给学生良好的感官视觉。一言一行儒雅、得体,让学生感觉到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总之,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审美修养,外表美与内在美协调统一,身教言教结合,与语文本身的美育因素有机融合,达到最佳的美育效果。
  
  郑远祥,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来凤。本文编校:石在中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中国教育报》全文刊载了深圳市新安中学语文教师吴泓的暑期阅读计划,本刊予以转载,希望这份由中学老师自己制作的暑期阅读计划对广大的教师朋友,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总部设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公告说,泰国首都曼谷被命名为2013年世界图书之都。据介绍,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一个会议上,由图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著名学者易中天在上海书展活动中,为大众举行了一次公益讲座。在这场题为“我读经典”的演讲中,易中天畅谈了自己的读书经验。“为什么非要强调读书有
说起阅读教学,竟有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感觉;姑且以微博的形式,说点零零碎碎的想法。  01  学会阅读,哲人说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因为在阅读中能够和人类文明,和中华优秀文化对话,从而成为一个现代公民。让学生学会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阅读教学所教所学的阅读,是启蒙的阅读,是立人的阅读,它一心一意服务于“人”的诞生。这并不玄乎,就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生能够比较充分、深入地感知、感受所
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那种表层次的热火朝天、群情激昂。它追求的应该是:课堂上,师生不经意的眼神以及姿态的“脉脉含情”或者“暗送秋波”,即所谓“心观于内,而口拙于外”的境界。这种内心的默契与呼应,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层次上的互动与碰撞,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要达成上述理想的境界,作为语文师生一定要有对文本“硬读”的功夫,逼着自己在文本中捕捉文本本身呈现的文字的内涵
议论文是我们在高考作文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文体,如何恰当地选用材料则是一个必须考虑也大有讲究的问题。这里所谈的材料选用,主要是指议论文的论据材料选用。高考中如果是写议论文,我们根据题目(或是命题,或是话题,或是材料等)确立的观点再好,如果没有恰当的选用论据材料,也是没有说服力以致会严重影响得分的。  材料的选用,其实可以分为“选”和“用”。先说“选”。选就是选取。议论文的论据材料,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理
从2009年至今,湖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过近两个春秋。进入课改之初,省市区(县)都集中单位时间组织了各级各类教学人员的培训。语文学科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课程改革的思路和课程标准的设计、模块教材的解读和处理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学习,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清楚明确的认识,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处理有了基本的了解。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较好地
艺术创作必须出新,出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中学生的写作,似乎也很有道理。写作嘛,固然是在用心灵说话,但总归要说得新鲜一点儿,否则读者打不起精神来读,那还有什么意思。然而,作为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所写的作文,究竟要“出新”到什么程度呢?这恐怕该得有个“度”才行。中学生作文,充其量还只是习作,还只是学着用笔把心里话说出来而已,用作家、思想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总归是有过分之嫌。那么,我们究竟怎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精彩篇章如百花盛开,艳放其中,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便是其中一朵。它展示了
对语言表达应用,历年的全国考纲和江苏考试说明均设置了不少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  江苏自主命题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稳定的题型:一道材料定向概括题,一道造句题。  第一类:材料定向概括题  一.典型题例  例1.(2010年江苏卷·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