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李小牧的餐厅刚在日本开起来,相熟的文化人经常带着朋友来捧场。一天,他们把一个年轻人带到了店里,并对李小牧说,这个人也写字。李小牧后来回想,却总是记不住那个年轻人的长相——他看上去很普通,像千千万万个日本的小青年一样。
让李小牧留下印象的是,这个大眼睛的年轻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在日本很厉害的中国人。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在中国做比你还强的日本人,这就是李小牧和加藤嘉一的第一次见面。
李小牧:像歌舞伎町—样精彩
对李小牧来说,加藤嘉一还是个半大的孩童。“过早离开了日本这片土地,让他无法目睹这里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李小牧不一样,他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多年,对这儿的风物了如指掌。在自家店里的采访几次被打断——因为他要送客。客人是《朝日新闻》的记者,“大熟人,总得送一送的。”李小牧的店应了“鱼龙混杂”这个词——客人有平民百姓、文人墨客,也有黑社会和警察,还有很多媒体人。“他们喜欢到我店里来和我聊天。并不是因为我是个奇特的中国人,只是觉得我很有趣,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依然年轻帅气,却已经讨了四个老婆,离了五次婚(和现在的老婆离过两次婚)。光是这_点就已经很让人好奇了。
日本著名的红灯区是歌舞伎町,有五千多家酒吧与色情场所。李小牧的店就开在那里——别误会,不是什么声色场所,是一家湘菜馆。虽然开的是小饭馆,但他的身份显然不止是个会做菜的中国人而已。混迹在歌舞伎町二十年、周旋于东京新宿歌舞伎町黑白两道之间的李小牧,首先是个“案内人”,也就是拉皮条的,早年给来这儿游玩的新客人带路。然后是个作家,他也许更愿意称自己为“自由撰稿人’。同时,他还是个评论员,写点儿号栏、上点儿电视节目。噢,差点忘了,他还是个演员—总在电视电影里演日本的黑社会大哥。
在歌舞伎町里混,没几下功夫真不行。但许许多多的人热爱到这里来“朝圣”。“这是一个充满人性的、最能全面反映日本社会的地方。人类的所有欲望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食欲、物欲、性欲……虽然听起来有些露骨,但不可否认,这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一席话,被李小牧说得畅快淋漓。
在歌舞伎町,每天都有30万的人流量,周末更是有50万人来到这里,比游东京迪士尼的民众都还多。来这里找乐子的,有政治人物,有公务员,还有平民老百姓。李小牧用“真实”来形容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歌舞伎町。“就像人喝多了就会讲真话一样。在办公室里打扮得人模人样、夹起尾巴做人,到了这,喝上两口酒,抱上一个妞,把外套一脱领带一取,拍着桌子开始骂娘,说真话。这才是歌舞伎町,
在歌舞伎町的声色中浸淫多年,才子的风流和痞子的随性早已深入他的骨髓。但他依然坚持不改国籍。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爱国气节,仅仅是因为“入了日本籍,我将会失去很多现在享有的自由”。
看着热爱自由的“李作家”在纸上嬉笑怒骂,接着把笔一放,化身“李老板”在歌舞伎町的湘菜馆门口,笑着把浑身文身的黑社会大哥迎进门,然后把手一擦,转身打个“飞的”,到香港的电视台里,和窦文涛大侃起这些天里名人私奔闹出的事儿,确实还是挺好玩的。
加藤嘉一:三年没买过新衣服的人
相比起李小牧精彩的歌舞伎町生活,加藤嘉一就显得一板一眼得多。有媒体用“一个强悍到变态的日本人’来形容他。在北大期间,他一直严格遵守着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跑10-15公里的步,然后回宿舍洗澡,吃早饭:上午上课,回邮件,看新闻;下午上课,写文章或参加活动:晚饭后7点看《新闻联播》,8点开始看书,11点睡觉。接受采访时,他刚完成例行的每日晨跑。一进屋,他就指着自己穿的运动服说:“这是高中时候买的衣服,我三年没买过新衣服了”。虽然社会事务繁忙,但他坚持不请助理,凡事都习惯了亲自处理,即使搬家也是亲自上阵。无论多忙,家里的卫生也是他亲自做——“收拾房间也是对你心态的—种考验。收拾不了房间的人就收拾不了自己。房间有多整洁,你的心态就有多整齐,这一点很重要。”
加藤嘉一的很多文章如果不看署名,说是出自主流媒体资深记者手笔也没人怀疑。他的硕士论文更走访了中国将近30位高官。他写文章习惯从亲身感受中找论据,这也是他为什么把家搬到潘家园的原因——这儿有个古玩市场,比起之前CBD东边的四惠更加人文,没有了商业氛围,更有北京的生活气息。
“来中国8年,根本没怎么休息过,真的是累了。”采访的前几天,加藤嘉一刚刚结束“走进高校全国巡讲”,南从中山大学,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光是去年一年,他便写下200篇文章,出了3本书,受访超过300次,这样的工作量简直让人惊叹——他甚至三年没有逛过街。作为一个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写一手中文文章的日本人,加藤嘉一显然和其他日本年轻人不同。他不浮夸,不偏激:诚恳,也更客观。
他说自己高中时曾经为阿迪达斯做过模特,“镜头感很强”,得意和自信挂在脸上。如今他参与的全民跑步项目被耐克看中,成为代言人。他懂得自己在哪些领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但对于一些娱乐性强的活动,他都谢绝参加。去年的一个颁奖礼上,加藤嘉一与江苏卫视台长一同获奖,当被邀请参加金牌节目“非诚勿扰”时,他客气地拒绝了。
至于被许多人看好将会成为未来的日本驻华大使,这个5岁就立志要当日本首相的年轻人谦虚地笑了,“我太年轻了,没有刻意去想这个问题。不过,机会来了我也不会拒绝”。
让李小牧留下印象的是,这个大眼睛的年轻人对他说:“我知道你是在日本很厉害的中国人。但是,总有一天,我会在中国做比你还强的日本人,这就是李小牧和加藤嘉一的第一次见面。
李小牧:像歌舞伎町—样精彩
对李小牧来说,加藤嘉一还是个半大的孩童。“过早离开了日本这片土地,让他无法目睹这里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李小牧不一样,他在日本生活了二十多年,对这儿的风物了如指掌。在自家店里的采访几次被打断——因为他要送客。客人是《朝日新闻》的记者,“大熟人,总得送一送的。”李小牧的店应了“鱼龙混杂”这个词——客人有平民百姓、文人墨客,也有黑社会和警察,还有很多媒体人。“他们喜欢到我店里来和我聊天。并不是因为我是个奇特的中国人,只是觉得我很有趣,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依然年轻帅气,却已经讨了四个老婆,离了五次婚(和现在的老婆离过两次婚)。光是这_点就已经很让人好奇了。
日本著名的红灯区是歌舞伎町,有五千多家酒吧与色情场所。李小牧的店就开在那里——别误会,不是什么声色场所,是一家湘菜馆。虽然开的是小饭馆,但他的身份显然不止是个会做菜的中国人而已。混迹在歌舞伎町二十年、周旋于东京新宿歌舞伎町黑白两道之间的李小牧,首先是个“案内人”,也就是拉皮条的,早年给来这儿游玩的新客人带路。然后是个作家,他也许更愿意称自己为“自由撰稿人’。同时,他还是个评论员,写点儿号栏、上点儿电视节目。噢,差点忘了,他还是个演员—总在电视电影里演日本的黑社会大哥。
在歌舞伎町里混,没几下功夫真不行。但许许多多的人热爱到这里来“朝圣”。“这是一个充满人性的、最能全面反映日本社会的地方。人类的所有欲望在这里都能得到满足——食欲、物欲、性欲……虽然听起来有些露骨,但不可否认,这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一席话,被李小牧说得畅快淋漓。
在歌舞伎町,每天都有30万的人流量,周末更是有50万人来到这里,比游东京迪士尼的民众都还多。来这里找乐子的,有政治人物,有公务员,还有平民老百姓。李小牧用“真实”来形容自己生活了多年的歌舞伎町。“就像人喝多了就会讲真话一样。在办公室里打扮得人模人样、夹起尾巴做人,到了这,喝上两口酒,抱上一个妞,把外套一脱领带一取,拍着桌子开始骂娘,说真话。这才是歌舞伎町,
在歌舞伎町的声色中浸淫多年,才子的风流和痞子的随性早已深入他的骨髓。但他依然坚持不改国籍。没有多么惊天动地的爱国气节,仅仅是因为“入了日本籍,我将会失去很多现在享有的自由”。
看着热爱自由的“李作家”在纸上嬉笑怒骂,接着把笔一放,化身“李老板”在歌舞伎町的湘菜馆门口,笑着把浑身文身的黑社会大哥迎进门,然后把手一擦,转身打个“飞的”,到香港的电视台里,和窦文涛大侃起这些天里名人私奔闹出的事儿,确实还是挺好玩的。
加藤嘉一:三年没买过新衣服的人
相比起李小牧精彩的歌舞伎町生活,加藤嘉一就显得一板一眼得多。有媒体用“一个强悍到变态的日本人’来形容他。在北大期间,他一直严格遵守着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跑10-15公里的步,然后回宿舍洗澡,吃早饭:上午上课,回邮件,看新闻;下午上课,写文章或参加活动:晚饭后7点看《新闻联播》,8点开始看书,11点睡觉。接受采访时,他刚完成例行的每日晨跑。一进屋,他就指着自己穿的运动服说:“这是高中时候买的衣服,我三年没买过新衣服了”。虽然社会事务繁忙,但他坚持不请助理,凡事都习惯了亲自处理,即使搬家也是亲自上阵。无论多忙,家里的卫生也是他亲自做——“收拾房间也是对你心态的—种考验。收拾不了房间的人就收拾不了自己。房间有多整洁,你的心态就有多整齐,这一点很重要。”
加藤嘉一的很多文章如果不看署名,说是出自主流媒体资深记者手笔也没人怀疑。他的硕士论文更走访了中国将近30位高官。他写文章习惯从亲身感受中找论据,这也是他为什么把家搬到潘家园的原因——这儿有个古玩市场,比起之前CBD东边的四惠更加人文,没有了商业氛围,更有北京的生活气息。
“来中国8年,根本没怎么休息过,真的是累了。”采访的前几天,加藤嘉一刚刚结束“走进高校全国巡讲”,南从中山大学,北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光是去年一年,他便写下200篇文章,出了3本书,受访超过300次,这样的工作量简直让人惊叹——他甚至三年没有逛过街。作为一个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写一手中文文章的日本人,加藤嘉一显然和其他日本年轻人不同。他不浮夸,不偏激:诚恳,也更客观。
他说自己高中时曾经为阿迪达斯做过模特,“镜头感很强”,得意和自信挂在脸上。如今他参与的全民跑步项目被耐克看中,成为代言人。他懂得自己在哪些领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价值,但对于一些娱乐性强的活动,他都谢绝参加。去年的一个颁奖礼上,加藤嘉一与江苏卫视台长一同获奖,当被邀请参加金牌节目“非诚勿扰”时,他客气地拒绝了。
至于被许多人看好将会成为未来的日本驻华大使,这个5岁就立志要当日本首相的年轻人谦虚地笑了,“我太年轻了,没有刻意去想这个问题。不过,机会来了我也不会拒绝”。