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套用一句调侃的话讲:张云翔不是正在淘宝,就是正在去淘宝贝的路上,66岁的他并没有因为退休而让自己“闲”下来。说起对收藏的喜爱,张云翔说自己就是天生的爱玩儿,喜欢老物件。从小时候收集邮票,收集钱币,到现在专门租赁下库房来收集家具、瓷器、杂件等品目繁多、琳琅满目的各类宝贝,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对有些年头的老物件张云翔似乎有特殊的嗅觉,在楼下见到磨剪子锵菜刀的手艺人,觉得人家招揽生意的家伙有意思,那是用绳串起来的4块铁片,俗名“震金闺”,意为一摇起来就震动了闺房,丫鬟就出来磨剪子了。张云翔硬是软磨硬泡把人家家传4代的传家宝买下,铿锵有声儿地摇晃着一路打着回了家,弄得一直还蛮支持他收藏事业的老伴儿也哭笑不得。
张云翔家里一箱一盒地搁的都是跟民俗有关的“小玩意们”,绣片、香囊、铜扣儿什么的。细心的张云翔在每件藏品上都贴了标签,做了编号,甚至连收藏时的价格都记录在案。
张云翔祖籍天津,在北京长大,作为“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承德工作。工作之余和同事们喝酒吃饭,爬山游泳,除此之外张云翔始终没忘了自己的爱好。郊游赶集,从来不让自己空着手,当时张云翔对收集铜钱感兴趣,东西的价格也便宜,价格五毛一块的他总归要买点什么。“当时我月工资45块钱,在年轻人里算是高薪了。大部分寄回北京的家里,剩下的十几块钱,就都买了这些玩意儿。”当年收藏的两麻袋铜钱张云翔至今还都保存着。
众所周知,玩儿收藏的人手里得有点活钱儿,上世纪80年代初,张云翔回京任职某著名写字楼高管,月薪是当时一般公务员的十几倍,这无疑使他的爱好有了经济后盾。字画、瓷器、木器、石头、绣品、传统服饰、老玩具……什么都喜欢,什么都玩儿。
除了自己读书查资料钻研,多少年下来,张云翔也拥有了自己的藏友圈。“能跟专业的朋友学习,是缘分,也是我的幸福。”张云翔说。山西、河北、山东……祖国各地都有他和藏友们的影子。“但是,说实在话,最能淘换东西的还是咱北京,天南海北的人都过来呀。”他说。
生活条件好了,退休以后,张云翔也会带着老伴儿出去旅游,但是无论走到世界各个角落,他都会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寻找当地的特色文化和老物件儿。“我肯定是最不受导游待见的那种游客。”他笑着说。别人逛指定的游客观光纪念品店,他却满大街小巷踅摸着有没有古董小店儿。不久前去台湾旅行的时候,他硬是把在当地买的一台民国时期日本造的轧水机一路给扛回来。
跟绣片结缘是在长期的下乡淘家具瓷器那些“大物件儿”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些当时还不热门并不被人追捧的小玩意儿。价钱不贵,看着却美丽精巧。爱“捡漏儿”的张云翔开始惦记上了这些小玩意儿。“不玩儿不知道,小玩意儿里也有大天地。您看这眼镜盒、这扇袋,有多精致!过去的人真有心呐!”其实遥远的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开始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动物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绘制在服饰上,这就是最初的刺绣图案。“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织绣作为特有的工艺,由男耕女织的寻常百姓家到皇室贵胄,从小香囊到大绣衣,不仅有其实用价值,而且工艺日益精湛,更是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活色生香的记录。渐渐地,绣片和古代服饰也成为张云翔收藏中很重要的一块儿。
“我这很多都是捡漏儿得来的”,比如这老板的店主营玉器,他对绣片可能并不在行也并不在乎,这就好办了。再或者老板急着变现,也就被我们抄着了。说起捡漏的经历张云翔有些喜形于色,也可以看出他真是享受其中的乐趣。
大部分时间张云翔会在特意租赁来的库房里清洗整理他淘换来的那些宝贝,最近他在谋划着办一个民俗展览,让这些宝贝得到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
对有些年头的老物件张云翔似乎有特殊的嗅觉,在楼下见到磨剪子锵菜刀的手艺人,觉得人家招揽生意的家伙有意思,那是用绳串起来的4块铁片,俗名“震金闺”,意为一摇起来就震动了闺房,丫鬟就出来磨剪子了。张云翔硬是软磨硬泡把人家家传4代的传家宝买下,铿锵有声儿地摇晃着一路打着回了家,弄得一直还蛮支持他收藏事业的老伴儿也哭笑不得。
张云翔家里一箱一盒地搁的都是跟民俗有关的“小玩意们”,绣片、香囊、铜扣儿什么的。细心的张云翔在每件藏品上都贴了标签,做了编号,甚至连收藏时的价格都记录在案。
张云翔祖籍天津,在北京长大,作为“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承德工作。工作之余和同事们喝酒吃饭,爬山游泳,除此之外张云翔始终没忘了自己的爱好。郊游赶集,从来不让自己空着手,当时张云翔对收集铜钱感兴趣,东西的价格也便宜,价格五毛一块的他总归要买点什么。“当时我月工资45块钱,在年轻人里算是高薪了。大部分寄回北京的家里,剩下的十几块钱,就都买了这些玩意儿。”当年收藏的两麻袋铜钱张云翔至今还都保存着。
众所周知,玩儿收藏的人手里得有点活钱儿,上世纪80年代初,张云翔回京任职某著名写字楼高管,月薪是当时一般公务员的十几倍,这无疑使他的爱好有了经济后盾。字画、瓷器、木器、石头、绣品、传统服饰、老玩具……什么都喜欢,什么都玩儿。
除了自己读书查资料钻研,多少年下来,张云翔也拥有了自己的藏友圈。“能跟专业的朋友学习,是缘分,也是我的幸福。”张云翔说。山西、河北、山东……祖国各地都有他和藏友们的影子。“但是,说实在话,最能淘换东西的还是咱北京,天南海北的人都过来呀。”他说。
生活条件好了,退休以后,张云翔也会带着老伴儿出去旅游,但是无论走到世界各个角落,他都会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寻找当地的特色文化和老物件儿。“我肯定是最不受导游待见的那种游客。”他笑着说。别人逛指定的游客观光纪念品店,他却满大街小巷踅摸着有没有古董小店儿。不久前去台湾旅行的时候,他硬是把在当地买的一台民国时期日本造的轧水机一路给扛回来。
跟绣片结缘是在长期的下乡淘家具瓷器那些“大物件儿”的过程中,偶然发现这些当时还不热门并不被人追捧的小玩意儿。价钱不贵,看着却美丽精巧。爱“捡漏儿”的张云翔开始惦记上了这些小玩意儿。“不玩儿不知道,小玩意儿里也有大天地。您看这眼镜盒、这扇袋,有多精致!过去的人真有心呐!”其实遥远的上古时期,中国人就开始把自然界的日月星辰、动物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绘制在服饰上,这就是最初的刺绣图案。“疏影帘栊对绣屏,鸳鸯织就怕针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织绣作为特有的工艺,由男耕女织的寻常百姓家到皇室贵胄,从小香囊到大绣衣,不仅有其实用价值,而且工艺日益精湛,更是当时社会生活和民俗的活色生香的记录。渐渐地,绣片和古代服饰也成为张云翔收藏中很重要的一块儿。
“我这很多都是捡漏儿得来的”,比如这老板的店主营玉器,他对绣片可能并不在行也并不在乎,这就好办了。再或者老板急着变现,也就被我们抄着了。说起捡漏的经历张云翔有些喜形于色,也可以看出他真是享受其中的乐趣。
大部分时间张云翔会在特意租赁来的库房里清洗整理他淘换来的那些宝贝,最近他在谋划着办一个民俗展览,让这些宝贝得到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