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y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能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对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关于网络舆情的分析,了解到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网络舆情 正能量
  一、引言
  高校网络舆情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网络媒介表达和传播的,大学生作为特定人群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各种社会事务、校园事务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1]。由网络而衍生出的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若以不同的态度对待网络舆情,则它对我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当代中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网络舆情的看法和态度对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会并用好网络媒体,是发展网络舆情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并且取得一些成就。但是面对新发展和新要求,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最新的网络舆情心理动态已经势在必行。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对象展开此次调研,结合学院治学精神和战略目标,为建设绿色有效的网络通道而努力。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特征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舆情情况,笔者设计了《浙江农林大学大学生网络舆情调研问卷》,并开展了相关调查,利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说明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提出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正能量发展的对策。
  (一)调查说明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拥有6000余名学生的普通高等院校之一的独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调查对象,选取在校就读的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2.问卷发放与样本构成。
  (1)问卷发放
  本次调查从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5个系25个专业的50个班级每班随机选取10名学生填写问卷。在调查中,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有效回收率达97%。
  (2)样本构成
  在问卷中被调研的学生共计500人,其中本科一年级学生100人,占总参与人数的20%;本科二年级学生100人,占总参与人数的20%;本科三年级学生100人,占总参与人数的20%;本科四年级学生100人,占总参与人数的20%。
  (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信息的可靠性认识不深刻。
  调查结果显示:50.45%的学生偶尔验证新闻信息的正确性或翻看他人对新闻的评论,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验证信息的正确性或翻看评论。由此看出,学生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对他人看法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当今,网络已经强势占领高校信息传播的主阵地,高校青年已成为网络生活中的活跃群体,微博、BBS、博客、QQ群、QQ说说、论坛等都是他们网络生活的主要领域。一旦对网络中的信息缺乏正确的认识,轻信错误的言论,势必会对网络舆情产生负面影响。
  2.某些大学生能做到“独善其身”,但是做不到“兼济天下”,缺乏社会责任感。
  针对当前网络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调查显示:65.22%的学生认为提高个人认知能力,自己做好就够了,30.43%的学生认为应由政府学校等单位好好监管,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施压可以改变不良风气,极少数人任其发展、漠不关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从自己做起,但缺少网络责任感,觉得自己做好就够了。在“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中,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在网络上发表评论是想发发想法而已。这说明目前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言论的舞台,人们在网络上可以自由抒发对某些事情的看法,表达情绪,但是,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觉得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可以不用为自己所发表的言行付出责任,很自由,这反映了大学生的网络素养还存在不足。此外,虽然大部分学生在面对热点问题时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仍然有1.54%和1.54%的人分别表示只是看看和会跟帖分享随大流。因此,尽管有自己想法的善于思考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但是思想觉悟滞后、价值体系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的大学生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势必会对高校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影响。
  3.大部分学生比较关注“网络领袖”在某一事件中的看法。
  在网络领袖关注度的提问中,有40%的被调查者显示偶尔会关注看看网络领袖们对发生的大事的看法,有19%的被调查者会相信网络领袖们对发生大事的看法,仅有8%的被调查者从来不关注。由于高校学生主体的特殊性,他们对网络上公认的“领袖”关注度很高,存在“跟风的现象”,“舆论领袖”在高校青年网络舆情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这种现象会带来两种影响:一方面正面的网络舆论领袖会引导大学生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如果网络领袖恶意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向大学生有意散布负面信息,则会造成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发生,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因此,学校及各学院要对主要的学生干部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在网络舆情中摒弃不良观点,发挥积极作用。
  4.大学生很少通过官方网站获取信息。
  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私人博客微博微信”、“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天涯猫扑论坛”和“人人网”等途径获取新闻信息,通过政府官方网站获取信息的学生只占12﹪。由此可见,上官方网站的学生相对较少,这种现象会加速学生“追求另类”思想的疯长,造成有些学生只为追求个性而标新立异,忽略自身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5.学生并不是特别排斥校方关注自己的言论动态。
  针对“有些学校经常会关注学生在网络上对各种事情的看法”一题,65.22%的学生认为学校不过于管着学生的言论就行,17.3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关注学生们在网络上对各种事情的看法,13.04%的学生觉得学校管着烦,言论不自由,只有较少的人认为事不关己。这说明,大部分人认为学校关注学生的看法,要以不过分为前提,学生并不强烈反对学校的关注,反而需要学校的关注避免言论泛滥。   三、正能量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对策及建议
  调研明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们应该发挥引导作用,让高校网络舆情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作为网络舆情的参与主体,在校学生更应该自觉遵循法律及道德规范,主动为校园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努力。
  (一)加强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深入了解,客观评价,避免盲目跟风
  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验证信息的正确性或翻看评论,由此看出,学生对信息真实性的掌握程度、对他人看法的了解程度不够深刻。高校应该注重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发挥任课教师的一线教育作用,让老师在说知解道的过程中无形间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新闻,多方关注和搜集相关问题,以求得到准确的信息,避免盲目跟风。此外,还要引导大学生多阅读和思考他人的评论,这有利于大学生冷静地思考,纵观全局,避免极端化。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要使其“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
  问卷中在关于“当前网络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的探讨中,有65.22%的学生认为提高个人认知能力,自己做好就够了;30.43%的学生认为应由政府学校等单位好好监管;很少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施压可以改变不良风气;极少数人任其发展、漠不关心。由此看出,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律性,从自己做起,但缺少网络责任感,觉得自己做好就够了,这就需要学校引导他们,关注身边人的网络行为,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大学生在网络上就个人及其身边的舆情发表论述时,必须意识到其后果的不可预知性,不可以自作主张,把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信息在网络上散播。当代大学青年必须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三)发挥“网络领袖”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调查报告中显示,有40%的被调查者显示偶尔会关注网络领袖们对发生的事情的看法。有33%的被调查者会关注,但觉得他们的看法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也有19%的被调查者会相信网络领袖们对发生大事的看法,仅有8%的被调查者从来不关注。由此可知,大学生对网络上公认的“领袖”关注度很高,那么,作为网络舆情中的“领袖们”应该发挥特殊作用,在信息的真实性上,要保证其“原汁原味”;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风潮中,能给广大学生网民正确的引导,敦促身边的同学,说话做事要负责,把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四)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引导大学生多关注官方网站,减少不良信息的肆意谣传
  在关于大部分学生上网都是通过非官方网站而且大部 分学生上网都是为了看视频、聊天及逛淘宝等娱乐活动的调查现状可知,网络的学习功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官方网站的主流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校要在网络技术方面攻关克难,用外部力量引导大学生多关注学校和政府的官方网站,增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敏锐性,比如在所有的使用学校网络的学生电脑的主页都设置为学校的官方网站,让他们一打开电脑就能第一眼看到学校的最新动态指向。此外,擅用网络技术,用快捷、方便的软件代替繁琐、复杂的人工作业,实时关注学生的最新动态,实现学校监管者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使高校网络舆情持续健康发展。
  (五)学校要适度加大舆论监管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关注学生,只要不过分就可以接受,学生并不像监管者想的那样强烈反对学校的关注,反而需要学校的关注避免言论的泛滥。再者,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上发表评论主要是想抒发自己的感情,有极少数被调查者觉得在网络上发表评论可以不用为自己所发表的言行付出责任,很自由。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不足可见一斑,这就要求学校可以适当加以管治,主要是实现从校级各部门到歌二级学院的层层把关,职责明确、分工合作、部门和各级学院联动,共同营造校园的文明健康网络舆论氛围。师生共同关注网络舆情,持当家人的态度,发现含有不安定因素的网络舆情要及时报告。将职责细化,落实到人,可以安排专人适时监控网络舆情。各级单位需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认真做好该项工作,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舆情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合理规范和发展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正确看待网络舆情和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舆情将继续是一个热点社会问题。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扮演监督引导角色的学校和政府,都有责任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到健康的发展道路上,让网络舆情真正服务群众,沟通群众和政府部门,从而让网络舆情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甘忠涛.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学理论,2012(19).
  [2]毛欣.高校青年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2(27).
  [3]刘猛,曾禛.大学生网络舆情研究——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北方经贸,2012(10).
  [4]徐文福:高校危机管理“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基于网络舆情的调查与分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9).
  [5]张文莉:高校网络舆情介入引导体系[J].调查与研究,2012(06).
  基金项目: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思政类)(项目编号:26231500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部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第二大素养是“思维发展与提升”。集中体现核心素养的高考作文,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高考作文题蕴含着命题者的思维广度和思维深度,可以说,思维性是作文题“隐性”的任务,需要考生深入思考和挖掘,唯有如此,才能深刻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写出有较高思维水平的考场作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思考能力 作文
摘 要: 本文以阜阳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阐述课程地图教学理念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探索。学院因循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办学定位,以市场对人才需求为导向,探索形成以“课程地图”为导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一套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路径清晰、教学各环节协同联动、多维度评鉴效果达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学、教、管联动一体的协同育人教学管理模式。该理
摘 要: 余华的《第七天》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古典文学的审美体验。作品之中充斥着令人惊悚的骷髅形象,死亡的气息也弥漫着整部小说,作者运用一个死去的亡灵视角,讽刺和揭示了世俗中种种丑陋,同时构建出了一个名叫“死无葬生之地”的理想世界。通过对丑陋形象的描绘与罪恶行为的控诉,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寻,对温善的人性的呼唤,从中体现出了余华的理想向度。  关键词: 《第七天》 死亡 罪恶 理想  余华对《第七天
摘 要: 基于微信平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发生很大转变,生活节奏加快。高校思政教育中应融入微信,强化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本文以微信平台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微信平台教学优势进行阐述,并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微信平台 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引言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逐渐衍生出非常多的微软件,成为生
摘 要: 本文以刘震云小说《故乡相处流传》中的戏仿现象为研究中心,探索新历史小说中戏仿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小说中实现历史戏仿运用的书写策略,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叙事及展现的历史祛魅的美学效果。  关键词: 戏仿 祛魅 刘震云 历史叙事  一  戏仿(Parody)来自于希腊语的Parodia,又译做滑稽模仿、仿拟、戏拟等。汪民安将其定义为“一种通过对原作的游戏式调侃式的模仿从而构造新文本的符号实践
摘 要: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和专业服务,具备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校园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实际出发,介绍了南师大图书馆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在第四届读书节期间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并阐述了心得体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实践做法 心得体会  阅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①。”据我国2014年4月份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摘 要: 纳兰容若是清初词人的典型代表,京华三绝之一。惊艳文坛之余,他以独特而缠绵的人生遭际广为人知,为多样而独特的词风提供充足素材。康熙出巡,他随驾伴侍,遍步大江南北。无论是江南美景,还是塞外风光,具全之于《饮水词》中。独特的深度和广度是他词作典型的特点。  关键词: 纳兰容若 边塞词 清初词人  纳兰容若曾被誉为“国初第一词手”,特有的词风惊艳文坛、独特的人生遭际和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让人
摘 要: 随着新西兰汉语教学的发展,课堂问题行为逐渐出现并产生消极影响,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非常重要。新西兰汉语课堂问题行为可分为六类,每类教师的应对策略如下:抵触反抗型:了解学习者感受,运用“不迷失策略”制定师生可以接受的规则;退缩放弃型:可以培养学习者安全感、成就感和归属感;烦躁不安型:做情绪引导者和情绪管理示范人;文化态度型:可以设置专题讨论课和文化对比课,适当满足学习者的猎奇心理;厌学厌师型
摘 要: 近年来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反映出象似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句法层面的角度出发,讨论了象似性在英语谚语句法结构中的表现,主要为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非对称象似性等方面。探讨英语谚语中的象似性能够提供一个研究谚语的新视角,丰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象似性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句法层面,而应该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英语谚语 象似性 任意性  一、引言  近年来
摘要: 2008年末,中华书局出版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其中“玉部”中所涉及的有关“圆”义的字,太炎先生讲解颇精。今把此类字集结在一起,试从同源字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圆”义字同源字分析    2008年末,中华书局出版了《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以下简称《笔记》),其中章太炎先生的很多见解甚是精辟,甚至从未被前人论及,所以此书为研究《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