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增进韧性同样重要

来源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权威专业报告的分析和结论,还是许多区域出现的反常现象,气候变化正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难,这是无需质疑的事实.很多曾对气候变化将信将疑和漠不关心的人,已经开始讲述对气候灾害的直接感受,并对未来忧心忡忡.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外清史学界开始流行一种貌似新颖时髦的观点,并渐渐影响到国内.这种观点强调在清朝或清帝国的统治区域内,实际上存在着不止一座都城,其中北京作为首都的意义和功能只适用于内地及汉人,而对于其他那些内陆亚洲民族或人群来说,坐落在长城以外的承德(热河)才是他们心目中具有政治意义的首都.换言之,有清一代,北京和承德各自承担起对于内地和边疆的统治中心的政治作用.下面我们先来简要梳理该学说的具体形成过程.
引言rn西南民族地区的历史该如何书写才能更为贴近其本身的历史?rn中国的西南地区,如果要将其视为一个区域,最大的共性恰恰就在于她的复杂与多元:在历史上,这里有着全国范围内可能最为复杂的语言、族群、文化传统和历史节奏,也有着最为多元的生态与生计体系.在相当悠久的历史过程中,这一地区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中原这一个文明中心的影响.这应当是有关西南民族地区的常识,也应该落实到历史学者认识西南、书写西南历史的实践当中.
自《西茂的婚礼》这部非遗民族志纪录片将裕固族传统婚俗搬上了银幕,裕固族传统文化得到了生动的影像化呈现.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夏日塔拉草原上,裕固族西茂与仁藏这对新人以裕固族传统方式举行婚礼,这距离上一次举办传统婚礼已有30多年了,草原上的众人在共同的情感和心愿催生下,在亲朋好友民族同胞的主动帮助下实现了祖辈们口中的传统婚礼.
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那么海洋中呢?答案是珊瑚礁.珊瑚礁的面积仅占整个海洋的不到0.2%,却为超过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空间.正因如此,珊瑚礁又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海洋生命发动机”.
期刊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登上王座,并在11年后中华历史的卷轴上结束了分裂,走向了统一.根据后来的考古发现,秦始皇生前选择将自己的陵址选在了古都西安的骊山,其中在秦始皇规模庞大的陪葬品中,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秦俑出土的时候,根据考古人员的发现,兵马俑不仅在造型、神态、衣着上都堪称传神,而且在刚刚重见天日的时候,它们身上色彩鲜艳,但是经过没有任何专业手段的处理就暴露在空气中,又因为当时的技术并没有那么先进,所以颜色逐渐褪去,成为了现在所看到的样子.文章主要研究了秦俑独特的造型艺术下着色的问题.
本文将从明末清初以来的前近代东亚角度,展示一个与常识略微有别的同时代日本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史宏观图景.本文将从一个长时段的视野,援引军事史、经济史、人口历史学等成果,尝试重新在东亚史的脉络中定位近代日本,尤其尝试重新审视1868年的明治维新,因为近代日本关于与晚明、清朝同时代的江户时期(1603~1867)的历史叙述,事实上是处于以明治维新为中心的框架之中的.
近代转型,是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惯常的认知是,“近代”的一些重要特征出现在15世纪后期的西欧,而西欧近代国家制度于资本主义成熟时期臻于完成.近代转型的标志主要有两个:其一,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有着明确政治边界的国家,取代中世纪分散的、封建的、边界模糊交错的政治体以及干预世俗事务的教会;其二,是人群同质化,并发展成为nation——“民族”或“国族”,成为近代国家的基础.学界引用这一标准判定中国历史的近代转型,将它的内容大致归结为:面对外部,放弃“天下”中心的认知,以“民族国家”(nation-st
“新清史”兴起于美国,到底属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还是属于阿尔泰研究(Altaic Studies),鲜有人追究.如果“新清史”属于前者,堪称“旁枝”,这是何炳棣(Ping-ti Ho)在与罗友枝(Evelyn S.Rawski)辩论中占据上风的原因.①如果将“新清史”归为后者,则似为“末流”,因为“新清史”代表人物的身份是汉学家,研究的主题与阿尔泰学者差异甚大.
城乡能源系统的分类和边界rn探讨城乡能源系统的碳中和路径,首先要把边界范围定义清楚.从能源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城乡能源系统有电力供应、市政系统的热力供应;从能源消费侧的角度来看,城乡能源系统主要有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部门.
不同海拔带会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文化,新疆平原和绿洲有着成熟的农耕文化,半山草原有着历史悠久的游牧文化.对于干旱、高寒地区,人类为了适应其环境而产生畜牧业生计及其文化.刘正江在《新疆牧民定居中的生产适应性及其制度保障研究》中发现牧民通过牲畜建立人与植物、人与土地的特殊关系来发挥主观意识熟练地、积极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系统,但是为了能够让植被有一个恢复的时间,牧民们会进行大空间范围内的有规律的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